王雪梅
(鞍山師范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7)
雖然工作與家庭并不在同一系統(tǒng)中,但二者之間卻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互相影響。中學教師具有雙重身份,扮演兩種角色,既是教育從業(yè)者,也是家庭成員,但由于這兩種角色在規(guī)范上存在矛盾,因此造成了中學教師的工作與家庭沖突。相對其他學校的教師來說,中學教師對工作和家庭的認知不夠深刻,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都要求他們盡到自己的責任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删湍壳扒闆r看,大部分教師還不能妥善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系,長期不能達到工作和家庭的要求和期許,將會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帶來危害,阻礙他們的個人發(fā)展。因此,有必要對中學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進行研究。
筆者從某中學中選出200 名教師作為調研對象,共有43 名教師數(shù)據(jù)無效,有效率為78%。其中有75 人名男性教師(48.1%),81 名女性教師(51.9%)。調研對象年齡可劃分成五個階段,其中在20 到30 歲之間的教師共計29 名,在31 到40 歲之間的共59 名,在40 到50 歲之間的共37名,在51 到60 歲之間的共22 名,60 歲以上的則共有9名。此外,已婚教師共計123 名(78.8%)。在調研工具上,筆者所采用的信息搜集工具是問卷法,選擇的是Netemejer 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以此從“年齡、性別及婚姻”等方面,探索中學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的程度,該問卷具有合理的內部和效度,即0.88。其中信度主要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對同組進行多次的施測,具體包括復本法、分半法及再測法三種,本文采用再次法。而效度主要指測量的正確性和有效程度,主要內容效度、結構效度、預測效度等類型。筆者采用相關法檢測該試卷的三種效度。而在調查方法上,筆者先用K-S 檢驗來測量不同數(shù)據(jù)整體分布情況,然后通過各種方差分析來驗證人口統(tǒng)計學特點和工作與家庭沖突。這兩種調研方法借助的都是統(tǒng)計軟件SPSS20.0,當p 值小于0.05 時視為其結果為顯著。
研究包含五個年齡段,MANOVA(多變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中學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在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程度表現(xiàn),尤其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這種年齡差異更為明顯。具體來說,年齡在31 到40 歲階段和41 到50 歲階段的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程度明顯高于年齡在20 到30 歲以及60 歲以上的教師。同平均值相比,年齡在20 到30 歲的教師所面臨的沖突程度依舊比51 到60 歲這一年齡階段的教師低,不過卻高于60 歲以上的教師。也就是說,年齡在60 歲以上的教師面臨的工作與家庭沖突壓力較小,年齡在20 到30 歲的中學教師則次之。
從MANOVA 結果上看,不同性別的中學教師面臨的工作與家庭沖突有著明顯差異。結果顯示,男性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整體上與女性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無明顯不同,但在平均分值上,女性教師要比男性教師高。這充分說明女性教師面臨著較嚴峻的工作與家庭沖突問題。通過對比男女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的平均數(shù)發(fā)現(xiàn),女性教師的家庭對工作的沖突顯著高于男性教師。
調研結果顯示,不管是因工作對家庭還是家庭對工作的負面影響而引起的沖突,在已婚和未婚狀態(tài)下,中學教師的工作與家庭沖突并沒有明顯差異。但從統(tǒng)計結果中卻發(fā)現(xiàn),未婚與已婚的女性教師,面臨著不同的工作與家庭沖突。此外,離婚和已婚的女性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要更加嚴重。但是,對男性教師來說,結婚與否對他們工作與家庭沖突無較大影響。
社會對中學教師有著較高的期望,不僅有知識儲備、思想道德方面,還有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等方面,諸多方面的高期待無疑為廣大教師帶來巨大心理壓力,自身職業(yè)在這種高度期待下被神化、被夸大,但對教師而言這些贊揚如同一座座山不斷壓向自己,對家庭的需求與應盡義務卻未曾得到關注,這是引發(fā)中學教師工作一家庭沖突的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學校的擴招,學生數(shù)量的急劇增長為中學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根據(jù)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的中學教師每周平均要上十節(jié)課,有些教師甚至還同時負責多門課程,工作量較大,遠遠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圍。中學教師尤其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三門課程的教師擔任班主任的較多,由于中考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使教師承擔著更大的責任,需要他們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沒有任何空間留給家庭,所以加劇了工作與家庭的沖突。
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中學教師個人發(fā)展需求方面。學科課程改革以及新課程的開展,促使教師拓展自身知識面,不可避免地涉及新領域知識,對于教師來說,如果想在某個領域達到一定的高度,就需要為此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不斷深入地學習和探索,否則很難輕易轉變以往教學理念,更無法優(yōu)化知識結構。但大多數(shù)中學教師很少有進修學習的機會,繁重的工作任務讓他們沒有過多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知識,個人職業(yè)生涯和專業(yè)發(fā)展都受到了巨大阻力,因此,導致他們面臨較大的職場壓力。
針對中學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的現(xiàn)狀,可以從下面不同層面予以調控,以期有助于其現(xiàn)實沖突的解決,更好地適應工作與家庭生活。
教育主管單位要提前了解中學教師實際需要,制定出與其相符的政策體制。在這一過程中,需全面協(xié)調中學教師教學工作與科研項目探究,根據(jù)他們的承受能力,對學校提出指導性的調整建議,并要求其盡快制定教師家庭關照政策。
(1)實行假期津貼、精神健康項目和家屬照管服務
學校為教師提供假期補助、心理健康輔導與家屬慰問等人文關懷類的服務,可極大程度地提高學校整體競爭力,充分體現(xiàn)學校人本精神,不僅能讓教師感到強烈的歸屬感,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努力工作,同時還會為樹立學校良好的形象,受到社會的關注與肯定。此外,學校也要多鼓勵、多關心女性教師,解決他們現(xiàn)實困難,以便平衡好廣大女性教師工作與家庭間的關系。在能力范圍內解決女性教師家庭生活難題,特別是有老人和幼童的女教師家庭,更要竭盡所能地提供幫助。學校可面向女性教師制定有利政策,比如對懷孕的女教師,提供薪資福利且保留原本職位。
(2)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實行彈性工作制
學校要從教學工作任務量以及科研任務量兩方面對教師綜合能力實施考核。首先在科研方面,教師需要在核心期刊上成功發(fā)表個人學術論文,并負責課題研究。依據(jù)統(tǒng)計學理論,工作中可有效利用的時間到了一定程度后,如果還有剩余時間,教師將會應對其他領域問題,比如自己的家庭。但縱觀當前中學教師科研情況,大部分教師并未達到科研的基本要求,所以只能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工作中,無法兼顧家庭。針對這種現(xiàn)狀,學??蛇m當縮短教學時間,延長寒暑假,讓教師利用假期時間進行科研。也可增加工作時間的彈性,靈活休假。比如在時間上,可每個月給予教師一部分自由支配的時間,便于他們處理其他事務。而在工作任務安排上,則可允許教師臨時請假,照顧有子女的教師和家中有病人的教師。因重要緊急事務需臨時請假的教師,不扣除薪資。
(3)加強教師崗位技能培訓,實行工作分享制度
為了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使其更好地勝任目前的工作,就需要學校組織教師參加專業(yè)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和業(yè)務訓練,幫助他們減少日常工作中的壓力,能夠更加深刻地認知自身角色。同時,還要落實工作分享機制,鼓勵兩位教師合作完成一項工作,以便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有更多時間處理家庭事務。
當前社會競爭愈發(fā)激烈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增加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壓力,精神長期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內心緊張焦慮,情緒也十分不穩(wěn)定。并且隨著居住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和改善,人們生活空間與活動范圍變得越來越封閉狹窄,因此,人們對家庭更加依賴,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支持與理解,以此來緩解工作與生活上的壓力。中學教師因生活周期相對特殊,教師與家人之間能有效減少或重新制定彼此在賺錢、持家等方面的承諾,防止工作對家庭帶來負面影響,多花時間陪伴家人?;诖耍衫靡韵聨追N方式,來與家人共同應對不同時期的生活挑戰(zhàn)。一是明確工作底線;二是家庭成員合理分工,確立各自的側重點是家庭還是事業(yè);最后則是暫時放棄某些事物,換取更加重要的另一些東西。
(1)積極進行角色重構,學會時間管理
重新構建角色是中學教師在自我層面上應對沖突的重要策略之一。雖然教師無法讓外界改變對教育者的高度期待,但卻有能力改變自己對角色的期待,可通過重新構建角色來處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矛盾沖突。另外,也可利用時間管理、關注心態(tài)或問題等可行性方法。中學教師缺少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是導致工作與家庭沖突的兩大基本潛在因素,因此,加強時間管理將是教師處理工作與家庭沖突的關鍵舉措。
(2)提高角色認識,轉換角色身份
首先,緩解中學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的重要前提是,要從思想意識上劃分工作與家庭的界限,不能在日常工作中想家庭事務,也不能在下班回家后探討工作,既然不能將繁重的工作壓力、行為以及情緒等帶入家庭,更不能讓家庭煩惱影響教師工作。中學教師要努力調整個人在工作與家庭中的身份角色,能隨著所處情景的變化來自由切換身份。其次,中學教師要真實全面評價、精確定位與自我提升,不斷增強身份認知能力,及時優(yōu)化身份角色行為,并保證不被其他身份行為而引誘,自覺主動地調整心態(tài),以此來緩解工作與家庭雙重角色沖突的心理壓力。
(3)尋求他人幫助
中學教師可主動請求身邊同事或家人來幫助自己,加快工作與家庭沖突中相關環(huán)境因素的轉變。教師要善于變換角度,注重目標,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思維模式來把控自我感知,也可選擇直接無視工作與家庭沖突,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減少沖突所帶來的影響。
社會學理論認為,人自身角色是由其在社會上的地位決定的,按照社會的客觀期待和希望,本能地適應所處環(huán)境,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行為模式。當人具有多重角色時,往往會因無法同時滿足各個角色的行為準則而引發(fā)沖突。所以中學教師工作與家庭沖突的根源就在于他們扮演兩種角色,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兼顧家庭和事業(yè),并且由于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社會對他們給予了極高的期望,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嚴重阻礙了個人全面發(fā)展。對此,中學應多關注教師們的心理健康情況,針對教師的現(xiàn)實情況,制定靈活的工作管理機制,積極提供心理健康、家人照管以及待遇福利等人文關懷類的服務。此外,社會、家庭與教師自己也要做出適當?shù)母淖儯姆铰?lián)動、密切配合,從根本上減輕教師壓力,激發(fā)他們工作熱情,真正平衡好事業(yè)和家庭,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不斷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