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縣揚州路實驗學校 邱德亞
語文作為初中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今后的社會發(fā)展及學習生涯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閱讀與寫作對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刻剖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挖掘日常生活中的閱讀及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增強初中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互相分離的,在當前新的教育形式下,初中語文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合二為一,啟迪學生掌握新閱讀和寫作技巧。為了調(diào)動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好奇心,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他人的寫作方式和表達方法。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授課前展示一些關于冬天的圖片、照片或者小視頻,讓學生先了解各地冬天的不同之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幾個問題,如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式?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在講解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和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其中一些語句生動形象的描繪濟南的冬天,如“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薄斑@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的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教師應對這些句子進行重點的賞析,在鑒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和體會這些語句中冬天的神態(tài)、冬天的特點,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將這些語句所描述的情景在紙上展現(xiàn)出來。教師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活動內(nèi)容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學生逐步喜歡語文閱讀,進而獲得更好教學成效。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導入一些小游戲或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輕松,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對閱讀教學產(chǎn)生興趣。例如,在學習《社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搜集一些關于社戲的圖片、照片或視頻,讓學生對社戲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小時候是否看過社戲,看過的學生可以向其余學生描述社戲的特點,教師可以將其運用到課文講解中,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對社戲描寫以及作者通過描寫社戲傳遞出的情感,課文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作者的其他書籍,如《狂人日記》《故鄉(xiāng)》《藤野先生》等,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課外讀物,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手法和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行讀書交流活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然后在每周的語文自習課上以小組的形式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再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每個小組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片段進行表演,引發(fā)學生對小說內(nèi)容的興趣,通過這樣方式讓學生自己體會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可以使他們對小說中蘊涵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教師在完成本節(jié)課程的講授后,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類似的小說,如契訶夫的《變色龍》,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等,調(diào)動學生對短篇小說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讀寫能力,使學生自愿的、積極地進行閱讀,進而幫助學生提升閱讀和寫作水平。
由于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內(nèi)容豐富、寓意深遠的優(yōu)秀文章,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對課文內(nèi)容的講解要詳略得當,有所取舍,不能每一篇文章、每個段落都進行詳細的賞析,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文章,加強對學生的輔導,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成效,教師可以提出關于課文中重難點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在此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深入剖析文章,掌握文章主旨和核心思想,既能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還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是如何構建文章結構的,是運用什么樣的表述方法使文章表現(xiàn)得更加生動形象,強化學生寫作時對文章的掌控力。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教學的側重點是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情感的表達,整篇文章的兩個重難點問題分別是“文章描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和“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父親的背影,表達了什么中心”,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有目的的閱讀文章,獲取文章的核心思想。如“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薄八脙墒峙手厦妫瑑赡_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薄斑^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弊髡哌\用白描的手法,表現(xiàn)出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描寫自己的父母親,將《背影》中的描寫技巧和寫作結構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學以致用,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和認知水平。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仿寫是一種鍛煉學生基礎寫作能力的方式。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每篇文章也都有不盡相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深入鑒賞,尤其是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其中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使學生在寫作中能靈活自如的運用,然后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在仿寫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原文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仿寫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文字功底以及想象力的進步,也可以使作文內(nèi)容豐富,情感真摯。例如,在《蘆花蕩》一文中對小船駛出蘆葦蕩時的情景是這樣描寫的,“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边\用了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以及比喻,及雙關的修辭手法,用一個詞表達雙重意思,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了小船和葦葉的特征,讀者仿佛親眼見到了這種景象。在教師對這段描寫進行賞析后,學生可以發(fā)散思維,運用仿寫的方式來描繪自己眼中的蘆花蕩是怎樣的,在訓練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大部分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以課本知識作為主要的授課內(nèi)容,不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許多學生不喜歡寫作的根本原因是閱讀量太少,在寫作時捉襟見肘,沒有素材可用,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相對較低。因此,為了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應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重視閱讀量的積累對于提升寫作水平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如《蘇菲的世界》《傅雷家書》《撒哈拉的故事》《園丁集》等書籍,或者是《讀者》《意林》等優(yōu)秀的雜志,這些書籍和雜志中的文章都措辭優(yōu)美,感情細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優(yōu)秀的詞句或者故事摘抄到素材本。教師還可以設置閱讀角,學生可以將自己看過的課外書籍放在閱讀角,將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書籍分享給其他同學,或者開展閱讀分享課,學生互相分享交流自己整理摘抄的素材,討論各個素材適合運用的文體和情境。除了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來積累素材,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課堂文章中獲取寫作素材,例如,在學習《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愛國主義這一主旨寫作,學生可以仿照都德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方式進行寫作,學生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使學生將實際生活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寫作環(huán)境和寫作條件,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欲望。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學會在生活的過程中積累寫作材料,對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和記錄,在寫作時便可以將這些生活中的素材加以運用,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建立課后學習興趣小組,將課堂中知識延伸、拓展到課外,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這種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并將其運用到寫作中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閱讀和寫作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在閱讀時有意識的將其中的好詞好句以及各種事例記錄在筆記本上,并總結這些優(yōu)秀作者的寫作方法以及技巧。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日記或者讀書筆記的形式進行素材的積累,這些習慣的形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教師應該經(jīng)常對學生加以鼓勵,讓學生對素材積累有正確的認識,將其作為知識水平在積累過程中的建構和完善。
除了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寫作訓練,教師還能在寫作教學時開展閱讀活動,這樣不僅能強化寫作教學的成效,還可以推進讀寫結合。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都會給學生一個固定的寫作主題,然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寫作材料完成寫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改教學內(nèi)容,在開始寫作教學前,使用網(wǎng)絡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而在開始教學后,可以讓學生先閱讀這些材料,閱讀結束后再開始寫作教學,將寫作主題、閱讀材料以及寫作技巧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寫作技巧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設置交叉閱讀的教學活動,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換作文進行閱讀和評價,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作品,取長補短,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讀寫能力。
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初中階段的學生可以閱讀的資料是比較豐富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通過不斷的閱讀才能對寫作的素材進行積累,教師與學生在意識上要不斷進行改進,不能認為只要每天上好語文課就行,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學生的閱讀是分不開的。在當今社會學生可以閱讀的名著種類是極其豐富的,學生可以進行自己選擇的范圍也是比較廣泛的,國內(nèi)外有許多名著、報紙,都是學生可以閱讀的良好素材。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在意識上首先要對閱讀進行重視,在日常教學中要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準備專門的筆記本,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讀到的比較好的句子與段落進行摘抄,為了督促學生按時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定時或者不定時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查,在教師的要求與督促下,學生也就可以養(yǎng)成比較好的閱讀習慣。在良好的閱讀習慣中,通過對大量文字的閱讀,學生也就可以在文字閱讀中進行素材的積累,素材的積累在日常學習中只有通過寫作才能進行體現(xiàn),當學生遇到某一話題的寫作時,以前閱讀積累的素材就可以用到,因此,加強課外閱讀是幫助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方法,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就得到相應的提升。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語文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閱讀也是進行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推薦適合的閱讀素材,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結合,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逐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評價是學生總結反思自己在寫作中的不足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點評和批改學生的文章,確定以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方向,學生以通過教師的評語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中的優(yōu)缺點,在今后的寫作中不斷改進。教學評價模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站在審閱者的角度點評學生文章的優(yōu)缺點;另一種是由學生互相的評價,學生站在讀者的角度對同學的文章進行點評,在互相交流中明確作文的優(yōu)缺點,并提出改進建議,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此外,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特點進行分層讀寫教學和布置寫作任務,對學生的作文給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使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的結合,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進步和發(fā)展奠定牢固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舉行作文寫作和點評的活動,選出寫得最好的幾篇文章和點評的最全面、最認真的評價,讓學生互相傳閱學習,提升學生的寫作熱情,創(chuàng)造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這對語文課程的長遠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督促其不斷改進,實現(xiàn)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寫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