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芳
(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晚唐五代時期,文人以詞為娛賓遣興之資,在創(chuàng)作中謀技藝之改進與結構之嚴謹,追求情致的軟媚含蓄與文辭的雅麗,但創(chuàng)作視野的狹窄乃是其毋庸諱言的通病。與前代詞人相比,宋詞人抒情視野更為高遠,由狹窄的室內逐漸走向廣闊的大自然;情感內涵更為深厚,由詞人自訴心曲進而漫延至對整個社會人生的感悟。在這一演進過程中,詞體抒情場景及視角轉換呈現(xiàn)出有規(guī)律可循的幾大經典范式,它不僅完成了對唐五代詞的集成和發(fā)展,而且為后世詞人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難以逾越的典范。
唐宋詞配合的主要音樂是燕樂,從音樂體系上說它屬于世俗的音樂,和傳統(tǒng)詩文的教化功能相比,具有強烈的感官愉悅性,因而更適宜于娛樂場所的演唱。據(jù)吳自牧《夢粱錄》記載:“自景定以來,諸酒庫設法賣酒,官妓及私名妓女數(shù)內,揀擇上中甲者,委有娉婷秀媚,桃臉櫻唇,玉指纖纖,秋波滴滴,歌喉宛轉,道得字真韻正,令人側耳聽之不厭?!盵1]303大量官妓、家妓及市井妓成為達官貴人與普通市民娛樂生活的催化劑,所謂 “唱歌須是玉人,檀口皓齒冰膚。竟傳心事,語嬌聲顫,字如貫珠?!?李廌《品令》)歌妓通過演唱及表演各種技藝為客人勸酒助興:“錦筵紅,羅幕翠。侍宴佳人姝麗。十五六,解憐才。勸人深酒杯?!?張先《更漏子》)文人與歌妓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歌樓酒館不僅成為詞體演唱、傳播的重要場所,也是詞人創(chuàng)作靈感的發(fā)源地之一。歌妓為提高聲價常向文人索要新詞來演唱,葉夢得《避暑錄話》云:“(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盵2]2618羅燁《醉翁談錄》亦云:“耆卿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商,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盵3]32柳永《傳花枝》即描述了他創(chuàng)制新詞供歌女表演的情景:
平生自負、風流才調??趦豪铩⒌乐獜堦愙w。唱新詞,改雅令,總知顛倒。解刷扮,能□嗽,表里都峭。每遇著、飲席歌筵,人人盡道??上гS老了。 閻羅大伯曾教來,道人生、但不須煩惱。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剩取活百十年,只恁廝好。若限滿、鬼使來追,待倩個、掩通著到。
在柳永詞中出現(xiàn)的歌妓名就有“心娘自小能歌舞”“佳娘捧板花鈿簇”“蟲娘舉措皆溫潤”“酥娘一搦腰肢裊”(《木蘭花》)等。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評柳永《晝夜樂》(“秀秀家住桃花徑”)云:“此詞麗以淫,不當入選,以東坡嘗引用其語,故錄之?!笨梢娺@類詞在當時頗有影響。即使不為財物的文人出于憐香惜玉之情,也多不拂歌妓之請,愿為其效力。陳師道《后山詩話》云:“杭妓胡楚、龍靚,皆有詩名。胡云:‘不見當年丁令威,年來處處是相思。若將此恨同芳草,卻恐青青有盡時?!瘡堊右袄嫌诤迹酁楣偌俗髟~,與胡而不及靚。靚獻詩云:‘天與芳草十樣葩,獨分顏色不堪夸。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右坝谑菫樽髟~也”[4]5,張先《雨中花令·贈胡楚草》(“近鬢彩鈿云雁細”)《望江南·與龍靚》(“青樓宴,靚女薦瑤杯”)即是。琵琶是宋詞演奏的主要樂器,琵琶女也成為詞人關注與描述的對象,張先有《醉垂鞭·贈琵琶娘》“琵琶金畫鳳。雙絛重。倦眉低。啄木細聲遲。黃蜂花上飛。”文壇大家歐陽修也有《玉樓春》詠琵琶女的歌舞表演:“紅條約束瓊肌穩(wěn)。拍碎香檀催急袞。隴頭嗚咽水聲繁,葉下間關鶯語近?!碧K軾曾將家中善彈琵琶的小鬟贈與友人周彥質,時周罷循守,過惠州訪蘇軾,留半月,蘇軾特意作《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與《循守臨行出小鬟復用前韻》一詩歌詠此事。歐陽修有不少專為歌女而作的詞,如《玉樓春》:“艷冶風情天與措。清瘦肌膚冰雪妒。百年心事一宵同,愁聽雞聲窗外度?!贝祟愖髌范嗄旰笕员粋鞒骸凹讶霜q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蘇軾與歌女的交往也很頻繁,并留下許多風流韻事,周輝《清波雜志》云:“蘇軾在黃岡,每用官妓侑觴。群妓持紙乞歌詞,不違其意予之。”[5]5063葉申薌《本事詞》卷上亦云:“坡公喜于吟詠,詞集中亦多歌席酬贈之作?!仲淈S守徐君猷三侍姬,則有《減蘭》三闋?!拼梭w物繪情,曲盡其妙,又豈皆銅琶鐵板之雄豪歟。”[6]2314蘇軾《江神子》(“玉人家在鳳凰山”)詞序云:“陳直方妾嵇,錢塘人也。丐新詞,為作此?!薄赌细枳印?“紺綰雙蟠髻”)詞序云:“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贈之”,詞中贊美這兩位舞女是:“輕盈紅臉小腰身”“只應飛燕是前身”。其《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一詞,據(jù)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二云:“太守閭丘公顯致仕,居故蘇,公飲其家,出后房佐酒。有懿卿者,善吹笛,公因賦以贈。”[7]32北宋重臣司馬光曾作《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辟澷p笙歌中所見之女子,被后人諒解為:“人非太上,未免有情,當不以此纇其白璧也?!盵8]58陳廷焯《詞壇叢話》亦云:“司馬溫公詞,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之句?!瓟?shù)公勛德才望,昭昭千古,而所作小詞,非不盡態(tài)極妍,然不涉穢語,故不為法秀道人師呵?!盵9]3741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是歌樓酒館或是貴族家宴,其間所作大量歌詞,或有兩情相悅的真情實意、或為逢場作戲的情欲之歡,其內容與風格皆適宜于娛樂場所的演唱,充分反映出宋人市俗生活的一面,也真實體現(xiàn)了宋人的生活情態(tài)和享受人生的價值取向。
另一方面,小庭深院也是宋人情感興發(fā)的主要場所。盛唐文學思想是以充滿樂觀自信和理想主義的高昂基調著稱于世,唐代士人以漫游四海、外擴張揚的行為方式來實現(xiàn)其人生目標。而宋人性格偏于內斂自省,他們的物質生活更加優(yōu)越,生活越發(fā)從容,更有條件選擇休閑的生活方式,營造詩意的生活環(huán)境,以追求清雅脫俗的精神享受。相對于唐人的浪漫張揚,宋人更樂于在琴棋書畫、品茶飲酒、寫詩填詞中追求一種游心翰墨的人文旨趣和悠閑脫俗的更高級的生活品味。宋代士大夫多有私人園林,隨著詞體的日益繁榮,小庭深院漸漸成為詞人抒情和創(chuàng)作的一個典型場所。晏殊有《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表達的即是在自家亭院飲酒聽歌之際,內心忽有觸動,由夕陽西下引發(fā)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感與“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豁達,用內心的自省來反觀人生。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在寂寞的小庭深院追憶往事,感懷舊人。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為女性代言寫閨情,其中的“庭深”“樓高”“亂紅飛過”諸語,人多以為有所寄托,而不止是道出深閨女子的幽居與不幸。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作于黃州定慧院寓所,以縹緲孤鴻擇木難棲象征作者的傲岸與不諧世俗之心靈;作于杭州萬頃寺的《賀新郎》“乳燕飛華屋”,通過歌詠庭院中的榴花與佳人來表達自己的心境,詞中美人的孤芳自賞、自甘幽獨,實包含著作者的個人遭際與不愿隨波逐流的高潔品格。陸游與唐婉在紹興沈園的不期而遇,留下了《釵頭鳳》和一段凄絕哀婉的愛情故事。這類作品皆創(chuàng)作于相對封閉的小庭深院,與歌樓酒館之作相比,它的特點是一洗綺羅香艷之態(tài),或由時光之易逝,聯(lián)想到人事之無憑;或念遠傷春,抒人生的盛衰浮沉與生死聚散;或借眼前所見所感,比興寄托,別有懷抱,更多地體現(xiàn)出文人的內心幽思??梢哉f小庭深院這一安閑靜謐的私人生活場所,成為宋詞人心靈棲息、內觀自省、反思人生的理想樂園。
走出狹窄的空間,將視野投注于廣闊的大自然,是宋詞抒情場景的一次飛躍。登高遠眺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題材,隨著宋詞人創(chuàng)作視野的開闊,這一抒情方式在詞體中也得以繼承和發(fā)揚。宋詞登臨之作有兩大主題,一為念遠思鄉(xiāng)懷人之作,二為抒壯懷,發(fā)幽怨之情。前者如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雖用深秋懷遠的傳統(tǒng)題材,然格調高遠,境界遼闊。被王國維譽為“古今成大事業(yè)者”必經之第一境界(《人間詞話》卷上)。柳永“獨倚危樓風細細”(《鳳棲梧》)“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八聲甘州》)皆于登樓遠眺中寄寓仕途失意與念遠思鄉(xiāng)之情,被蘇軾贊為“不減唐人高處”[10]2091,陳廷焯《詞則·大雅集》也評價為:“情景兼到,骨韻俱高,無起伏之痕,有生動之趣,古今杰構,耆卿集中僅見之作?!盵11]51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一詞,歷述古今盛衰之感,被《古今詞話》譽為“絕唱”[12]22;寓意更為高遠者如南宋抗戰(zhàn)派詞人辛棄疾,其詞《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北磉_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眲t借滾滾江水感慨歷史的興衰,抒寫未能收復故土、壯志難酬的抑郁悲憤之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弊窇浫龂鴷r吳帝孫權所建立的英雄業(yè)績,感嘆山河長存,人世滄桑。辛派詞人袁去華早年就有志于恢復,其《水調歌頭·定王臺》:“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北磉_出空懷宏大抱負而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愛國志士心境的激楚悲涼。陸游是辛派詞人中堅,其《水調歌頭·多景樓》借登多景樓抒發(fā)“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钡暮狼?;其《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秋到邊城畫角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弊饔谀相嵡熬€,情調昂揚,對抗戰(zhàn)前景充滿了期待,充分顯示出愛國詞人的樂觀主義精神。辛派詞人韓元吉曾被譽為“政事文學,為一代冠冕?!盵13]1489冊,429其《水調歌頭·水洞》為重九登高時和稼軒之作,黃氏《蓼園詞評》曰:“無咎系南渡遺老,辛幼安作壽詞,所望之以真儒事業(yè)者也。其后事業(yè)不甚著。次闕‘平原西望’,應亦有神州陸沉之慨乎?!輪栯S處是蓬萊’句,見南渡非可茍安也。有志未逮,有心者能弗感慨系之?!盵14]3069此類詞皆通過登高眺遠抒發(fā)作者的感慨和豪情,詞境雄渾開闊、意蘊深遠。
隨著宋詞創(chuàng)作的繁榮,山水泉林漸漸進入詞人的創(chuàng)作視野,成為宋詞抒情環(huán)境的又一經典場所。中國山水文學源遠流長,在中國山水文學所煥發(fā)的生命精神中,最有價值的表現(xiàn)一為孔子的仁智之樂和莊子的山林皋壤之樂,文人將生命融入山水,在千姿百態(tài)的大自然中領悟生命的美好;二是掙脫名韁利鎖的羈絆,在徜徉山水中追求精神的自由與人格的獨立、滌蕩官場的喧囂。宋詞與前代此類作品相比,更多體現(xiàn)出二者的結合。宋英宗時有進士徐積,神宗時數(shù)召對不仕,哲宗時為楚州教授,其詞《漁父樂》:“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陽煙火隔蘆花。漁唱晚,醉眠斜。綸竿蓑笠是生涯。”《無一事》:“見說紅塵罩九衢。貪名逐利各區(qū)區(qū)。論得失,問榮枯。爭似儂家占五湖?!鼻罢咧卦谑惆l(fā)鄉(xiāng)居之樂,后者則重在表達對功名利祿的鄙視與摒棄。宋仁宗時進士劉述,曾為御史臺主簿,提點江西刑獄,神宗時兼判刑部,與王安石爭謀殺刑名,并上疏劾安石。按《宋史》卷三二一《劉述傳》:“安石欲置之獄,(司馬)光又與范純仁爭之,乃議貶為通判,帝不許,以知江州。逾歲,提舉崇禧觀。”于宦海沉浮中的劉述四十歲左右作《家山好》一詞:“掛冠歸去舊煙蘿。閑身健,養(yǎng)天和。功名富貴非由我,莫貪他。這歧路、足風波。水晶宮里家山好,物外勝游多。睛溪短棹,時時醉唱里棱羅。天公奈我何?!睋?jù)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載:“劉孝叔(劉述字孝叔)吏部公述深味道腴,東吳端清之士也。方強仕之際,已恬于進,撰一闋以見志,曰:‘掛冠歸去舊煙蘿(略)?!髮⒁?,方得請為三茅宮僚,始有養(yǎng)天和之漸,夫何以先朝露,歌此闋凡三十年。信乎!一林泉與軒冕難為必期?!盵15]84王安石在變法失敗后,以五十六歲退居金陵,其詩風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前期王安石的主要身份是政治家,其詩往往與政治、社會有緊密關系,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后期的王安石詩多寫山水自然,意境優(yōu)美含蓄,心態(tài)亦漸趨平和。其詞《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黃氏《蓼園詞評》以為:“此必荊公退居金陵時所作也。借漁家以自寫其恬退。首闋筆筆清奇,令人神往。次闋似譏故人之戀位者,然亦不過反筆以寫其幽居之樂耳?!盵14]3054蘇軾向來尊崇陶淵明,有一百多首和陶詩,元豐七年蘇軾至黃州放還,十月過揚州,于揚州上表,乞常州居住,《蘇軾文集》卷五十二《與王定國》第十六簡云:“近在常州宜興,買得一小莊子,歲可百余碩,似可足食?!逼湓~《菩薩蠻》:“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隨物外游?!奔醋饔诖藭r。元豐八年正月初許自便時他又寫下《滿庭芳》詞:“歸去來兮,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痹~自序云:“余謫居黃州五年,將赴臨汝,作《滿庭芳》一篇別黃人。既至南都,蒙恩放歸陽羨,復作一篇?!北磉_歸鄉(xiāng)之愿,抒發(fā)“老去君恩未報,空回首,彈鋏悲歌?!钡你皭?。黃庭堅閑居之作如《撥棹子》:“歸去來!歸去來!攜手舊山歸去來。有人共月對尊壘。橫一琴,甚處不逍遙自在?”其《漁家傲》又云:“蕩漾生涯身已老。短蓑箬笠扁舟小。深入水云人不到。吟復笑。一輪明月長相照?!奔円园自拰懩耗陸驯?。趙令畤是宋太祖次子燕懿王德昭玄孫,與蘇軾交游甚密,蘇軾為守,愛其才,薦于朝,著有《侯鯖錄》八卷,《四庫提要》極許其采錄之精。其詞《浣溪沙》云:“少日懷山老住山。一官休務得身閑。幾年食息白云間。似我樂來真是少,見人忙處不相關。養(yǎng)真高靜出塵寰。”賀鑄亦有《續(xù)漁歌》:“中年多辦收身具。投老歸來無著處。四肢安穩(wěn)一漁舟,只許樵青相伴去?!苯砸詺w隱山水來表達樂山樂水之情。
南宋時期民族矛盾激化,面對山河破碎的現(xiàn)實,有志之士抗戰(zhàn)熱情高漲,而在投降派屢占上風的形勢下,山水園林又成為文人志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時化苦為樂的凈化場。如辛棄疾空有滿腹蹈略而被投閑置散二十余年,其詞“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鷓鴣天·鵝湖歸》)“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兄弟”(《鷓鴣天·博山寺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鷓鴣天》)皆以山水澆胸中塊壘;陸游一生以抗戰(zhàn)復國為已任,然入蜀之后三次被罷職,最終退居故鄉(xiāng)山陰閑居亦二十年之久。放翁詞中有大量嘯傲山林之作,如“三山山下閑居士”(《采桑子》)“蠟屐登山真率性”(《破陣子》),于曠達閑散中實寓人事的滄桑。
從個體人生共有的經歷而言,無論是年齡還是事功作為,大都難以擺脫由盛而衰、由有到無的過程。青春年少的歡樂,于激情澎湃之處無不充滿著對異性的愛戀,這就使男女之情成為人性中最具有普遍意義的情感追求。從男性角度而言,所戀之人無論是妻子抑或情人,所帶來的感受都是刻骨銘心的。而香閨繡闈作為男性詞人的留情之處與歡娛之所,其間的經歷和感受在當事人眼中心中總是難以忘懷。既然詞體與傳統(tǒng)詩文相比更宜于“抒一己之私情”,香閨繡闈自然就成為詞人抒情環(huán)境的又一個經典場所。歐陽修作為文壇領袖,一方面以道德文章自重,另一方面又纏綿流連于花前月下,抒發(fā)“紅粉佳人重勸酒”(《玉樓春》)“好妓好歌喉。不醉難休”(《浪淘沙》)的人生感悟。其詞《武陵春》云:“寶幄華燈相見夜,妝臉小桃紅。斗帳香檀翡翠籠。攜手恨匆匆?!庇钟小蹲砼钊R》:“半掩嬌羞,語聲低顫,問道有人知么。強整羅裙,偷回眼波,佯行佯坐?!币灾潞笕擞袨闅W公辯誣之舉。秦觀《南歌子》云:“愁鬢香云墜,嬌眸水玉裁。月屏風幌為誰開?!薄杜R江仙》云:“髻子偎人嬌不整,眼兒失睡微重?!苯越柘汩|繡闈直寫男女情事。黃庭堅也有不少艷情詞,如《阮郎歸》:“退紅衫子亂蜂兒。衣寬只為伊?!币灾氯莵硗抛I議而險誤仕途,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六載:“黃庭堅所為輕翾浮艷,素無士行,邪穢之跡,狼藉道路,封還除命?!煌陨倌曛^耳,顧不為公論所赦,惜哉?!泵总罏楸彼螘ㄋ拇蠹抑唬湓~《醉太平》:“風爐煮茶。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紗。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鴉。濃妝臉霞。玉尖彈動琵琶。問香醪飲么?!庇陂|房之樂中表現(xiàn)出溫柔細膩的情絲。賀鑄有《薄幸》詞:“記畫堂、斜月朦朧。輕顰微笑嬌無奈。便翡翠屏開,芙蓉帳掩,與把香羅偷解?!笔瞿信槭聼o所遮掩。北宋后期詞人周邦彥因精通樂理被任命為大晟府提舉,其《少年游》“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睂懪c情人在室內的幽期密約,詞中所描繪的背景為情人臥室,華美的幄帳,裊裊的爐香,無不浸透著溫暖的氣息;而女子的柔情蜜意、恰到好處的刻意挽留與室外的馬滑霜濃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正是這種典型環(huán)境所誘發(fā)的種種令人聯(lián)想的情事,使無數(shù)文人士子沉醉其中,這類詞作也成為他們年少風流的寫照。
從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角度看,中國封建文人無不受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經邦濟世、建功立業(yè)幾乎是大多數(shù)文人的終極追求。為了實現(xiàn)這一人生理想,或為謀生之計,仕宦奔波與風餐露宿也是在所難免。而最終獲得成功的人畢竟是極少數(shù),因此大多數(shù)封建文人在經歷了少年風流浪漫之后,羈旅行役與失意慨嘆便如影隨行,漂泊江湖也就成為多數(shù)文人共有的一段人生歷程。宋詞中此類作品比比皆是,或抒發(fā)人在旅途的凄清與心境的悲涼,如“別岸扁舟三兩只。葭葦蕭蕭風淅淅。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路遙山遠多行役?!?柳永《歸朝歡》)“燈火雨中船??退季d綿。離亭春草又秋煙?!?吳文英《浪淘沙》)“別浦潮平,遠村帆落煙江冷。征鴻相喚著行飛,不耐風霜緊?!?高觀國《燭影搖紅》)或感慨漂泊中年華暗換,如葛長庚《沁園春》:“客里家山,記踏來時,水曲山崖?!瓑m埃債,嘆有如此發(fā),空為伊華。”蘇軾《滿庭芳》:“三十三年,漂流江海,萬里煙浪云帆。故人驚怪,憔悴老青衫?!被蚴銓懥b旅中對國事的憂慮及壯志未酬的悲憤:“萬里飄萍,送江入海,過古潤州。正羈懷無奈,憑高縱覽,濛濛煙雨,簇簇漁舟。南北區(qū)分,江山形勝,憂憤令人扶上樓?!?吳潛《沁園春》)“書生萬字平戎策??嘤觑L前滴。莫辭衫袖障征塵。自苦英雄之秦、又之楚?!?黃機《虞美人》)張輯有詞《疏簾淡月》“又何苦、凄涼客里”,黃氏《蓼園詞評》以為:“英雄失路,歲月易徂,回想故鄉(xiāng),能無耿耿。”[14]3079宋詞中運用時空表現(xiàn)藝術手法濃縮人生道路的經典名篇當屬宋末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詞人向我們推出三幅畫面:溫軟香艷的‘歌樓夜雨圖’,凄風苦雨的‘江舟秋霖圖’,孤獨枯寂的‘僧廬聽雨’圖。三幅圖卷組成了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長卷”[16]1330在這類詞作中,一種場景是佳人相伴,素手調香,“軟語燈邊,笑渦紅透”(蔣捷《兵后寓吳》);另一場景則是風又飄飄,雨又蕭蕭,“嘶馬誰行古道”(蔣捷《賀新郎·秋曉》)。通過這兩種典型場景的展現(xiàn),香閨繡闈的溫馨迷濛與人在江湖的辛酸苦澀形成了強烈的比照,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詞人內心往事成煙、佳景難追、前途迷茫的孤冷心態(tài),使傳統(tǒng)觀念中的小詞由風花雪月而邁入寓蘊感慨、寄托深沉的境界。
在宋詞抒情的幾大經典場景中,歌樓酒館與貴族家宴局限于狹窄的室內,它是詞人縱情聲色、娛賓遣興的場所;小庭深院雖然也屬于相對封閉的空間,但它更多體現(xiàn)出文人意緒化特征,是詞人心靈棲息、自抒心曲的樂園。當詞人走出室內與庭院,在登高遠眺中抒壯情、發(fā)幽怨:在山水泉林的徜佯中沉醉忘我,以滌蕩塵世的喧囂時,詞的抒情視野即產生了與詩同質的飛躍。在時空轉換范式中,文人才子青春年少的風流繾綣,在香閨繡闈中得以釋放:仕途奔波與遭遇連蹇則寄托于江湖的一葉扁舟。宋詞人通過抒情場景的幾大經典轉換,他們的歡娛與悲情、糾結與豁達、理想與熱望、失意與不平以及對自身與人生的反省,都在詞中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xiàn),使傳統(tǒng)“小詞”逐漸擺脫于狹窄的空間而走向廣闊的社會人生。它不僅真實地反映出一代文人的生活狀態(tài)與情感波動,而且為后世詞作樹立了難以逾越的經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