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鳳
高中語文課標2020 修訂版明確了高中語文教學要以新課標為準則,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文化。特別強調指導積累傳統(tǒng)文化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注重閱讀在培育學生語感、促進文本理解中的功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加強閱讀,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提升閱讀品位,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開闊視野,領略人類社會氣象與文明,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與思想文化修養(yǎng),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文學文本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在現(xiàn)實施教過程中往往存在時長低效的情況。主要原因有:一是好多老師在分析文本時通過題目去解析文本,無形中錯誤引導學生硬記答題模板。學生閱讀文本時,習慣先看題目,再到文本中查找對應的句子,生硬地按題型向答題模板上套。學生體會不到文本整體的意境和美感,甚至容易造成曲解。割裂文本,割斷了學生的審美想象和創(chuàng)造,追求的是正確答題技巧,而非學生對文章整體的用心體驗。二是課堂教學中,對于文本閱讀題型講解,有參考答案,就按答案講解,若沒有,就忐忑,不能給出對于整體文本的理解,這樣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范圍,進而影響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三是受高考的影響,一味地追求分數(shù),把文學閱讀課上成解題訓練課。在教學中只注重教給學生應試答題技巧,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破壞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逼迫學生被動接受而無力組織品味和創(chuàng)造活動,教學策略滿堂灌,教學靜態(tài)而僵化。
以聚焦式問題為核心設計課堂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導向,改變一講到底的單向傳輸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學以致用為教學著力點,設立學生討論、仿寫、創(chuàng)作、改編、評論等自主互助團隊學習環(huán)節(jié),改變知識單向傳授的慣常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雙向互動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誘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讓文學之美內化于心,外化為行。
文學是情感甚至是種無法表述的情緒和心理,通過聚焦式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把握文本的能力,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所蘊含的中華文化之美,而不是把文本割裂開來進行分析。以陶冶性情為主,改變功利主義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文學閱讀鑒賞的本質是開放性和多樣性,而不是理性的思想分析。運用聚焦式問題教學法,教給學生分析方法的同時,必然帶來學生對文本整體的感悟,也就必然帶來對內容和情感理解的多樣性。每一篇文本都像一件玲瓏的藝術品,橫看成嶺側成峰,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不同的美。
文學文本的教學課改,方法論必須建立在知識論基礎上,離開文體知識的課改的方法論,只能是因人興廢,不具有推廣價值。從整體入手,以聚焦式問題為導向,以學以致用為切入點,力求解決學生讀不懂文本的難題,豐富學生的心靈。
設計規(guī)則分為文體規(guī)則和沖突規(guī)則兩大塊。文體規(guī)則是通過不同文體的主旨確定課堂閱讀教學的問題聚焦點,抓住問題主要矛盾并集中力量解決,進而解決問題的所有部分。沖突原則是通過抓住文本的必然矛盾和學生閱讀文本的思維沖撞,設計課堂閱讀教學的聚焦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點并激發(fā)其繼續(xù)思考解決出現(xiàn)的疑問。
常用的聚焦式問題類型一般分為知識式和思維式兩大類。
知識式這一類中,例如小說,那就圍繞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散文,寫景散文關注景色的描寫,人物散文關注人物的性格事跡等文字描述,哲理性散文關注如何通過描述的事件反映出想表達的哲理。詩歌關注采用的修辭手法等。
思維式這一類中,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設計情境,讓學生想象下自己就是作者,身處那個時代,想通過這些文字,表達出什么。
閱讀教學設計聚焦式問題時,要把閱讀文本的主旨與學生思維的困惑結合起來??蓮囊韵聨追N思維角度設計聚焦式問題:
1.將閱讀文本的閑筆設計成聚焦式問題。
文本中的每一段文字,都不會是多余的,要把閑筆放在整個文本的大背景之中去看,去思索,為何會在此處出現(xiàn)這個看似與主旨無關的一段文字,作者意欲何為?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劉邦去鴻門見項羽,歷史細節(jié)生動,情節(jié)起伏,但有一處描述常被讀者忽視,就是宴會上的座次安排。原文如下: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待。
作者為何要寫出詳細的坐向?從劉新《新序》中的一則故事,楚國昭奚恤對秦使者借口觀寶,實為探聽虛實的意圖,通過宴會座次安排,既合乎禮數(shù),又展現(xiàn)了楚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的意愿,使秦不敢犯??梢钥闯鲽欓T宴的座次安排,劉邦理應東向坐,但事實卻是北向坐,明顯有悖于禮,可謂此宴絕非好宴。
2.將文本留白設計成聚焦式問題。
文本留白指文本未實寫出來的或未明確寫出來的部份。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時,通常關注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忽視或者干脆無視文本留白。將文本留白作為聚焦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反復閱讀文本以及拓展到該作者相關的作品,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多角度,多維度地推測文本留白的釋義和用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3.將隱性主題輔助設計成聚焦式問題。
作者一般不會直接快速表達文本的主題,通常會通過各種鋪墊線索或明或暗等慢慢展開,很考驗讀者對文本主題判斷的正確與否,如抓錯線索,看不出鋪墊,最終易曲解文意,南轅北轍。所以將隱性主題輔助線索等作為聚焦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洞察力和閱讀的完整性。閱讀,既要深度,也要廣度,更要細致和細微的審視觀察。
再以鴻門宴的座次安排為例,這個對于整個宴會的故事情節(jié)而言,看似小事,但出現(xiàn)明顯有悖于禮,顛倒錯亂,那就是大問題,從側面展現(xiàn)了項羽自矜功伐的性格,這個性格也最終導致西楚霸王兵敗身亡。
4.將主題的熱點設計成聚焦式問題。
文本情節(jié),特別是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復雜多變,以及多人物多線索多角度同時展開,敘述手法有順序、倒敘、插敘、補敘等,具有跳躍性和發(fā)散性等特點。
例如話劇《雷雨》兩個家庭,八個主要人物,兩條主要線索,四幕戲一天之內展現(xiàn)千絲萬縷、錯綜復雜的關系。只有抓住主要矛盾,緊扣關鍵問題,聚焦問題,才能層層剝析表象,逐漸深入,觸摸作者想表達的主題并理解其意圖,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具有思維的全局性和思維方向的堅定性。
5.將主題的矛盾點設計成聚焦式問題。
文本中,作者有時候會將想要表達的主題在矛盾中逐漸推進,展現(xiàn)。例如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等前后有矛盾之處。這個不是作者筆誤或者邏輯的不嚴謹,而恰恰是作者故布疑云,有意為之,但極容易造成學生的困惑。有時候借助這些矛盾設計聚焦問題,正好借助學生的困惑,來激發(fā)學生求解困惑的動力,找到矛盾背后的原因了,那么也就從矛盾表象的疑云中找到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主題。
通過以上策略,致力于文學類文本聚焦式問題的探索,有助于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加深其對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