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華
摘要:閱讀的本質是復雜的自我認知過程,要求學生從各類閱讀材料中獲取信息,并將所獲信息與自身的理解相結合,構建出完善的知識系統(tǒng),在閱讀活動中,學生并不能單一的獲取信息,而是要深入的進行思考、解決問題。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過度關注知識的傳授、語法解析、結構分析,導致閱讀教學質量非常有限,當前的英語教學倡導思辨性的閱讀教學活動,應用思辨性教學,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使之更好的投入到閱讀活動,在培育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從而顯著優(yōu)化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活動;思辨性
1 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問題分析
1.1 閱讀指導方法單一
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的教學重點集中在詞匯、猜測、略讀、精度等與題目相關的閱讀指導中,在多數(shù)教學課堂上,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參與熱情也不高,長時間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閱讀下,閱讀課堂的氛圍受到了不利影響,也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打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1.2 閱讀學習氛圍沉悶
科學的交流活動,能夠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構建生成化、互動性的英語閱讀課堂,縱觀現(xiàn)有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大多氣氛沉悶,學生在閱讀課堂中也是死記硬背,教師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閱讀其實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教學體系,教師的單一傳授還遠遠不夠,必須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分析、思考,積極的進行表達,這樣,才能真正領悟文章主旨,實現(xiàn)知識銜接,整體的閱讀學習氛圍沉悶。
2 思辨性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活動中的應用價值
利用思辨性閱讀,能夠有效創(chuàng)新閱讀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達機會,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大多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再由教師針對其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而教師的講解也多集中在表層,不利于鍛煉學生的深層次思維。利用思辨性閱讀,能夠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表達,關注閱讀內容的思維引導,讓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有助于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另外,在思辨性閱讀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挖掘文本細節(jié),解決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過于關注詞匯講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對于文章主旨內容的思考,挖掘其中的細節(jié)文本內容,讓學生產生深入理解,通過直接引語、間接引語等方式,加強對重點內容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 思辨性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路徑
3.1 利用英語情景鍛煉思維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漢語和英語思維習慣和特點是各有差異的,在文本的表達上,也具有明顯差別。因此教師要關注兩者的差異,幫助學生打破固化思維,培育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創(chuàng)設情景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針對閱讀文本的特點來為學生構建英語情景,讓學生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和互動,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可根據(jù)閱讀文本的特點來決定,比如說,可以利用電影中的音樂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在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美妙的音樂,讓他們跟隨音樂來閱讀,對文本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再切入閱讀主題,帶領學生發(fā)散思維,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中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3.2 豐富英語閱讀的導入形式
利用豐富多元的導入形式,能夠讓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充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一直以來,學生對英語閱讀缺乏興趣是嚴重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利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能夠促進后續(xù)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先為學生出示文本背后的語言知識,讓學生來嘗試描述其中的場景,再布置多元化的問題,讓學生自行來嘗試解答,通過持續(xù)性的問題引導加深學生的理解,使之逐步掌握文本內容的重點。另外,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是一個認知和思辨相結合的過程,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節(jié)點,教師要予以其正確、積極的引導,鍛煉其識別能力,引導過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表達。在思維活動的設計上,要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符,從段落的概括、關鍵詞的提取、文章的評價來著手,分步驟、有先后的進行。在閱讀環(huán)節(jié)中,不同學生看待問題的思維角度不同,理解層次也具有差異,對文章的見解也會不同,在閱讀完畢后,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論述,發(fā)表觀點,提出質疑,反饋學生的真實想法。
3.3 以思維導圖來鍛煉發(fā)散性思維
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英國,是以主題作為中心,融合了文字、圖形,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將各級主題聯(lián)系起來,利用層級圖的方式來呈現(xiàn),思維導圖的形式非常多樣,包括圖像、顏色、線條等等,利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對英語閱讀活動產生濃厚興趣。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閱讀文本主題利用圖形的方式來呈現(xiàn)出來,提高閱讀效率,思維導圖的制作方式非常多,在開始引入這種模式時,先由教師為學生制作,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即可邀請他們自行來嘗試制作思維導圖,對其中的句型、語法進行分析,概括文本的內涵和主旨。
3.4 滲透中西方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就是一種文化多元化的意識,包括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對于中西文化差異的寬容態(tài)度等等,具備了文化意識后,能夠讓學生對文本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育也非常有益。中西方文化之間在風俗習慣、語言表達上具有明顯差異,在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要為學生適當滲透關于文化層面的內容,同時,教師還要帶領其主動將中文題材翻譯成英文,鍛煉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到中西方文明的交叉融合以及不同語言的魅力,在英語和母語之間搭建聯(lián)系,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
4 結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思辨性閱讀,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致力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內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解答問題,作為教師,要對思辨性閱讀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在閱讀環(huán)節(jié)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洪明.發(fā)揮閱讀與寫作的協(xié)同效應,發(fā)展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思辨能力[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4).
[2]李加義.我國批判性思維研究綜述[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