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亭
2022年1月,中宣部發(fā)出通知,要求各新聞單位把“新春走基層”活動作為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宣傳的重要開篇,組織編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群眾生產生活,報道各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展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景象。山東《壽光日報》提前謀劃,專門開辟“新春走基層”專欄,精心組織政治過硬、業(yè)務較強、作風扎實的采編隊伍,深入基層、“走”深“走”實,突出地域特色、民生特色和文旅特色,用手中的筆和鏡頭,捕捉這個春天里的堅守、奮發(fā)、喜慶、祝福和期盼。
春節(jié)前,《壽光日報》選派骨干記者鄭小菲,到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洛城街道寨里村、稻田鎮(zhèn)崔嶺西村等地,采訪了粵港澳大灣區(qū)“菜籃子”生產基地——東華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龐東、寨里村菜農張金奎、崔嶺西村菜農張美香、眾旺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崔玉祿、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蔬菜經營管理部經理范立波、價格指數部價格指數分析員何曉杰、壽光市農業(yè)農村局合作社辦公室負責人劉銀煒等人,主要從優(yōu)質增產、運銷順暢、價格穩(wěn)定三個方面著筆,寫出了3000字的通訊《壽光蔬菜供應充足 百姓“菜籃子”量足價穩(wěn)》,在2022 年1 月24 日《壽光日報》頭版頭條“新春走基層之蔬菜穩(wěn)產保供”專欄刊發(f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壽光蔬菜的生產、運銷、保供實力,得出“壽光主動扛起蔬菜穩(wěn)產保供政治責任,每天向全國供應地產蔬菜5000余噸,把壽光菜穩(wěn)穩(wěn)地送進全國人民‘菜籃子’”的結論,再次彰顯壽光在特殊時期的責任和擔當。
春節(jié)上班后第3天,記者付惠敏就來到地處壽光西大門的“中國胡蘿卜第一鎮(zhèn)”——壽光市化龍鎮(zhèn),一頭扎進了務本村農民高文忠的拱棚里,聽這位擁有100多畝地、51個大棚的家庭農場主算了一筆賬:“胡蘿卜一般畝產1.2萬斤,按照去年每斤1.3的價格,100畝毛收入是150余萬元……”并對他的新謀劃充滿了期待——“按照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發(fā)展計劃,我們正在挖掘‘冰糖心’蘿卜和胡蘿卜的養(yǎng)生保健價值,打造成本地的土特產,并進行禮盒式包裝,努力打造蘿卜種植標準園,形成產銷一體化新格局……”于是,2022年2月12日的“新春走基層”專欄便有了這篇鮮活的特寫《“種”出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壽光日報記者在金百利種苗加工車間采訪工作人員
壽光日報記者春節(jié)期間深入蔬菜大棚采訪
與遍布壽光中南部的“綠色產業(yè)”(大棚蔬菜)相比,蘊藏于壽光北部地下的“黑色產業(yè)”(原油)和“無色產業(yè)”(天然氣),平時則缺少關注。然而2月1日,虎年春節(jié)第一天,記者王秀慧就把采訪的筆觸伸到了50公里外的中石化湖北江漢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廠采油管理一區(qū)井場,聽正在維修井臺的“石油人”顧城連和李德蓬,道出了各自的新年愿望;聽來自河北張家口的國實天然氣“管道人”楊海波,講述在壽光干巡檢工作11年的酸甜苦辣。她假期中寫出了《守衛(wèi)油氣“大動脈”》,于2022年2月10日見報。
壽光農村傳承已久的年集,是最能體現壽光地域年味兒的地方。2022年1月31日,春節(jié)前最后一期報紙的“新春走基層之年俗年味”專欄推出特別報道《年集真紅火》,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報道了記者付冰川在孫家集街道胡營村年集上的所見所聞,并有感而發(f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趕年集已成為一種特別的“春節(jié)儀式”。原來都是農村人進城買年貨,現在是城里人喜歡趕農村年集。同時推出的消息《年貨市場價格平衡供需兩旺 市民置辦忙》則向讀者傳遞了當地年貨市場的新變化:壽光商超春節(jié)前聯合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平臺,推出了線上促銷活動,線上下單、線下提貨,還能快遞郵寄,許多不能返壽過年的年輕人選擇網購年貨,給壽光的親人拜年。
在春節(jié)這個關鍵節(jié)點上,《壽光日報》不做旁觀者,而是通過“新春走基層”主動突出民生特色,聚焦百姓生活,滿腔熱情書寫一份份精彩的民生答卷。
1月17日,為期40天的2022年春運正式拉開大幕,游子紛紛踏上回家路。為了讓旅客“回得了,走得好”,壽光的春運人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17日當天,“新春走基層”記者袁萍來到壽光市汽車站、青銀高速紀臺出入口、壽光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壽光市公交公司、壽光市交通運輸局等處采訪,走近春運一線,體驗春運人的忙碌與辛苦,記錄春運中的暖心變化。次日,本報推出《春運保安全 溫暖回家路》,整版報道了壽光春運人為確保實現疫情防控與春運保障“雙勝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春節(jié)后第一期《壽光日報》推出了兩篇“新春走基層”報道,一版是《搬新居過新年》,二版是《24小時守候 為市民提供道路事故救援服務》,聚焦“住”和“行”,關注民生,貼近生活?!栋嵝戮舆^新年》,通過孫家集街道盧家村村民高春元家大年初三來了30多位親戚看新房這一“小切口”,反映了壽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新農村改造、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的“大主題”?!?4小時守候 為市民提供道路事故救援服務》,通過壽光德隆晟豐停車場的張會剛,大年初三凌晨為車主提供事故救援和保障服務的故事,折射出春節(jié)期間千千萬萬堅守崗位的工作者們“舍小家顧大家”,換來更多家庭共享團圓。
《壽光日報》審讀員王平在2022年2月上半月《審讀報告》中說,從節(jié)后第一期報紙開始,就報道記者“新春走基層”的所見所聞,深入一線,采訪扎實,涉及面廣,可讀性強,成為新的亮點。
春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節(jié)日”,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和旅游是春節(jié)期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過新聞報道引導廣大群眾感受濃濃的節(jié)目氛圍,增強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成為“新春走基層”的重要內容。
1月27日,“新春走基層之年俗年味”專欄推出整版通訊《傳承傳統(tǒng)文化 感受濃濃年味》向讀者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文化畫卷”:臺頭鎮(zhèn)北孫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青少年寒假輔導班的讀書聲,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月宮圖》領舞張秀榕的心里話,李紅和女兒共同書寫對聯的親子時光,壽光市2022年新年京劇演唱會、“快快樂樂過大年高高興興看大戲”線上戲曲展演、“云端賀歲 共度新春”文藝節(jié)目展演等春節(jié)期間系列文化活動…… 讀罷這一報道,濃濃的文化年俗年味從版面圖文之間飄逸開來,引導廣大市民過一個別樣的“文化年”。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而1月30日“新春走基層之年俗年味”專欄推出的另一整版通訊《花餑餑“蒸”出年味兒》,記者王靜則把焦點對準了壽光蔬菜飲食文化。777飲食文化公司負責人王宏剛學習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膠東花餑餑制作手藝,與壽光的蔬菜元素有機融合,嘗試用新鮮蔬菜汁和面,大大提高了花餑餑的營養(yǎng)價值和商業(yè)價值。其特色花餑餑蛋糕還將送到山東衛(wèi)視虎年春晚現場,向更多人展示壽光蔬菜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2月7日上午,節(jié)后剛上班,記者梁田來到壽光最大的城市書房——市民閱讀中心采訪,寫成一則500字的消息《不負春光“閱”享書香》,把市民休閑充電的新“網紅打卡地”推薦給更多人,盡享閱讀樂趣,書香相伴過大年。
作為過年新時尚的旅游,自然也會成為“新春走基層”關注的話題。春節(jié)期間,記者侯增梅通過走訪壽光巨淀湖風景區(qū)、林海生態(tài)博覽園、極地海洋世界等景區(qū),感受節(jié)日氛圍,共享游客喜悅。2月9日“新春走基層”專欄推出圖文報道《人氣旺“就地過年”更有味》,在展示各景區(qū)精彩游玩項目的同時,不忘引導市民“就地過年”,報道景區(qū)采取多種防疫措施管控客流,全力保證游客安全。同時,壽光巨淀湖景區(qū)滑雪戲雪項目大受青睞,也契合了北京冬奧會帶動全國“冰雪運動熱”的重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