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娟
當下的課堂教學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課時教學目標與素養(yǎng)落地相脫節(jié);二是課堂教學未圍繞概念展開,習慣于用行為動詞描述知識點,如分析、說明等。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嘗試以下對策。
一是變課時教學為單元教學。
在研讀新課標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四個等級的學業(yè)質量標準之間的差異無非是三個方面:(1)問題情境:從簡單情境到特定情境再到新情境,越來越復雜。(2)解決問題涉及的學科概念方法不同:從必修內容拓展到選修所涉及的內容。(3)問題的復雜程度:從相對簡單到更加復雜。這樣的描述不僅為教學指明了方向,它還是考試的命題依據,教、學、考、評全部統(tǒng)一到了核心素養(yǎng),全部體現(xiàn)在對問題的解決,只是復雜程度不同。
我們的教學應該從過程和方法切入,給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機會,讓課堂成為解決問題的課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思路,并能遷移應用到考試時遇到的新情境、新變式。而且,需要將課時教學轉變?yōu)閱卧虒W,以立足問題解決的核心任務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組成細胞的分子”為例,該單元設計了“給學校食堂的膳食營養(yǎng)搭配建議”這個核心任務,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了三個層層遞進的子任務:探索大豆種子中的無機化合物;探索豆?jié){的營養(yǎng)成分;探索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這些子任務為核心任務的達成作了鋪墊,學生帶著這個核心任務,經歷體驗、探究、合作和交流等過程,展開真實的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與技能,形成對概念的理解。
二是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
把原來的教學目標轉變?yōu)閹熒餐鞔_的學習目標,變成學生能看得懂、聽得明白、感興趣、能上手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fā)生。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組成細胞的分子”為例,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可以描述為:(1)通過探索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學元素、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理解各種化合物在什么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這些化合物的結構預期功能的關聯(lián)性,逐步形成細胞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生命觀念。(2)通過運用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的事實和證據,歸納、概括和闡釋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合味道特征、作用等;在面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時,能夠運用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解釋問題、論證自我。(3)通過探索組成細胞的主要化合物的一系列活動和實驗,經歷觀察、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等科學的探究過程,學會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實驗結果。(4)通過所學的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的知識,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方式中的不合理之處,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并踐行健康的生活計劃,養(yǎng)成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的習慣。這樣的學習目標,既有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持久理解后遷移應用的概念,又有需要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的目標,需要上述核心任務的驅動落實完成。
編輯 _ 李剛剛
193450118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