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溢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教材資源的整合和教與學方式的優(yōu)化成為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小練筆寫作作為小學階段學生碎片化寫作的主要形式,正得到一線教育工作者越來越多的重視。筆者認為,設計小練筆作業(yè)集要從激趣、提質等方面去著力,同時利用前置學習單、微課、沉浸式情景創(chuàng)設等方法來優(yōu)化教學手段。
關鍵詞:小練筆;策略;習作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于“后現(xiàn)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指完整的東西破碎為諸多零塊狀。在此定義的基礎上延伸概念,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小練筆版塊是兒童創(chuàng)作的,在篇幅和內容上處理為片段化而非結構化的習作內容,屬于“碎片化”寫作中的一種。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小練筆促進學生片斷化寫作能力的提升?筆者進行了研究和實踐。
一、小練筆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研讀教材可發(fā)現(xiàn),小練筆多數(shù)是出現(xiàn)在單篇課文后或以詞句段動作的形式出現(xiàn),內容都是圍繞單元的語文元素設計,形式上多為課文寫法的遷移運用,敘述與課文中作者相似的經(jīng)歷,或對某部分具體內容的感悟及體會等。
以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小練筆版塊的部分內容進行表格梳理,會發(fā)現(xiàn)小練筆在習作訓練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訓練點十分具體。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小練筆知識版塊設計也應該像單元習作一樣,有一本單獨的作業(yè)設計來呈現(xiàn)寫作成果,便于學生進行寫作、修改、復習強化,也便于教師在小練筆作業(yè)冊中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
二、“雙減”背景下,小練筆作業(yè)設計著力于增趣、提質,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
自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下發(fā),文件中再次強調“作業(yè)布置更加科學合理”,由此,小練筆作業(yè)的設計應該往增趣、提質的方向走。
(一)設計豐富多彩的練筆樣式提升學生練筆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結合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和寫作基礎,對日常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報以濃厚的興趣,并且喜歡運用所學于實踐的特點,教師們將四年級上冊語文小練筆形式加以改進。以下為部分改進內容。
將小練筆形式進行改進后,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練筆內容和自己能力的相匹配點,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完成目標,大大增加了學生練筆興趣。
(二)前置學習單梳理內容
前置性學習是讓學生在課前帶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己有知識水平對授課內容進行嘗試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圍繞針對性知識點設計的學習任務單。在四年級上冊第2課《走月亮》一課的小練筆中,小練筆要求練寫“仿寫課文,描寫月下的某個情景”,知識訓練點是學會用不同的感官角度想象畫面,并使用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優(yōu)美。
四年級學生所處的思維階段還處于形象記憶優(yōu)于抽象記憶,視覺記憶占絕對優(yōu)勢,針對這些特點,在這課小練筆前置學習單設計中就首先設計將月下情景圖畫出來,讓學生在課下認真觀察景色,通過繪畫確定描寫范圍。接著運用表格梳理描寫對象,從不同的感官角度梳理課文中的景物。最后再借鑒課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角度,遷移運用到前面自己列舉的景物中,形成文字。
(三)運用微課教學法、情景沉浸法促進實地觀察、真實感悟
通過梳理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的小練筆內容可知,描寫具體情景的練筆不占少數(shù)。如第二課《走月亮》隨堂小練筆“還記得月下的某個情景嗎?試著畫出你在走月亮時路過印象深刻的景物或場景”、第五單元“初試身手”小練筆內容“觀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務的過程,用一段話把這個過程寫下來,注意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第22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小練筆內容“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而讀書’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在寫景觀察類的小練筆中,可以采用微課輔助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回憶具體場景,調動各種感官捕捉畫面中的細節(jié)展開描寫。在場景類的小練筆中,如第五單元初試身手部分“描寫家人做家務”的過程、“思考你為何而讀書”,則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如真請一個孩子現(xiàn)場做勞動,開展課堂辯論會說說讀書原因。有了情景的創(chuàng)設,學生就可以在任務的趨動下更加主動地去思考答案,更加細致地去觀察和思考,為練筆準備、搜集好豐富的素材。
“雙減”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走向促使每位教育者都更加細致地去思考,去改善,去細化,去整合資源。小練筆這個知識點版塊的設計還需要老師們進行進一步地整合和完善。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在互動性評價、師生換位講題等許多方面還有探索的空間。前行路漫,我們一直在努力。
參考文獻:
[1]魏維.試論碎片化寫作的工具性——以微信訂閱號寫作為例[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57-60.DOI:10.16161/j.issn.1008-0597.2018.01.011
[2]蔡亞.讓“碎片化習作”成為兒童非連續(xù)性表達的可能[J].教學與管理,2021(32):29-31.
[3]周佃淑.學練結合促讀寫融合——以統(tǒng)編教材“小練筆”為例[J].語文建設,
2021(20):56-59.10.16412/j.cnki.1001-8476.2021.20.017.
364350058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