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問題歷來是兩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在今年的兩會上,更多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出現(xiàn)了一些更加積極的變化——呼吁多年的“買賣同罪”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刑法對收買者的法定刑起點較低,不利于打擊罪犯,對犯罪分子毫無威懾力。黃綺主張以立法提高刑期的方式保證“反拐行動計劃”能取得切實的效果。黃綺認為,“收買和拐賣是互為條件、相互作用的對向罪,是共同犯罪,必須同罪同罰”。
肖勝方也認為,根據(jù)現(xiàn)行刑法的規(guī)定,對于“賣方”和“買方”的量刑極度不均衡,導致“買方”自然不會對可預期的刑罰產(chǎn)生畏懼,反而會將收買婦女、兒童帶來的“紅利”,即“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等優(yōu)先置于接受刑法的制裁之前。
而在張寶艷看來,對“買方”的打擊不應僅僅限于“買賣同罪”。在某種程度上,“買方”的罪甚至應該重于“賣方”。因為對被拐婦女兒童侵害最大,侵害時間最長的都是“買家”,被拐婦女在被拐賣之后,買方對被拐婦女同時還有虐待、非法拘禁、強奸、精神傷害等多種伴生犯罪行為,實際上這么多年給被拐婦女造成的痛苦都是源于買家。“所以我認為‘買賣同罪’是可行的,甚至于買主量刑應該重于拐賣犯罪量刑,我認為現(xiàn)在對‘買方’的量刑標準太低”。
除了推行買賣同罪,另一個廣受代表委員關注的,涉及打擊拐賣犯罪的配套性法律條款就是訴訟時效。
肖勝方介紹稱,由現(xiàn)行刑法關于犯罪追訴時效的規(guī)定可知,相關犯罪刑罰法定最高刑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五年,犯罪行為將過追訴時效,犯罪分子將不再被追訴。
對此,肖勝方提出,法律若能將“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的法定刑提高至“五年以上”甚至更高,則該罪追訴時效也將被大幅度延長,這必然對打擊拐賣犯罪行為有重大作用。
對于新發(fā)案件拐賣犯罪分子(包括買主),張寶艷呼吁這些人不應受追訴時效所限,應當推行終身追責。
現(xiàn)在許多被拐賣的兒童和婦女,等找回自己原本的家庭或者能夠脫身都是被拐很多年之后,基本都過了訴訟時效,很難追究拐賣和收買方的責任。但拐賣犯罪的危害是長期存在的,給受害家庭和受害人造成的傷害是終身的。因此,對拐賣犯罪分子的追責不應當受訴訟時效所限,而應該終身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