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會讀書到讀書會,需要幾步

      2022-03-23 16:23:39楊早
      同舟共進 2022年1期
      關鍵詞:公號讀書會雜志

      楊早

      “淺閱讀”蜻蜓點水,淺、平、快,一人就能自足,但“深閱讀”則如只身入深山,獨學無友更見難。如何推動“深閱讀”更上一層樓?唯有“抱團取暖”。本文作者身體力行,十年來一直堅持與鄰居、友人舉辦民間讀書會,且來看看他對這項“精神公益”活動,有何感想——

      在很多人眼里,看看雜志,或許算不得“讀書”,其實不然。讀書,是為了獲取信息,雜志產(chǎn)生于現(xiàn)代社會,是為了讓人更多元、有效地獲取信息。即使到了今日,公號微博、播客短視頻等,都不外是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同而已,關鍵的其實是處理信息的問題。

      我讀雜志最多的時候,是在20年前,那正是中國雜志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

      中國最早的雜志是1833年創(chuàng)辦于廣州的《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我有這本雜志的影印本,此時雜志在世界上的存活時間已將近200年。

      我對雜志的解釋是這樣的:雜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xù)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jù)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

      總之,當我出生時,“雜志”已經(jīng)以一種似乎會天長地久的方式嵌入生活——郵局里、街邊的報刊亭、文化館里陳列的是雜志;長輩單位收發(fā)室里一摞摞準備分發(fā)的是雜志;各人家里隨處扔在沙發(fā)上、茶幾邊的是雜志;廢品收購站里打好捆堆成山的,夜市地攤上分門別類攤開或放在小凳下的,還是雜志。人們從里面讀到故事、情緒與遠方在流淌的日子。北京話管菜肴主食之后的湯水或甜食叫“溜縫”,像是粘合磚塊瓦片的水泥,雜志也像是生活的“溜縫”,它把各種素材與碎片糅合在一起,撫慰心靈。

      我的同齡人,沒有不對《故事會》《讀者文摘》《海外文摘》《知音》《武林》《少年文藝》《兒童文學》耳熟能詳?shù)?,而我個人的閱讀記憶,還要包括《龍門陣》《新華文摘》《新觀察》《文匯月刊》《小說月報》《大眾醫(yī)學》《人民教育》——家庭成員的閱讀口味是交互影響的。

      大學時不可避免地加入了閱讀《讀書》的浪潮。整所大學只有中區(qū)郵局每期有20本《讀書》出售,如果晚一點去就賣光了。由此也知道師生中愿意購讀這本當時中國最好的知識界雜志者,不止20人,但也不會超過30人——否則中區(qū)郵局就會加大進貨量。這本雜志代表了年輕人對于遠方的向往——不只是物理距離的遠方。

      1995年,《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創(chuàng)辦是一件大事。說“創(chuàng)辦”并不恰當,應當說是“進入我的生活”。事實上,《三聯(lián)生活周刊》在1993年就已正式創(chuàng)刊,當時中國的新聞周刊幾乎處于一種空白狀態(tài),很多新聞界人士認為,中國已經(jīng)到了一個需要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周刊的時代了。

      然而,從無到有并不容易。創(chuàng)刊后的兩年多時間里,《三聯(lián)生活周刊》四易其主,被人戲稱為“主編殺手”。1995年朱偉接手后,遠在廣州的我才知道有這么一本“辦給白領看的刊物”。

      在此之前,廣州的《新周刊》、深圳的《街道》,都相當新銳,《黃金時代》《佛山文藝》也很叫座。但《三聯(lián)生活周刊》呈現(xiàn)出一種不太一樣的狀態(tài)——可以說,它實現(xiàn)某種意義上的階層連通。這是一件很有意味的閱讀事件,在此之前,《新周刊》對《讀書》的諷刺曾折射出知識群體內(nèi)部的疏離:一群人圍在一起,并且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在吃一桌好飯?!度?lián)生活周刊》擴展到了普通的白領群體——他們后來成長為中產(chǎn)階層。

      在之后的十年里,公開發(fā)行的“小資雜志”與諸多企業(yè)內(nèi)刊一起,組成了資本時代的雜志大合唱。圖像取代文字,腔調(diào)替換觀點,感慨驅(qū)逐結(jié)論,一個新的媒體時代悄然登場。我曾不只一次聽說,一紙風行的《南方周末》打算改為雜志,不再“一紙”?!皟蓧K錢一份,發(fā)行100萬份;20塊錢一份,發(fā)行10萬份,哪個更好?”一位南周的朋友問我們,也在自問。看上去新興的資本會更青睞后者,尤其在《南方都市報》《新快報》深挖都市社會細節(jié),立志要報道“每天廣州舉行多少場婚禮”之后,亦報亦刊的周末版開始衰落,高投入高產(chǎn)出的雜志時代來臨了。

      這些都只是我所見所聞的碎片。從那之后,我就脫離了媒體圈,變身為一個“鉆故紙堆”的學者。然而我所鉆的故紙堆,大抵也還是雜志。我還是一直在關注雜志的發(fā)展,眼見報刊亭越來越少,自媒體越來越熱,直到家中變得只有“期刊”沒有“雜志”——期刊是可以專業(yè)化的,而“雜志”,那種堪稱生活溜縫的小冊子,那種讓人能看見、分享、保留的讀物,已顯得愈發(fā)珍貴。

      近年做汪曾祺研究,尤其在《汪曾祺全集》出版之后,我突然又返身開始關注、搜集汪曾祺作品發(fā)表的原刊,而且往往一買就是一整年。我總覺得,一個人生活的時代感、氛圍感,是后世理解他這個人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沒有看到同時、同地、同雜志上發(fā)布的那些作品,你很難理解某一部作品對于當時的讀者意味著什么,對于作者的反饋又意味著什么。研究手稿、藏書甚至日記與書信,其實都不如研究氛圍,能更便捷地抵達作者內(nèi)心,理解其人的所思所想——那可能是他自己都不能清晰剖析的思維方式、情緒起伏、喜好厭恨。這些,要從周邊去尋覓,而雜志,就是這些信息最好的載體。理解一個時代,就更是如此。

      有學生問我,將來的作家研究該怎么做,是不是要整理“朋友圈編年史”?我苦笑無語。在今日,個性信息變得更散碎更不可捉摸,我們在膜拜崇信大數(shù)據(jù)的同時,同樣也在失去準確的個性信息畫像。都知道后現(xiàn)代的特質(zhì)是“一切堅固的都煙消云散了”,沒有比信息的流散,更能凸顯這個時代的特征,雜志作為一種精神形態(tài),重點還不是紙質(zhì)形式的消亡,而是它所代表的信息整理與存留的方式正在無可避免地逝去。

      前段時間,我觀察了一位號稱“從紙媒到網(wǎng)媒”的媒體人公號,從2016年到2021年。很明顯,最初兩三年的公號,還是雜志文字的網(wǎng)上搬運,包括標題都是簡短的詞組,慢慢地,文章變成了公號首發(fā),標題也變成越來越長的句子——這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當讀者閱讀一本雜志,標題與內(nèi)文是一同出現(xiàn)的,標題只要起到提示或提煉的作用即可;然而公號時代,需要讀者看到標題后再點一下,在海量信息的狂潮之中,“點一下”就成為了一種苛刻的閱讀選擇,因此公號文“標題黨”是不可能避免的,作者要在看官們0.1秒的一瞥中,盡可能刺激他點擊的欲望——于是,“信息繭房”便難以避免。

      如果說,閱讀入門,必須注重的是信息的廣度,那么閱讀的進階,便在于閱讀的深度——深度閱讀看上去像是一把豎放的尺子,深淺因人而異,因領域而異,但在我看來,深度閱讀首先可以是一條橫置的紅線,從淺閱讀到深閱讀,首先要調(diào)整的,是閱讀的心態(tài)。

      大部分時候,人們都愛在平地上行走、生活,但上佳的天氣,大家也樂于呼朋喚友,登山望遠,畢竟,高處的視野大不相同,能讓人一洗襟懷。

      我們常說的“淺閱讀”與“深閱讀”,其實也類似于平地生活與登高遠望。長期生活在山地,普通人不堪其憂,但如果生活里只有一馬平川,各人的視野高度重疊,又如何能形成羅素所說的“參差多態(tài)”?“淺閱讀”可以應付與化解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但某些終極的追索與拷問,則非“深閱讀”莫辦。

      以我熟知的文學閱讀為例,從來就有“雅俗”之分。俗文學是最基礎的滿足人欲望的讀物,像武俠小說從思想上解放身體,言情小說提供完美或凄美的愛情,偵探小說滿足讀者對“犯罪與破案”的好奇……而另有一類雅文學,不止于故事,還試圖追索人存在的終極意義,或探尋語言的邊界與形式。中國古代用“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分別指代俗術與雅藝,也說明這二者長期并存的狀態(tài)。

      不過,近十年來,“淺閱讀”蓬勃發(fā)展,“深閱讀”危機畢現(xiàn),也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社會生活節(jié)奏日漸緊張,媒介手段不斷推陳出新,從微博、微信公眾號到短視頻,大量碎片化信息占據(jù)人們的精神生活版圖,同時也將人的注意力切割得越來越細小、零碎。

      有朋友問我:“為何近年常常傳出網(wǎng)媒年輕從業(yè)者猝死的新聞?”其實經(jīng)歷過新舊媒體時代的人不難理解:兩個時代相較,緊張程度、更新速率、點擊數(shù)量,相差之大,有著天壤之別。當一條信息的推送快慢,不是以月、日來計量,而是以分、秒來界定,它對發(fā)出者與接受者都構(gòu)成了巨大的壓力——發(fā)出者無法進行深度地探尋與考量,接受者也沒有時間深度地體味與轉(zhuǎn)化這條信息。施者、受者,追求的都是淺層的刺激,以引發(fā)受眾情緒共鳴為目標,最能激起多數(shù)受眾的信息,自然成為最頂層的信息產(chǎn)品。從短視頻到公號文,到爆款影視劇與暢銷書,這已經(jīng)成為了主要的判定法則,用公號編輯中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人人都愛十萬加”。

      對于“淺閱讀”而言,這樣的標準或許是有效的。淺閱讀中最受歡迎的門類,如養(yǎng)生、情感、美食、娛樂、罪案,都是以對情緒的強刺激取勝,而大量類似內(nèi)容的涌現(xiàn)與熱銷,又同時增強了公眾對強刺激的耐受性,就像一塊皮肉反復經(jīng)受針扎,會變得麻木一樣,此后的刺激,要不就扎得更深,要不就換塊地方扎。所謂娛樂的秘密,大抵如是。

      正是因為“情緒刺激”有商業(yè)價值,“淺閱讀”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借助新技術,與新的社會生活互動而創(chuàng)造出了五花八門的閱讀形式,從而將淺閱讀內(nèi)嵌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去。而“深閱讀”至今仍依賴于傳統(tǒng)的傳播與習得途徑,主要集中于學院學習與個人自修。很少有人致力于“深閱讀”方式的改變,大多數(shù)所謂“知識付費”的目標,是將“深閱讀”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淺閱讀”的類型,通過制造受眾的焦慮與優(yōu)越感,方式同樣是刺激受眾的情緒,最終形成了一種南轅北轍的效果:深閱讀的作用是使人理性、愛智,而這種傳播方式本身是在刺激與放大受眾的盲目情緒,結(jié)局如何,不問可知。

      我在自己創(chuàng)辦的“閱讀鄰居”讀書會里,總是反復向讀友們強調(diào):深閱讀是反人性的,是趨難避易的閱讀。但同時,深閱讀是精神生活中的稀有元素。因此,我們要盡一切的手段,讓讀友們能體會到共同閱讀與獨立思考的美好——事實上,要讓更多人體會到這種美好,靠幾個讀書會、喊幾句口號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社會氛圍的扶植,需要一個中長時段的沉浸體驗。它不是一種可以醞釀出商業(yè)模式的閱讀行為,我個人將之歸入某種“精神公益”的范疇。

      只是,這種“精神公益”是整個社會不可或缺的。很多人認為“深閱讀”并非剛需,這是一種認知謬誤。從長遠來看,“深閱讀”在社會生活中的長期缺失,已經(jīng)造成相當嚴重的后果。閱讀習慣與傳播方式,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現(xiàn)在常常會感到,雖然表達渠道大大增加,無處不在,但社會群體內(nèi)部的意見,也更容易出現(xiàn)撕裂與對峙。這種現(xiàn)象,跟社會閱讀習慣中的“深閱讀”缺失關聯(lián)極大。

      正如登高可以望遠,深閱讀向個體與社會提供的,原本就是更廣闊的視野、更深遠的思考,也包括更緩慢的應激情緒。相比看了一部電視劇,或聽到一樁案件的不完整敘述,就上網(wǎng)宣泄情緒,深入探討罪案背后的社會生活機制,結(jié)合時代與地域的環(huán)境,思考當事者何以有如此的言行,顯然對受眾的知識儲備與思維習慣要求更高。這些知識儲備與思維習慣,不是每天刷網(wǎng)文、追熱劇能夠獲得的,它們必須經(jīng)由“深閱讀”取得。

      因此,在商業(yè)領域,我們不妨讓“淺閱讀”適度地自由發(fā)展,但在公益領域,應該堅持倡導“深閱讀”,并盡可能為深閱讀制造空間,提供保護。只有這樣,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才能達致一種良性的平衡。

      我經(jīng)常會向別人宣揚“深度閱讀是反人性的”,初聽者莫不皺眉凹臉,以為我在貶低讀書,其實不然。人性到底是趨易避難的,偏偏深度閱讀,是一種延遲滿足,它的效用,無論對于個人還是社會,都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后,才能見出端倪。

      淺閱讀一個人就能自足,深度閱讀則需要抱團取暖,避免自己陷入“獨學無友”的境地。學術界有各種各樣的會議、工作坊,甚至訪學、游學,用意無外如是。

      那普通人怎么辦呢?最有效的方法,大概就是辦個讀書會了。

      我參與創(chuàng)辦的讀書會“閱讀鄰居”,至今已經(jīng)十年了。它創(chuàng)立沒多久,就幫助我所在的小區(qū)全票當選“北京十大閱讀示范社區(qū)”,獲獎詞寫道:“由學者、媒體、書店三種專業(yè)力量共同構(gòu)筑的閱讀鄰居讀書會,體現(xiàn)年輕知識分子的力量和公益心。閱讀鄰居的活動新穎別致、內(nèi)容深刻、影響力大,已經(jīng)成為北京市知名的社科類讀書會?!?/p>

      有人會說:你們小區(qū)太強了,我們?nèi)ツ膬赫疫@樣的“學者、媒體、書店三種專業(yè)力量”?為了不給懶人們找借口,我來談一談這個讀書會的特色。

      正如我在一篇文中所言:偌大的小區(qū),肯定在很多扇門后住著愛書的靈魂。有沒有學者、媒體、書店(擁有后者尤難,我承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認知讀書會的意義,并能持久地踐行。

      我的老鄉(xiāng)邱小石在我們鄰住的小區(qū)開的一家小書店“讀易洞書房”,本身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存在。有商鋪不出租,開書店,女主人不工作,守書店,地僻客少,甚至很多鄰居都不知小區(qū)里藏著這么一處琳瑯滿目的所在,但也沒妨礙它被全國民營書業(yè)協(xié)會評為“年度最佳小書店”(2011)和“年度最美書店”(2013)。

      2011年,當另一位鄰居綠茶提議:我們搞個讀書會吧。我和邱小石都覺得,這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綠茶是資深書媒人,小石是開書店的,我是專業(yè)讀書的,三個愛書的人湊一塊兒讀書,有這雅致的空間,有“洞主”泡的好茶,還缺什么呢?

      “要是沒有別人來怎么辦?”“那有什么關系?我們?nèi)齻€自己讀!”

      參與是閱讀鄰居的最大特色。我也參加過一些別的讀書會,多喜歡請書的作者或名家,以講座形式進行,雖也不乏討論,但總是單向傳播的意味較濃。我觀察讀書會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朱熹說的“耳學”:“今人耳學,都不將心究索,難與論是非也?!甭犕昃退?,聽前不讀書,聽后還是不讀。

      到“閱讀鄰居”來,只帶耳朵是不行的,你要推薦你認為的好書,要看過主題書并發(fā)言,而你的發(fā)言,主持人或參與者會給予回應。我想,這種參與的感覺是無可替代的,也會促使人對要讀的書產(chǎn)生更深層的興趣。無論多少,只要發(fā)了言,就算是往心里打了一根釘。哪怕每次只打一根釘,堅持下去,就能建一座小廟。讀書會里,沒有講者、聽者之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集合眾智,已是佳事,能讓更多的人分享,豈不更妙?每期的錄音整理與發(fā)布也很重要,通過微博圍觀與下載記錄,無法到場的讀友也可以分享感受——所以,只要閱讀,就是鄰居。

      一個人一生中應該掌握的某些知識,對于構(gòu)建他對整個世界的想象,十分重要。我們一起讀書,就是為了補全想象拼圖中的某些缺塊。那些占據(jù)人類知識大廈地基的讀物,是照耀在我們上空的光輝,引領我們一步步看清周邊風景,一點點讓腦海中的世界成形。有個老游戲《帝國時代》,當農(nóng)夫或騎兵向村莊外走去,一層層的霧霾散開,一個廣闊的天地展現(xiàn)眼前,我一直覺得那是全游戲最震撼的環(huán)節(jié)。

      十年以來,我確實在這里認識了許多從來沒想到會認識的“閱讀鄰居”。其中真正的鄰居不多,他們從北京的各個地方跑來,從全國的各個城市飛來,驚鴻一瞥,或常駐芳華。很多人不再來了,但他們的話,留在現(xiàn)場的錄音與速記里,他們的樣子,留在邱小石的專業(yè)級攝影中。這種感覺,老讓我想起汪曾祺說的:“菌子已經(jīng)消失了,但菌子的氣味還留在空氣里?!?/p>

      名氣漸漸蕩漾開去,總有人要求介紹經(jīng)驗。我們仨就總結(jié)了八個字:“最小成本,最大樂趣?!?/p>

      先說成本。我從來認為:一項自發(fā)性的集體事業(yè)要想持久進行,一定要將成本降到最低。

      辦讀書會的成本小么?也不小。有人幫我們熱心地測算過,每一期讀書會,從選書、評書、確定主題書,到組織現(xiàn)場討論、事后整理記錄、參與者分校、發(fā)布公號……我們這些主持者,平均每人每月要花費2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最要命的是,隨著年齒漸長,我們的時間,顯得越來越寶貴了。

      可是,難道共同讀書的愉悅,參與者臉上滿足的微笑,一個又一個自然迸發(fā)的創(chuàng)意……這一切,抵不過辛苦的付出么?

      有一次讀書會散場后,一位第一次來參加的姑娘感慨說:“真像是一個烏托邦啊?!笔堑?,當我們身處閱讀鄰居的會場,每個人都像參加著一場心靈的狂歡。我們不再是平時那個謹慎的公務員、疲憊的程序員、忙碌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我們只是閱讀者,內(nèi)心信仰“讀不孤,必有鄰”。

      辦一個讀書會,難,卻也不難。但它的形成、風格與特色,一定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聚會,一本又一本的閱讀慢慢形成的?!白钚〕杀?,最大樂趣”,跟外在的成本相比,追求信息疆域的拓廣,保持心智的成長,才是最大的投入。

      猜你喜歡
      公號讀書會雜志
      東方養(yǎng)生雜志征稿函
      閱讀數(shù)、點贊量齊跌,公號們?nèi)绾巫跃龋?br/>——出版機構(gòu)新媒體影響力指數(shù)排行榜(7月~8月)
      出版人(2020年9期)2020-09-29 08:44:58
      戰(zhàn)火紛飛中的讀書會
      雜志介紹
      昆蟲讀書會
      啟蒙(3-7歲)(2018年7期)2018-07-10 09:37:56
      當“讀書會”成為一門生意
      出版人(2018年5期)2018-07-09 05:26:34
      拒絕“標題黨”,時政類公號還能怎么擬標題?——北青報政知系列公號操作經(jīng)驗談
      傳媒評論(2018年2期)2018-06-06 03:04:42
      公號界的“世紀難題”,如何破解?——以“政已閱”公號標題制作為例
      傳媒評論(2018年2期)2018-06-06 03:04:41
      神奇的統(tǒng)計表
      給中藥配上圖,萌翻了
      檢察風云(2016年1期)2016-09-10 07:22:44
      礼泉县| 中阳县| 城固县| 应城市| 茶陵县| 舟山市| 融水| 凉城县| 中方县| 阜阳市| 崇左市| 志丹县| 三台县| 平昌县| 江都市| 固安县| 北海市| 阿拉尔市| 岳阳县| 章丘市| 盐源县| 银川市| 松江区| 肥城市| 海盐县| 修水县| 奉节县| 泰安市| 嘉禾县| 资源县| 嘉义市| 镇坪县| 安宁市| 寻甸| 涿鹿县| 水富县| 将乐县| 叶城县| 湖北省| 乐平市|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