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銀
根據(jù)學生閱讀的進程,整本書教學可分為三種課型:正式閱讀前的導讀課、閱讀中的推進課、閱讀后的展示課(或稱交流展示課)。從現(xiàn)下的課堂教學情況來看:許多導讀課的痕跡過于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導讀課沒有準確的定位,很難做到導而有度,更談不上導而有法了。
導讀課中的“導”,筆者更傾向于將其理解為“引導”,而非“指導”,即通過教師有建設(shè)性的“引導”來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而非具體“指導”學生深入閱讀。距離產(chǎn)生期待,興趣激發(fā)閱讀,深圳劉楊老師執(zhí)教的課例《海底兩萬里》導讀課(廣東省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優(yōu)秀課例觀摩活動一等獎)頗具示范作用。
【片段一】提挈綱領(lǐng)窺全篇
師:請大家先打開這本書的目錄,然后用筆圈出目錄中和人物有關(guān)的篇章。好,開始。
(學生認真讀目錄并圈畫)
師:誰找到了和人物有關(guān)的篇章?
生:第四章,內(nèi)德·蘭德;第十章,海洋人。
師:你找得很準確。其他同學有補充嗎?
生:還有尼摩艇長。
師:原來,目錄可以告訴我們小說中的人物?,F(xiàn)在請大家再次拿起筆,在目錄中用三角符號標出和海洋生物有關(guān)的篇章。
(學生讀目錄,圈畫,交流)
師:有哪些海洋生物呢?
生:鯨魚、珊瑚、抹香鯨、長須鯨、章魚。
師:很好,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拿著筆來找。請用波浪線畫出目錄中出現(xiàn)的海域,看看他們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
生:太平洋、瓦尼可羅群島、托雷斯海峽、印度洋、紅海、希臘群島、維哥灣、合恩角、亞馬孫河。
師:哇,他們?nèi)チ四敲炊嗟胤剑∵@名同學找到了很多,你們有沒有補充?
生:還有地中海、馬尾藻海。
師:原來他們穿越了地中海,去了馬尾藻海。還有補充嗎?
生:還有南極。
【賞析】目錄往往是每個章節(jié)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和精妙提示,或顯或隱著作者的行文思路。劉老師讓學生看目錄,從目錄中尋求信息,提挈全書的“綱”與“領(lǐng)”,抓住了閱讀整本書的關(guān)鍵。從目錄中,學生找到“內(nèi)德·蘭德”“海洋人”“尼摩艇長”等人物;找到了人物在航海過程中遇到的鯨魚、珊瑚、抹香鯨、長須鯨、章魚等海洋生物;還發(fā)現(xiàn)了人物經(jīng)過的海域,比如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等,簡直就是一張完整的行進圖。
只讀目錄的情況下,學生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內(nèi)德·蘭德和尼摩艇長是小說的主人公嗎?除內(nèi)德·蘭德、尼摩艇長之外,小說還寫到了哪些人物?各個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他們曾有著怎樣的生活軌跡?在航海過程中見到巨大兇猛的鯨魚是新鮮好玩的奇遇,還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險遇?抹香鯨和長須鯨是不是因為它們各自的特點而得名的?除了目錄中提到的這些生物,小說中還有哪些海洋生物?浩瀚無邊的水域,神秘莫測的群島,狹窄湍急的海峽:“鸚鵡螺”號上的人們在兩萬里的航行中,是如何一次次克服恐懼戰(zhàn)勝大自然的……總之,學生讀取目錄信息后所產(chǎn)生的這些疑問也只有到書中去尋找答案了。
【片段二】蜻蜓點水話情節(jié)
師:現(xiàn)在冰山已經(jīng)形成了,而且潛水艇里的空氣只夠呼吸兩天了。如何來解決這個困難呢?請大家跳讀第二部分第十六章,看看他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困難的。(出示跳讀提示:1.關(guān)注大家是怎樣克服這個困難的。2.其他文字跳過。3.跳讀時間為4分鐘)
(學生交流解決辦法)
師:但是尼摩艇長用了另外一種方法,我們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
師:原來還有另外一種辦法——用翻滾的開水來破開冰層。想到這個方法的是誰呢?請大家大聲地說出他的名字。
生:尼摩艇長。
師:通過他沖破冰層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他是一個即使在危險面前依舊冷靜地想對策的人,他是一個冷靜的人。
師:遇到章魚時他們又該如何突破這種困境呢?請大家跳讀第335至353頁,說說他們是怎樣化險為夷的。(出示跳讀提示:1.關(guān)注大家擊敗章魚的行動。2.其他文字跳過。3.跳讀時間為4分鐘)
(學生讀書)
師:有同學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請你來說。
生:用了魚叉。
師:是誰用了魚叉?
生:內(nèi)德·蘭德。
師:其實,在尼摩艇長帶領(lǐng)大家去的很多地方,都發(fā)生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如果你們想閱讀更多的故事,就請在課下仔細閱讀《海底兩萬里》。因為這里有——
生(齊):精彩刺激的探險故事。
【賞析】“情節(jié)”作為小說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指以人物為中心的一系列事件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劉老師在這里所說的“故事”,是指構(gòu)成小說整個情節(jié)的一個個“事件”。正如看電視劇時我們急于了解后面的劇情走向一樣,小說中的人物曾經(jīng)歷了哪些事以及未來還要經(jīng)歷哪些事,同樣牽著讀者的心。
情節(jié)方面,劉老師是如何調(diào)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呢?首先,選取書中驚險的故事來吸引學生。小說第二部分第十六章名為《缺氧》:鸚鵡螺號的上方、下方都是無法穿透的冰墻,艙內(nèi)的空氣不能及時更換,儲氣罐內(nèi)的儲氣僅供48小時之用,艇上所有人都面臨著生命危險。第十八章是《章魚》:一條巨大章魚的下顎絞進了推進器的輪葉中,使鸚鵡螺號不能前行;在和多條章魚驚心動魄的斗爭中,一名水手被章魚拖走葬身大海。其次,采用“跳讀法”來讀故事?!度毖酢泛汀墩卖~》兩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不少,劉老師均采用了“跳讀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只關(guān)注“大家是怎樣克服冰山這個困難的”和“大家擊敗章魚的行動”,其他文字跳過?!疤x法”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更重要的是,它會讓學生對故事的來龍去脈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其實,不管是從眾多事件中選取一兩個精彩的探險故事,還是采用“跳讀法”瀏覽小說個別章節(jié)內(nèi)容,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引領(lǐng)都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課下細讀原著。
【片段三】切換視角看人物
師:可是,尼摩艇長他真的是一個善良、關(guān)愛他人的人嗎?同學們,請翻到第383頁。在這個地方,尼摩艇長竟然主動攻擊了其他的船只,而且還傷害了很多人。所以阿羅納克斯教授這樣說他,請大家看大屏幕,他是一個——
生(齊):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伸張正義的人,一個不折不扣的復仇天使。
師:說他是一個“復仇天使”,為什么呢?在這一頁的最后一段還有這樣一段話,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在房間盡頭的嵌板上,在他那些英雄人物的肖像下,我看到了一位年紀輕輕的婦人和兩個小孩的肖像。尼摩艇長注視了他們幾分鐘,向他們伸出手臂,然后,跪下哽咽起來。
師:為什么尼摩艇長善良、冷靜、勇敢、關(guān)愛他人,卻被稱為“復仇天使”呢?這兩個孩子和這個年輕婦人到底是誰?如果你們想知道答案,就請在這個地方折下一個角,在課后繼續(xù)閱讀。通過尼摩艇長,我們發(fā)現(xiàn)這本書里還有什么呢?
生:還有復仇的故事。
生:還有令人產(chǎn)生疑問的故事。
生:還有許多出人意料的事情。
師:是的,同學們,其實像尼摩艇長這樣的人,在故事里面不止一位,因為這本書里還有——
生(齊):復雜神秘的各色人物。
【賞析】讀完《缺氧》和《章魚》兩個故事,學生認為尼摩艇長是一個冷靜、勇敢、有組織能力、關(guān)愛他人的人。對于學生的初步認知,劉老師沒有馬上給出對或錯的判定,因為僅從這兩個故事來看,尼摩艇長確實如此——在同伴和朋友眼中,他就是這樣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墒牵崮νчL他真的是一個善良、關(guān)愛他人的人嗎?劉老師讓學生翻看第383頁,在這里,無可辯駁的事實是:尼摩艇長不僅主動攻擊了其他的船只,還傷害了很多人,剝奪了他們的生命。所以在那些被大海吞噬的人看來,他便是一個十足的惡魔。隨著視角的轉(zhuǎn)換,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尼摩艇長。
而在阿羅納克斯教授的眼中,尼摩艇長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伸張正義的人,一個不折不扣的復仇天使。阿羅納克斯教授被尼摩艇長囚禁在鸚鵡螺號上,跟隨他在海底航行兩萬里,目睹了尼摩艇長的所作所為。教授的評價是否中肯暫且不論,但尼摩艇長為什么會和“復仇”一詞有關(guān)聯(lián)呢?海底探險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復仇故事?站在尼摩艇長的角度,他如何看待自己的復仇行為?他有著怎樣的苦衷和慘痛過往呢?劉老師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兩個孩子和一個年輕的婦人,揭開了尼摩艇長神秘身世的一角,似乎暗示了造成他復雜性格的原因。
尼摩艇長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不同視角下看人物,人物會變得立體生動,且更具神秘性?!捌鋵嵪衲崮νчL這樣的人,在故事里面不止一位”——學生的好奇心再一次被點燃。
【片段四】強調(diào)文體引思考
師:我們請三名同學分別來讀一下這幾句話:1866年,凡爾納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了鸚鵡螺號。1879年,愛迪生發(fā)明了電燈。1886年,英國人發(fā)明了以電力作為動力的潛水艇,取名鸚鵡螺號。(學生朗讀)
師:其實,凡爾納寫《海底兩萬里》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潛水艇,但現(xiàn)在凡爾納的很多想象都已經(jīng)變成了現(xiàn)實。所以這本書并沒有僅僅停留在想象之上,因為在這本書中還有——
生(齊):科學夢幻的精彩旅程。
師:美國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經(jīng)說過,科幻小說最好的方面是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jīng)中樞。你們想被科學與幻想不斷地撞擊自己的精神中樞嗎?你們想知道更多凡爾納想象出來的故事嗎?那就請在課下繼續(xù)閱讀《海底兩萬里》吧,因為——
生(齊):探索,永遠不止“兩萬里”!
【賞析】《海底兩萬里》是一部小說,而且是一部科幻小說。劉老師讓學生讀“屏顯”的三句話,意在說明凡爾納在小說中創(chuàng)造的以電為動力的鸚鵡螺號潛水艇,在二十年后成為真實的存在。這也就揭示了科幻小說的一大特征,即作者的想象是有一定科學依據(jù)的,正因如此,小說中的某些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極有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
課例的最后部分,劉老師強調(diào)了《海底兩萬里》這部小說的科幻性,既緊密呼應了課題“《海底兩萬里》導讀——科學與幻想之旅”,也體現(xiàn)了借此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初衷??苹眯≌f,又稱科學幻想小說,一般認為是在尊重科學結(jié)論的基礎(chǔ)上,用想象的形式,表現(xiàn)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zhì)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shù)遠景的文學體裁。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的凡爾納,在他的小說里將科學元素和大膽想象融合在一起,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科幻世界: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復雜神秘的各色人物、驚險刺激的探險故事……如果說科幻小說如美國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所言“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jīng)中樞”,那么凡爾納則是在用他交織著科學與幻想的世界告訴我們——人類對未來世界的探索,是無窮無盡的,永遠不止兩萬里!這種探索不僅撞擊著我們的精神中樞,還隱含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就讓我們插上夢之翼,到充滿奇思妙想的《海底兩萬里》中遨游一番吧。
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要深入文本、“精耕細作”,有時候淺嘗輒止更叫人念念不忘。距離產(chǎn)生期待,興趣激發(fā)閱讀。成功的導讀課導而有度、導而有法,既能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又能引領(lǐng)學生讀書。劉楊老師的名著導讀課,便是如此。
(作者單位:河北省黃驊市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