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梅 陳萌萌
兒童處于學前與小學兩個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不同,做好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工作,對兒童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乃至終身學習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做好科學的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家園協(xié)作,在科學的兒童發(fā)展觀和教育觀的指導下,找到適合的幼小銜接教育策略,讓兒童更加順利地由幼兒園向小學過渡。
幼小銜接教育旨在幫助學前兒童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平穩(wěn)過渡,讓兒童自信、快樂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山東省平度市東閣街道中心幼兒園多年來一直將幼小銜接教育貫穿整個幼兒教育階段,從幼兒的小班時期逐步推進幼小銜接的理念與措施,將幼小銜接落在實處,幫助幼兒順利完成人生轉折的第一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創(chuàng)建“四輪驅動,協(xié)同推進”銜接機制?!昂⒆踊氐郊易鲎鳂I(yè)總是拖拖拉拉,一旦孩子拖拉我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發(fā)火怒吼孩子,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真的需要幼兒園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共同培養(yǎng)……”剛升入一年級的忠浩的家長說道。為解決此類問題,我園建立了“教科研機構、幼兒園、家庭和小學”四輪驅動、協(xié)同推進的幼小銜接“彩虹橋”機制。通過向家長采用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家長在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方面的困惑及建議,并以家庭教育公開課、公眾號宣傳等形式積極宣傳和展示幼小銜接的科學理念及做法,與小學建立雙向教研制度,緩解家長的壓力和焦慮,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如組織教師到小學跟崗觀摩,小學教師到我園開展公開課活動等,并定期邀請市教研員現(xiàn)場指導,形成小學、幼兒園、市教研員協(xié)同推進的長效機制。同時,建立有效的家園協(xié)同溝通機制,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調控、專注堅持等能力,逐步使幼兒養(yǎng)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構建“四段一貫式梯次發(fā)展”課程內容?!坝變簣@的孩子到底應該學些什么,到了小學能跟上嗎?要不要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帶著家長的疑問,我園及時與小學對接,共同研究適合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課程內容,通過學習《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內容,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并據此構建了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一年級四段一貫式”幼小銜接“彩虹橋”課程體系,與小學一體化統(tǒng)籌規(guī)劃課程內容。例如:在研究數(shù)學課時,我們參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及《小學一年級課程標準》,梳理出幼兒在各個階段應該達到的目標,并在大班下學期適當調整授課內容,不斷接近小學水平,并適度降低小學一年級課程難度,讓幼兒順利度過銜接期。同時,我園以“儲蓄賦能”的形式開展主題活動,各級部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課程方案,培養(yǎng)“好習慣”“好規(guī)矩”“好智力”“好情商”“好身體”的“五好”幼兒。通過讓幼兒以打卡完成任務獎勵積分卡以儲蓄“五好”的形式,激勵幼兒不斷獲取并儲蓄升入小學所需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為幼小銜接賦能。
融建“四個準備”形成地方教育生態(tài)?!坝變荷胄W前的準備工作該如何做?我們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引導并協(xié)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園教師進行頭腦風暴式教研活動,有機融合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四項內容,將“四個準備”融合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中。如:在生活準備中,通過日常加點午餐等生活活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分類整理習慣;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主動做計劃、自主收納、交往合作、遵守規(guī)則等。通過“四個準備”的有效實施,為幼兒提前做好入小學的準備工作,引導家長不過度重視知識準備,不到園外參加幼小銜接培訓班,形成科學銜接的良好教育生態(tài)。
在幼兒園階段要及時幫助幼兒儲蓄賦能,儲備好一名合格的小學生應具備的心理及身體素質。我們將以青島市幼小銜接試點園建設為契機,加大幼小銜接力度,積極開發(fā)幼小銜接課程,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幼兒順利平穩(wěn)地度過幼小銜接期。
責任編輯: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