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語左邊界句法成分的制圖分析

      2022-03-24 02:52:46熊仲儒
      關(guān)鍵詞:論元張三焦點

      熊仲儒

      引言

      漢語無定主語一直備受學(xué)界關(guān)注①相關(guān)內(nèi)容可參見劉丹青(2018)、方梅(2019)及其中所引文獻。。這一問題涉及話題、焦點與主語的句法區(qū)分,一般認為主語是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語左側(cè)的話題和焦點是句子的左邊界成分。本文擬從生成語法的視角出發(fā),探討主語與話題、焦點的關(guān)系。之所以選擇生成語法,是因為生成語法的研究不依賴于形態(tài)②印歐語中的詞類與句法成分等常有相應(yīng)的形態(tài)標記。與之相比,漢語缺乏形態(tài)標記,屬于孤立語,所以有人認為漢語沒有詞類和(語法)主語。生成語法認為,格(Case)有抽象格(abstract Case)(Chomsky,1995),句法成分由結(jié)構(gòu)定義(Chomsky,1965),這些觀點使得生成語法的研究不依賴于形態(tài)。沈家煊(2018)根據(jù)漢語沒有類似于“it”“there”這樣的虛主語而懷疑漢語是否有語法上的主語。但從生成語法的角度來看,虛主語出現(xiàn)與否跟T 有沒有強制性的EPP 特征有關(guān),如果漢語沒有強制性的EPP 特征,那么它就沒有虛主語。宋文輝(2020)等根據(jù)漢語名詞短語沒有格形態(tài)以及謂語動詞沒有一致形態(tài)而懷疑漢語是否有語法上的主語。但從生成語法的角度來看,有沒有形態(tài)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得到特征值。生成語法的研究雖不依賴于形態(tài),但可以對各種形態(tài)作出合理的解釋,而且解釋形態(tài)變化也是驅(qū)動生成語法理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早期提出的詞綴跳轉(zhuǎn)(affix hopping)是為了解釋動詞的形態(tài)變化,也為由短語平面轉(zhuǎn)向轉(zhuǎn)換平面提供了證據(jù);近期提出的協(xié)約操作(Agree)可以解釋名詞的格形態(tài)和動詞的一致形態(tài),也為層級理論提供了證據(jù)。因此,生成語法不僅可以解釋形態(tài)變化,也為漢語這種缺乏形態(tài)變化的語言提供了解釋空間。,這對作為孤立語的漢語而言是一種便利;此外,Rizzi(1997)與Haegeman(2012)等在生成語法理論下所發(fā)展的制圖理論(Cartographic Approach)對左邊界成分的分析而言也是一大利器(Abe,2017;Bayer & Dasgupta,2016)。制圖理論的核心思想是詳細地描述自然語言中功能范疇的層級圖譜,并用功能范疇解釋個體語言的句法語義與跨語言的共性和差異。①相關(guān)內(nèi)容可參見張志恒(2013)和司富珍(2019)。本文論述分為4 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左邊界的邊界確定問題(主語);第二部分探討話題與焦點及其對應(yīng)功能范疇的層級圖譜;第三部分闡述本研究的理論蘊涵;第四部分將對研究結(jié)果進行總結(jié)。

      一、左邊界的邊界確定:主語

      左邊界的句法成分要以主語為邊界進行識別,主語及其左側(cè)的成分都可以算作句子左邊界的成分。但漢語缺乏形態(tài)變化,主語的識別很困難。例如,有人認為例(1a)中全句的主語是“昨天”,有人認為是“張三”;有人認為例(1b)中的“李四”是主語,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主語;有人認為例(1c)中的“一個人”是賓語,也有人認為它是主語;有人認為例(1d)中的“主席團”是主語,也有人認為它是賓語。本文將論證例(1a)中的“張三”是全句主語,例(1b)中的“李四”不是主語,例(1c)中的“一個人”是主語,例(1d)中的“臺上”和“主席團”都是主語②典型的主語在類型學(xué)中具有施事性與話題性特征,“臺上”具有話題性但沒有施事性,“主席團”具有施事性但沒有話題性。沈家煊(1999)從類型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臺上”與“主席團”都是不典型的主語。。

      例(1)

      a.昨天張三批評了李四。

      b.李四,張三批評了。

      c.來了一個人。

      d.臺上坐著主席團。

      我們識別主語的依據(jù)是時制范疇(T)。這種識別方式不僅適用于英語這樣的屈折語,也適用于漢語這樣的孤立語。在印歐語中,語法上的主語可以根據(jù)謂詞的形態(tài)進行識別。Croft(1990)指出,結(jié)構(gòu)主義有5 條獨立的證據(jù)可以將直接前置于動詞的NP 鑒定為主語,如格標記、主謂一致以及在非限定形式、祈使句和并列結(jié)構(gòu)中的刪略等。從生成語法的視角來看,格標記、主謂一致與非限定形式中的刪略都與時制范疇有關(guān)。

      第一,主語的格標記和主謂一致都與時制范疇有關(guān)。主格是由時制范疇為某個跟它進行協(xié)約操作(Agree)的名詞性短語所定的格特征值;主謂一致也是時制范疇在同某個具有完整phi-特征集(性、數(shù)、人稱)的名詞短語進行協(xié)約操作時所獲得的特征值,并且它將該特征值傳遞給了毗鄰的動詞(Chomsky,2001)。例如,例(2a)中句首的“he”跟T 協(xié)約操作,得到主格,所以“he”為主語;例(2b)中“Teresa”跟T 協(xié)約操作,前者將T 的phi-特征集定為第三人稱、單數(shù)與陰性,T 將該特征傳給動詞,動詞“l(fā)ove”取“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所以“Teresa”為主語。需要注意的是,格可以有形態(tài),也可以沒有形態(tài),phi-特征可以有形態(tài),也可以沒有形態(tài),如例(2c)中的“John”沒有格標記,“John”與“l(fā)oved”之間也沒有主謂一致的形態(tài)表現(xiàn),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將“John”識別為主語。按照Chomsky(2001)的協(xié)約操作,雖無形態(tài)表現(xiàn),但“John”在例(2c)中獲得主格特征值;此外,“John”也會為T 的phi-特征集定值,如第三人稱、單數(shù)、陽性等。

      例(2)

      a.He congratulated him / *he.

      b.Teresa loves / *love John.

      c.John loved Teresa.

      第二,非限定形式中的刪略也與時制范疇有關(guān)。時制范疇的phi-特征集不完整時,就只能為與之協(xié)約操作的成分指派空格(null Case),該成分只能采用零形式,即PRO,如例(3)中內(nèi)嵌句是非限定形式,即其中的T 在phi-特征集上不完整,不能為有語音形式的名詞短語的格特征定值,所以其主語只能是無語音形式的PRO,表現(xiàn)為刪略形式;在語義解讀上受成分統(tǒng)制它的主語“Jack”的控制。

      例(3)

      Jack wants[PRO to leave]

      在Chomsky(1995/2001)等一系列著作中,均提出時制范疇T 具有普遍性。按照Chomsky(2001)提出的一致性原則(uniformity principle),即在缺乏強有力的反面證據(jù)的情況下,需假定結(jié)構(gòu)具有一致性,所以我們假定漢語也存在抽象格系統(tǒng),并有為之定值的時制范疇與輕動詞。在生成語法的框架中,我們將主語定義為“跟時制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成分”。根據(jù)該定義,例(2a)中的“he”、例(2b)中的“Teresa”與例(3)中的“Jack”和“PRO”都是主語,這也符合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xué)的判斷。

      根據(jù)Chomsky(2001)的一致性原則,在缺乏強烈反例的情形下,我們可以假定漢語也有時制范疇,漢語名詞性短語也要跟時制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因此,根據(jù)時制范疇,我們也可以識別出漢語句子中的主語及其他相關(guān)句法成分。

      ①能夠區(qū)分主語與狀語

      首先,我們來看例(1a),它涉及到附加語會不會成為主語的問題。由于時制范疇不會跟附加語進行協(xié)約操作,所以附加語不會成為主語。例如:

      例(4)

      a.T…[VP昨天[vP[DP張三][v’[v][VP[V批評了][DP李四]]]]]

      b.Top…T…[VP昨天[vP[DP張三][v’[v][VP[V批評了][DP李四]]]]]

      例(1a)中的“批評”是及物動詞,“張三”是它的外部論元,“昨天”不是它的論元,所以可以指派例(4a)。在例(4a)中,“張三”是離T 最近的論元,最先跟T 協(xié)約操作,所以它是主語。因為“昨天”不是論元,所以不會跟T 協(xié)約操作。根據(jù)協(xié)約操作,我們可以將“張三”識別為主語。由于“張三”的phi-特征集完整,在與T 協(xié)約操作之后,T 不會繼續(xù)搜索另一論元“李四”,所以“李四”雖然是論元,但不會成為主語。

      例(4a)中并未引進話題范疇Top,引進Top 之后的結(jié)構(gòu)為例(4b),“昨天”也可以同Top 協(xié)約操作,即也可以被分析為話題。也就是說,在引進Top之后,“昨天”先做附加語,后做話題,但不能做主語,因為它沒有論元身份。趙元任(1979)與朱德熙(1982)等持話題—主語等同說,他們之所以將“昨天”處理為主語,是由于狀語也可以話題化;而黃伯榮、廖序東(2011)等持話題—主語不等同說,所以將“昨天”處理為狀語。

      ②能夠區(qū)分主語與話題

      我們接著來看例(1b),它涉及內(nèi)部論元會不會成為主語的問題。進行協(xié)約操作時,探針(Probe)向下搜索目標(Goal),作為探針的T 會跟臨近的論元相匹配,該臨近論元會成為主語。臨近T 的論元往往是外部論元。如:

      例(5)

      例(5)中的“批評”是及物動詞,“張三”是離T 最近的論元且phi-特征集完整,如例(5c),所以只有“張三”可以成為主語。“李四”即使處于句首也不能成為主語,它處于句首是話題化作用的結(jié)果,如例(5b)。在漢語學(xué)界,一般認為例(5b)是主謂謂語句,即“李四”是大主語,“張三”是小主語。但在協(xié)約論中,只有“張三”是主語,“李四”則是話題。這在英語中非常清楚,如例(6)中的主語只有“I”,“that new book by Thomas Guerbsey”不是主語,前者跟T 協(xié)約操作,使得“have”呈現(xiàn)“have”形式而不是“has”形式。

      例(6)

      That new book by Thomas Guerbsey | I haven’t read yet

      主語也可以話題化,例(5a)中的“張三”是主語,也可以做話題;但例(5b)中的“李四”只是話題,而不是主語。如果我們接受Rizzi(1997)的多話題觀,則例(5b)中的“李四”與“張三”都可以是話題。主語、賓語與附加語都可以話題化。

      ③能夠區(qū)分主語與賓語

      我們再來看例(1c),它涉及的也是內(nèi)部論元會不會成為主語的問題??梢猿蔀橹髡Z的主要是非受格動詞與被動句中動詞的內(nèi)部論元,因為它們沒有辦法從非受格動詞、被動句動詞或相應(yīng)的輕動詞那里獲得主格,在單句內(nèi)只能跟T 協(xié)約操作。如:

      例(7)

      a.There comes a man.

      b.The man comes.

      例(7)中的“come”是非受格動詞,其內(nèi)部論元只能通過協(xié)約操作從主句T 那里獲得格,協(xié)約之后主語和時制范疇達到一致,即表現(xiàn)為主謂一致。從主謂一致可知,例(7a)中的“a man”雖然在動詞之后,但也獲得了主語的功能。在英語中,沒有人會根據(jù)語序?qū)⒗?a)中的“a man”看作賓語;但漢語學(xué)者卻會根據(jù)語序?qū)⒗?a)中的“一個人”分析為賓語,將例(8b)中的“那個人”分析為主語。如:

      例(8)

      a.來了一個人。

      b.那個人來了。

      c.T…[VP[V來了][DP一個人/那個人]]

      如果將主語定義為“與時制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成分”,那么例(8a)中的“一個人”與例(8b)中的“那個人”都必須分析為主語。類型學(xué)家也將例(8a—b)中的兩個名詞短語分析為主語(如Li & Thompson,1981),但他們的依據(jù)是意義,我們的依據(jù)是句法。

      英漢的差別在于時制范疇EPP 特征的強弱。英語時制范疇的EPP 特征強,非受格動詞的唯一論元或移到時制范疇的指示語位置,或留在動詞的補足語位置;留在原位時,需借助虛主語“there”來滿足時制范疇的EPP 特征。與之相比,漢語時制范疇的EPP 特征不強,非受格動詞的唯一論元或移到時制范疇的指示語位置,或留在動詞的補足語位置;留在原位時,不需要借助虛主語。

      ④能夠允許多個主語出現(xiàn)

      我們再來看例(1d),它涉及主語語法功能的分裂問題。在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時候,如果與時制范疇協(xié)約操作的第一個目標成分在phi-特征集上不完整,那么時制范疇還需要同第二個目標成分進行協(xié)約操作,否則它的不可解釋的phi-特征將無法得到定值。phi-特征集不完整的有存現(xiàn)句中的介詞短語與“there be”句型中的“there”等,它們都可以跟時制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并因此成為主語。如:

      例(9)

      a.[TPDPi[T[VPti[V PP]]]]

      b.[TPPPi[T[VPDP[V ti]]]]

      c.An old man sits on the chair.

      d.On the chair sits an old man.

      例(9a)和例(9b)是Rezac(2006)指派的結(jié)構(gòu),前者可推導(dǎo)出例(9c),后者可推導(dǎo)出例(9d)。例(9d)是存現(xiàn)句,也叫處所倒置句,其中的介詞短語移到了TP 的指示語位置,滿足了T 的EPP 特征(見例<9b>);由于介詞短語的phi-特征集不完整,所以T 會接著跟DP 進行協(xié)約操作,這可以從動詞的形態(tài)上看出來(見例<9d>)。所以,在存現(xiàn)句中,介詞短語①關(guān)于介詞短語主語功能的問題,可參見Bresnan(1994)。和DP 都具有主語功能。

      例(10)

      a.There is a man in the classroom.

      b.Is there a man in the classroom?

      c.[TP[there][T’[Tis][pP[an old man][p’[p][PP[Pin][DPthe classroom]]]]]]

      例(10a)和例(10b)是“there be”句型。從助動詞—主語倒置來看,“there”是主語,如例(10b)。從協(xié)約論來看,例(10c)中的“there”是通過外部合并同T 進行協(xié)約操作,且滿足了T 的EPP 特征;但“there”的phi-特征集不完整,T 還會跟“a man”進行協(xié)約操作,以獲得相應(yīng)的定值,如系動詞實現(xiàn)為“is”。也就是說,例(10)中“there”與“a man”都負載了一部分主語的語法功能,兩者都是主語。漢語也是如此。如例(11b)所示,如果“臺上”與“主席團”都是論元的話,那么T 會與受其成分統(tǒng)制的毗鄰的“臺上”進行協(xié)約操作,所以“臺上”是主語;如果“臺上”像英語中的介詞短語一樣phi-特征集不完整,那么時制范疇會接著跟“主席團”進行協(xié)約操作,這時“主席團”也會負載一部分主語的功能。換言之,在例(11a)中,“臺上”與“主席團”都是主語。

      例(11)

      a.臺上坐著主席團。

      b.T[ExistP[臺上][Exist’[Exist-著][VP[V坐][DP主席團]]]]

      例(11a)中的“臺上”不是附加語,而是論元。如果它是附加語,從理論上來說,“主席團”可以移進TP 的指示語位置,但結(jié)果將難以接受。試對比:

      例(12)

      a.臺上坐著主席團。 ?臺上主席團坐著。

      b.昨天來了一個人。 昨天一個人來了。

      例(12b)中的“一個人”是“來”的論元,而“昨天”不是。前者可以跟T 在原位進行協(xié)約操作,也可以被提升到T 的指示語位置。而如果說例(12a)中的“臺上”是附加語,那么理論上“主席團”也可以像例(12b)中的“一個人”那樣前移,但實際上接受度很低,除非借助對舉的方式將例(12a)中的“主席團”焦點化,才可以提高接受度,如例(13a)將“主席團”焦點化,例(13b)將“牛肉”焦點化,兩者都需要對比項。

      例(13)

      a.?臺上主席團坐著。 臺上主席團坐著,主持人站著。

      b.?張三牛肉吃了。 張三牛肉吃了,米線沒吃。

      主語是時制范疇的協(xié)約對象,可以是直接合并的虛主語,也可以是論元層中的論元。在后一種情況中,主語通常是動詞的外部論元,如果沒有外部論元或者外部論元被貶抑了,也可以是臨近的內(nèi)部論元。如果與之協(xié)約操作的成分phi-特征集不完整,時制范疇就會繼續(xù)搜索下一個目標,這時便會出現(xiàn)多個成分負載主語語法功能的情況。據(jù)此,可以將主語同狀語、話題、賓語區(qū)分開來。狀語是附加語,不是時制范疇搜索的目標;話題高于時制范疇,也不是時制范疇搜索的目標。此外,主語跟語義角色(如施事)也沒有關(guān)系。人們之所以認為它們有關(guān)系,是因為施事常指派給外部論元,外部論元只要不貶抑就會跟時制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

      二、話題范疇與焦點范疇的層級圖譜

      生成語法的早期理論認為,句子只有主語和謂語兩部分。但事實上,主語的左邊還會有其他成分,如一般疑問句中倒置的助動詞、特殊疑問句中前移的wh-短語等。為容納這些成分,Bresnan(1970)在句子的左邊界(left periphery)中增加了一個補足成分。在X’-理論中,這些補足成分一部分成為標句詞C,一部分成為C 的指示語。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僅僅一個C 及其指示語是不足以描寫左邊界的,所以Rizzi(1997)又對C 作了分裂,得出了Force、Top、Foc 與Fin 等功能范疇。其中,Top 指示語位置的成分為話題(topic),F(xiàn)oc 指示語位置的成分為焦點(focus)。話題與焦點和句子的信息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一直被當作語用成分,但在制圖分析中可以被當作句法成分,因為它像主語一樣,可以通過結(jié)構(gòu)進行定義。如:

      例(14)

      a.[TopP[ XP ][Top’[Top][YP]]]

      b.[FocP[ XP ][Foc’[Foc][YP]]]

      c.Top*…Foc…TP

      Rizzi(1997)將例(14a)中Top 的指示語XP 定義為話題(topic),將Top 的補足語YP 定義為述題(comment);將例(14b)中Foc 的指示語定義為焦點(focus),將Foc 的補足語YP 定義為預(yù)設(shè)(presupposition)。TP 以外的焦點跟話題有一定的次序,如話題在焦點上;且TP 以外可以有多個話題,如例(14c)。為了討論的便利,本文將主要探討單個Top 的情況。

      van Gelderen(2013)認為,CP 層的話題可以有基礎(chǔ)生成與移位生成兩種,但CP 層的焦點都是移位生成的。漢語也是如此。我們將話題定義為“與話題范疇Top 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短語成分”,這意味著例(14a)中的XP 有兩個來源,一是移位過來的,一是在Top 的指示語位置直接合并生成的,即可以分為移位生成的話題與基礎(chǔ)生成的話題兩種。如:

      例(15)

      a.我讀了《紅樓夢》。

      b.[TopP[我1][Top’[Top][TP[t’1][T’[T][vP[t1][v’[v][VP[V讀了][DP紅樓夢]]]]]]]]

      例(16)

      a.小說,我讀了《紅樓夢》。

      b.[TopP[小說][Top’[Top][TP[我1][T’[T][vP[t1][v’[v][VP[V讀了][DP紅樓夢]]]]]]]]

      例(15)中的“我”是移位生成的話題,例(16)中的“小說”是基礎(chǔ)生成的話題。例(15)中的“我”由vP 的指示語位置移到TP 的指示語位置,再移到TopP 的指示語位置;相應(yīng)地,“我”在這3 個位置上分別充當邏輯主語、語法主語與話題。在例(16)中,“我”由vP 的指示語位置移到TP 的指示語位置;相應(yīng)地,“我”在這兩個位置上分別充當邏輯主語與語法主語,“小說”在TopP 的指示語位置,為話題。

      能夠跟話題范疇Top 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短語被指派了話題特征。理論上,任何非無定的短語都可以指派話題特征,主語、賓語與附加語都有可能。如在例(17)中,3 個句子的話題分別由主語、賓語和附加語充當。只要句法允許,各種非無定的短語都可以話題化。當把話題視為主語的時候,例(17)中3 個句子的句首成分都可以被視為主語(趙元任,1979;朱德熙,1982)。

      例(17)

      a.[張三]Topic,昨天讀了《紅樓夢》

      b.[《紅樓夢》]Topic,張三昨天讀了

      c.[昨天]Topic,張三讀了《紅樓夢》

      話題范疇與焦點范疇具有平行性,都可以激發(fā)與其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短語成分的移位,所以位于句首的成分既可以被分析為話題,如例(17),也可以被分析為焦點,如例(18):

      例(18)

      a.[張三]Focus,昨天讀了《紅樓夢》是[張三]Focus,昨天讀了《紅樓夢》

      b.[《紅樓夢》]Focus,張三昨天讀了是[《紅樓夢》]Focus,張三昨天讀了

      c.[昨天]Focus,張三讀了《紅樓夢》是[昨天]Focus,張三讀了《紅樓夢》從表面上看,例(18)和例(17)中詞類的線性序列完全相同;如果作層次切分的話,其結(jié)果也應(yīng)當相同。但從生成語法的制圖理論來看,例(17)跟例(18)結(jié)構(gòu)不同:前者是話題結(jié)構(gòu),后者是焦點結(jié)構(gòu)。話題與焦點的差別可以表現(xiàn)在語音上,例(18)中的焦點可以帶邏輯重音,即焦點重音,左邊界的焦點也可以用“是”進行標記。

      相對來說,主語最容易話題化。因為主語在TP 內(nèi)部的位置最高,只要賦予其話題特征便可以話題化(即移到話題范疇的指示語位置),而有些成分,如漢語中的間接賓語、介詞的賓語等,除非借助復(fù)指代詞,否則即使被賦予了話題特征也較難話題化。在有接應(yīng)代詞的情況下,句首左置成分常被分析為基礎(chǔ)生成的話題,如例(19a)中的“張三”;而例(19b)中的“張三”是間接賓語,不能直接話題化。

      例(19)

      a.張三,我送了他兩本書。

      b.?張三,我送了兩本書。

      焦點也是如此,說話人賦予哪個成分(對比)焦點特征,該成分就可以與CP 層的焦點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任何成分都可以被賦予焦點特征,包括詞與語素。在這一方面,焦點與話題截然不同。如通過分析例(20)中的5 個句子可以發(fā)現(xiàn),不僅主語、狀語和賓語可以指派焦點特征(如例<20a>、例<20b>和例<20d>),動詞也可以被指派焦點特征(如例<20c>),甚至語素也可以被指派焦點特征(如例<20e>中的“紅”)。

      例(20)

      a.[張三]Focus昨天讀了《紅樓夢》

      b.張三[昨天]Focus讀了《紅樓夢》

      c.張三昨天[讀]Focus了《紅樓夢》,沒有抄《紅樓夢》

      d.張三昨天讀了[《紅樓夢》]Focus

      e.張三昨天讀了《[紅]Focus樓夢》,沒讀《青樓夢》

      將例(19)和例(20)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成分只需要被指派焦點特征便可以成為焦點,而一個短語即使被指派了話題特征也可能很難成為話題。這是因為焦點特征可以通過邏輯重音顯現(xiàn),而話題特征卻沒有比較好的凸顯方式,最后只能借助移位,用線性位置來體現(xiàn)話題特征。徐烈炯、劉丹青(2007)將“把”后成分分析為次話題。這是個十分有趣的觀察:它意味著要么次話題可以在原位同句首的話題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要么VP 的左邊界也有話題范疇。根據(jù)Chomsky(2013)的標記計算,我們選擇后者。如:

      例(21)

      a.張三把書放在桌子上。

      b.T…[α[DP張三][vP[v把][β[DP書][VP[V放][PP[ 在桌子上]]]]]]

      c.T…[α[DP張三][vP[v把][γ[DP書][TopP[Top][VP[DP書][VP[V放][PP[在桌子上]]]]]]]]

      例(21b)中α 的標記可以在“張三”移位之后定為vP;但β 在例(21b)中無法得到標記,因為DP 與VP 都有核心,除非“書”發(fā)生移位,否則不符合Chomsky(2013)的最小搜索操作(minimal search)①最小搜索相關(guān)操作參見張連文(2019)中的介紹。。在“書”移位之后,β的標記為VP。為了使β 獲得標記,需要在β 之上設(shè)置一個范疇來激發(fā)“書”的移位。目前學(xué)界一致認為,“把”后成分應(yīng)符合指稱性要求。根據(jù)這一原則,我們可以設(shè)置話題范疇,如例(21c)。這樣就可以利用“書”這個DP 的核心D 與TopP 的核心Top 二者的共同特征(如)來對γ 進行標記。

      話題特征與焦點特征在漢語中相互排斥,一個成分不能被同時指派話題特征和焦點特征。劉丹青(2016)列舉了漢語主句的主語不是話題的7 種情況:①主語為對比焦點;②主語為信息焦點;③主語出現(xiàn)于整句焦點句;④主語受焦點敏感算子約束;⑤新信息主語句;⑥最小量化主語句;⑦無定主語句等。前6 種都跟焦點特征有關(guān);后1 種跟話題特征有關(guān),即不能向(存在解的)無定成分指派話題特征。主語可以被指派焦點特征,也可以被指派話題特征,當然也可以不被指派焦點特征與話題特征,所以主語可以是焦點與話題,也可以不是焦點與話題。

      在PF 層,留在原位的焦點,通過邏輯重音凸顯焦點特征;但在LF 層,留在原位的焦點還是需要移位到FocP 的指示語位置的②具體可參見Rizzi(1997)。。這一現(xiàn)象可以用于解釋Chomsky(1976)提出的弱跨越效應(yīng)。如:

      例(22)

      a.*Hisidog bit JOHNi.*他i 的狗咬了約翰i。

      b.*Whoidid hisidog bite ti? *他i 的狗咬了誰i?

      c.*Hisidog bit everyonei.*他i 的狗咬了每一個人i。

      例(22b)發(fā)生了疑問短語的顯性移位,跨越了同標的代詞,導(dǎo)致推導(dǎo)失敗;例(22c)含有量化短語,量化短語也需要移位到左邊界以獲得解釋,這種強制性的左移使其同樣也跨越了同標代詞,從而導(dǎo)致推導(dǎo)失敗。如果我們也按照類似的方式對例(22a)加以解釋,那么其中的焦點也必須在LF 層發(fā)生移位。作為對比焦點,非量化短語會產(chǎn)生量化用法,并導(dǎo)致量化提升,這也是例(22a)中“JOHN”與“約翰”會產(chǎn)生弱跨越效應(yīng)的原因。

      按照Rizzi(1997)的看法,一個句子中可以存在多個話題,但(對比)焦點卻只能有一個。我們在以上的論述中只討論了一個話題范疇的情況,實際上也可以存在多個話題范疇,并產(chǎn)生多個話題。例如,例(23a)中的“昨天”與“我”分布于焦點標記詞“是”的左側(cè),二者都是話題;例(23b—d)也都是含有兩個話題的情形。上文的分析中只引進了一個Top,這里則引進了兩個Top。張志恒(2013)也認為漢語一個句子中可以有多個話題范疇。“是”是焦點標記詞,它表明左邊界的焦點低于話題,由此我們可以為漢語左邊界建立起如例(24)所示的層級圖譜,在將來的研究中可以對該圖譜作進一步的完善。

      例(23)

      a.[昨天]Topic,[我]Topic,是書沒看

      b.[小說]Topic,[我]Topic是讀了《紅樓夢》

      c.[張三]Topic,[昨天]Topic,是讀了《紅樓夢》

      d.[那部電影]Topic,[我]Topic是看過了

      例(24)

      除邏輯重音和焦點標記詞以外,語序也常常被用來區(qū)分話題與焦點。如例(24)所示,語序反映話題范疇與焦點范疇的層級。一般認為,漢語中的“S外部論元O內(nèi)部論元V”①還有一種偽“S外部論元O內(nèi)部論元V”語序,其中S 實為O 的領(lǐng)有者。如:a.我的作業(yè)做完了。 → b.我作業(yè)做完了。b 句中的“我”也可以被分析為“作業(yè)”的領(lǐng)有者,具體可參看熊仲儒(2015)及其中所引文獻。例(25b)也可進行類似的分析(為確保主題的集中性,本文不作具體展開)。如:c.我的那部電影看過了。 → d.我,那部電影看過了。按照這種方法進行分析,例(25b)中的“那部電影”也可不必分析為焦點,如可以分析為主語或次話題。是最典型的焦點表達語序,其中作為內(nèi)部論元的O 是焦點。沈家煊(1999)認為這里的“O”一定具有對比性,Sun & Givón(1985)也有類似的看法。如:

      例(25)

      根據(jù)例(24),若例(25a)中的“我”是主語,則“那部電影”是話題或焦點;若“我”是焦點,則“那部電影”是話題;若“我”是話題,則“那部電影”是另一話題。從左邊界來看,外部論元“我”已經(jīng)由主語話題化了,“那部電影”或為話題,或為焦點,話題可以分析為“我啊,那部電影呢,早就看過了”。如例(24)所示,在漢語的左邊界,話題范疇高于焦點范疇。所以,在單一話題范疇的框架中,SOV 中的O 為焦點,S 為話題;而在多重話題范疇的框架中,SOV 中的O 也可以是話題。我們可以用邏輯重音來識別SOV 中的O 是話題還是焦點。將SOV 中的O 分析為焦點,采用的是單一話題范疇框架。例(25c)非常有趣,一方面它表明一個句子中不能有兩個對比焦點——“我”為“是”標記的對比焦點,“那部電影”為語序標記的對比焦點;另一方面它也表明漢語話題范疇不能介于焦點范疇與時制范疇之間,也就是說,當“那部電影”被分析為話題、只有“我”一個對比焦點時,句子也不合法。

      一般認為,vP 與TP 平行,TP 之外有話題與焦點,vP 之外也有話題與焦點,話題的數(shù)量均沒有限制。Shyu(2014)的觀點與此類似(如例<26>所示)。Paul(2002)等也曾探討過句內(nèi)話題,即vP 的左邊界話題。本文只討論TP 左邊界的成分問題。

      例(26)

      Subject > TopicP* >(lian-)Focus > VP

      話題是跟話題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成分,焦點是跟焦點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成分。成為話題的成分可以基礎(chǔ)生成,也可以移位生成;成為焦點的成分,可以移位生成,也可以在原位協(xié)約操作。兩者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韻律上,即焦點成分有邏輯重音,而話題成分沒有。雖然焦點成分還可以通過語序與標記詞得到凸顯,不過邏輯重音還是最為關(guān)鍵的。在層級上,話題范疇高于焦點范疇,這可通過焦點標記詞“是”來顯現(xiàn)。

      三、理論蘊涵:無定主語的允準

      主語與話題在邏輯學(xué)上是相同的,都是用來滿足謂詞“λxP(x)”的飽和要求的①一般情形下,話題與主語都是“λxP(x)”的論元,“λxP(x)”是對應(yīng)的述題與謂語的語義。因此,話題與主語在語義上都是被陳述的對象。但是,焦點與這兩者不同,它不是“λxP(x)”的論元,其本身具有量化屬性,所以可以認為“λxP(x)”是焦點的論元。如“張三喜歡李四”,作為對比焦點的“張三”,其語義表達式為“λP?x[P(x)→ x=張三]”,其預(yù)設(shè)集為“λy 喜歡(李四)(y)”,所以整個焦點句的表達式為“?x[喜歡(李四)(x)→x=張三]”。。漢語名詞性成分缺乏格形態(tài),所以漢語的主語和話題常被當作同一種句法成分,如趙元任(1979)、朱德熙(1982)提出了“話題—主語等同說”,沈家煊(2017/2018)與宋文輝(2018)等也認為“主謂結(jié)構(gòu)就是話題—說明結(jié)構(gòu)”。但也有學(xué)者持話題—主語分離說(如Li & Thompson,1981;徐烈炯、劉丹青,2007 等)。而在語法學(xué)中,主語與話題是不同的概念,二者分別是與時制范疇T 和話題范疇Top 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短語成分。在話題與主語之間,還有個焦點②我們可以用多種手段區(qū)分話題、焦點與主語,如名詞短語的指稱性與關(guān)系化等。關(guān)于關(guān)系化手段,請參見熊仲儒(2015)及所引文獻,本文只探討指稱性手段。。

      時制范疇只跟含phi-特征集(性、數(shù)與人稱諸特征)的成分進行協(xié)約操作,至于這個成分在指稱上是不是無定,時制范疇是不予考慮的,所以可以存在無定主語。而話題范疇只跟具有話題特征的成分進行協(xié)約操作,由于無定成分不能指派話題特征,所以話題范疇排斥無定成分,也就不存在無定話題。朱德熙(1982)等認為漢語主語有強烈的有定傾向,這實際上主要是從話題的角度來說的,話題排斥無定成分;范繼淹(1985)認為漢語存在無定主語,這實際上是從主語的角度來說的,主語不排斥無定成分。如:

      例(27)

      劉丹青(2016)認為例(27)中的無定成分沒有話題屬性,熊仲儒(2008)認為這些無定成分實為主語。話題另由一個看不見的時空論元(spatio-temporal argument)充當,該話題又稱階段話題(stage topic)。如例(28)所示,這樣的時空論元也是可以補充出來的。

      例(28)

      我們一般將謂詞分為個體性謂詞(individual-level predicate)和階段性謂詞(stage-level predicate)兩類。個體性謂詞描述的是事物或個體比較穩(wěn)定的屬性,該屬性不會隨著時空的改變而改變,如“很漂亮”“很聰明”等;階段性謂詞描述的則是事物或個體臨時性的行為或狀態(tài),該行為或狀態(tài)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①對這兩種謂詞更詳細的描述可參見劉丹青(2018)。Erteschick-Shir(1997)認為只有階段性謂詞才有階段話題。根據(jù)Kratzer(1995),階段性謂詞句可以有時空論元,而個體性謂詞句沒有時空論元(Diesing,1992)。這兩種謂詞對句首名詞性成分有不同的要求,如例(29a)中的謂詞是階段性謂詞,準許無定成分出現(xiàn)在句首;而例(29b)中的謂詞是個體性謂詞,不準許無定成分出現(xiàn)在句首。對此,可以認為無定成分能夠充當階段性謂詞的主語,但不能充當個體性謂詞的主語。但在本文看來,例(29a)與例(29b)的差別不在于“a man”能否充當主語,而在于句中有無話題。根據(jù)Kratzer(1995)的觀點,例(29a)中的謂詞有時空論元,所以可以通過時空論元滿足話題范疇的協(xié)約要求;例(29b)中的謂詞沒有時空論元,所以只能通過主語滿足話題范疇的協(xié)約要求。

      例(29)

      a.A man is injured.A man is drunk.

      b.*A man is intelligent.*A man has red hair.(Lyons,1999:249)

      如例(30b)所示,“a man”具有無定特征,不符合話題范疇的要求,所以例(29b)推導(dǎo)失敗。同時,例(29a)之所以合法,是因為句中具有無定特征的“a man”沒有同話題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如例<30a>)。劉丹青(2018:5)也指出,階段性謂詞“對主體論元的指稱屬性就不再強制要求,有定無定均可”。如例(31a)中的“一個學(xué)生”是無定成分,例(31b)中的“這個學(xué)生”是有定成分。這兩個成分都具有phi-特征集,且受時制范疇成分統(tǒng)制并離時制范疇最近,所以它們都可以跟時制范疇進行協(xié)約操作并成為主語。由于無定成分不能指派話題特征,所以例(31a)中的話題范疇不能跟無定的“一個學(xué)生”進行協(xié)約操作;為了滿足其EPP 特征,話題范疇只能跟隱含的時空論元進行協(xié)約操作——這是最后的策略(last resort)。例(31b)中的“這個學(xué)生”是有定成分,可指派話題特征,所以“這個學(xué)生”在成為主語之后,還會接著成為話題。有些研究者不能接受例(31a)這樣的句子,但有些研究者認為可以接受,所以學(xué)界才會有關(guān)于無定主語的討論??梢越邮?,是因為時空論元具有修復(fù)作用。不能接受,或者是因為這類說話者/研究者不允許隱含的時空論元存在,最后因無法滿足話題范疇的EPP 特征而導(dǎo)致推導(dǎo)崩潰(crash);或者是因為這類說話者/研究者強行將無定主語移位到TopP 的指示語位置,最后因特征不匹配而導(dǎo)致推導(dǎo)崩潰。在筆者看來,在不接受的理由中,后一種的可能性更大。例(31c)在加了“有”之后,所有人都接受,說明話題范疇的EPP 特征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可以通過時空論元得到滿足;“有”對不接受無定主語的人而言,起著阻止無定主語提升為話題的作用。滿足準則的成分會在準則位置(criterial position)凝固(Rizzi,2015),如疑問短語在移到“wonder”的補足子句的句首之后就不再移位了?!坝小焙鬄闊o定成分的準則位置,例(31c)中的“一個學(xué)生”位于準則位置,即使時空論元是隱性的,它也不會移到TopP的指示語位置。

      例(30)

      a.[TopP[stagetopicspatio-temporal argument ][Top’[Top][TPa man is injured]]]

      b.*[TopP[stagetopica man ][Top’[Top][TPa man is intelligent]]]

      例(31)

      a.一個學(xué)生做了實驗。

      b.這個學(xué)生做了實驗。

      c.有一個學(xué)生做了實驗。

      (劉丹青,2018:4)

      個體性謂詞沒有隱含的時空論元,所以對句首成分的指稱屬性要求比較嚴格。如例(32a)中有定的“這個農(nóng)民”與例(32b)中無定的“一個農(nóng)民”都能夠充當主語,因為它們都可以滿足要與時制范疇(T)進行協(xié)約操作的所有條件。這一點與例(31)是一樣的。但是,只有例(32a)中的“這個農(nóng)民”才能跟話題范疇協(xié)約,因為該句的謂詞沒有時空論元。由于沒有時空論元,例(32b)本應(yīng)是個不合法的句子,但劉丹青(2018)對其的判斷是“接受性低”,所以標注了“??”。這是因為例(32b)在TP 之上也可以受焦點范疇擴展。劉丹青(2018:4)指出:“如果在對比的情況下,則無定成分可以通過排除法獲得更大的特指性,從而促成謂語落地,就可以帶屬性謂語了?!崩?3)中“一個農(nóng)民”跟“其他”構(gòu)成對比焦點。熊仲儒(2008:542)也有類似的觀察(如例<34>),他認為焦點范疇對“成分的定指性不敏感”,可以允準無定主語。

      例(32)

      a.這個農(nóng)民很辛苦。

      b.??一個農(nóng)民很辛苦。

      (劉丹青,2018:4)

      例(33)

      一個農(nóng)民很辛苦,其他都不辛苦。

      (劉丹青,2018:4)

      例(34)

      a.*一個小孩很聰明。

      b.一個小孩很聰明,一個小孩很笨。

      (熊仲儒,2008:542)

      一個無定主語句是否被允準,與話題范疇或者焦點范疇的協(xié)約操作密切相關(guān)。包含階段性謂詞的無定主語句,可以通過時空論元得到話題范疇的允準;包含個體性謂詞的無定主語句,可以通過對比得到焦點范疇的允準。但有時候,個體性謂詞的無定主語不一定是對比焦點。如例(35a)中的“一個女人”和例(35b)中的“一個小孩”是以無定的形式表達非無定的意義。本文所講的無定主語,表達的是存在義,而不是全稱義或類指義。無定短語本身并沒有量化語力,要在語境中才可獲得存在、全稱、類指及其他量化等解讀。例(35)中的無定主語獲得的是類指解讀,可由話題范疇允準,話題范疇排斥的無定成分實際上是存在解讀的無定短語。換言之,有定、類指等成分都可以獲得話題特征。

      例(35)

      a.一個女人能做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

      b.一個小孩喜歡吃糖,將來他的牙齒就會早早壞掉。

      Rizzi(1997:288)指出了話題范疇與焦點范疇的選擇性問題,即TP 可以只受話題范疇擴展,也可以只受焦點范疇擴展,還可以在受焦點范疇擴展之后再接著受話題范疇擴展。例(33)與例(34b)就只受焦點范疇的擴展而未受話題范疇的擴展。可以想見,如果例(33)還受話題范疇的擴展,就會導(dǎo)致推導(dǎo)失敗,因為話題范疇的協(xié)約操作將無法進行。

      “無定主語句”可以留在TP 的指示語位置,這跟焦點無關(guān),如例(27)與例(29a)中階段性謂詞的主語;它也可以移位到FocP 的指示語位置充當焦點,如例(33)與例(34b)中個體性謂詞的主語。階段性謂詞的無定主語也可以做焦點(如例<36>)。

      例(36)

      a.一個學(xué)生在做實驗,另一個學(xué)生卻在閑聊。

      b.一個人來了,另一個人還在家磨磨蹭蹭。

      話題范疇排斥無定成分,不能與無定成分進行協(xié)約操作。這一點不僅適用于漢語,其他語言也是如此(如例<29>)。有時無定成分似乎也可以充當話題。例如,漢語學(xué)界一般將句中語氣詞視為話題標記,按照這一觀點,例(37)中“一個老頭兒”這樣的無定成分也成了話題。但事實并非如此。話題后可出現(xiàn)句中語氣詞,但后邊出現(xiàn)句中語氣詞的成分不一定都是話題。例如,在以“得”為標記的述補結(jié)構(gòu)中,“得”后也可以加語氣詞,如例(38)中“唱咑(得)好聽”是述補結(jié)構(gòu),但“唱咑(得)”就不能分析為話題。方梅(1994:130)也考察了類似的例子,她認為“從句法上看,(例<39>中)語氣詞隔開的兩個語段不是句子的直接組成成分”,這些成分自然不能成為話題。例(37—39)告訴我們,不能將所有的句中語氣詞都當作話題標記。

      例(37)

      例(38)

      他唱咑·(得),好聽。

      (趙元任,1979:179)

      例(39)

      (方梅,1994:130)

      指稱性跟話題范疇與焦點范疇的層級性應(yīng)該沒有關(guān)系,話題范疇排斥無定,焦點范疇不排斥無定。如果主句中的TP 不受擴展,則無法說明無定主語句的語法性差異,而無定主語句語法性的差異能夠證明話題范疇與焦點范疇的存在。因此,有必要在句子的左邊界引進話題范疇與焦點范疇。

      結(jié)語

      漢語有沒有主語,這一爭論可能還會持續(xù)下去。這主要是因為漢語缺乏形態(tài)變化,而學(xué)者們又大都以印歐語的眼光去看待漢語的主語。有些學(xué)者雖然排斥印歐語眼光,但往往又在無意中落入了印歐語的窠臼。生成語法以發(fā)現(xiàn)語言的共性為目標,不拘泥于形態(tài)。從生成語法的視角來看,時制范疇是必有的理論構(gòu)件。相應(yīng)地,盡管漢語沒有時制范疇的語音形式,也沒有主格形態(tài),但是漢語必有主語。話題通常位于句首,是句子的起點,也是述題陳述的對象,排斥具有存在解讀的無定成分。(對比/排除)焦點位于TP 之上,能夠引發(fā)量化現(xiàn)象,帶有邏輯重音,可以由“是”或邏輯重音標記,有時也由特殊的語序標記,如特殊語序“SOV”中的“O”為對比焦點。主語是跟時制范疇協(xié)約操作的成分,常為外部論元,也可以是非受格動詞或被動句中動詞的內(nèi)部論元。根據(jù)“是”這一標記,話題、焦點與主語所對應(yīng)的功能范疇,其層級圖譜可繪制為“Top*>Foc>T”。話題范疇只對無定成分敏感,只要是被指派了話題特征的非無定成分都可以成為話題。主語對名詞短語的指稱性不敏感,只要有phi-特征集中的某個或全部特征、且受時制范疇成分統(tǒng)制并離它最近,都可以成功地跟時制范疇協(xié)約操作。焦點對名詞短語的指稱屬性也同樣不敏感。只要有辦法將無定成分鎖定于時制范疇的指示語位置或焦點范疇的指示語位置,推導(dǎo)就能成功。換言之,如果考慮指稱屬性,就需要區(qū)分話題、焦點與主語。

      (致謝:修改時得到《二外學(xué)報》編輯部與審稿人的幫助。謹致謝忱?。?/p>

      猜你喜歡
      論元張三焦點
      焦點
      “兩會”焦點
      南方周末(2018-03-08)2018-03-08 08:34:56
      本期焦點
      成分重量和粵方言雙及物結(jié)構(gòu)的論元語序
      基于論元結(jié)構(gòu)和題元指派對漢語處置義“把”字句的句法語義分析
      下車就跑
      東方劍(2016年6期)2016-08-27 06:12:27
      讀張三書法之感想
      焦點
      攝影之友(2016年8期)2016-05-14 11:30:04
      英語中動構(gòu)式中施事論元句法隱含的認知研究
      尋找張三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5
      买车| 邹城市| 清河县| 隆安县| 阿尔山市| 江北区| 咸丰县| 承德市| 伊金霍洛旗| 屏东市| 油尖旺区| 英吉沙县| 祁东县| 宜良县| 重庆市| 黄大仙区| 东兰县| 贵州省| 错那县| 军事| 西城区| 宁安市| 繁昌县| 米林县| 图片| 邹平县| 山西省| 仲巴县| 张北县| 南丹县| 屏山县| 剑河县| 甘谷县| 英德市| 达拉特旗| 黄平县| 黄山市| 延寿县| 黎川县| 同心县|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