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善
(延邊職業(yè)技術學院,吉林延吉 133000)
基礎韓國語作為高職院校韓國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不僅是最基礎、最關鍵的一門課程,還是韓國語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專業(yè)基礎課。它直接關系到學生韓國語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為本專業(yè)其他韓國語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該課程教學過程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A韓國語的教學通常使用傳統(tǒng)式教學法,但是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不僅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能會出現(xiàn)只注重學生的教材知識掌握能力,忽視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和職業(yè)技能等能力的問題。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模式。
學習者主要通過完成任務的方式來學習課程內容,即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任務,學習的內容是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這種學習方式稱為基于任務的學習,也可以稱為任務驅動的學習[1]。任務驅動的學習過程是邊做邊學、邊學邊做的過程,學與做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是等什么都學會了才去做,而是在做的過程中學會了要學的東西。任務驅動式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而且是一個全面育人的過程,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的特點是注重教師講授教材的內容,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則是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學習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資源是指為教學的有效開展而提供的各種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圖片、音視頻、課件、交互智能平板電腦、教學平臺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指以計算機及網(wǎng)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發(fā)工具和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課程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過整理、組合,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由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向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結構的轉變,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目標[2]。
2.1.1 分析課程內容,設置內容模塊
通常基礎韓國語教材的內容圍繞在韓國學習、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展開,包括衣食住行、購物娛樂、觀光旅游,健身醫(yī)療等主題[3]。根據(jù)教材的題材內容可以分為5~8 個模塊,每一個模塊可以設置2~4 個一級任務,每一個一級任務根據(jù)知識點再設置2~3 個二級任務,二級任務根據(jù)教材范文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有趣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和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
2.1.2 基于知識點的教學資源構建
首先通過教學平臺上傳課中將要學習的知識點的講解視頻和課件,再給學生布置知識點相關課前任務,學生通過完成課前任務,提前學習新知識,對于因為學生能力有限而沒能夠自主完成的較有難度的學習任務,通過課中學習解決。課中教師用交互智能平板電腦,生動有條理地講解知識點,通過豐富的實操練習使學生完全掌握新知識。課后學生再次利用教學平臺完成課后學習任務,鞏固新知識。
本課程設定知識、技能、素質、創(chuàng)新、思政等方面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是指掌握詞匯、語法、本文內容等;技能目標是指通過理論學習,培養(yǎng)實際操作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素質目標是指培養(yǎng)與人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及較高的韓國語修養(yǎng)。創(chuàng)新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完成教材的實操練習,跳出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模式,轉入自主創(chuàng)新思考、思辨性教學模式。思政目標是指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三觀”,塑造良好人格,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等方面。
以往的基礎韓國語課程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師講授語法-學生做練習題-對答案、改錯題的過程一直循環(huán),所以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出現(xiàn)只會寫不會說的情況。因此,采用“做-學-做”的循環(huán)教學方式,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的循環(huán),不斷促使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4]。每個模塊的任務是根據(jù)教材內容和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的。學生通過預習教材內容和教師提供的教學平臺資料完成單元任務,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點和疑點及時通過教學平臺與任課教師溝通解決。
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授課,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時應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能力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團體精神等也能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
通常學生先通過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預習新知識,然后通過自主學習和查資料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般分自主完成和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兩種,課前和課后的學習任務教師通過教學平臺進行批改或評價。課中的學習任務通過小組互評和自評來綜合評價完成任務情況。教師做總結時及時解決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提出解決難題的有效方法和學習經驗。評價的依據(jù)是任務完成能力、檢驗結果、課堂表現(xiàn)、實操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5]。
以“講述旅游經驗”為案例,構建單元設計指導方案,本單元的總學時是2 學時,授課教材是《首爾大學韓國語3》。
韓國釜山和中國朝鮮族民族園旅游景點介紹、美食相關單詞和文明旅游常識相關單詞;連接詞尾“V-a/? po?ik'a”和終結詞尾“V-a/? po?ik'a”的活用;學習本文內容“釜山旅游經驗”后模仿本文進行拓展練習[6]。
知識目標是指掌握新單詞和常用詞組、新語法的規(guī)則和應用方法等,并能較好地理解及翻譯本文內容。技能目標是培養(yǎng)實際操作能力,能以旅游為主題進行簡單的交談,并寫出描述旅游過程的文章。素質目標是指具有自我提高能力和與人溝通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能自覺地提前預習新知識,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且具有較高的韓國語修養(yǎng)。創(chuàng)新目標是指能夠較全面或通暢地介紹旅游過程中品嘗過的美食特點,并且用已學過的詞匯和語法來說明制作美食的過程。思政教育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和愛護文物、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提升旅游文明素質。
3.3.1 任務設計背景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以游覽“韓國釜山”為主題,講述旅游經驗。為了更好地掌握旅游相關知識,本單元結合朝鮮族民俗園參觀活動,布置“景點介紹”和“文明旅游常識”相關的任務,采用“做-學-做”的循環(huán)教學模式?!罢n前-課中-課后”的練習相輔相成,實現(xiàn)“在學中練,在練中學”。突出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讓學生預習新知識后完成相關學習任務。課中通過反饋課前任務和講授新知識繼續(xù)完成兩個任務,鞏固并拓展新知識。課后通過修改課前和課中的學習任務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3.3.2 任務設計方案
根據(jù)學生各自的旅游經驗,把交流旅游經驗設為“一級任務”。
二級任務共設3 個,“二級任務1”是談一談在朝鮮族民俗園旅游中感受到的民俗文化,以小組為單位提交一篇對話文和相關視頻。情境設定為課前由教師組織學生參觀朝鮮族民俗園,學生分4 個小組游覽民俗園,欣賞朝鮮族傳統(tǒng)文化,體驗朝鮮族傳統(tǒng)的民俗風情,收集朝鮮族民俗文化相關資料。通過完成任務1使學生掌握新單詞的詞義、新語法的規(guī)則和應用方法,并且能夠寫出描述旅游過程的文章。
“二級任務2”是根據(jù)教材范文——釜山旅游復述案例。情境模式是以講述旅行經歷的具體案例,從而導出釜山旅游相關的詞匯及語法、表達。通過完成任務2 使學生掌握常用詞組,較好地理解、翻譯本文內容。
“二級任務3”是寫一篇關于在朝鮮族民俗園旅游中出現(xiàn)的不文明行為的對話文。情境設定為由教師提問學生本次活動中見到的旅游不文明行為都有哪些?應該怎樣做一個文明旅游人。通過完成任務3 使學生掌握不文明旅游相關單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能以文明旅游為主題進行簡單的交談,提升旅游文明素質。
要掌握新單詞的詞義、新語法的規(guī)則和應用方法,能夠正確理解本文內容,較好地完成課后練習,本單元共設計兩個檢驗,檢驗內容是語法造句和翻譯句子,檢驗手段是教學平臺。
3.5.1 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多樣化的情境設計和有趣的任務設計,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較好地掌握相應的新知識。還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打造立體化學習空間,使學生輕松學習,更好地掌握更多韓國語綜合知識。
3.5.2 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多種多樣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跳出傳統(tǒng)的注入式學習模式,轉入自主創(chuàng)新思考、分析推理、思辨性學習模式。完成小組任務時可以引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過程中,探索各種學習方案,使之產生更有效的學習效果。
3.5.3 有效地取得思政教育效果
通過對旅游相關內容的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愛護文物、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繼而達到從側面提升學生文明旅游素質等良好效果。
要改變課堂面貌、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應先從改變教學方法入手,教師要在學習、借鑒、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研究和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應用韓語專業(yè)要想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培養(yǎng)出綜合型高素質人才,就應構建任務型課程體系,設計任務型課程,實施任務型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推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