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俏靜
關(guān)鍵詞:突發(fā)事件;密接者;心理輔導活動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9-0026-03
【活動背景】
2022年1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節(jié)課是我校21級護理三班的心理課??紤]到期末考試臨近,我準備的課程內(nèi)容為“大腦工作手冊”。上課沒多久,該班班主任突然過來說:“同學們,疾控中心有個緊急通知。小瑜同學,你戴上口罩,帶著所有東西出來。其他同學都戴上口罩,都不要出來。郁老師,不好意思??!你要跟同學們一起留在教室,不能出來。等一下會有安保過來守門。”
恰逢北侖疫情,最新的流調(diào)報告指出一個確診病例在2021年12月31日從北侖坐地鐵至城隍廟、第一醫(yī)院、天一廣場。聽了班主任的通知,學生們炸鍋了:
“小瑜,你成密接了???”
“老師,我跟小瑜是同一個寢室的,也要去隔離嗎?”
“老師,我們?nèi)嗍遣皇嵌家綦x?”
而“炸鍋事件”的主人公小瑜這頭正一臉驚訝、茫然、慌張地整理書包:“?。课夷翘炀妥罔F經(jīng)過一下而已!老師,我好像沒什么要帶的……”在大家的提醒下,小瑜才想到把水杯也一同帶上,隨后跟著班主任匆匆離開了教室。
學校安保立馬就位,把守教室兩端。此時此刻,教室里只剩下我這個心理教師和這一群無心上課、情緒激動的學生??只艧o助的情緒迅速蔓延,有學生喊道:“老師,我想回家!”
面對突發(fā)事件,個體一般會經(jīng)歷沖突期、防御期、解決期和成長期。毫無疑問,該班學生正處于沖突期,原來的教學任務肯定難以繼續(xù)。而不同人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心理危機發(fā)展的結(jié)果有三種:有效應對,獲得成長;度過危機,壓抑感受;無能為力,被危機擊垮。鑒于以上情況,我當下決定對學生進行突發(fā)事件的心理輔導。
【活動過程】
一、情緒宣導,理性回歸
(一)“吐槽”無界,情緒宣泄
在“炸鍋”的氛圍下,引導學生宣泄情緒很必要。于是我請學生依次發(fā)言,說出此時此刻自己的情緒感受和最想說的話。學生發(fā)言中體現(xiàn)出來的共性情緒為緊張、擔心、焦慮、后悔、遷怒。共鳴最多的是:
“我太倒霉了吧!完蛋了,全班都要隔離了?!?/p>
“這怎么辦,我成了密接的密接,會不會被隔離?”
“小瑜真的是閑著沒事干啊,31號那天去什么城隍廟?”
“都是小瑜,她怎么那么愛溜達!我們班要出名了。我會不會被傳染,傳染了怎么辦???”
學生相互分享,我充分傾聽并給予肯定支持。充分的宣泄使教室漸漸平靜下來,原本情緒激動的學生漸漸平復下來。
我注意到學生情緒感受的分享中有很多夸張、絕對的非理性信念,使得班級氛圍低落。另外,班級多名學生責怪小瑜不“謹慎”,認為小瑜是導致全班隔離的“罪魁禍首”。針對這些不合理的觀點,我?guī)ьI(lǐng)學生進行了“換位思考”和“發(fā)現(xiàn)非理性信念”。
(二)情緒轉(zhuǎn)變,換位思考
我向?qū)W生表明了自己的狀態(tài)(上課前小瑜跟我打招呼、彼此擁抱、零距離接觸;我正在哺乳期,未打疫苗,家里的孩子也未打疫苗),請學生換位體驗我的感受。大概因為是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學生們轉(zhuǎn)變得很快,紛紛安慰我:
“哇,老師,你比我們還慘?!?/p>
“老師,你不要怕!老師,那你接下來怎么辦?”
“老師,你要這樣想,隔離就不用上班了!”
我抓住時機,請學生運用情緒ABC理論尋找此次突發(fā)事件的積極方面。學生提出各種假設:
“老師,要是隔離了,我就不用上課了!”
“隔離了,我就可以用手機了!”
“哈哈,我們不用期末考了,不用每天早晨出操了?!?/p>
這些設想影響了在場所有學生的情緒,學生們有一絲絲興奮,有的甚至開始討論隔離期間追什么劇。
隨后,我請學生換位思考,想象小瑜一個人隔離時的感受。學生回答:寂寞,沒有同伴;無助,焦慮,覺得自己很倒霉;后悔自己31號那天外出;后悔元旦后來學校;擔心傳染給同學.......在換位思考中,學生們逐漸理解了小瑜,打破了團體中對小瑜無形的隔離,拉近了與小瑜的心理距離。
我最后總結(jié)道:“小瑜成為密接只是概率問題,疫情面前,每個人都不是孤島;小瑜也是我們中的一員,她現(xiàn)在被隔離是抗疫需要,是對我們負責?!?/p>
(三)發(fā)現(xiàn)非理性信念
我將學生之前的感受和感想一一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以“大家來找茬”(見表1)的形式,請學生指出其中夸張、不符合邏輯常理的部分并進行反駁。
在找茬過程中,學生了解了非理性信念的三大特征——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認識到生活中的非理性信念會讓自己用消極的方式思考并做出不合理行為。
(四)真實回憶,減少過度擔心
雖然澄清了不合理信念,部分學生還是擔心:“老師,你也說是概率問題了?,F(xiàn)在病毒感染性這么強,萬一小瑜來學校的時候真的感染了怎么辦?”針對此類情況,我引導學生思考并指出,現(xiàn)階段乘坐地鐵必須戴口罩,確診病例肯定戴口罩乘地鐵,小瑜也肯定戴口罩乘地鐵,截止到今天,全班同學都打了兩針疫苗。這樣看來,在場同學感染的概率真的是“萬一中的萬一”。
二、困境分析,應對有法
(一)頭腦風暴,羅列問題
我請學生頭腦風暴羅列隔離期間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做好應對準備。(見表2)
(二)問題排序,群策群力
我請學生將問題按照解決的難易程度排序,小組合作嘗試解決問題。學生認為生活類的問題能夠?qū)で蟾改笌椭焖俳鉀Q,學習類問題和情緒類問題自己不太容易解決,健康類的問題需要聽從醫(yī)生的建議。(見表3)
通過問題難易度排序和討論,學生對即將面對的問題有了解決思路:小事不介意,大事一起解決。
三、專業(yè)視域,職場深解
此次突發(fā)事件中的學生就讀于中職學校護理專業(yè),考慮到班主任匆忙中沒有明確具體情況,于是,接下來我請學生從醫(yī)學的角度討論、明確疫情相關(guān)內(nèi)容。
(一)探討“密接”知識
問題1:小瑜31日乘地鐵,她可能是密接,也可能是時空伴隨者;我們可能是次密接。這些具體指什么?
問題2:密接、次密接、時空伴隨者相應的防疫政策是什么?有哪些必要的流程?
利用網(wǎng)絡,師生一同學習、了解相關(guān)專業(yè)知識和防疫政策。
(二)職業(yè)體驗,生涯規(guī)劃
我打開“健康寧波”、寧波第一醫(yī)院、鄞州人民醫(yī)院公眾號,分享最新的一線醫(yī)護人員抗疫故事和抖音公眾號中群眾對醫(yī)護人員的評價。學生觀看后,紛紛發(fā)言:“做醫(yī)生和護士好辛苦哦,太難了?!薄袄蠋?,這些一線醫(yī)護人員好厲害,我以后也要像她們一樣?!蔽铱偨Y(jié)道:“成為護士,需要扎實的功底、精湛的技藝及責任心和仁愛之心。我們現(xiàn)在就要逐漸積蓄能量,才能在未來某一天厚積而薄發(fā)?!?/p>
隨后,我請學生思考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繪制生涯彩虹圖,作為隔離期間的成長作業(yè)。
四、期待明天,整裝出發(fā)
經(jīng)過以上三部分的活動,學生們已經(jīng)接受了自己將要被隔離的事實。我請大家相互擊掌、相互鼓勵,祝愿彼此順利度過隔離期,約定隔離期后在心理課上再相會。
正當此時,班主任帶來了新通知:所有師生戴好口罩下樓進行核酸檢測。
【輔導后記及反思】
在等待核酸結(jié)果時,大家得知了最新的防疫消息:小瑜是確診病例的時空伴隨者,需要去酒店隔離;全班學生和科任老師只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結(jié)果陰性后便可以回校學習。經(jīng)過幾個小時等待,全部人員核酸陰性,密接突現(xiàn)造成的心理陰云此刻消散了。
本次心理輔導課因突發(fā)事件而起,作為心理教師,我事先毫無準備,完全靠隨機應變。對本次課,我有以下三點思考:
1.危機對學生來說,既存在危險,同時又是一個機遇。在設計輔導課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心理需要進行設計,解決當下問題,著眼未來發(fā)展。
2.心理輔導課工具箱內(nèi)容應隨時更新,以便遇到突發(fā)事件后,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輔導內(nèi)容。
3.關(guān)注每個學生,形成統(tǒng)一的心理聯(lián)盟。事件發(fā)生后,學生有各自的情緒感受、認知想法,如責怪、敵對、懷疑、漠視。這些情緒和想法有特定的來源,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合理看待事件,形成彼此支持關(guān)愛的心理氛圍。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