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療肝癌最常用且較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除,但由于該疾病早期無明顯癥狀,發(fā)現時多已處于中晚期,導致手術治療后患者預后較差。因此,改善患者預后成為關注的重點。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降解所得的一種物質
,研究發(fā)現D-二聚體與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病情密切相關
??鼓涪笫且环N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蛋白酶抑制劑,研究發(fā)現肝癌組織中抗凝血酶Ⅲ表達與患者臨床特征有關
。然而,目前關于圍術期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水平對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預后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诖耍P者探討該類患者圍術期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水平與其預后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明前茶是他的初戀寄來的。時間還在3月里,日光金貴,特別是在一個暖洋洋的午后。他從快遞小哥手里接過包裹,看了地址,卻沒有急著拆開,只是端正地擺在桌上的一簇陽光里。
針對不同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進程間的差異現象,也有學者對二者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王朝明、孫志毅等人從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角度入手,研究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城鎮(zhèn)化和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表明加大教育投入可以促進城鎮(zhèn)化建設。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肝膽外科確診為肝癌并住院行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37~66歲,平均(52.61±3.75)歲;體質量指數(BMI)20.21~22.74 kg/m
,平均(21.21±1.13)kg/m
;腫瘤直徑3~8 cm,平均(4.86±2.13)cm。該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且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術后經病理學診斷為肝癌;②術前未接受其他抗腫瘤治療者;③患者Child-Pugh分級均為A級。排除標準:①有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同時患有嚴重內分泌及自身免疫疾病者;④同時患有其他惡性腫瘤者。
1.5 隨訪 所有患者出院后進行門診復查或電話隨訪,時間為6個月,末次隨訪時間截止2020年6月1日,死亡患者以死亡時間作為隨訪截止期。本次研究中未出現失訪情況。
1.4.4 血漿抗凝血酶Ⅲ水平檢測 使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采用發(fā)色底物法檢測。
1.4.1 分組方法 術前檢測所有患者的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水平,以兩項指標平均值(D-二聚體為6.11 ng/L、抗凝血酶Ⅲ為50%)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高于平均值者為高表達組,低于平均值者為低表達組。
調研中,村民們普遍表示“成立專合社比自己單獨去拉生意要穩(wěn)定一些”。因為一方面農民單體的接待規(guī)模很小、很散,對市場信息不了解;另一方面游客與農戶單獨接洽也不方便,若臨時去詢問哪家有空床位,無疑會大大增加游客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通過專合社這一平臺,將農戶分散的客房資源集中起來,使供需雙方的信息溝通變得順暢,實現了規(guī)模效應,提升了農民財產性資源的價值。
1.4.2 樣品采集及保存 于術前及術后第3 d清晨抽取所有研究對象空腹狀況下的靜脈血5 ml,添加抗凝劑后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后收集血漿,并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測。
1.4.3 血漿D-二聚體水平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研究方法
1.3 主要試劑與儀器 離心機(貨號:4-TK);D-二聚體吸附試劑盒(南京森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動血凝分析儀 (型號:MDC3500);本研究中其他化學藥品均購自江蘇漢諾斯化學品有限公司。
2.3 D-二聚體高、低表達組患者預后情況 見圖1。對患者隨訪6個月,生存40例,總生存率66.67%。圖中可見血漿D-二聚體高表達組患者6個月生存率為53.6%(15/28),95%
:5.039~5.718;低表達組患者6個月生存率為78.1%(25/32),95%
:5.469~5.931,兩者比較
-
值為3.892,
值為0.045。
2.4 抗凝血酶Ⅲ高、低表達組患者預后情況 見圖2。血漿抗凝血酶Ⅲ高表達組患者6個月生存率為83.9%(26/31),95%
:5.696~5.995;低表達組患者6個月生存率為48.3%(14/29),95%
:4.874~5.581,兩者比較
-
值為9.279,
值為0.002。
2.1 60例患者手術前后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檢測結果見表1。
2.2 60例患者兩項指標分組情況 見表2。
近年來,國別與區(qū)域研究已成一股熱潮,日益成為外語學科及其他學科重點開拓的重要學術陣地。考慮到美國的重要性、影響力,以及深層次研究美國的現實需要,筆者提出,應該借此良機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框架下大力提倡美國學學科建設,從文化和歷史視角,運用跨學科理論與方法,重點對美國歷史、文化、社會進行深度研究,作為國別與區(qū)域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時代拓展外語學科內涵的重要舉措。
2.5 影響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預后的因素分析 見表3。
肝癌是消化系統(tǒng)中較常見、病情進展快且預后較差的惡性腫瘤之一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肝癌居世界腫瘤發(fā)病率第5位,其死亡率在腫瘤相關死亡中排第2位,而中國肝癌發(fā)病及死亡率占全世界的50%左右。目前手術切除仍是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術后,預后差,病死率較高,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
聽力材料的篇幅長度,語速的快慢程度,音量和語音的清晰程度,是否存在不同的口音,句子的長短,材料的類型已經材料的主題都會在不同程度影響聽者對材料的主觀理解。聽力材料中的內容熟悉程度也是影響其聽力的理解的重要的因素。學生普遍反映如果聽力材料涉及金錢,財務或者管理方面的內容,在背景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幫助下,他們聽力的興趣大增,聽力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學生提及聽力材料若涉及日常生活的對話和交流,比起專業(yè)的學術的講座更易于理解,更能激發(fā)其聽力的熱情。
D-二聚體是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亢進時的一種重要指標,其表達水平與纖維蛋白水平及凝血酶活性密切相關
。大量研究已證實D-二聚體可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并在多種腫瘤及各種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盧建新等
研究發(fā)現,D-二聚體在晚期肝癌患者血漿中表達升高,其水平高低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陳英
研究發(fā)現,D-二聚體水平可作為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病情評估及經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的療效及預后的生物學指標??鼓涪笾饕砂藗€外顯子構成,在機體內可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
。賈志偉等
研究發(fā)現,抗凝血酶Ⅲ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表達降低,可作為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生物標志物。然而,有關圍手術期D-二聚體和抗凝血酶Ⅲ與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預后的研究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患者血漿D-二聚體水平明顯低于術前,血漿抗凝血酶Ⅲ水平明顯高于術前,術前患者血漿D-二聚體及抗凝血酶Ⅲ表達水平與肝硬化、腫瘤分化程度密切相關。生存曲線分析提示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表達水平可為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預后預測提供參考。單因素分析顯示,血漿D-二聚體高表達、抗凝血酶Ⅲ低表達、肝硬化患者分化程度均是影響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顯示,血漿D-二聚體高表達、抗凝血酶Ⅲ低表達是影響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降低血漿D-二聚體及升高抗凝血酶Ⅲ表達可能有利于患者預后。
術前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可作為肝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預后預測的潛在生物學指標。但本研究僅對患者治療后6個月進行隨訪觀察,下一步應探究其水平對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
[1] 葉衛(wèi)豐, 賀敏, 吳志斌, 等. 子癇前期患者血清D-二聚體的水平及其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7, 16(2):175-178.
[2] 陳英. 血漿D-二聚體評估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J].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18, 121(5):11-14.
[3] 文娟娟, 瞿兵, 劉超. 肝癌組織中抗凝血酶Ⅲ基因表達的臨床意義[J]. 實用腫瘤學雜志, 2018, 154(2):27-31.
[4] 劉磊, 韓文豪, 陳濤, 等. 晚期肝癌患者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1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前后變化及對預后的意義[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8, 27(1):94-100.
[5] Maucort-Boulch D, De Martel C, Franceschi S,
. Fraction and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worldwide[J]. Int J Cancer, 2018, 142(12):2471-2477.
[6] 李相成, 王宏偉, 李長賢. 肝癌綜合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8, 17(5):433-436.
[7] Nybo M, Hvas AM. Age-adjusted d-dimer cut-off in the diagnostic strategy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a systematic review[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2017, 77(8):1-6.
[8] 李心笛, 壽松濤. D-二聚體聯合乳酸對急診科疑似膿毒癥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J].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8, 38(4):323-327.
[9] Ebara S, Marumo M, Yamabata C,
. Inverse associations of HDL cholesterol and oxidized HDL with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Thromb Res, 2017, 155(6):12-15.
[10] 盧建新, 陳曉敏, 陳作波. 晚期肝癌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水平變化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6):1011-1013.
[11] 趙璠, 楊永秀, 張郁, 等. 抗凝血酶Ⅲ缺乏綜合癥孕婦的臨床特點及診療分析[J].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8,27(3):209-211,214.
[12] Wu R, Kong Y, Yin J,
. Antithrombin Ⅲ is a novel predictor for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J]. Kidney Blood Press Res, 2018, 43(1):170-180.
[13] 賈志偉, 邢賀楠, 翁艷, 等. A1BG、ATⅢ、VN作為原發(fā)性肝癌標志物的應用價值研究[J]. 癌癥進展, 2019, 17(17):2066-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