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 趙雙花
(1. 浙江師范大學 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國際中文教育研究院,浙江 金華 321004;2.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各國的商業(yè)和貿易聯系日益緊密。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組成的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跨國公司內部的語言多樣性及由此產生的跨文化溝通是跨國公司經營管理中的特有現象。(1)朱晉偉.跨國公司語言多樣性問題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4,(4).語言多樣性和交際的復雜性必然會造成語言障礙,而這種語言障礙又會影響和制約跨國公司的發(fā)展。如何克服語言障礙并有效解決語言多樣性問題已成為跨國公司經營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鐕拘柚贫ú嵤┯行У恼Z言政策,尤其是公司通用語的使用政策。(2)Sanden,G.R.Ten reasons why corporate language policies can create more problems than they solve[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20,(1).公司通用語為具有多語背景的員工提供了內部溝通的通用框架,可快速、有效地解決多語組織中的語言差異問題。(3)Linn,A.,Sanden,G.R.,& Piekkari,R.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in sociolingu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Theory and practice across the table[A].In T.Sherman,& J.Nekvapil (eds.),English in Business and Commerce:Interactions and Policies.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18.
在文獻綜述前,本文將對“語言管理”和“跨國公司”兩個基本概念進行界定。
語言管理研究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脫胎于傳統(tǒng)的語言規(guī)劃研究框架,強調話語過程在語言實踐管理中的重要性?!罢Z言管理”這一術語最早由Jernudd和Neustupn(4)Jernudd,B.H.& Neustupn,J.V.Language planning:For whom?[A].In Lorne Laforge (ed.),Proceedings.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Language Planning.Québec:Presses de L’Université Laval,1987.提出并系統(tǒng)使用,進而形成“語言管理理論”(Language Management Theory,LMT)。語言使用包括語言接收(reception)和語言產出(production)兩個過程,而語言管理過程就是一個對語言接收和語言產出進行修正的過程?!罢Z言管理”也可看作是語言規(guī)劃的同義詞,指“任何為修正或影響語言實踐所付出的努力”。“語言管理”實際上隸屬于Spolsky的語言政策三成分(語言實踐、語言意識和語言管理)之一(5)Spolsky,B.Language polic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8~15.。Spolsky將“語域”(domain)的概念用于語言管理的界定中,認為語言管理是“擁有權力的個體或團體為修正某語域內成員的語言實踐或語言意識所付出的明確可見的努力”(6)Spolsky,B.Language manage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3.。在商業(yè)領域,語言管理是用來管理和規(guī)范多語商業(yè)組織中語言實踐的工具。(7)Sanden,G.R.Language management ×3:A theory,a sub-concept,and a business strategy tool[J].Applied Linguistics,2016,(4).
1977年,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UNCTC)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Code of Conduct)將“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NCs)定義為:“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擁有經濟實體的企業(yè),不考慮其來源國和所有權,包括私營、國有或混合所有制企業(yè),不論其法律形式或活動領域如何,在一個決策中心體系中運作。這些實體通過所有權或其他方式聯系在一起,一個或多個實體可能會對其他實體的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知識、資源和責任共享方面?!?8)UN.The 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EB/OL].New York:United Nations,1986.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則提出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要符合所在國家的政策要求,有助于增進雙方在商業(yè)、政府和員工之間的進一步理解。(9)OECD.The 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EB/OL].Paris:OECD,1994.跨國公司的經營實踐有助于推動不同的國家之間展開合作,利用和平手段解決各種沖突。一般來說,跨國公司以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yè)在他國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通常具備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決策中心。子公司或分公司雖然有自己的決策機構且可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于最高決策中心。本文中的跨國公司主要指擁有海外公司的中國企業(yè)和駐華外國企業(yè)。
跨國公司的雛形可以追溯到西歐國家(主要是英國和荷蘭)的殖民和帝國主義擴張時期,第一個跨國商業(yè)組織是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伴隨著工業(yè)資本主義的到來和工廠制度的出現,19世紀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10)Deng,H.,Higgs,L.,& Chen,V.Redefining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2009,(2).由于跨國公司在全球化以及公司規(guī)模和業(yè)務增長方面所發(fā)揮的重大作用,有關跨國公司發(fā)展的研究受到關注。早期研究聚焦于公司發(fā)展與國際貿易流動之間的關系,研究方法以發(fā)達國家大公司國際擴張相關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為主。隨著大公司海外投資性質的變化,出現了“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一詞。由于跨國公司的國際化方式及其在新市場的存在性質都較之前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也轉向跨國公司如何融入當地市場,公司、機構和其他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以及發(fā)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興起等。跨國公司相關研究體現出多樣化、跨學科的特征,涉及學科包括地理學、國際商務與管理、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等。
早期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研究主要分析海外目標市場使用某種語言的吸引力和可行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關注跨國公司日常管理中的語言問題以及海外分公司對于英語作為通用語的態(tài)度。(11)Marschan,R.,Welch,D.,& Welch,L.Language:The forgotten factor in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7,(5).相關研究一直持續(xù)到21世紀,研究視角也隨之發(fā)生了重大轉變:即語言不再被看作是一種障礙,而是一種可管理的戰(zhàn)略資源。相關研究表明,如果跨國公司能夠認識到語言戰(zhàn)略的重要性并實施正確的語言戰(zhàn)略,那么該公司就可以保持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12)Neeley,T.B.,& Kaplan,R.S.What’s your language strategy:It should bind your company’s global talent management and vis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4,(9).研究關注的話題聚焦于語言管理在知識轉移、決策制定和人力資源管理中所發(fā)揮的作用??鐕镜恼Z言管理決策成為影響知識分享和流動的重要因素。(13)Welch,D.E.,& Welch,L.S.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8,(48).一項對德國和日本8家跨國公司的訪談發(fā)現,語言問題一旦變成語言障礙,就會減緩決策制定的過程并增加相關成本。(14)Harzing,A.,Koster,K.,& Magner,U.Babel in business:The language barrier and its solutions in the HQ-subsidiary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1,(3).
總之,越來越多的研究將語言看作跨國公司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著力探索跨國公司內部通用語使用的管理方法,這已經成為企業(yè)文化的一部分(15)Kim,H.Language Strategy[J].Annal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2016,(5).。多數研究都將焦點放在跨國公司語言管理的英語化方面,關注英語化所引起的組織管理問題及其對策。盡管英語是全球通用語,但其只是眾多語言選擇中的一種,英語化不應成為跨國公司唯一的語言政策。日本的跨國公司將英語作為公司通用語的必要性就受到研究者的質疑(16)Sawaki,S.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through language strategy in Japanese firms: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Korean firms[J].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Proceedings,2013,(16) (in Japanese).。本文認為,跨國公司應當從企業(yè)經營的本土化和情境化出發(fā),選擇有利于提高企業(yè)決策效率和降低企業(yè)經營成本的語言管理策略,而不是將英語作為唯一的公司通用語。
國內相關研究以綜述性或宏觀研究為主,如通過對1979~2019年國外跨國語言管理研究文獻的定量分析,探討跨國語言管理的研究熱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理論(17)王立非,任杰.跨國語言管理的國外研究現狀分析(1979~2019)[J].語言文字應用,2021,(2).;通過闡釋跨國公司語言戰(zhàn)略的界定、分類和制定,探討英語在跨國公司語言戰(zhàn)略中的地位、作用和存在的問題(18)王春輝,徐佩.跨國公司的語言戰(zhàn)略[J].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2017,(2).;也有研究者認為,跨國公司經營的全球化和人力資源的本土化必然會導致跨國公司通用語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英語作為跨國公司通用語也相應地體現出了這種全球化和本土化傾向(19)劉重霄,王春花,蔣立珠.跨國公司工作語言全球化與本土化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9,(6).;跨國公司的語言多樣性所帶來的語言選擇和語言管理問題也得到了關注,研究者嘗試構建語言多樣性和組織溝通關系理論框架來提高跨國公司的溝通效率(20)朱晉偉.跨國公司語言多樣性問題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4,(4).。也有少數學者對跨國公司的語言使用展開實證研究,如,通過調查在華跨國企業(yè)內部的語言使用狀況和語言態(tài)度,發(fā)現英語在跨國公司的日常交際中仍然處于強勢地位,而中文的使用帶有明顯的語境相關性(21)王利峰,朱晉偉.在華跨國公司內部語言狀況調查[J].語言文字應用,2013,(1).;通過調研100個世界500強企業(yè)的環(huán)球網站和中國官方網站的語言構成和語言使用情況,發(fā)現所調查的企業(yè)中中文的使用頻率與英語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距(22)張黎,張鈺浠.世界500強企業(yè)官方網站語言使用情況[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6,(2).。
總之,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研究目前仍處于理論探索階段,實證研究相對較少,與中文在跨國公司的使用與推廣相關的研究則少之又少。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無論是中國的跨國公司還是國外駐華跨國公司,都必然面臨中文的語言管理問題。因此,研究中文在跨國公司的使用和推廣,有助于跨國公司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適應海外市場。
語言管理是一個以話語為基礎的修正過程,包括微觀的簡單語言管理(simple language management)和宏觀的組織化語言管理(organized language management)。簡單語言管理發(fā)生在個體話語層面,主要通過自我修正實現;組織化語言管理超越了個體話語層面,管理行為通常涉及復雜的社會網絡,如企業(yè)、政府機構等。此外,語言管理理論也強調簡單語言管理和組織化語言管理之間的關聯,尤其是在語言管理的初始階段。一旦個體自然話語的語言問題被意識到,語言管理就進入修正階段,這種修正發(fā)生在不同的層級。簡單語言管理相對比較直接,但組織化語言管理是一個涉及多層級的過程,需要整個管理體系中所有組織機構的參與,如圖1所示。
圖1 簡單管理和組織化語言管理的劃分及相互關系(23) Sanden,G.S.Language management ×3:A theory,a sub-concept,and a business strategy tool[J].Applied Linguistics,2016,(4).
語言管理也被看作是語言政策這一上位概念的構成成分之一(24)Spolsky,B.Language polic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8.。在Spolsky的模型中,語言政策由語言實踐、語言意識和語言管理3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成分構成。語言實踐是指可觀察到的語言行為和語言選擇;語言意識是人們對某種語言所具備的價值和地位的態(tài)度和看法;語言管理是有意識地影響語言實踐和語言意識的努力(25)王輝.語言管理:語言規(guī)劃的新走向——《語言管理》評介[J].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2014,(1).。語言管理可發(fā)生在各個不同的層級,既包括微觀的個體語言實踐管理,也包括國家、超國家組織等宏觀管理。也有學者對該模型提出了批評,認為并未涉及前文所述的“語言管理理論”的核心成分,即微觀層面的簡單語言管理(26)Nekvapil,J.From language planning to language management[J].Sociolinguistica,2006,(20).。在Spolsky的模型中,工作場所的語言管理指的是為修正工作場所的語言意識和語言實踐而采取的管理決策,進而解決所謂的交際問題(27)Spolsky,B.Language manage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53.。
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一般以上述語言管理理論作為主要的理論基礎。由于語言在跨國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很多研究關注語言對多語組織運營所產生的潛在影響,如,以跨文化管理為視角探究跨國公司語言管理所揭示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關系(28)Harzing,A.W.,K.K?ster,and U.Magner.Babel in business:the language barrier and its solutions in the HQ-subsidiary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1,(3).。公司語言管理是在對組織主觀語言需求進行戰(zhàn)略評估的基礎上設計和實施語言規(guī)范的一系列行動方案。公司通過將語言政策轉變成規(guī)章制度對公司的語言實踐進行管理,從而實現公司的特定目標或利益。但是,跨國公司并不是為了實現特定的語言目標而推動語言規(guī)范的實施,而是出于提高運營效率的經濟考量。語言管理的顯性特征之一就是從管理視角出發(fā)戰(zhàn)略性地選擇和使用語言,換言之,語言管理就是有目的地對一個公司或某個部門的語言交際采取的管理行為。鑒于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是由管理團隊或某個處于管理位置的個體實施,我們可以認為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主要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組織化管理模式,同時受到員工交際需求的影響,如圖2所示。
圖2 從管理層至員工層的語言管理(29) Sanden G.S.Language management ×3:A theory,a sub-concept,and a business strategy tool[J].Applied Linguistics,2016,(4).
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是跨國公司的管理層綜合考慮跨國公司的企業(yè)戰(zhàn)略和結構、子公司的角色和定位、企業(yè)的人員結構及其語言交際能力,對公司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的規(guī)劃、設計和實施,同時,重視吸收來自員工層面的語言需求和建議,對語言戰(zhàn)略進行不斷的調整,從而促進公司內部以及公司同其他組織之間的順暢交流,進而更好地實現公司的戰(zhàn)略目標。跨國公司在進行語言管理時要綜合考慮影響語言管理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環(huán)境、產業(yè)特征和國別特征;內部因素涵蓋企業(yè)的經營模式、股權結構、企業(yè)規(guī)模、人力資源狀況等(30)Piekkari R,Welch D E& Welch L S.Languag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M].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4:205.。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不僅與機構密切相關,也與員工個體關系密切。
語言是個體技能資本的一部分。語言作為跨國公司的戰(zhàn)略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員工個體手中。公司的簡單語言管理體現在員工的自我語言決策中。員工個體對何時、如何以及是否使用自己的語言技能具有選擇權。個體可以以公司利益為出發(fā)點選擇使用或不使用某一門外語,同理,也可以決定是否在工作中使用個人知識和人際關系(31)Welch,D.E.,& Welch,L.S.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8,(48).。員工個體的語言技能可為其在總部或子公司創(chuàng)造機會,并建立跨國社會網絡;其語言技能和個人經驗決定他們選擇從事何種與語言相關的工作,如翻譯等。個體利益是員工從事上述任務的根本動因。個體利益和組織利益之間可能存在一致性,但受知識共享敵意(32)Michailova,S.&Husted K.Knowledge-sharing hostility in Russian firm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3,(3).、權利行使、時間成本等因素影響,也存在利益的不一致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員工個體的簡單語言管理和跨國公司的組織化語言管理之間是一個動態(tài)匹配的過程。
跨國公司根據企業(yè)所處的全球環(huán)境、產業(yè)特征以及國別特征規(guī)劃其語言政策,進而依據企業(yè)的經營模式、國際定位、競爭策略和國際業(yè)務管理經驗(33)Schuler R S,Dowling P J & De Cieri,H.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3,(4).設計公司的語言政策,再綜合考量其管理投入、資源分配、內部互動模式、語言程序以及激勵機制(34)Piekkari R,Welch D E& Welch L S.Languag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M].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4:206~227.對員工群體進行組織化語言管理。同時,員工個體的語言技能、個人經驗、社會關系網絡和個體利益也會反過來影響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政策制定。相關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跨國公司語言管理框架圖
下面,我們將依據構建的跨國公司語言管理框架來分析跨國公司的中文語言管理策略。
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作為聯合國的六大工作語言之一,中文的國際需求日益旺盛,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中文教育,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大學開設中文課程;據粗略統(tǒng)計,中國以外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35)數據來源:教育部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486/mtbd/202106/t20210602_535196.html.。此外,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的22萬余名考生在600多個考點參加各類各級漢語水平考試(36)數據來源:環(huán)球網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2Bx3kqSlni.,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中文的國際地位不斷攀升,2021年以來,中文已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及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IATA)新增加的官方語言,這表明中文在國際交往中的通用性和認可度進一步提升。中文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和中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都為中文發(fā)展成為跨國公司的通用語奠定了基礎。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不斷深化,貿易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2014~2019年貿易值累計超過44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6.1%,我國已經成為沿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37)數據來源:中國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672903153039477&wfr=spider&for=pc.。“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其語言占人類語言總數的1/3以上,使用的語言約2488種,其中官方語言達54種(38)王立非.中國形象提升的語言服務戰(zhàn)略選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4-17(A03).。這種復雜的語言狀況給貿易便利化帶來了一定困難。此外,根據商務部《中國外資統(tǒng)計公報2020》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在華外商投資企業(yè)累計達1,001,635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22,904.7億美元。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國企業(yè)以及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yè)都需要為企業(yè)制定更為高效的中文語言管理策略,以減少溝通障礙,提高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效率。
跨國公司中文管理的主體為跨國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個體??鐕竟芾韺釉趯⒅形募{入公司的戰(zhàn)略決策時,一般有3種決策方式:母國中心策略、多元中心策略和全球中心策略。母國中心策略是指跨國公司的管理決策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其語言政策通常將母國語言作為公司通用語,以確保企業(yè)全球網絡的內部一致性;多元中心策略是指跨國公司的決策是多元化和多中心的,其決策體現眾多東道國和海外子公司的利益,因此,不會采用統(tǒng)一的工作語言,而是采用東道國的語言以促進企業(yè)在當地的發(fā)展,強調企業(yè)融入東道國的重要性;全球中心策略考慮的是企業(yè)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其語言政策傾向于使用某一門語言作為公司通用語,例如,南美地區(qū)的跨國公司通常將西班牙語作為公司通用語,而前法國殖民地的跨國公司則更傾向于使用法語交流(39)閆書穎.跨國公司語言策略研究[J].管理觀察,2015,(13).。母國中心策略重視員工的母國語言能力,多元中心策略重視員工的東道國語言能力,而全球中心策略則重視員工的外語能力(40)Born,F.& Peltokorpi,V.Language policies and communication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Alignment with strategies orient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J].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2010,(2).。就海外的中方企業(yè)而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方企業(yè),一般可采取母國中心策略,即將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在人員招聘上,傾向于具備中文語言技能的人員;而對在華的外資企業(yè)而言,采取多元中心策略,重視員工的中文水平則更有利于公司在中國的發(fā)展。
跨國公司語言管理的另一個主體是跨國公司的員工。跨國公司的員工構成主要是母國外派員工、東道國當地員工和第三國員工。員工的語言溝通能力直接影響到跨國公司的語言管理效果??鐕驹谶M行中文語言管理時,要充分考慮公司內部這3類人員的基本語言技能、個人經驗、社會關系網絡和個人利益,以實施具備可操作性的、切實有效的跨國公司中文語言管理。例如,中資跨國公司可在制定公司中文使用政策時,充分發(fā)揮中文母語者的語言優(yōu)勢,鼓勵中文母語者與東道國當地員工及第三國員工形成中文學習互助網絡。成功的語言管理需要充分考慮員工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需求,其語言政策制定過程需有員工的共同參與,重視其能動性,從而達到語言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跨國公司在制定中文語言政策的規(guī)劃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影響語言管理的外部因素。全球環(huán)境包括跨國公司的整體經營環(huán)境和中文在東道國商務交流中的通用度。產業(yè)特征需考慮的因素包括行業(yè)的核心用戶、行業(yè)的用戶價值、行業(yè)的產業(yè)鏈以及行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競爭狀況和未來發(fā)展趨勢。國別特征主要包括東道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特征以及法律要求(41)Schuler,R.S.,Dowling,P.J.,& De Cieri,H.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3,(4).等??鐕局形恼Z言政策的規(guī)劃需依據東道國的中文使用環(huán)境,行業(yè)用戶的語言使用狀況和偏好,以及宏觀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制定有利于將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的語言政策。
跨國公司進行中文語言政策規(guī)劃時可使用態(tài)勢分析策略。如利用SWOT分析模型對跨國公司推行中文語言政策的內部優(yōu)勢和劣勢以及外部機會和威脅展開分析,以確定在公司內部推行中文語言政策的可行性及其推行程度。以“一帶一路”沿線中資跨國公司為例,“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推進實施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政策以來,已在沿線國家打造了“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在推廣漢語、傳播中國文化發(fā)揮了重大作用(42)常穎.孔子學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驛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4-17(A04).。“一帶一路”沿線有51個國家建立了136所孔子學院(數據截至2019年1月),孔子學院的分布與多數沿線國家的經濟規(guī)模之間的匹配度較高,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guī)?;酒ヅ?43)王輝,陳陽.基于大數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分布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9,(1).。中文已經發(fā)展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民心相通的紐帶(44)王輝.新冠疫情影響下語言應用研究的五大任務[EB/OL].光明網,2021-08-18.?!耙粠б宦贰毖鼐€中資跨國公司在全球環(huán)境、產業(yè)特征和國別特征方面的經濟文化管理優(yōu)勢已基本具備,在企業(yè)內部實行將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的外部機會和條件已基本形成。
跨國公司中文語言政策的設計需考慮跨國公司內部的經營模式、國際定位、競爭策略和國際業(yè)務管理經驗??鐕镜慕洜I模式一般包括股權經營、非股權經營和跨國戰(zhàn)略聯盟。采取股權經營的跨國公司在中文語言管理的設計方面具備更大的自主權。跨國公司的國際定位主要是指跨國公司的經營定位,包括資源開發(fā)型、加工制造型和服務提供型??鐕究筛鶕浣洜I定位與東道國融合度的高低決定其中文語言政策。一般而言,融合度越高,實施中文語言政策的可能性越大??鐕镜母偁幉呗院蛧H業(yè)務管理經營對其是否將中文定為公司通用語具有一定的影響。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國際組織都采取顯性的語言政策,因此跨國公司需有意識地提高中文的語言地位,從而與沒有制定顯性中文語言政策的其他公司在競爭中保持優(yōu)勢。在經營國際業(yè)務時,可要求凡涉及中方人員和中方業(yè)務時,均須提供中文版本的文件及影像資料等(45)張治國.中國參與國際組織的語言問題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
此外,跨國公司在進行企業(yè)中文語言政策設計時,還需考慮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所具有的工具性、文化性和行政性,以幫助提高跨國公司內部的溝通效率,實現知識共享的最大化(46)Janssens,M.,Lambert,J.,&Steyaert,C.Developing language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4,(4).。就語言的工具性而言,跨國公司應當將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以促進多語溝通中的信息交換;就語言的文化性而言,跨國公司確定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時,應避免出現語言或文化的同化現象,尊重文化多樣性;就語言的行政性而言,跨國公司的多語現象勢必會產生語言競爭和語言等級化,使運用強勢語言的人或群體享有更多參與或影響公司決策的機會。因此,跨國公司將中文設定為公司通用語意味著公司內部使用中文的人具有更多的機會和話語權。
影響跨國公司中文語言政策實施的因素包括管理投入、資源分配、內部互動、語言程序和激勵機制。就管理投入而言,跨國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應當認識到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的重要性,并為中文在各部門的使用和推廣提供資金支持和管理投入。此外,跨國公司還需安排一名高級管理人員監(jiān)督與中文相關的語言意識變化和語言實踐狀況。就資源分配而言,跨國公司中文語言管理的實施需要充足的資源保障,如,語言培訓、翻譯以及聘用具備一定中文語言能力的員工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就內部互動而言,當母公司將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進行推廣實施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子公司的語言使用,因此,母公司在進行語言管理時要考慮到政策的靈活性,以確保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這一目標的實現。就語言程序而言,跨國公司應當將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的具體使用要求寫進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中;正式明確的使用要求是一種間接監(jiān)督,有助于管理人員監(jiān)督整個公司不同部門的語言政策實施情況。就激勵機制而言,個體的語言資本投入與其職業(yè)目標和職業(yè)發(fā)展期望值有關,職業(yè)發(fā)展需求是個體保持和提升語言能力的主要因素。調查發(fā)現,旅行機會、海外任務、書面或口頭認可、晉升和加薪是員工學習外語的主要動力(47)Grosse,C.U.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al Knowledg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4,(3).。因此,跨國公司可將旅行、派駐中國總部、書面或口頭表彰、晉升以及加薪作為獎勵員工使用和學習中文的主要激勵手段。
2020年9月16日,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fā)布的《201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蟬聯全球第二,投資覆蓋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qū),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穩(wěn)步增長(48)數據來源:商務部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6/content_5543773.htm.。2021年1月24日,聯合國發(fā)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jiān)測》顯示,2020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49)資料來源:光明網https://m.gmw.cn/baijia/2021-01/26/1302070554.html.。我國已經由全球引進外資大國發(fā)展成為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大國并重。跨國公司運營中的語言問題日益凸顯,語言管理已成為跨國公司的共識和當務之急(50)王立非,任杰.跨國語言管理的國外研究現狀分析(1979~2019)[J].語言文字應用,2021,(2).。鑒于此,本研究厘清了“語言管理”和“跨國公司”兩個核心概念,梳理了跨國公司語言管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在闡述Sanden(2016)的跨國公司語言管理的基礎上,構建了跨國公司語言管理框架圖?;谠摽蚣軋D,本研究在探討中文作為跨國公司通用語必要性的基礎上,從規(guī)劃策略、設計策略和實施策略出發(fā)探索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在跨國公司內部的語言管理策略,以期對中文在跨國公司的使用乃至中文的國際推廣有所啟示。
本研究對Sanden(2016)提出的跨國公司語言管理框架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對于提高中文全球服務能力,拓展語言文字國際交流合作,推進未來中文的國際化發(fā)展有一定意義(51)王輝.大力提升中文的地位和國際影響力[N].中國教育報,2020-10-23(009).。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當地雇員的中文能力難以融入中國企業(yè)文化,嚴重制約著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并融入當地發(fā)展的進程,推動職業(yè)教育與國際中文教育協(xié)同發(fā)展已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任務(52)教育項目研究組.構建“中文+職業(yè)技能”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新體系[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12).。因此,本研究對于推進“中文+職業(yè)技能”及中文工坊,服務跨國公司的實際語言需求,服務中外經貿合作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未來,需要深入開展跨國公司中文語言管理的實證研究、比較研究及效果評價,以進一步探索中文作為公司通用語的語言管理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