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崢 李娜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對福州第二中學2020級健美操選項班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為期18周的功能性訓練教學實驗,研究功能性訓練在健美操選項教學中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為增強學生體質,豐富運動生活提高學生專項素質能力并減少運動時可能產生的運動損傷。研究表明:實驗后實驗組在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方面的改善比對照組更為顯著;實驗組學生身體素質方面速度素質、柔韌素質、核心力量、爆發(fā)力、身體平衡性與協(xié)調性等都有明顯提高。體現了功能性訓練在健美操選項教學中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作用以及提高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與動作質感,有效預防運動損傷。
健美操運動近些年來在我國飛速發(fā)展,目前在高中階段選項教學中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本文利用功能性訓練的訓練方法體系在健美操選項教學中進行身體功能性訓練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其專項素質能力。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健美操選項教學中功能性訓練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抽取福州第二中學2020級健美操選項班學生為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S組)對照組(D組),每組學生各30名,均為女生,平均年齡15-16歲,排除運動禁忌癥共計60名實驗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詢圖書館、中國知網閱讀和研究相關的期刊論文、書籍等,深入鉆研,了解目前功能性訓練、健美操教學以及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的研究現狀,通過整理現有研究成果并結合本研究結果得出結論為學生今后進行科學運動促進體質健康發(fā)展提供關論支持。
1.2.2 實驗法
針對健美操選項班學生開展為期18周的功能性訓練教學實驗。其中S組學生在健美操選項班日常教學中采用功能性訓練進行練習,D組學生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展開練習。在實驗前后對參與本次實驗的60名受試者在相關儀器的支持下依據體質檢測法對其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其中測試指標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一分鐘仰臥起坐、50米、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800米。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軟件來統(tǒng)計、整理實驗前后收集到的數據,spss軟件將整理后的實驗數據進行T檢驗。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功能性訓練實驗前S組與D組體質測試指標的比較
在實驗前將健美操選項班學生體質測試的各個指標數據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通過表1可得出,功能性訓練實驗前,S組、D組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800米等成績在測試指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功能性訓練實驗前后S組與D組體質測試指標對比分析
2.2.1 功能性訓練實驗前后S組與D組身體形態(tài)測試指標對比分析
將健美操選項班學生實驗前后體質測試指標各項成績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中身體形態(tài)方面如表2所示,經過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健美操選項班S組與D組學生的身高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一現象符合高中女生這一階段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在體重方面,S組學生實驗后體重較實驗前相比有明顯下降,差異顯著(P<0.05),而D組不顯著(P>0.05)。針對健美操選項班學生,功能性訓練主要培養(yǎng)其專項運動能力,同時防止運動損傷,其中包括速度、力量、協(xié)調、柔韌、爆發(fā)力、耐力等綜合素質,在傳統(tǒng)運動訓練基礎上更加全面的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在同樣的運動強度下功能性訓練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結合學生現有運動能力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產生更好的運動效果,因此S組學生體重有明顯下降。在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下D組學生實驗后的體重較實驗前相比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2.2.2 功能性訓練實驗前后S組與D組身體機能測試指標對比分析
將實驗前后體質測試指標各項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表3中,身體機能方面健美操選項班學生經過18周功能性訓練實驗,S組學生肺活量較實驗前比差異顯著(P<0.05),D組差異不顯著(P>0.05)。S組學生在進行功能性訓練過程中注重技術動作與呼吸的配合,同時強調全身協(xié)調發(fā)力,能更好地促進身體運動能力發(fā)展,而健身健美操本身屬于有氧運動,在運動時會使機體血液代謝速度加快,呼吸加深。健美操運動與功能性訓練相結合在運動時更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心肺功能,因此,經過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S組學生的肺活量成績提高明顯。
2.2.3 功能性訓練實驗前后S組與D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對比分析
將健美操選項班學生實驗前后體質測試指標各項成績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通過表4得出,在身體素質方面,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后S組與D組學生50米成績與實驗前相比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成績與實驗前相比差異都極其顯著;(P<0.01);仰臥起坐成績S組學生差異十分顯著(P<0.01),D組學生差異顯著(P<0.05);800米成績S組學生差異顯著(P<0.05),而D組學生差異不顯著(P>0.05)。
50米跑體現的是學生的速度素質能力,考驗學生快速跑能力與反應能力。健美操運動著重發(fā)展學生四肢力量、核心力量、跳躍、柔韌、平衡能力以及協(xié)調性等身體素質,針對學生快速跑能力的練習較少,在日常健美操運動練習中包含有學生反應能力的鍛煉,在面對雙人或多人組合完成動作時需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免造成運動損傷,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與功能性訓練針對學生反應能力的練習都會促進其機體反應能力提升。因此S組與D組學生的50米跑成績較實驗前相比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坐位體前屈測試反映的是學生身體柔韌性素質發(fā)展情況,主要包括軀干、髖關節(jié)、腰等身體部位關節(jié)肌肉的活動幅度。健美操運動中包含有大量的考驗學生柔韌性素質的練習動作,如縱劈腿、大踢腿等,傳統(tǒng)的練習方法在運動前后都會針對柔韌性進行熱身拉伸練習,以防止運動損傷,而功能性訓練在此基礎上會結合運動器械如瑜伽球、滾軸等,更加有針對性、有效的促進機體柔韌性發(fā)展,因此,在通過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后S組與D組學生的柔韌性素質都有明顯改善,且S組坐位體前屈成績進步優(yōu)于D組。
立定跳遠是一項集爆發(fā)力、彈跳、協(xié)調性等各項能力于一體的運動,考驗學生身體爆發(fā)力與上下肢協(xié)調能力。健美操運動當中有大量手腳配合,融合了音樂、舞蹈、體操等元素于一體的動作,有助于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發(fā)展,并且健美操運動中有大量的有沖擊性的跳躍類如:開合跳、吸腿跳、彈踢腿跳等步伐的相關練習,可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再結合功能性訓練中針對爆發(fā)力的相關練習如單腳跳、跳箱練習等,在科學合理的練習方法中避免學生損傷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下肢力量增強爆發(fā)力。因此,經過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后S組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在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下D組學生立定跳遠成績提高也十分顯著。
仰臥起坐是以鍛煉腹部力量為主的身體練習方式,主要考驗學生腹部的肌肉耐力以及核心軀干力量。在健美操運動過程中為了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性,動作位移速度,練習者要保持核心的穩(wěn)定性,以確保核心部位的力量可以向四肢以及其他身體肌肉群輸出更好的完成動作,因此核心力量的練習對健美操選項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不僅如此,針對核心部位的練習可幫助學生改善身體控制能力與平衡能力,有助于脊柱與骨盆的發(fā)展以及防止運動損傷。健美操選項班學生在日常學習練習過程中都會十分注重核心力量的練習,功能性訓練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練習方式在于它不僅僅針對學生腹部力量的進行單一的練習,而是結合學生自身運動能力,針對整個核心區(qū)域包括:脊柱、背部、腹部、骨盆、髖關節(jié)以及四周肌肉等部位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學生在進行仰臥起坐測試時這些身體部位協(xié)調發(fā)力讓測試成績更好,因此經過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后S組學生的仰臥起坐成績顯著提高并優(yōu)于D組。
800米主要考驗的是學生的心肺耐力和身體肌肉耐力,速度、耐力、力量缺一不可,其主要供能系統(tǒng)為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也就是要發(fā)展學生的無氧代謝能力,同時為促進集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機能恢復以及氧耗恢復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有氧耐力能力和身體肌肉耐力。而健美操運動是一項有氧運動,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往往是與有氧運動訓練手段相結合,關于無氧運動能力的練習相對較少,因此經過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D組學生的800米成績沒有明顯提高。功能性訓練在練習健美操運動時注重訓練間歇的休息與呼吸的配合,促進學生運動疲勞的恢復,同時通過大強度的間歇訓練鍛煉學生無氧供能能力,并且加強學生在身體運動時速度素質的練習以及保持一定強度的肌肉耐力練習,在經過18周的實驗后S組學生的無氧供能能力與心肺、肌肉耐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800米成績隨之進步顯著。
3 研究結論
經過18周的功能性訓練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體重、肺活量、50米、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米成績較實驗前相比都有顯著提高,且與對照組相比進步更為顯著,說明功能性訓練在健美操選項教學中對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身體素質方面包括速度素質、柔韌素質、核心力量、爆發(fā)力、身體平衡性與協(xié)調性等都有明顯提高。
功能性訓練在健美操選項教學中彌補了傳統(tǒng)訓練方式的不足,促進學生機體全面發(fā)展提高運動能力,有效預防運動中可能產生的運動損傷,提高學生健美操運動專項能力素質和動作質感。
健美操運動融合了音樂、舞蹈、體操的元素培養(yǎng)學生正確體態(tài),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積極向上、團隊合作氛圍下進行快樂運動,同時結合功能性訓練帶來的科學訓練方法更有益于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