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教學實錄"/>
文|陳惟萌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咱們說今天我們要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走近魯迅先生,還記得是什么嗎?
生:圍讀會。
師:是的。為此我們還做了好多準備,一起來看一看。
師:(出示準備課的圖片)我們先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兩篇課文,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了朗讀、討論,講了講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感受。今天就圍繞“他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話題,正式開始我們的圍讀活動。
(學生朗讀圍讀要求:先說一說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再有感情地朗讀相關(guān)片段,表達對先生的敬意。)
師:誰愿意來分享一下?
生(第一組):我們小組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一致認為魯迅先生是一個關(guān)心底層勞苦大眾的人。下面,就有請我們的組員給大家分享一下討論結(jié)果。
生:我先來給大家讀一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里的“救助車夫”這部分。(學生朗讀)
生:我們認為當時魯迅家可以說十分有錢了,而他為了一個社會底層人民蹲著、半跪著,可以看出先生對黃包車夫的同情,給予他很大的幫助,也對他十分用心。
生:我剛剛讀的時候,讀得比較慢,還帶有一種憂愁的感覺,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當時十分憂愁,對車夫十分同情。而我剛剛讀“我想,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這段話讀得比較快,因為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天真、無憂無慮。
生:我來補充一點。從這一段魯迅與他的弟弟周建人一起救治黃包車夫,我看出魯迅先生十分關(guān)心底層人民,不希望底層人民受一點痛苦。
生(臺下補充):他們這組說得不錯,但我還從《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篇課文中看出了魯迅先生對勞苦大眾的關(guān)心。我先來給大家讀一讀:“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边@一段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當時黑暗統(tǒng)治欺壓人民的不滿,也體現(xiàn)出了魯迅先生甘愿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生(第一小組):他們兩個剛才說的,讓我聯(lián)想到在課外看到的一篇《一面》。魯迅先生十分想讓底層人民有一些文化,能讓他們閱讀上自己譯的書。
師:臺上臺下都很精彩,把兩篇課文關(guān)聯(lián)到。下面還有要補充的嗎?
生(第二小組):我先來讀一讀“碰壁”這部分。(學生朗讀)這一段的“碰壁”主要指的是魯迅與黑暗勢力作斗爭,屢次遭到了壓迫,但是魯迅并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頑強斗爭,不畏強權(quán),也十分地樂觀。
生:對。這種樂觀還體現(xiàn)在魯迅先生送給周曄的兩本書,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約翰》。魯迅先生送給小侄女兩本書,說明他對兒童教育非常重視,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輩,希望下一代也能與黑暗勢力頑強地斗爭。
生:對。“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這一段,也可以體現(xiàn)出魯迅想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著,以筆為武器,發(fā)表文章,去喚醒麻木的國民,沖破黑暗封建社會的鐵屋子,擺脫黑暗,過上更好的生活?,F(xiàn)在我們想再來讀一下《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第二組合作朗讀《有的人》)
師:真是聽得我們熱血沸騰!那我想問問這一組,如果讓你們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說一說你們對魯迅先生的致敬詞,是什么?
生:我們認為魯迅先生是一個敢于斗爭的人。
師:好一個“敢于斗爭”,請你寫在黑板上。那么關(guān)于“敢于斗爭”,還有誰要補充的嗎?
生(臺下補充):我想給《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作補充?!扒樵缸鲆安?,等著地下的火燒”這一句中,我認為情愿做野草的人就是魯迅。我聯(lián)想到了魯迅的《野草》,他曾寫道:“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直至于死亡而腐朽?!?/p>
師:“野火燒不盡,春風春又生?!边€有誰要補充?
生:我想給他們補充的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1自然段這一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我覺得這里應(yīng)該讀得低沉,因為“黑洞洞”這個詞表面上指的是四周昏暗無光,實際上指的是當時在政府反動派壓迫之下,整個社會都被黑暗所籠罩,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生:你們還有一點沒說?!爸灰猴L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蹦銈冏x得稍微有點低沉了,你們可以再讀得堅定一點,因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那你能不能把這一段再完整地讀一遍?
(學生再次朗讀該句)
師:我聽出了生的希望。
生:我還想補充一點。在伯父魯迅家里吃飯的時候,伯父跟周曄開玩笑,可以看出魯迅的樂觀幽默。他把自己與黑暗勢力的斗爭用這樣的玩笑告訴周曄,雖然周曄可能不懂,但我們能看出魯迅的幽默樂觀。
師:嗯,你讓我們看到魯迅的“幽默”,寫上去。還有要補充的嗎?
兩位學生(臺下補充):老師,我們想一起讀讀《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分角色讀。
師:好啊,歡迎!
(兩位學生對讀)
師:這兩位同學的朗讀,也點燃了陳老師的內(nèi)心。下面我想和大家合作一把。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很喜歡《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你們讀其中一種人,我讀另外一種,怎么樣?
生:好!
(師生合作朗讀《有的人》)
師:對于魯迅先生的致辭,除了黑板上的,你們還有想要分享的嗎?
生(第三小組):我們組看到了這一段,我先來讀一讀。(學生朗讀“伯父救助車夫后的神情”)我從“他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這樣的神態(tài)描寫中,看出魯迅對國家的擔憂,不忍心看到國家就如此敗落。
生:是的。從“情愿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和“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也能看出來魯迅的憂國憂民。我覺得這里說的“野草”就是魯迅,他就像野草一樣一直和清風做斗爭,頑強地和黑暗統(tǒng)治做著斗爭。
生:而且你看“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一句,說的就是魯迅精神永遠不死。我在課外還了解到魯迅以筆為武器,不分晝夜地寫抨擊黑暗政府的文章,想以此喚醒麻木沉睡的人民。我覺得在朗讀時,可以讀得再慢一點,低沉一些。
生:可以把“不再慈祥愉快”這些關(guān)鍵詞讀得語氣重一點。我們也想讀《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第三組朗讀《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師:有好幾組在圍讀的時候,都不約而同把《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完整地讀了一遍。你們?yōu)槭裁刺貏e喜歡這篇課文?我能采訪一下你們嗎?
生(臺下學生):因為《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把魯迅所有性格都基本寫出來了,你能看出他的敢于斗爭,憂國憂民,還有他那么細心,關(guān)心老百姓。
生(臺下補充):我糾正一個詞語。剛才在說“在與清風斗爭”,應(yīng)該不是清風,應(yīng)該是狂風。像國民黨反動派這些人,不能用清風來形容。
生:我認為剛才說的“狂風”還不足以表達魯迅對黑暗社會統(tǒng)治的憎恨,我覺得可以用“狂風之下的烈火”,又有烈火,又有狂風,這樣更加能體現(xiàn)出他對黑暗社會的情緒。
師:現(xiàn)在,你們這組同學讀前面的一種人——“比尸首爛得更早”的那種,剛才發(fā)言的這幾位同學讀后面“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兩組學生合作朗讀)
師:在剛才的交流中,我們越發(fā)覺得魯迅先生真的像一本厚厚的書,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一讀再讀、一品再品,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對先生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所以在1936年10月的清晨,當聽說先生離世的消息,認識、不認識的人們一起涌上街頭。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場景。
(播放魯迅葬禮的微視頻)
師: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就像臧克家說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其實魯迅先生還活著,活在我們心中。
生:雖然魯迅先生已經(jīng)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師:是的,愿先生萬古長青,愿魯迅精神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