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慶偉
《赤壁賦》為蘇軾與友人夜游赤壁后所作,賦中以主客問答的形式表達了其在思想上由苦悶到超脫的轉(zhuǎn)變過程,成為蘇軾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明代沈度便以此為內(nèi)容,用楷書創(chuàng)作了《赤壁賦》冊頁,每頁縱24.8厘米、橫12.4厘米,共四面八頁。每個方格2厘米左右,字并不大,按當下標準已近于小楷。無署款,鈐印三方:白文“云間沈度”、朱文長方印“自樂軒”、白文方印“玉堂清暇”。
沈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他博學經(jīng)史,于洪武年間中舉文學,不就,坐累被謫云南。成祖即位,詔簡能書者入翰林,沈度被選中并深得激賞。凡金版玉冊等必命其書,名出諸士之右,屢獲升遷,與其弟沈粲并稱為“二沈”,成為“臺閣體”的重要代表人物。據(jù)《皇明世說新語》記載:“太宗(成祖)征善書者試而官之,最喜云間二沈?qū)W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王羲之?!泵鞒醢倌辏蚴闲值艿臅í氄紩鴫?,與帝王寵愛推重有關。
沈度的《赤壁賦》冊頁,給人以溫婉典雅的美感。用筆平和工穩(wěn)、珠圓玉潤,結(jié)字端莊嚴謹,取法上有智永兼虞世南遺韻??瑫@種字體,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書法功底。楷書寫到一定的高度,既需要時間的積累,也要有高超的悟性。一筆一畫的嚴謹,起筆、行筆、收筆的精準到位,筆畫間的涵泳與意趣,以及彌漫在整體章法上的氣脈通暢、溫文爾雅等,都直觀地顯示這是一件成功的楷書創(chuàng)作。
《赤壁賦》冊頁 明·沈度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當下的一些書者,每每見到打格的楷書作品,諸如寫得比較規(guī)矩的小楷類作品,便喜歡用行草書的標準去審視,常常譏諷其“狀如算子”,或者干脆說沒有藝術性之類的偏見之語,認為不值一觀??瑫膶W習,應當遵循先平正、后險絕、再平正的原則。品質(zhì)高的楷書,往往是平中寓險,險中寓正,既靈活又自然生動??瑫挠柧?,往往是先在格子中寫,追求整齊;有了基礎之后,即使紙上無格,也能寫得整齊。所以,欣賞楷書,整齊也是一種美,這種美不僅僅局限于實用價值,更是楷書美學的第一要求。整齊之下,如能有細微的小變化、有品咂的意味,就應是上乘之作了。以筆者的楷書實踐來看,楷書寫在方格內(nèi)的章法與只打豎格或者不打格子的章法相比較,往往前者更難寫好。受格子的局限,書者往往放不開,容易把字勢寫僵寫呆。
從這些方面再仔細觀察沈度的楷書冊頁,雖說是一格一字,卻沒有絲毫拘束感。字勢雍容連貫,技法表現(xiàn)游刃有余,靜中寓動,流暢自然?!安患げ粎?,風規(guī)自遠”,這種字里行間擁有的自信灑脫,即使以當下的審美評判標準來看,沈度仍然算是楷書創(chuàng)作的高手。很顯然,沈度楷書端莊優(yōu)雅的品格屬于雅俗共賞的類型,取法也不繁復,只是局限于唐代虞褚。從入筆與出鋒看,從容果斷,技法嫻熟。露鋒不飄浮,出鋒不單薄,把控有度。字的折筆多轉(zhuǎn)少頓,呈圓轉(zhuǎn)之勢,這樣的處理增加了字的柔韌性與圓融感。筆畫之間偶爾出現(xiàn)的細小牽帶,可以想見書者筆鋒在紙上有節(jié)奏地起落。
現(xiàn)在提到“臺閣體”,應該是僵化呆板、無生氣、無個性的一類書法作品的代名詞,含有貶義色彩。而當年的沈氏兄弟因為一手好字,得到皇帝的賞識而位極人臣。由此,書法也蒙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成為很多人追求功名利祿的敲門磚。從通俗的方面講,沈度楷書規(guī)矩實用,美觀大方,用來寫公文、傳圣旨、科舉考試,非常實用。沈度的書法從成為當時習書者追慕學習的對象,到最后淪為僵化無生命力的實用性的俗體,也許是其本人始料未及的。
傳世的沈度書法作品,還有楷書《敬齋箴頁》《謙益齋銘頁》《四箴頁》、隸書《七律詩頁》及行書《七律詩頁》等。總體上看,沈度書法精湛的功力令人折服。但為了迎合皇上的喜好,一味地追求圓熟,而忽略了用筆的變化以及舒卷自如的情緒投入,并最終走向刻板甜俗,應該是沈氏書法的悲劇。清人王文治有詩曰:“沈家兄弟直詞垣,簪筆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書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边@當是對沈度“臺閣體”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