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紅,林青青,劉瑞芳,張苗玉,王錕宇
(1.河南城建學院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36;2.中國礦業(yè)大學 電力與動力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DF)是一種多糖,不能被腸道吸收,也不提供能量。研究表明,膳食纖維具有預防便秘和結腸癌,降低血糖,預防糖尿病,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冠狀動脈硬化等功能[1-3]。將膳食纖維作為食品添加劑添加到飲料中,可改善飲料的口感,例如可口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都推出了“纖維+”等產品,滿足了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成為當前飲料加工的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4]。
葡萄作為我國大宗消費水果,除了鮮食還可生產出各種深加工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葡萄皮渣大部分都用作肥料,利用率低[5-8]。提取葡萄皮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方法很多,如酸法、活性酶法、發(fā)酵法等[9-11]?;瘜W法操作方便但副產物多,影響提取物的含量,同時污染環(huán)境[9];酶法雖然污染小,但成本投入高,不利于大規(guī)模生產[12];發(fā)酵法污染小、產率高,制得的膳食纖維色澤、質地、氣味、分散程度、持水力和得率均優(yōu)于化學法[13-14]。雖然酶法、膜過濾和發(fā)酵法提取膳食纖維的技術尚不成熟,但反應條件溫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相對較小[15]。
目前,國內外提取膳食纖維以化學法為主,研究膳食纖維起步較早的國家,都在積極探索采用較為溫和的工藝方法提取分離膳食纖維[16-18]。
本文以葡萄皮渣為原料,可溶性膳食纖維(SDF)的得率為指標,探究發(fā)酵法提取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工藝條件,為葡萄皮渣的綜合利用提供依據。
葡萄皮渣:平頂山市德秀葡萄酒廠生產葡萄酒后的葡萄皮渣,干燥粉碎過60目篩備用。
95%乙醇(分析純):洛陽化工廠;氫氧化鈉(分析純):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保加利亞乳桿菌(CICC6045):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嗜熱鏈球菌(IFFI6038):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ME204E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SHP-250生化培養(yǎng)箱:金壇市盛藍儀器制造有限公司;MJ-78A高壓滅菌鍋:施都凱儀器設備(上海)有限公司;DHG-9123A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C-1044低速離心機:科大創(chuàng)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SHB-Ⅲ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安徽予華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將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凍干粉活化后擴大培養(yǎng),接種到葡萄皮渣粉配制的培養(yǎng)基中。利用微生物發(fā)酵的特點,使葡萄皮渣中的糖類、脂質、蛋白質等消耗,因這兩種菌無法消耗降解纖維素,故可制得膳食纖維。
將2 g粉碎過篩的葡萄皮渣按照一定的料液比混合,加入2%脫脂奶粉、1.5%白砂糖并調至合適的pH值,接種發(fā)酵,分析發(fā)酵時間、pH、菌種接種量、料液比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每個單因素做五個梯度,三組平行。
1.4.1 菌種的擴大培養(yǎng)
本試驗用的菌種是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19]。
(1)保加利亞乳桿菌的活化
利用滅菌的MRS培養(yǎng)基37 ℃培養(yǎng)48 h。首次活化,干粉用盡量少的復水液溶解。
(2)嗜熱乳酸鏈球菌的活化
采用滅菌的10%脫脂牛奶培養(yǎng)基,37 ℃培養(yǎng)48 h。凍干粉首次活化時,干粉用盡量少的MRS培養(yǎng)液溶解。
(3)擴大培養(yǎng)基:10%的脫脂牛奶培養(yǎng)基
1.4.2 單因素試驗
(1)菌種接種量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② 冷卻至室溫后分別接入菌種3.0%,混勻封口后放入恒溫培養(yǎng)箱37 ℃培養(yǎng)24 h。
③ 培養(yǎng)結束后,將發(fā)酵液進行抽濾,取濾液,放入3倍體積78%乙醇后攪勻靜置3 h,置于低溫高速離心機中,室溫下4 000 r/min離心10 min。所得沉淀55 ℃干燥至恒重后,記錄試驗結果即為SDF質量。
④ 依次將菌種接種量改為2.0%、2.5%、3.5%、4.0%,重復①~③的操作。
(2)pH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依次將pH改為6.2、6.4、6.7、7.0、7.2,重復1.4.2(1)的試驗。
(3)料液比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4)發(fā)酵時間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依次將發(fā)酵時間改為16 h、18 h、20 h、22 h、24 h,重復1.4.2(1)的試驗。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設計正交試驗,探索發(fā)酵法提取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最佳工藝[20]。
2.1.1 菌種接種量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不同接種量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見圖1。
由圖1可知,SDF得率先增高后緩慢降低,接種量在3.0%時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最高。在菌種接種量為2.0%~2.5%時,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緩慢升高,說明接種量小的時候不能充分降解葡萄皮渣中的糖類、脂類、蛋白質等,在抽濾的時候部分生物大分子沒有被抽濾下來;隨著菌種接種量的增大,即接種量在2.5%~3.0%之間時,葡萄皮渣中的營養(yǎng)成分逐漸被菌種降解吸收,因此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快速上升;在菌種接種量為3.0%時,SDF的得率最高,達到22.5%;當接種量在3.0%~4.0%時,SDF得率緩慢降低,變化趨于平緩,說明在既定的發(fā)酵液中,含量恒定的營養(yǎng)物質在較高的接種量下被降解殆盡,葡萄皮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變化不顯著。
2.1.2 pH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pH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見圖2。
圖1 接種量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圖2 pH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先升高后降低,曲線的轉折點在pH為6.4時,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最高。在pH為6.2~6.4時,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顯著升高,pH為6.4時達到最大,說明此時的pH適合菌體的生長,各種酶的活性處于最高狀態(tài),對底物的消耗較為徹底,培養(yǎng)基中的可利用成分幾近耗盡;在pH為6.4~7.2時,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逐漸下降,在pH為6.7后下降明顯,說明pH過高,參與代謝反應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酶促反應速率減緩,培養(yǎng)基中的營養(yǎng)成分降解率偏低,降低了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
2.1.3 料液比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料液比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見圖3。
由圖3可知,料液比的增加使得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先升高后降低,料液比18時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最高。
2.1.4 發(fā)酵時間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發(fā)酵時間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見圖4。
圖3 料液比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圖4 發(fā)酵時間對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先增高后降低,20 h時達到最大,隨后產物得率下降。發(fā)酵時間在16 h~20 h時,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菌種生長由延滯期進入對數期,比生長速率以指數級數增加,對底物的降解程度快速增加,表現(xiàn)為產物得率的持續(xù)上升;當發(fā)酵20 h時,底物的降解速率達到最大,此時產物得率最高;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經過對數期后,菌種的比生長速率趨于平緩,對底物的消耗速率下降;尤其是進入衰亡期后,菌種死亡速率增加,對底物的消耗程度下降,產物得率隨之下降。
在菌種接種量、pH、料液比、發(fā)酵時間四個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確定菌種接種量3.0%、pH為6.4、料液比18、發(fā)酵時間20 h的基礎上,使用正交軟件設計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和試驗安排見表1和表2。
表1 正交試驗設計的因素及水平
表2 正交試驗安排與結果
續(xù)表2
由表2可知,影響試驗結果的最敏感因素是pH,其次是料液比,在試驗操作過程中應嚴格控制。
表2的試驗結果顯示:A1B2C2D2時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最高,即菌種接種量為2.5%,pH為6.4,料液比為18,發(fā)酵時間為20 h,此時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高達29%。均值分析表明最優(yōu)的工藝條件為A1B2C1D2,即菌種接種量為2.5%,pH為6.4,料液比16,發(fā)酵時間20 h。驗證試驗顯示:A1B2C1D2時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為29.2%,略高于A1B2C2D2的得率。
本研究以葡萄皮渣粉為原料提取SDF,試驗結果顯示:菌種接種量為2.5%,pH為6.4,料液比為16(g·mL-1),發(fā)酵時間20 h時,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達到29.2%。
令博等[15]通過發(fā)酵法提取葡萄皮渣中的膳食纖維的工藝條件為發(fā)酵溫度40 ℃、發(fā)酵時間21 h、接種量1%、料液比110,在此條件下SDF得率為(17.25±0.23)%;郭紅珍等[16]用酶法提取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最佳工藝為pH為7.0、50 ℃水浴條件下、加酶量50 μL·g-1,作用時間6 h,此條件下得到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為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