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閱讀回甘
      ——黑塞書評中國古典小說

      2022-04-16 16:40:18李昌珂
      關(guān)鍵詞:黑塞書評紅樓夢

      李昌珂 遠(yuǎn) 思

      引 言

      近當(dāng)代德語文學(xué)中,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獨步西東,是位中國元素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俯拾可見的“異質(zhì)”作家。(1)黑塞對中國文學(xué)頗為熱愛和了解,從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分,如黑塞短篇小說《余國王》是《東周列國志》“幽王烽火戲諸侯”故事的一個翻版;黑塞童話《詩人》情節(jié)來自《列子·湯問篇》的“薛譚學(xué)謳”;黑塞贊美詩《獻給女歌手嬰寧》中有《聊齋志異》狐女嬰寧顯其芳蹤;黑塞散文《克林索的夏天》多次吟詠李白的《對酒行》和《將進酒》詩句,還直取李白《月下獨酌》的情景。參見陳壯鷹《赫爾曼·黑塞的中國情結(jié)》(《中國比較文學(xué)》1999年第2期)。幼時成長在多元文化的家庭環(huán)境里,這對黑塞后來與中國文化接觸,并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興趣、深度了解具有重要影響。黑塞的父親是出生在愛沙尼亞的俄籍德國人,母親生于印度,外祖父長期在印度傳教,外祖母也有外國血統(tǒng)。受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熏染,黑塞從小就對外國文化持開放和接納態(tài)度。他不僅受到歐洲文化的熏陶,也有東方主要是中國和印度的古老文化的影響,這對黑塞日后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對“文化”的理解,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年后,當(dāng)面臨危機和處于生活困境或是對喧囂的時代予以拒斥時,(2)黑塞人生多舛,背負(fù)著很多危機,如因主張和平及遭遇婚姻危機等而承受很多壓力,他前后接受過72次心理治療。黑塞便想到借助東方文化逃離孤獨與絕望。他先是對印度佛教“苦修”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后又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甚至迷戀到不能自拔。1915年6月,在《新蘇黎世報》上黑塞發(fā)表了《圖書之年》一文,談了他的藏書、讀書情況,說他書房里有個角落專門置放東方書籍,先前放有中國的《詩經(jīng)》《論語》《道德經(jīng)》《南華真經(jīng)》等,后來隨著中國哲學(xué)、文學(xué)、民俗文化等方面書籍的不斷增多,這個角落又延展出了一個“中國角”,那些中國書籍“讓我思索和讓我賞心悅目了難以計數(shù)的日子,近段時間里除了四卷本的歌德作品外,它們幾乎就是我的每日讀物”(3)本文對黑塞書評內(nèi)容的引用,皆出自Hermann Hesse,S?mtliche Werke(漢譯《黑塞全集》,Suhrkamp Verlag,2001—2007)這部《黑塞全集》尚無中文譯本,所有引文皆由筆者譯為中文。[1]461。

      黑塞一生有六十余載在接觸中國文化,首次與中國文化接觸是在1907年。在這一年,他讀了一部德譯本中國詩集。讀后驚奇慨嘆不已,于是黑塞寫了他第一篇感知和評價中國文學(xué)的文章。黑塞在文中感嘆道:“讀著這些優(yōu)美的詩篇,我們仿佛徜徉在異域盛開的蓮花叢中,感受到一種與古希臘、古羅馬相媲美的古老文明的馨香?!盵2]自那以后,黑塞不間斷地與中國書籍進行對話,把很多時間用于閱讀中國書籍、鉆研中國文化上面。(4)據(jù)統(tǒng)計,黑塞閱讀的中國書籍是同樣也關(guān)注中國文化的托爾斯泰所閱讀的四倍還多。參見詹春花《黑塞與東方》(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18年版第67頁)。黑塞不僅通過讀書為自己汲取思想資源和心靈慰藉(5)對此,黑塞曾自敘道:“我踱至?xí)鴰斓囊唤?,這兒站立著許多中國人——一個雅致、寧靜和愉快的角落。這些古老的書本里,寫著那么多優(yōu)秀又非常奇特地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在可怕的戰(zhàn)爭年代里,我曾多少次在這里尋得藉以自慰、使我振作的思想??!”參見祝鳳鳴《赫爾曼·黑塞的中國情結(jié)》(《中華讀書報》2011年11月23日第18版)。,還寫書評向社會讀者分享心得(6)黑塞愛讀愛寫,一生寫有書評三千多篇。各篇書評既是黑塞著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推薦閱讀。黑塞閱讀了大量中國書籍,心中感想頗多,針對中國書籍的書評黑塞撰寫了四十多篇。其中針對中國長篇小說的書評,有的寫成專文,有的則是穿插在札記里的零散片段。這些書評,對德國乃至歐洲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了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黑塞的內(nèi)心希冀:為歐洲人豎起一面文化的“鏡子”,向歐洲人提供了解中國世俗風(fēng)貌的文化視角,袒露中西文化交流的心跡,宣揚并期待為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而斗爭的“共同精神”。

      一、為歐洲社會豎起一面“鏡子”

      那個時候,中國長篇小說的德語譯介還比較罕見,在德國漢學(xué)家弗蘭茨·庫恩(Franz Kuhn)翻譯之前,德國人對中國長篇小說實際是知之甚少,除了《好逑傳》 (1766),《玉嬌梨》(1827),《花箋記》(1836),《大明正德皇游江南傳》(1843)及《平鬼傳》(1923)等幾部外,德國人對其他中國長篇小說作品基本是處于認(rèn)知盲區(qū)。黑塞讀到的德譯本中國長篇幾乎都是庫恩翻譯的(7)庫恩是從20世紀(jì)20年代中期起開始投入對中國長篇小說的翻譯工作的,陸續(xù)譯有十余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在書市上曾掀起過一股不大不小的中國長篇熱,庫恩也因此一時聲名鶴起。不過在翻譯中,顧及到中西文化差異,庫恩秉持一種以便于德語讀者接受為出發(fā)點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基本態(tài)度,大量使用“歸化”翻譯方法,信馬由韁,隨心所欲,時刻對原文文本作刪節(jié)、壓縮或改寫的處理,常常將原本中的話本套話統(tǒng)統(tǒng)刪去,或是將情節(jié)里的應(yīng)景詩詞完全刪除,總之不考慮嚴(yán)格遵循信譯原則,更不追求呈現(xiàn)中國異質(zhì)文化的審美魅力。憑借十分個性化的靈活譯法,庫恩譯作在德語讀者那里獲得了較好的接受效果,所譯中國小說最多的再版達二十多次,還被轉(zhuǎn)譯成了其他歐洲語言文本。。弗蘭茨·庫恩譯的《好逑傳》(Eisherz und Edeljaspis oder die Geschichte einer glücklichen Gattenwahl,18世紀(jì)有人翻譯過)出版于1926年,是庫恩翻譯的第一部中國長篇小說。同年,黑塞讀了這部譯作,頗有感想,寫下了書評:

      ……她(水冰心)的故事是一樁愛情故事,一樁在患難中互通情愫,又謹(jǐn)守禮教大防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保留了以理節(jié)情的社會崇尚,對我們這些生活在一個價值喪失、意義離析時代的人來說,沒有比這種崇尚更顯奇異,更值得讓人思考的了。對西方讀者來說,這部小說的重要讀點不在于它的故事離奇和浪漫,而在于它傳遞的倫理道德,禮儀規(guī)矩,崇敬先祖和遵從權(quán)威的文化精神。這部表現(xiàn)家庭與愛情生活題材的中國古代小說,在敘事上也優(yōu)雅潔凈,清麗芊綿,討人喜歡。[3]32

      了解《好逑傳》的中國讀者知道,這部小說篇名取自《詩經(jīng)》之《國風(fēng)·關(guān)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逑”。全書標(biāo)舉儒家思想的“人倫不茍”題旨,講述女主人公水冰心不顧閑言,暗地里接鐵中玉來她家養(yǎng)病,二人產(chǎn)生情愫,相互傾心,又同處一屋“五夜無欺”,甚至明媒正娶后也“虛為合巹以守正”,最終御賜婚姻,終成“好逑”。從書評可以看出,《好逑傳》給黑塞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并非因為它講述的美好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是它彰顯出的風(fēng)化教義讓他心下一動。黑塞書評推崇這部小說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覺得這部小說對所有歐洲人都有意義,他欲通過這部小說將西方的當(dāng)前社會與中國的古代社會形成對照:豎起一面禮儀倫常的鏡子,讓西方人照照自己。

      1935年,庫恩譯《好逑傳》增加了數(shù)禎中國木刻插圖后又一次修訂出版。黑塞閱讀了這個版本,并再次撰寫書評言說見解。書評再次體現(xiàn)出黑塞對這部小說之于歐洲人意義的重視,依然有對照意識在場:

      17世紀(jì)的這部小說,不知名的作者講述了名教和心性、綱常和精神間的沖突。對故事里出現(xiàn)的一些大膽的努力和自主的作為,已經(jīng)慣于無政府主義思維的我們覺得它們只不過是一些出于禮儀和服從的舉動而已。對我們而言,小說講述的社會應(yīng)當(dāng)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理想狀態(tài)的秩序。唯婚姻為人倫風(fēng)化之首,當(dāng)正始正終,決無用權(quán)之理,美麗又聰慧的冰心小姐如是說。[4]71

      “冰心小姐如是說”,表明黑塞特別重視并再次通過書評向西方人推介西方人觀察反省自己的中國文化視角。歌德也讀過《好逑傳》,認(rèn)為這部作品表現(xiàn)出的中國人貞潔自持的倫理情操讓人感慨萬端,并與愛克曼如此談?wù)撨@部小說:

      “特別是一部中國小說,我還在看,覺得它極為值得關(guān)注?!貏e是寫到一對情侶,雖交往已久,但潔身自好,即便是又一次不得已而在同一房間過夜,也僅有交談而無身體的接觸。書里有無數(shù)這樣的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禮儀,正是因為有各個方面的清規(guī)戒律,才使得中華帝國得以千年不衰,繼續(xù)存在。”[5]

      踵武其后,黑塞通過新書評再次強調(diào)《好逑傳》塑造的中國人形象之于西方人的榜樣價值和意義,與歌德所見略同。歌德和黑塞都在《好逑傳》中品讀出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都認(rèn)為這是西方少見但又為西方所迫切需要的,這也正是這部中國通俗小說在西方流傳兩百多年的秘密所在。

      二、為歐洲社會打開東方文化視角

      1927年,庫恩翻譯出版了清初小說《二度梅全傳》,不過庫恩將書名改為《女子梅氏復(fù)仇記》(Die Rache des jungen Meh oder das Wunder der Zweiten-Pflaumenblüte),以期用吸睛的書名來吸引讀者。這部小說講述了梅、陳兩家的悲歡離合,揭露了官場腐敗和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爭斗,情節(jié)曲折跌宕,是清代一部鮮見的將才子佳人的愛情婚戀與忠孝節(jié)義的正義事業(yè)結(jié)合起來的長篇小說。讀了庫恩譯《女子梅氏復(fù)仇記》,黑塞撰寫了書評:

      這些天我一直在讀兩部外國作品,都寫于以前的時代?!遣啃≌f來自中國,名叫《女子梅氏復(fù)仇記》。它不屬于世界文學(xué)名著之列,有些胡編亂造,不過可以把它當(dāng)作是有關(guān)中國風(fēng)俗、習(xí)慣、理想和思維方式的閑暇讀物來讀,因而令人喜歡。[6]63

      黑塞所說“胡編亂造”,當(dāng)是指這部小說中女主人公陳杏元被逼出塞和親,路上跳崖自盡,被王昭君神靈攝回中土這類情節(jié)。中國小說源于傳奇故事,發(fā)展成近代章回小說后,為迎合民間審美意趣仍講究無“奇”不傳。怪力亂神情節(jié)、場景穿插在小說中,實為中國古典小說一種典型審美范式。黑塞或許因不了解中國古典小說的這一特點而感到迷惑,認(rèn)為這是作者藝術(shù)運思上的失當(dāng)。的確,即便從今天的視角看這樣的情節(jié)設(shè)置,也覺虛誕。黑塞書評雖不看好《二度梅全傳》情節(jié)的“胡編亂造”,但卻不指責(zé)、不抨擊,而是論調(diào)溫和,說這部作品為西方讀者展現(xiàn)了中國風(fēng)俗、習(xí)慣、理想和思維方式等而“令人喜歡”。書評,往往承擔(dān)著撰寫者自我宣言功能,表面上看是在對他人作品評騭品鑒,實際也是撰寫者從自我主體性出發(fā)的一種“夫子自道”,即將自己的立足點、情感判斷、價值觀念、思考模式、情趣韻味等反映在對他人著作的評論中。黑塞以包容態(tài)度品評《二度梅全傳》,讓人窺見他對中國小說閱讀的單純期待,體現(xiàn)出黑塞對豐富多元的中國文化的興趣與期待。

      庫恩也翻譯了我國的《金瓶梅》(Kin Ping Meh oder die abenteuerliche Geschichte von Hsi Men und seinen sechs Frauen),1931年出版。譯本中附有“譯者后記”,介紹了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和其他人對《金瓶梅》作者的眾說紛紜等內(nèi)容。讀了庫恩譯的《金瓶梅》,黑塞有評:

      它不是我們知識中的那種表現(xiàn)智者或英雄的中國小說;它描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粗俗快活場景?;膫帷⒅o浪和淫猥之處甚多,也不比其他民族的同類作品寫得幽默。然而這部流傳了幾百年的偉大作品自有它的魅力,這魅力在于它呈給讀者一幅萬象紛呈的市井生活風(fēng)俗圖。[3]206

      雖然書評指出《金瓶梅》筆墨毫不娟潔,有人欲猥賤描寫,但黑塞仍用“社會文化”視角打撈這部作品的意義,強調(diào)它的偉大價值在于它實為一部相當(dāng)出色的、反映中國世俗社會世情風(fēng)物的小說。了解《金瓶梅》的中國讀者都知道,這部小說生活氣息濃郁,語言活潑跳脫,人物思維和行為方式體現(xiàn)出的市井文化和朝代氣質(zhì)觸手可及,是人們了解北宋市民社會和精神特征的一個文學(xué)典范。對黑塞來說,《金瓶梅》同樣是一部可從中探視中國社會民俗的作品,與這部小說在中國文學(xué)里對世俗生活敘事的開創(chuàng)性作用十分吻合。一句“交給了讀者一幅萬象紛呈的市井生活風(fēng)俗圖”的評語,體現(xiàn)出黑塞對《金瓶梅》的觀攝洞明。

      三、捕捉到“真真國女孩子”

      1932年,庫恩翻譯出版了我國的《紅樓夢》(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此譯本是個篇幅只有全本三分之一多一些的縮略本,(8)庫恩的這個縮略譯本是整個西方對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的首次翻譯。書中人名多為音譯,詩詞基本刪去,故事重新編排,全書被改成只有50個章回的篇幅。讀了這部小說,黑塞在書評中寫道:

      閱讀這部巨著既是一大樂趣,而且還獲益匪淺?!≌f里描述的中國,飽受歷史遺留重壓,已受到西方影響。故事發(fā)生在1700年前后中國最后一個皇朝的最初年代,所講述的中國正在緩緩趨向沒落,精神和道德已顯現(xiàn)疲憊和停滯,不過古老文化積淀深厚豐富。佛教和道教,除了幾句殘留的通俗套話、咒語和迷信外,已所剩無幾,和尚和道士幾乎只是以蓬頭垢面、歪斜不整的滑稽面目出現(xiàn)。偉大的神話僅還只是些膚淺的情節(jié):人的命運是由祖宗和神靈在控制、安排和庇佑,必要時神靈還會以人的形象來到人間,獎善懲惡、撥亂反正。這些敘事道具增添了故事魅力,但也僅此而已,始終不過是迷信而非信仰,好在作品中對這方面的描述不多。如果說,在這部人物眾多的巨著里精神的中國只還閃現(xiàn)著微弱的光芒,那么對其社會習(xí)俗的描寫卻是非常完美的。對于西方讀者來說,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說通過對大觀園里的社交關(guān)系、道德規(guī)范、奢侈生活、打情罵俏、講究排場及受到禮教約束的心靈的描寫而充分展現(xiàn)了18世紀(jì)的中國面貌。[3]332

      一方面,古老的文化氣象仍豐沛襲人;一方面,社會的精神和道德已在緩緩趨向沒落,兩相映照,形成存在,是黑塞對《紅樓夢》故事的認(rèn)識。黑塞觀察到小說所反映生活之明亮或幽暗,感受到小說所描寫世界之遼闊或壓抑,捕捉到小說所反映的中華民族文化心理之動機或隱秘,以書評方式呈現(xiàn)出來??梢哉f,黑塞書評是一頭扎進一個正在沒落社會的浮光掠影。由于翻譯問題和文化差異緣故,黑塞無法深入理解《紅樓夢》文學(xué)血液里流淌的“厭世解脫”的佛家觀念或者信奉“循環(huán)論”的道家思想,評論《紅樓夢》自然談不上也無法做到深入到位,即便中國人也還沒有誰敢說把《紅樓夢》讀透說清。黑塞書評讓人看到,從了解中國文化角度進行閱讀,仍舊是黑塞對中國小說流連忘返的主要原因??隙ā都t樓夢》直抵中國社會風(fēng)物樣相的同時,黑塞書評也談到這部作品在審美上的不足:

      它說不上是一部經(jīng)典的藝術(shù)佳作,寫作技巧不脫成規(guī)窠臼,文本也未展示出精神意蘊的中國,沒有以新的生動方式將古老的中國智慧顯現(xiàn)出來。[3]331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淵懿樸茂的人文情思和詩意蔥蘢的藝術(shù)標(biāo)格,在整個中國古典小說文庫里都令其他作品難以望其項背,黑塞之所以如此詬病《紅樓夢》審美品質(zhì),可能是庫恩的翻譯手法和譯文風(fēng)格已使這部小說標(biāo)志性的芳馨悱惻詩情畫意被淡化抑或盡失之故,也可能還有黑塞自己初次閱讀的深入程度不夠,對中國文化了解有限等方面原因??梢源_定的是,黑塞并未從此放棄《紅樓夢》,而是繼續(xù)徜徉在對其閱讀里。第二年即1933年2月,黑塞又發(fā)表了一篇《紅樓夢》的書評。這次撰寫的書評顯示黑塞對《紅樓夢》的看法已大有不同,字里行間變化已起。黑塞贊揚《紅樓夢》散發(fā)著朦朧迷離的氣韻,稱它是一部描寫沒落文化的杰作:

      所有的宏大的中國母題再次呈現(xiàn),構(gòu)成風(fēng)景。古代中國的偉大智慧、宗教與圣跡氣息撲面而來,達到藝術(shù)靈性的通透。雖然作品中描述的所有世象都只是在淡淡地閃爍著光韻,仿佛是映照在環(huán)礁湖中,所有的描述世象都已在開始落敗,充滿了憂郁,有一種衰落與疲倦的情緒在將它們整體籠罩。這部巨著以精湛的技巧構(gòu)建了榮國府和寧國府家族。人間命運是由彼岸的智慧大師在把控,必要時這些大師也會出現(xiàn)在人世舞臺上?!疑钪词褂型砉诺呐逄亓_尼烏斯那游刃有余之筆,也找不出第二個文學(xué)例子,以鏡像將一種精疲力竭的文化描寫得如此異彩紛呈,婀娜飄逸。[3]367

      黑塞這次書評,以詩人之心感受《紅樓夢》對現(xiàn)實社會的鏡像,言辭之花自由綻放,宕開欣賞《紅樓夢》描寫大廈將傾的那個時候中國社會的一筆:雖然它的退場已在悄然開啟,但仍散發(fā)著文化光芒,像一個超越般的存在凝視著深沉的黑暗。這次書評并不表明黑塞對《紅樓夢》已深諳其意,已深切感知并嘆服其神來之筆,但可從中看出,黑塞閱讀知微至微,從《紅樓夢》的細(xì)微之處看到了中國歷史深處一種重要情形春光乍泄,那就是曹雪芹筆下展現(xiàn)的中國已在睜眼看世界這樣一個時代動態(tài):

      這個時期的中國不再完全自閉,西方已找到了切入口。小說提到了一個掌握了中國文字和詩歌藝術(shù)的歐洲金發(fā)女孩。[3]367

      書評所言的“歐洲金發(fā)女孩”,應(yīng)該是指《紅樓夢》第五十二回薛寶琴講她小時候見過的一個精通中國詩書,會講《五經(jīng)》,能作詩填詞的“真真國女孩子”?!都t樓夢》何以讓黑塞再次撰寫書評,也許正在于這個女孩。第二次撰寫《紅樓夢》書評的幾個月后,黑塞為賽珍珠《大地》三部曲第二部《兒子》德譯本寫了書評,開頭是這樣寫的:

      《紅樓夢》這部18世紀(jì)初的偉大中國小說中有那么一個對于那個時候的中國而言很是讓人在意的人物,一個金發(fā)女孩,一個西方姑娘,在中國生活了數(shù)年,喜歡上了這個國家,喜歡上了它的語言和禮儀,甚至能與中國上流社會女孩競詩。讀賽珍珠的作品,人們會不禁想到這個女孩。[3]399

      站在西方與中國交集的坐標(biāo)上閱讀賽珍珠描寫中國的作品,探究賽珍珠創(chuàng)作它們時的姿態(tài),想象賽珍珠寫下它們時的表情,琢磨賽珍珠對寫作對象的心靈感受,在喜歡中國文化的層面上打通與賽珍珠的精神聯(lián)系,這是賽珍珠的中國描寫引發(fā)了黑塞的共鳴。用《紅樓夢》里的金發(fā)女孩比喻賽珍珠之于中國的滿懷情意和深厚因緣,這是黑塞的獨具慧眼。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對中國讀者來說,《紅樓夢》里的“真真國女孩子”是個極易被忽略的人物,我們往往以為曹雪芹讓薛寶琴提及這個女孩,不過是出于稀罕目的。即便在《紅樓夢》對我們來說已不單單是一部文學(xué)經(jīng)典,而是有許多民俗學(xué)家、社會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還有飲食饕餮們在其中探究當(dāng)時生活、民俗、禮儀、服裝、美食的今天,這個“真真國女孩子”也仍常常是在人們眼前一晃而過,并不會對她駐目關(guān)注。但是一個有心的外國讀者卻將這個女孩捕捉到了。黑塞之所以領(lǐng)略到《紅樓夢》中的這個小小風(fēng)景,是因為黑塞自己有積極參與文化交流的自覺與思考,因而“探秘”意識和發(fā)現(xiàn)力強。黑塞書評在賽金花作品和《紅樓夢》人物間牽線搭橋,既是在贊嘆賽珍珠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西中文化交流的貢獻,也是把自己的西中文化交流之心、經(jīng)驗和心得予以巧妙印證。

      四、心馳“共同精神”

      庫恩翻譯的中國小說中還有《水滸傳》,譯本達800多頁之厚,帶有60禎中國木刻插圖,1934年以《梁山泊強盜》(Die R?uber vom Liang Schan Moor)書名出版。次年3月,黑塞對其作了書評:

      “世界文學(xué)”這個概念早在歌德和洪堡時代的人文主義德國就已建立和培植起來。地球是所有民族的共同家園,各民族之間就是兄弟姐妹關(guān)系,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學(xué)之間就是親戚關(guān)系。通過對陌生者的親切接納,尤其是通過切貼的翻譯,拓寬和豐富自己的語言和文學(xué),感受一種終極的共同精神,這是歌德和德國理想主義者的一個美妙設(shè)想。這種態(tài)度當(dāng)然從來就不是主流的,而只是很有價值的少數(shù)人的思想。在那個時候的德國,歌德的“世界文學(xué)”概念在社會精英頭腦中深深扎下了根,而在普魯士,從那個時候到今天,一個猶太人要想成為大學(xué)教授卻幾乎是同樣的不可能。不過歌德的“世界文學(xué)”理念在德國不會消亡,人們樂見其今天還在生發(fā)作用?!?dāng)前又有一本中國古代民俗小說《水滸傳》在德文世界里開啟了它生命的一個新的階段。人們(對譯者和出版社為此所作的貢獻)欣悅不已,我本人尤為如此,因為在所有的非歐洲國家文學(xué)中,沒有哪種文學(xué)能像中國文學(xué)那樣讓我如此喜歡。[4]30-31

      我們或許已經(jīng)習(xí)慣,書評中國小說時黑塞通常會說獲得了文化閱讀愉悅。這里引人注目的卻是,黑塞書評是以歌德的“世界文學(xué)”概念導(dǎo)入,并以該概念的哲學(xué)內(nèi)涵提示西方讀者要在來自中國的這部長篇小說中感受一種“共同精神”。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能令黑塞如此心馳?黑賽接著寫到:

      這部偉大的英雄傳奇讀起來格外引人入勝,真叫人愛不釋手。它是一部反叛者的史詩,梁山泊的眾強盜是不折不扣的席勒式強盜:他們是高尚的叛逆者,他們反抗腐敗的官僚統(tǒng)治,他們嫉惡如仇與歹人作對,他們?yōu)樽约旱膭倮駳g,他們折騰敵人不遺余力,將其打翻在地后仍要奪其性命。他們中的一個首領(lǐng),……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強盜,而實際上他是天上的星宿,還要回到那里去。[4]31

      用“席勒式的強盜”來評價《水滸傳》的梁山好漢,稱他們是反叛腐敗的官僚統(tǒng)治的“高尚的叛逆者”,顯然,黑塞書評所言“共同精神”指的是為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而斗爭的精神。這是一種在世界各民族文化里都存在的精神,席勒的劇作表明了這一點。一般來講,作為中國讀者的我們讀罷《水滸傳》這部小說,腦中留下的常常是一群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幾乎每個人物都有他們的專屬故事,因而對于國人而言,這部作品精彩之處常常在于它講述的綠林英雄和風(fēng)雷傳奇,常常在于人物性格刻畫的惟妙惟肖和事件描寫的跌宕騰躍,如金圣嘆所言:“《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zhì),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7]黑塞書評《水滸傳》是部“反叛者史詩”,我們不能肯定他就是觸摸到了這部小說內(nèi)蘊的“撞破天羅歸水泊,掀開地網(wǎng)上梁山”的抗?fàn)幩枷?,就是萃取到了這部小說骨子里張揚的“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的英雄氣概,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于書中看到的是除暴安良、為民去害之英雄。“他們中的一個首領(lǐng),……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強盜,而實際上他是天上的星宿,還要回到那里去”,這樣的書評語言透露著黑塞對書中好漢的真情點贊。

      馬克思說:“人并不是抽象的棲息在世界以外的東西?!盵8]人的真情表現(xiàn)有其社會生活中的必然性要求。黑塞對中國文學(xué)的“抗?fàn)幷摺鳖}材格外欣賞,有著似乎他鄉(xiāng)遇故知的巨大共情,用歌德“世界文學(xué)”概念將梁山好漢們的山賊高義與席勒式的伸張正義強盜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一聯(lián)系,打破界限,對《水滸傳》的書評不僅傳達著黑塞為猶太人仍難成為大學(xué)教授打抱不平,又顯然成了他自己內(nèi)心希望的一個隱喻,即黑塞希望西方社會也能有“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梁山泊強盜”出現(xiàn)。黑塞內(nèi)心應(yīng)該是懷有這個期待的,因為他生活在時代的泥濘中,為他所處的野蠻時代而焦慮。一戰(zhàn)期間,黑塞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心中自有善惡,是少數(shù)幾個沒有卷入當(dāng)時泛濫的民族主義、沙文主義狂熱的德國作家之一,不斷發(fā)表文章痛斥這場戰(zhàn)爭及其根源,卻被污蔑為叛國。戰(zhàn)后的魏瑪共和國社會和政治動蕩與混亂也讓黑塞倍感失望,最終于1923年放棄德國國籍成為了瑞士公民。希特勒主政德國期間,黑塞被納粹視為不受歡迎的作家,受到社會排斥。在這樣的背景下,黑塞對《水滸傳》閱讀回甘,感覺它“真叫人愛不釋手”,非常欣賞水滸人物的硬朗意志和抗?fàn)幘瘢簿筒蛔銥槠媪恕?/p>

      1935年3月,黑塞再次撰寫書評評論《水滸傳》:

      這是一本人物眾多的章回小說……,敘述的是發(fā)生在十三世紀(jì)的一群鋌而走險的強盜的故事。讀這本小說,就像是在觀賞一幅哥白林織錦或古代東方圖畫。對我來說,歷史的內(nèi)容盡管也很有趣,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說閱讀讓人感覺像在一個布局巧妙,充滿奇觀和驚險的超現(xiàn)實花園里漫步。與我們的天真的自然主義相反,在這里,遙遠(yuǎn)被拉到了身邊,真實變成了鏡像:事件鑲嵌在古典人生智慧和宗教禮儀的繁復(fù)圖案內(nèi),在一幅魔幻幕布的背后、在一面魔鏡的背后發(fā)生和展開??鬃雍推兴_端坐在事件上方祥云里。[4]41

      黑塞這一書評,語言縹緲富有彈性,從亦真亦幻的視角觀察小說審美特征,指出《水滸傳》用了一定的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行文很有黑塞風(fēng)格辨識度。書評最后一句“孔子和菩薩端坐在事件上方祥云里”,不是書評語言妙筆生花的裝飾品,而是黑塞對小說有其獨到的體會。除了菩薩(九霄玄女)外,黑塞認(rèn)為孔子也在《水滸傳》故事中,這是他自己產(chǎn)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他將自己的精神向往轉(zhuǎn)換成了一幅中國式圖案,以此圖案告知西方讀者:要從中國文化儒家思想角度閱讀這部小說。我們知道,確有我國儒家思想在貫穿《水滸傳》始終,那就是“忠義”倫理,但這個倫理卻是梁山泊好漢們最后悲劇結(jié)局的一個緣由,比如他們的首領(lǐng)宋江,他那具有雙重心態(tài),徘徊動搖在抗?fàn)幣c招安之間,背著沉重精神枷鎖的悲劇性格就源于此。不過,黑塞書評言“孔子和菩薩端坐在事件上方祥云里”,應(yīng)該不是在暗示宋江命運之悲劇性,而是黑塞帶著他的個人語境和西方世界的時下問題在寄托心靈,希望中國文化儒家思想登臨高處,輻射西方。

      因為黑塞這個時候?qū)χ袊呐d趣已從老莊哲學(xué)轉(zhuǎn)向儒家學(xué)說和佛教禪宗,因為黑塞在尋找一種能夠幫助清淤排障的精神文化,因為黑塞置身的西方世界籠罩著沒落的危機,因為黑塞身處的時代上空盤踞著“野蠻”的巨蟒,又因為黑塞不讓失望和悲哀統(tǒng)治內(nèi)心,而將憂患思緒化作能讓他產(chǎn)生希望的文化尋找??梢哉f,黑塞之所以被譯成德文的中國小說打動,是因為他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具有積極意義的“他者”,一個他在尋找的中國。這個中國,是一個澄明的、凈澈的、純粹的、超然的精神信念、精神世界和精神空間,是一個形而上的精神價值,是一個寄寓了希望的精神背景,是一個意在讓文明沒落的西方人實現(xiàn)自救的精神意義指向,是一個用以對抗納粹掀起的反文明逆行的精神力量之源。(9)這期間,黑塞在創(chuàng)作他的最后一部小說《玻璃球游戲》,黑塞在小說中融入了諸多中國文化內(nèi)容以充實小說中描述的烏托邦設(shè)想。

      結(jié) 語

      康德說:“有兩種東西,人們越是經(jīng)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nèi)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盵9]可以說,在黑塞心靈里持續(xù)喚起驚奇和敬畏,把黑塞引向無限而實現(xiàn)了對身處現(xiàn)實的超越的,除了星空和道德律,還有來自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粲然大備,黑塞對它一直熱情不減,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文化已然成了他的一種信仰。依照皮爾士的觀點,信仰發(fā)生于現(xiàn)實需要,之所以能夠平息現(xiàn)實焦慮,是因為它讓人超越現(xiàn)實;信仰能夠讓人超越現(xiàn)實,又往往通過一種習(xí)慣性的持之以恒方式。[10]這些,正是我們可以在黑塞那里觀察到的情形。黑塞說,閱讀中國書籍,他感受到了很多想象奇詭、思辨超常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尤其是在煎熬的戰(zhàn)爭年代,我常在這里(筆者按:黑塞書房“中國角”)找到了使我慰藉和振作的思想。”[1]298黑塞道:“不懂中文和從未去過中國的我,在兩千五百年后有幸在古老的中國文獻中找到了自己設(shè)想的一種證實,找到一個精神的氛圍和家園,就像我通常只是在由出生地語言賦予的世界中擁有它們那樣?!盵11]黑塞如此直接和坦誠地表達自己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入骨髓的激情,足以說明中國文化就是黑塞的一種信仰。

      文化信仰下的黑塞中國小說書評,交織著熱愛中國文化的主體性意識。比如《好逑傳》,中國人在這部所謂“正統(tǒng)小說”里看到的是綱常名教、金殿掄元、皇帝賜婚、珠輝玉映一類的陳舊落后現(xiàn)象和封建禮教對自然人性的阻礙壓抑,對黑塞而言,它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東西:書中的節(jié)制、孝道、秩序、公正、仁愛等美德倫理,正是以資西方人學(xué)習(xí)借鑒以實現(xiàn)文化自新、精神自救、走出沒落困境和擺脫野蠻的理想范式。正因如此,在讀到黑塞將那些對中國人而言是“未入流”的小說評價為“令人喜愛”的作品時,我們也被打動,因為我們從中看到了黑塞知識譜系、價值秩序和意義系統(tǒng)里對中國文化的評價與定位,感受到了黑塞仰望中國文化的心音和脈息,感受到了黑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維火花的跳躍和閃動。在這層意義上,我們對黑塞的中國小說書評也不覺生發(fā)出閱讀回甘。

      猜你喜歡
      黑塞書評紅樓夢
      書評
      微言大義
      及時剎車
      故事會(2021年19期)2021-10-13 22:07:26
      書評
      書評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fēng)
      從《紅樓夢》看養(yǎng)生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別樣解讀《紅樓夢》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0
      夜間
      讀者(2017年24期)2017-11-29 19:30:23
      武乡县| 南乐县| 海盐县| 松江区| 榕江县| 舞阳县| 兴安县| 阜城县| 滨州市| 大渡口区| 清徐县| 紫云| 且末县| 辉南县| 依兰县| 社旗县| 城口县| 彝良县| 长顺县| 海晏县| 拉孜县| 澄江县| 色达县| 潞西市| 丁青县| 安仁县| 聊城市| 政和县| 霍州市| 乌兰县| 米脂县| 炉霍县| 宁远县| 昭苏县| 辉县市| 铜山县| 邢台市| 旬邑县| 高邮市| 秀山|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