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重要論述研究

      2022-04-19 00:47:43花永蘭
      中共石家莊市黨委黨校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話語體系中國故事中國特色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并高度重視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現狀和發(fā)展問題,著力推動中國特色話語和話語體系的變革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在此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什么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為什么要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怎么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論述,并且在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過程中,為探索和塑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的話語和話語體系作出了重大原創(chuàng)性貢獻。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國故事;中國特色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9-0169(2022)04-0004-0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并高度重視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現狀和發(fā)展,著力推動具有中國特色話語和話語體系的變革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綜合運用創(chuàng)造性、系統(tǒng)性、戰(zhàn)略性和辯證性思維方式,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和話語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在國內外多種場合深刻闡述了“什么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為什么要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以及“怎么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而且在創(chuàng)立和豐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過程中,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國風格的話語體系,樹立了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范,成為中國學術理論界的思想指導和根本遵循。

      一、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一個沒有發(fā)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1]一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水平,不僅能夠反映其整體的綜合思維能力、精神品格、價值旨歸和文明素質,而且在維護和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等諸方面也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從歷史任何一個大國形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看,它不僅反映在經濟總量和軍事力量等這些顯而易見的硬實力的加強和積累上面,同時也表現為其在價值觀念、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等軟實力逐步得到提升和凝練上面,即一個國家具有本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成就,以及它所形成的話語和話語體系,也是增強其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軟實力就來源于其基于高尚價值觀念及先進思想文化所產生的社會凝聚力、生命力、引領力、吸引力和強大影響力。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fā)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2]346也就是說,中國特色話語和話語體系目前還存在著沒有完全與中國的綜合國力相匹配、沒有完全與中國的戰(zhàn)略全局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非對稱問題,亦即“中國奇跡”的發(fā)展優(yōu)勢和前所未有的綜合實力還未能有效轉化為中國話語優(yōu)勢。況且,早在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爆F在我們已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曾經貧窮落后的帽子我們已經完全“扔到太平洋去了”,但是在國際上“失語挨罵”的問題還遠遠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例如,一些西方大國屢屢憑借其歷史上所竊取的所謂“實力地位”和“話語優(yōu)勢”,對中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探索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一味丑化、抹黑中國,惡意挑動意識形態(tài)分歧,企圖遏制打壓中國發(fā)展進步甚至改變中國社會制度等,居高臨下、頤指氣使。面對這種情形,在有些方面我們還處于被動招架乃至疲于應對的不利境遇;更有甚者,國內還有一些人不時偏離馬克思主義立場,動輒奉西方一些所謂理論和話語為金科玉律,照抄照搬“西方”,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一些領域出現“三失”(失語、失蹤、失聲)。因此,在國際上屢屢受制于人、“失語挨罵”已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到了必須徹底解決的時候。努力解決好這一重大問題,將有利于從根本上增強我們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系到我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國家形象,而且關系到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如期實現。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fā)揮作用?!盵1]

      二、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內在自信和精神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盵3]154-155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盵2]36在這里,我們聽到了總書記的時代叩問和堅定回答,猶如重錘響鼓、擲地有聲,不畏浮云遮望眼,一語道破了我們必須做好也定能做好中國事情“這篇大文章”的深刻內在自信。我們需要這種自信,我們更具有這種自信。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鄭重指出:“我們黨要搞好自身建設,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边@一重要論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永不停歇的自我革命和偉大斗爭精神,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管黨治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高度自信,從根本上凸顯了底氣十足、干勁沖天的“政黨自信”。2021年,從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都闡明了這樣的深刻啟示: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強大的領導力、組織力和執(zhí)行力,是團結帶領全中國人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實現美好生活愿景最可靠最堅強的領導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弘揚建黨精神和堅定政黨自信是奠定其他自信的條件和基礎,是貫通和連接其他自信的脊梁和橋梁。2021年7月1日,中國人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一百年前,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歷史文化、現實國情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新時期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又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始終充滿著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征程,歷經各種艱難險阻、屢遭腥風血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勝利走向勝利,不僅創(chuàng)造了史無先例的“中國奇跡”和始終與時俱進的“中國理論”,也鍛造了一個世所罕見的偉大政黨,中國共產黨“大的樣子”和“世界最強”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怎么能”的正確答案以及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的精神之源,一切成就莫不源于建黨精神的賡續(xù),“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正如英國政治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在其《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領導理論》一書中所說,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百折不撓,帶領中國人民上下一心,從曾經遭受的恥辱中發(fā)展崛起,創(chuàng)造了積極、樂觀和團結的局面,它改變了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對此,我們更加信心百倍、精神抖擻,“把中國的事情做好”,始終講好中國故事。

      三、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原則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整體布局和科學構建,不僅強調了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基本原則,也提出了做好這項工作的各項具體要求。

      (一)把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盵1]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動人類歷史發(fā)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力量,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屬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基本范疇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思想基礎,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正確指導。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即使在當今西方社會,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影響一直也沒有停止過,像馬爾庫塞、詹姆遜、哈貝馬斯、吉登斯、阿爾都塞、德里達、G.A.科亨、大衛(wèi)·哈維、阿蘭·巴迪歐等西方著名哲學社會學家都對馬克思主義持有肯定態(tài)度。習近平總書記也舉過一個例子說:“美國學者海爾布隆納就在其著作《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中明確表示,‘要探索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人類社會至今仍然生活在馬克思所闡明的發(fā)展規(guī)律之中”[2]329。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是正確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它并沒有也不可能為人們提供解決所有問題的全部答案,這就要求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前提下,“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fā)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tǒng)一和互動中發(fā)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4],既“以馬解中”,又“以中化馬”,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中永葆馬克思主義生機活力。

      (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chuàng)性。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且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盵2]341-342創(chuàng)新是深深蘊藏在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中的永恒主題,也是不斷推動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實踐深化對于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客觀要求,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沒有未來。只有植根民族文化沃土,“堅持問題導向”,以我國的實際為研究起點,勇于立新說,提出具有中國特色主體性、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理論觀點,讓世界知道“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增強中國學術話語和政治話語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事實上,一個民族不論創(chuàng)造多么強大的物質文明,如果沒有本民族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也產生不出自己的思想和理論,就體現不了其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就不可能持續(xù)長久,因此也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強大民族。只有從我國改革和發(fā)展的實踐中發(fā)現新問題、挖掘新材料并從中提煉出具有深刻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guī)律性的新實踐經驗,才能真正實現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系統(tǒng)化和專業(yè)化,真正做到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最新理論概括和話語表達。

      (三)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出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占據了人類道義的制高點?!盵5]世界上分布著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由于各自的自然條件、歷史起點和發(fā)展經歷都不相同,因此它們所產生和形成的文化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帶有自身特點,“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也反復證明我們的實踐道路和理論體系是正確的,我們所堅持的社會制度是成功的,具有西方無法比擬的獨特優(yōu)勢。中國故事中最精彩的主題,就是要理直氣壯地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華民族為什么“韌”等根本性規(guī)律性問題,聚焦并突出貫穿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重對其加以提煉、闡釋和弘揚,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途徑拓展對外傳播,真正把當代中國具有深厚基礎的最先進價值觀念融入國際交流的各個方面中去。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它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世界先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讓世界更好了解現實的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fā)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2]344我國社會科學界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謀劃,筆耕不輟,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的言說文論、話語文本和體系構建,在深入挖掘五千年中華文明發(fā)展演進的鍥而不舍和堅韌不拔民族精神基礎上,講好植根并生長于中國大地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好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輝煌歷程、中國人民的改革開放和圓夢復興以及中國在國際上始終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道義擔當,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正在展開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過程。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明確要求,要著力講好中國正在發(fā)生的故事,積極主動地傳播好中國聲音,真正展示一個真實立體且全面的中國。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今天,應加強國際交流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讓中國話語得到切實有效的傳播,獲得更多受眾特別是外國受眾的理解、認同和接受,讓中國智慧和價值更多更好地融入世界,在人類文明互動和積累中更多地注入和體現“中國元素”“中國形態(tài)”“中國在場”,逐步“在國際輿論斗爭中掌握主動權”,從而實現中國特色話語和話語體系建構的初衷。

      四、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路徑指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2]339,并且“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2]338,循著這樣的擔綱布局,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擘畫了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路徑指向。

      (一)講好中國故事,注重吸收借鑒

      任何一種話語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其話語基礎和元素來源都離不開一定條件下的歷史環(huán)境和社會實踐。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善于獨立思考并具有獨創(chuàng)思想,善于表達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善于講好中國自己的故事,這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既要堅定我們在長期探索中所樹立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和政黨自信,又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闡釋和弘揚中國理念、中國道路和中國主張,“展現一個真實、立體而全面的中國”,從而不斷增進世界上不同民族國家的理解、接納和認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講故事就是講事實,只有講清楚事實才能真正說服人、打動人和影響人。當然,立足中國、講中國故事絕對不是我們要關起門來自搞一套、拒絕外部一切。我們對于人類已經積累的有益社會意識和文明成果,包括世界上所有國家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所取得的積極成果,都要加以深入研究和充分吸收,以增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理性基礎和高質量發(fā)展。在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中,國外后現代馬克思主義學者們不乏眾多反映了“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理解馬克思”“保衛(wèi)馬克思”“馬克思的幽靈”“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等務實理性聲音和公正學術視野,構筑起中國與世界進行思想理論學術對話交流的話語平臺,值得我們關注、參與和研究,從而進一步拓展我們的學術眼界和理論深度。習近平總書記就曾以法國著名學者托馬斯·皮凱蒂所著《21世紀資本論》為例,深刻闡釋了這種學習交流和借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本身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大膽汲取世界上一切先進思想理論成果,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其實并不矛盾,文明互鑒才能相得益彰,美美與共、各美其美,才能讓世界日益變得更加美好。

      (二)激活堅韌不拔的中華民族精神密碼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這種契合集聚了歷史的養(yǎng)料并傳承著深厚文化中的經典。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有其頑強的生命力,正是根植于中華民族交流互鑒、兼收并蓄的開放接納品格和包容承載理念。人類社會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出現過任何中斷,具有持久連續(xù)性,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內含在中華文化中的“和合”包容精神,能夠吸收一切“好”的文化品質和思想養(yǎng)料并與之融合,持經達變,鑄就了“堅韌”的秉性和品格,“和合”成為承載中華文化的一大基石。在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歷經滄桑、飽受磨難,總能憑借民族自身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協(xié)和萬邦的“和合”之道,化險為夷,堅強奮起,無疑歸咎于流淌在中華血脈中堅韌不拔的這種民族基因?!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到今日,臨民族復興偉業(yè)可期,吁命運與共合作共贏,依然一如既往,一脈相承。中華民族數千年所積累下來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維,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不可多得并彌足珍貴的價值底蘊和思想寶庫,理應成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利條件和豐富資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要著力打造“傳統(tǒng)經典里的中國”,必須真實反映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崇高價值觀念的系統(tǒng)表征,根深才能葉茂。

      (三)胸懷天下,展現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七一”講話中向世界提出了“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的重大宣示,并持續(xù)豐富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主張并付諸實踐。縱觀歷史,中國人很早就樹立了“協(xié)和萬邦”“世界大同”“萬國咸寧”的“天下觀”,新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之一脈相承,賡續(xù)不斷,寓“中國夢”與“世界夢”于一體,致力于“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為公行大道,這種天地格局、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理想境界處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然而,在波譎云詭的國際格局和復雜多變的國際事務中,一些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在國際舞臺上操弄的各種議題如“鐵幕”“民主”“自由”“人權”“反恐”“種族優(yōu)越”“中國威脅”“文明沖突”“無賴國家”等往往成為反復炒作的話題焦點,更有甚者,他們還慣于從“強權邏輯”出發(fā),采取雙重標準、亂扣帽子、濫打棍子,且夾帶私貨并大肆渲染,無所不用其極,結果導致諸如“顏色革命”“種族沖突”“遏制戰(zhàn)略”“逆全球化”“民粹泛濫”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攪擾世界政局動蕩不安,淪為害人不利己的“話語陷阱”。然而,中國提出和倡導的諸如“國情與道路”“和平與發(fā)展”“公平與正義”“開放與融合”“文明多樣性”“和諧世界”“和平崛起”“內政和主權”“全球治理”“獨立自主”等話語和價值觀在世界上的聲音和影響相對較小,常常出現“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甚或“傳了被抹黑”的尷尬情形。因此,世界面臨不確定、不穩(wěn)定、不太平的現狀也就不足為奇了,個中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然而如何打破這種不利局面則更需要我們積極主動思考和探索。中國積極主張和努力踐行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當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給出的“中國方案”,正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登場”,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寬廣胸懷和擔當作為,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要求,是當代中國對人類世界的理論貢獻和價值引領。從現實來看,這一關乎人類未來命運重大議題的提出及其相關話語的展開已經贏得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和參與,收到了積極的預期效果。我們還須繼續(xù)努力,以期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4]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J].求是,2019:4.

      [5]“習近平談核心價值觀”——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7-24(1).

      [基金項目]本文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全國地方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調研課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研究”(202007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花永蘭(1962—),男,河南商城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河北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猜你喜歡
      話語體系中國故事中國特色
      核心素養(yǎng)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huán)境權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向
      求是學刊(2016年6期)2017-01-07 11:26:00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chuàng)新
      中國記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20:26
      中國故事中國認知國際表達
      中國廣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25:27
      賈康:“中國特色”的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中國特色”的低速電動車
      世界最大童書展,“中國故事”升溫
      墨玉县| 溧阳市| 新安县| 万荣县| 吴堡县| 云浮市| 汉寿县| 五华县| 湖口县| 磴口县| 札达县| 娱乐| 栖霞市| 衡水市| 潮安县| 健康| 德兴市| 贡觉县| 垣曲县| 炎陵县| 都兰县| 福泉市| 永州市| 油尖旺区| 上虞市| 东源县| 珠海市| 车致| 巴彦县| 郑州市| 弥渡县| 贵南县| 佛学| 茌平县| 正蓝旗| 策勒县| 伊宁市| 陇南市| 禹州市| 兴隆县|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