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摘要:小學階段在我國教育事業(yè)中,是教學大廈的基礎階段,是學生認識、記憶、想像、思考、情感、毅力等能力發(fā)展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期。本篇主要圍繞著小學階段的"后進生"問題,從探討小學“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入手,尋找其形成的內因、外因,歸納總結出教育“后進生”的教學原則,最后給出了克服這一難題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后進生;教育轉化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日益發(fā)達,我國教育水平也不斷提升愈來愈好,可是“后進生”的問題一直長久地刺痛著一切重視和關注教育發(fā)展的人們的心靈。對于小學后進生的轉化,是當前中國教育部門十分關注并且很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小學時期的后進生來講,此時就是學生奠定基礎知識以及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務必在這個時候做好過渡和成功轉化。
一、小學“后進生”概念
“后進生”取“后來進步”之意,相對于“差生”、“問題學生”這樣的詞語,“后進生”從字面上也有懷抱希望,爭取進步之意。小學“后進生”通常指的是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紀律意識相對薄弱,行為習慣養(yǎng)成相對差的學生。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后進生”強調的是以教育作為主導的影響之下形成的特別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品行方面相對落后的學生。
二、小學“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
(1)有的父母過于寵愛縱容子女,不顧家里條件優(yōu)越甚至是貧困,把孩子當小公子、小公主一樣養(yǎng)著,養(yǎng)成了孩子懶惰、依賴的性格。也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對子女學習生活放任自流、不管沒問、漠不關心,從而形成了子女性格孤僻、獨斷強橫的個性。
(2)由于有些家長因為自己以前的成長愿望沒有實現,則把希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對子女的期待過高因而給子女定下了不切實際的要求,在對子女考核后孩子沒有達成目標時,便對孩子嚴加懲罰,從而造成了孩子的厭學。
(3)有的父母憑著自己有權、有錢不注重對兒童的早期和現階段的家庭教育,使得學生對學習沒有明確目標,也缺乏了學習的動機,進而轉變成“后進生”。
(4)惡劣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父母生活情緒較差,給孩子一個負面影響,造成孩子也無心學習。
2.社會因素
(1)社會中黑色文化的影響。
(2)學校周圍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如"網吧"、"游戲廳"、“麻將廳”等。
(3)“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
(4)受社會不良青年的影響、教唆、脅持等。
3.學校因素
(1)老師寵愛優(yōu)等生,而冷落、并經常批評“后進生”。
(2)教師缺少對"后進生"學習的正確引導方式和心態(tài),以及其他方面的合理引導。
(3)有的老師教學方式呆板,教育手段單純、落后,或教學方式簡單單調,學生缺乏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學習也沒有興趣。
(4)因個別老師的教法錯誤,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小學“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1.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懷
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存在著偏護行為,老師對于每一個學習成績中上水平的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都相當關注,在課堂上老師也經常叫他們解答疑問,給予他們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但是對于對待學習成績中下水平的學生,老師卻往往選擇放任不管甚至對學生實施懲罰甚至是體罰等,老師的這些偏護做法極大挫傷了后進生的自尊和好勝心,學生體會不了老師的關心與愛心,進而使得學生缺乏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不愿與老師進行過多交流與互動,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因此,班主任身為一個班集體的領導者,需要多和后進生進行交流與互動,理解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思維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帶給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使后進生體會到公平尊重,以此讓孩子的自尊和好勝心理獲得滿足感,這樣就可以調動孩子們對于學業(yè)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后進生向普通學生轉化。
例如,我之前帶過的班上有一個學生,他學習成績總是萬年不變的保持在全班的最后一名,個性又相當孤僻,不喜歡和其他同學進行溝通與交往。在發(fā)現這個孩子的問題后,我會在他獨處的時間里主動找他交談。慢慢地我了解到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分開了,他是跟著自己的爺爺奶奶生活和長大的,由于父愛、母親的缺失,也因此使得他在性情上十分孤獨,不愿意與其他同學交流,進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在認識到這個情況以后,我在之后也和他經常聊天,發(fā)覺他并不是一個壞孩子,而且也喜歡與我進行交流與互動,在課堂中,我會尋找、制造機會讓他回答他所能夠答得上的問題,并給與他肯定和表揚,在生活上則給與他適當的關注并提出必要的支持,逐漸地他也變得活潑開朗了起來,在課堂上的解答問題方面也比較積極與主動,同時學習成績上也有了一些進步。
2.為后進生創(chuàng)造一個愛的環(huán)境
小學班主任的專業(yè)化,還體現在通過給后進生提供一種充滿愛心的環(huán)境,來鼓勵學生向普通學生轉變,但是這也需要班上其他同學以及老師們的協(xié)助。例如,班主任就能夠開展并實施“學習一幫一”的活動,安排積極開朗的同學和班上的后進生鄰座,在協(xié)助他們處理學業(yè)問題的同時,還能夠與學生們進行更多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加深了學生們對彼此的理解。
另外,老師們還可以在課堂中參加或者舉辦一些集體性活動,吸引后進生加入到當中,從活動中去感受以及享受團隊精神和同伴們對你的關注,慢慢地數學后進生們也會更加自信和開朗。
3.加強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和學校制度是使得學生成為后進生的關鍵后天原因。因此,老師需要加強家庭協(xié)作,多與學生家長進行互動與交談,分析與發(fā)現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然后采取主動溝通與交談的方法來使學生意識到自己這種教學方式的缺點,進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并與老師積極協(xié)調來教育學生,促使后進生向著良好的方向轉變。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德育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實現后進生的轉變關鍵。老師及班主任必須對其予以充分的關注,并對后進生形成因素有個正確了解的情景下,通過正向的轉化策略來教育和帶動學生,使孩子體會到關懷與熱愛,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信,并鼓勵學生向著良好的方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仲紅星, 李艷偉. 小學后進生的心理特征與轉化策略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 2016.
[2]胡家林. 如何做好小學后進生轉化工作[J]. 家教世界, 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