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在熱門商圈,總有些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看見年輕漂亮的女孩經過便尾隨跟拍。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類“街拍”有些已經跑偏,有人肆意偷拍隱私部位,將“軟色情”照片在網站、論壇上公開售賣,漸漸形成黑灰產業(yè)鏈,成為令人厭煩的一種新型“城市牛皮癬”。
曾經在不少城市的熱門商圈,街拍是一種時髦的現(xiàn)象,它甚至被當作一種時尚和潮流。有資深街拍者就指出,一開始街拍是一種默認的規(guī)則,時尚達人需要展示自己,攝影師需要得到作品或者單純追求美。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的肖像權、隱私權意識越來越強,街拍的正當性不斷被質疑,甚至遭到反感。而至于那種跑偏的,異化為偷拍的街拍,更是踩踏了法律底線。
要知道,將攝像頭對準他人的隱私部位進行偷拍,在何種情況下都是違法的,不是打著“街拍”的幌子就可以洗白。這種偷拍來的圖像,有的是滿足個人的窺私欲,有的則是被直接拿到色情網站售賣牟利,成為網絡黑產鏈上的一環(huán)。且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圖片、視頻,如今借助網絡平臺的傳播已有泛濫之勢,它在客觀上降低了社會對其的警惕性,助長了一種無意識的灰色文化,也讓一些偷拍行為變得有恃無恐。
并且,對于被偷拍者來說,維權非常不容易。一方面,由于是被偷拍,很多人即使被侵權,也難以發(fā)現(xiàn),特別是一些還被出售到境外網站;另一方面,即便確認自己是被侵權者,維權的不確定性也相當高,并不能構成對于偷拍者的有力震懾。就此來說,要真正遏制一些街拍被異化為偷拍的行為,還是需要更多外部力量的干預。比如,要從源頭加大對一些打色情擦邊球的網站的查處力度,壓縮偷拍獲利的空間。相關平臺也應該給出有針對性的把關,盡量減少偷拍和有侵犯個人隱私之嫌的圖片、視頻的傳播機會。
在法律上,偷拍并售賣他人信息,涉嫌侵犯隱私權,將面臨行政責任,涉嫌犯罪的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就眼下的現(xiàn)實來看,對于相關違法行為的打擊,明顯嚴重不足。要知道,即便是那種更“黑化”的偷拍行為,如在賓館、商場試衣間等場所偷偷安裝攝像頭進行偷拍的現(xiàn)象,目前都仍處于一種高發(fā)態(tài)勢,治理力度亟待加強,更何況是披著“街拍”外衣打擦邊球的偷拍。但它們的出現(xiàn),都提醒社會,應該對于攝像頭、數(shù)碼照相工具普及給個人隱私、肖像權帶來的風險,有更多的警惕和預防。在很大程度上說,這是社會正面臨著的一種新的公害。而一部分異化為偷拍的街拍,不過只是其中之一。
僅就街拍來說,還要提醒的一點是,正規(guī)的街拍發(fā)燒友,應該自覺維護街拍的正當邊界和行業(yè)形象。此前有分析指出,打擦邊球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讓“偷拍”正在漸漸毀掉街拍的名聲。面對這種趨勢,真正熱愛街拍的群體,更應該強化法律意識,處理好街拍與個人權益保護的關系,乃至可以對違法偷拍、破壞行業(yè)名聲的行為進行有力抵制,避免讓打歪主意的偷拍者毀了街拍本該具有的美好的一面。
摘自“光明網-時評頻道”2022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