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東 賈文偉 陸林偉
摘 ?要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指標的多年連續(xù)下滑,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雖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為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有意將體育納入高考,在兩會和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從實際出發(fā),對體育納入高考的動力、原因、策略進行調查研究。如今,學校體育地位明顯底下,學生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學校體育工作缺失,體育教師工作消極的現(xiàn)象存在。綜上所述:體育納入高考與國家政策和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是相符合的。最后體育納入高考還是面臨這許多問題需要去解決,相信會有更好的政策去扶持,達到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目的,實現(xiàn)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的樣態(tài)。
關鍵詞 ?青少年 ?學校體育 ?身體素質 ?體育納入高考
近年來,學界掀起了對“體育入高考”的討論熱潮。首先要在觀念上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要把體育放在德智體美中的C位,體育工作做好了,德智體美等相關教育的成果才能得到保證。體育在當前我們的教育當中地位應該越來越高,大家對它的認識也應該越來越清晰。隨著青少年學生體質的下降,各高校對體育課的不重視,導致高中生乃至大學生身體素質直線下降。在兩會下,黨中央已經明確提出要將體育逐步納入各級考試,因此將體育納入高考已經成了全社會熱議的話題。
一、國家政策的“保護”與“幫助”
(一)兩會的重要“指示”
兩會的內容重點指出要將體育考試納入各級考試,諸多體育界和非體育界人士紛紛建言獻策,引發(fā)了學術界的新思考和新辯論。全國政協(xié)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將重點關注體育要不要進高考、如何進高考、進了以后怎么考的問題。體育中考、高考指揮棒導向的逐步明確,能引起全民對體育的重視。河北省衡水市政府副市長、市科協(xié)主席崔海霞建議,將學生體育水平納入各層級考核評價體系。如將學生體育工作納入年度教育重點工作及對學校的工作考核指標體系,與體育教師績效工資水平和職稱評定掛鉤等,并在每學期進行體育水平測試,學生成績記入檔案并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此外,全國政協(xié)委員羅家均建議在高考中加試體育,提升青少年體質水平。近年來,青少年體質素質持續(xù)下降,這和應試教育脫不開關系。因為大多數學生和家長更重視學業(yè)成績,學生學習時間長,體育活動時間相對較少。為此,近年來各級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說在中考中加試體育。政策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初中階段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有所提高。但是中考之后,體育鍛煉這件事就又被放下了。
(二)雙減政策的——新切入點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兑庖姟分刑岢?,要提高家庭作業(yè)質量,減少完成作業(yè)時間,豐富課后活動,開展體育、藝術等活動。在減輕作業(yè)量的同時,孩子們能夠有更多時間可以自由支配。鼓勵孩子參與到音體美等活動當中,在藝術中提高審美,在體育中增強體魄,促使中國新一代青少年能夠全面發(fā)展。雙減政策落地后,也將會展示學生們在體育、藝術等方面的天賦和潛能。而體育中考加分、體育課留作業(yè)、中小學生每天兩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等,都反映出國家對體育教育的重視。而此次政策的實施,也有利于體育的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國家更加重視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發(fā)展,而非獨以文化課論英雄。研究表明,青少年身體素質在高一到高三呈現(xiàn)出斷崖式下滑,這與中考體育后學校學生和家長對體育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體育是否加入高考行列已經成了一個熱點話題,并引發(fā)了全國學者的對此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二、對大學生進身體素質情況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調查研究是對本市四所大學隨機抽取非體育專業(yè)的4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是對他們800或1000米最好成績的時期的調查。
(一)大學生800或1000米成績最好的時期的調查結果
(二)對大學生800或1000米成績最好的時期調查結果的分析
因為體育中考的存在,絕大多數學生是為了提高體育成績進行體育鍛煉,因此他們在體育課、課余時間、甚至會報體能訓練班來提高自己的體育成績,但是體育中考結束之后基本沒有學生會進行體育鍛煉,都是為了提高文化課成績。到了高中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導致不敢將太多時間放在體育課上,覺得這樣是在浪費時間。體育考試取消,體育老師缺乏、有的體育老師還比較散漫,體育課頻繁被占用,同時高中場地器材設施不完善,眾多原因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學生將大量時間都用于電子產品上。比如沉迷于電子游戲,刷抖音、刷微博、追劇,甚至還有很多學生花費大量上課時間用于電子產品,因此體育鍛煉的時間少之又少。步入大學后學生剛從高考中解放出來大部分學生想放松一下自己,加上手機電腦的隨身攜帶導致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屈指可數。同時步入大學后的體育課趣味降低,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積極性降低,這也是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又一原因。大學生體測時大多數學生都無法及格甚至完成測試,這是由于學生主觀上缺失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動力,最后導致他們身體的運動能力下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的“應試教育”還是很嚴重,這是導致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原因。當體育納入高考后,其特有的導向作用肯定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中學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增加學校對于體育的重視、經費、時間、人力物力,從而提高學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然而高考的導向作用會使體育課成為高中教學的重要內容,無論學生是否接受和喜歡,都要被迫的進行練習,使高中的體育課進入高考的復習課中去,這與目前在高中實施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相矛盾,進而使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注意學生個體差異等無法真正落到實處,可能會形成一種新的應試教育。
三、高考改革背景下體育納入高考的策略
2010年,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蔣效愚在全國兩會提案也提出:在高考中加入體育考試,將體育考試成績計入到高考總分。體育納入中考已20多年,通過對其探索和實踐,取得的成效社會各界已經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為體育納入高考提供了經驗。但是高考從來不是孤立無援的教育模式,它所包含了深層的社會意義和教育理念都不允許任何盲目的改革。因此,體育納入高考需要完善的體系和合理地評價制度。
(一)考試項目設置的靈活性與可操作性
體育高考項目的設置要靈活性與原則性相結合,要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相結合,設置的體育考試項目應該多一些,但是也應該明確高考體育課與文化課的的價值定位相當。由于受到一定的場地限制和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不完善在組織考試的時候要考慮到考生眾多,組織難度大,無法集中測試,等因素靈活的安排考試項目。在考試內容上應體現(xiàn)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相結合的體現(xiàn),避免單一的體育測試作為評價標準,使考試內容真實的反映學生身體素養(yǎng)水平。在身體素質方面可以考慮依據體育中考的考試項目以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完善。由于體育考試受身體狀態(tài)、場地器材、天氣的因素的影響較大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考試機會,并且考試過程應該全程錄像保障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成績進行申訴,做到有理有據。最終成績以多次成績的平均值計入,保障考生充分發(fā)揮自己應有的水平。
(二)提升體育學科的地位
長期以來,我國大眾受重文輕武、重智輕體的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導致體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成了一個邊緣化學科。但是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在高考項目中體育占比竟然為0,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健康問題,現(xiàn)在學生出現(xiàn)肥胖,體質弱易生病等現(xiàn)象,這無不警示我們家長社會應該更加重視學校體育的作用,進而推動體育納入高考。首先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來保證社會對體育價值的正確認識,倡導和聯(lián)合社會媒體、體育組織機構、學校等進行宣傳和落實,建立完善的體育考試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其次是要明確和強化體育考試成績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作用和地位,從而促進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為高校輸送身心健康的學生,規(guī)范和完善學生畢業(yè)升學準入資格的體育考試,逐步提升體育考試成績在高校招生中的重要程度,由此形成對體育地位提高的認同。
(三)加強體育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體育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和堅實的專業(yè)技術水平,體育教師的道德水準保障了體育評價的公平公正。由于體育的不受重視,導致很多體育老師上進心下降,工作態(tài)度低迷,上課狀態(tài)迷離,學生上課興趣也大大下降。如果體育納入高考后體育教師的地位和效益也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體育科研也會得到發(fā)展,從而帶動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
伴隨著體育納入高考,學校體育學科也會相應的提出更高的要求,相關部門應該通過一定的政策和法規(guī)來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和獎懲政策。這對高中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確保體育教師合理的設計體育課程內容,科學地安排教學計劃和訓練手段,對運動風險進行提前預測從而降低受傷風險的發(fā)生,從而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積極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納入高考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體育納入高考不是終點,這僅僅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有所緩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良好的全民健身社會風氣,讓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由此體育納入高考成為了當下切實可行的手段,但是過程中存在許多巨大的阻力,改革需要勇氣和擔當,需要循序漸進地實現(xiàn)。因此,秉承著體育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初衷,構建良好的體制政策,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
★通訊作者:賈文偉(1965-),男,遼寧黑山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休閑體育、體育文化。
參考文獻:
[1]劉昕,楊雅晰,江娟.體育納入高考的現(xiàn)實審思與推進路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9):56-66.
[2]徐彥林,關富余.體育納入高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5):131-132.
[3]毛振明,邱麗玲,杜曉紅.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解析——從當下學校體育改革5組“熱詞”說起[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04):1-14.
[4]高燦玉.高中體育納入高考的可行性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06):103-104.
[5]夏越.大學生身體素質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2):82+84.
[6]薛蓮,戴俊.體育科目納入高考的可行性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