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幾何直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幾何貫穿于小學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強調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yǎng),將數字和圖形結合起來,研究數學問題和圖形之間的轉化,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全新思路。然而現階段小學教學資源較為匱乏,部分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幾何直觀能力,因此要結合教學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幾何學習這一重難點。
一、實物演繹,在零距離的感知中滲透幾何直觀意識
注重形象思維的小學生更難理解抽象數學概念,學習過程更無聊。小學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通常是結合具體情況下的實例;行動觀察,觀察;(a)給人以參與討論和交流等活動的印象;通過比較、分析和總結來構建數學概念。因此,教師必須注意視覺呈現的作用,它使學生能夠通過感知現實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即形成一種外觀。隱私概念的產生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使用能力,使他們能夠在視覺感知中發(fā)展空間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幾何視覺感知。例如,在一年級課本中學習前10位的知識時,學生可以看到地理理解的概念,并通過地圖中的一些對象、計數器、小圓圈和其他對象將物理對象、圖表和數字聯系起來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基于視覺思維,數量的學習必須依靠物理解釋。滲透幾何圖形的視覺識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幾何能力,并為他們提供思考支持和知識庫。例如,在二年級的角的知識教學中,可以邀請學生觀察課堂上的各種材料,比較和了解實際的角,從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這表明物理解釋是數學學習的橋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yǎng)成理解數學概念的習慣,用物理理解解決數學問題,同時為從物理學習奠定基礎。
二、合理的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問題的形象化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進步的產物,具有多種多樣、靈活的特點。通過將多媒體技術納入小學教學,學生可以有效地對學習幾何感興趣,從而學習如何使用多媒體設備。此外,教師可以展示復雜的幾何圖形,以便更好地理解圖像的重要性,并為明天的學習留下深刻印象。并利用多媒體設備促進學生的空間思維方式。例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設計數學教材的“觀察”時,可以傳播相關圖像,指導教學,提高學習效率。課堂開始時,老師可以播放一段簡短的幾何視頻,在一些典型的對象上插入視頻,同時學生觀看視頻,與學生分享他所看到和看到的內容,然后解讀對象以引起興趣。
三、利用畫圖指導培養(yǎng)幾何直觀能力
一般情況下,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yǎng)是為了借助圖形來分析問題并對數學問題有直觀感受,尋求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模式,屬于一種全新的數學思維模式。這種方式可有效將出現的問題簡單化、直觀化,通過圖形解決數學問題。這意味著在運用幾何直觀能力進行數學問題解決時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畫圖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讀懂情境圖、線段圖。在進行線段圖教學時,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如何畫圖并對其統(tǒng)籌規(guī)劃,明確教學內容并有序安排,從而開展畫圖專題指導,循序漸進。比如在學習乘法與加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畫出長方形,將長方形表示為桌子,共畫2排桌子,每排4張,并讓學生回答一共有多少張桌子呢?如此一來便可以將復雜且難懂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簡單、直觀的圖畫,使學生直接看出求和便是得出桌子的總量,即2×4=8(張)。同時教師采取相同方法進行圖畫表示,也可將4與4結合起來,通過畫圖感知運用加法列式為4+4=8(張)。這樣讓學生嘗試從實物到圖形這一抽象轉化過程,將不好理解的問題轉化為直觀的表達方式,體會實物表征向圖形表征過渡,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幾何直觀能力。
結束語
簡而言之,小學是學習的小學階段,學生必須能夠積極思考、思考和實踐,廣大教師必須將學生的學習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引入合理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積極實踐。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幾何和直觀的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思維能力。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已經是一門具有優(yōu)越邏輯思維的學科,教師應在數學學科的基礎上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學生的實踐,提高學生幾何的直覺,幫助學生學習更多數學,為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麗莉.小學數學幾何直觀能力的教學策略芻議[J].當代教研論叢,2020(6):15-16.
[2]何曉玲.用幾何直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65-67.
[3]丑治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9(2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