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猛
父親的繞口令像棉花糖,牽引著我不斷成長;父親的電工包像百寶箱,吸引著我尋找寶藏;父親的腳踏板像指南針,指引著我向上攀登。
去年臘月,我?guī)е拮印鹤踊氐诫S州老家去看望父親。七十多歲的父親蒼老了許多,手背上的皮膚皺皺巴巴的,但身體還算硬朗,就如同家門口的那棵刺槐樹。一進門,放在鞋柜右邊的一副腳踏板便赫然映入我的眼簾,細一看,鐵鉤銹跡斑斑、麻繩結實光溜、腳板完好無損。“爹,還能爬桿子嗎?”我問道?!安慌懒?,用了一輩子,放在這兒,看著心里舒坦?!闭f這話時,父親的表情嚴肅而認真……
父親干了一輩子農村電工,負責村里兩臺變壓器的管理和九個自然灣七八百戶村民的用電及維修工作,不僅每月要抄表、報表、收電費,更多的則是走村串戶巡查維修。印象中,父親總是左肩背個電工包,右肩背副腳踏板沿著鄉(xiāng)間的電線桿巡線。夏天,電線桿滾燙,他頂著烈日往上攀爬,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冬天,電線桿冰涼,他冒著寒風用體溫焐熱電線桿,耳朵和雙手生滿了凍瘡。
攀爬電線桿,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父親可是十里八鄉(xiāng)的攀桿能手,他攀桿時將一只腳踏板背在身上,左手握繩,右手持鉤,從電桿背面繞到正面將鉤子朝上掛穩(wěn),右手抓緊上板的兩根繩子,左手壓緊踩板左邊繩子的內側,右腳踩在板上,左腳上板絞緊左邊的繩子,再將第二板的鐵鉤往上掛穩(wěn),依次交替上攀,十多米高的電線桿,不用五分鐘就到了頂。大伙問他訣竅,父親總是笑著說:“不難,慢慢來,一步一步往上攀?!庇袔谆爻盟辉?,我們幾個調皮鬼拿上腳踏板去試著攀,不是鐵鉤掛不穩(wěn)就是雙腿站不穩(wěn),總之是“歷經千般苦,難上一層樓”。
記得上初三那年,有一天下晚自習后回家,風大,雨也大,路上一個行人都沒有。一進村口,我正好看見父親穿著雨衣攀上電線桿,站在腳踏板右邊,系好安全帶,向右側傾著身體,一手打著手電筒,另一只手用長竹竿挑開壓在高壓線上的樹枝,不好著力的時候須上上下下?lián)芘脦状?,一根、兩根、三根……雨水淋濕了父親的頭發(fā),順著雨衣潑下來。從腳踏板下地時不慎將滿是鐵銹的釘子扎入腳板,父親坐在石塊上拔出鐵釘,在衣服上扯了一塊布條系住傷口,看到我后說:“快回去,雨大?!闭f完他便背著腳踏板拖著長竹竿一跛一瘸地往下一根電線桿走去。我跟著父親,看著他艱難向上攀爬的身影,淚水禁不住模糊了雙眼。
前幾年,六十多歲的父親早已不再負責村里的用電了。我家附近一個工廠的變壓器晚上突然起火,父親聞訊背上電工包就趕去了,排除故障后從木梯上下來時一滑,失去平衡,“撲通”一聲,從兩米多高的梯子上重重地摔在地上,父親爬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笑著說:“還是腳踏板穩(wěn)當些?!弊阅且院螅赣H便將腳踏板放在鞋柜的右側。
時移事遷,轉眼我也過了天命之年,兒子也長大成人了,門前的刺槐樹每年春天依然會枝繁葉茂,看著日漸衰老的父親,想到他艱難的經歷、質樸的話語,作為后輩,唯有向上攀登,才是對他老人家精神的最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