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岑
游戲價值
這是一個需要語言和身體相互配合的想象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參與游戲的雙方需要一問一答并做出相應的動作。有趣的是:提問的人是做動作的人,而被問的人則扮演著指揮的角色。這不僅可以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能鍛煉即時反應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愉悅身心,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適宜年齡段
4歲以上。
適宜人數(shù)
16~26人。
玩法
教師請孩子兩兩一組面對面站好,A向B提問:“你在做什么?”B可結合日常生活中做過的事情或想象回答A的問題,例如“我在跑步”;A要根據(jù)B的回答持續(xù)地做跑步的動作,直到B向A提問:“你在做什么?”這時A便停下動作回答B(yǎng) 的問題,例如“我在游泳”;B聽到回答后開始做游泳的動作,直到A再次發(fā)問……游戲可在“發(fā)問”“回答”“做相應動作”中循環(huán)進行。
提示
1.該游戲對于第一次參與的孩子來說頗具挑戰(zhàn)。不僅需要孩子來回問答,還由于說的和做的不是同一個動作,往往會出現(xiàn)忘記動作或忘記提問的情況。因此在游戲前,教師可邀請一個孩子共同做示范,且速度不宜過快,幫助他們逐步理解游戲玩法。還可以請每組提前試一試,有了一定體驗后再正式開始。
2.孩子熟悉游戲后可提高難度,不能重復雙方做過的動作。
3.游戲結束后,教師可請每組孩子在大家面前展示1~2個回合,最終投票選出全班最喜歡和最具挑戰(zhàn)的動作,激發(fā)并豐富他們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
拓展玩法
1.說“我是閃電俠/烏龜俠”,改變對方動作的快慢。該環(huán)節(jié)還是兩人一組進行,在“發(fā)問”“回答”“做相應動作”的基礎上增加了改變對方動作快慢的內容。具體而言,當A提問“你在做什么”并根據(jù)B的回答做出相應動作后,B可以說“我是閃電俠/烏龜俠”,然后A便要根據(jù)B的回答以較快/慢的速度做動作。然后再由B發(fā)問“你在做什么”,讓游戲循環(huán)下去。
2.教師可請5~10個孩子圍成圓圈,選出一人作為指揮站在圈內。其他人向指揮發(fā)問“你在做什么”后,指揮需做出回答,例如“我在開車”,其他人便要一起做出開車的動作回應指揮。接著,指揮可說一些形容詞并隨機指向其中一人,被指到的人需根據(jù)指揮的要求完成動作。例如,指揮指著某人說“超級慢/傷心/超級小”,被指到的人就要表現(xiàn)出慢慢開車/悲傷地開車/開一輛很小的車的狀態(tài)。如果被點到的人沒有及時反應過來,就要變成指揮站在圈內,游戲重新開始。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大一些的孩子玩,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教師可提前準備一些畫有各種表情、大小或輕重快慢的卡片,讓他們用各種方式展現(xiàn)對這些詞的理解,然后再開展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