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丹
語文作業(yè)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能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yè),要有啟發(fā)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狈稀半p減”政策下的語文作業(yè),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極地學,靈活地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充分重視語文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為使學生的減負工作落到實際工作中,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去探討。
一、積累性作業(yè)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旗幟鮮明地提出“少做題,多讀書”的主張。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只有經過漫長的知識積累,運用時才能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此類型的作業(yè)除了較常規(guī)的課內字、詞、句、段、古詩詞積累外,還包括學生在遣詞造句中思緒的飛揚、意境的詩化、心靈的凈化、感悟的升華。如讓學生記讀書筆記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實際教學中,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記錄本,每天閱讀一篇文章,將優(yōu)美的詞、句、段摘錄下來,并寫出點評或心得體會。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可以集中交流讀書心得,或欣賞寫得好的讀書筆記。故事會、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項目,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積累得以充分體現。通過這些交流互動,讓積累的價值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同時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會更高。再如講到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又將魯迅的《朝花夕拾》介紹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后作為欣賞作業(yè)閱讀,使學生對魯迅的散文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到初中以后,學習壓力大,加之小學沒有系統(tǒng)地介紹閱讀方法,所以很難靜心去研讀《朝花夕拾》,其實這一方法也為將來的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從而更有效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將學生的減壓減負工作切實落到實處。
二、趣味性作業(yè)
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的作業(yè)設計應富有創(chuàng)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處在一種愉悅的環(huán)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如學習了《皇帝的新裝》等課文之后,引導學生自由選擇角色,自由選擇表演伙伴,組織表演小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再加上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動作、表情,讓全班學生進行話劇表演練習,最后由學生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最佳演員、最佳合作、最佳編劇等獎項,盡量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通過角色表演活動,引導學生把豐富的學習資源內化為自身的財富,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他們多樣的個性。再如在學了《春》和《濟南的冬天》之后,學生對寫景大有興趣,教師可適機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寫景散文,屆時布置每個學生給自己的家鄉(xiāng)或者校園寫一段寫景描寫,并開展一次寫景鑒賞大會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的“武林大會”上給每個展示自己作品的同學加以點評,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思維活動始終處于興奮、活躍之中。教師設計作業(yè)時,一定要針對學生特點,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地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其實這些作業(yè)的設計,不僅僅是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更關鍵的還能使學生對人物的性格的把握以及其他題型的掌握更加到位,從而使知識點的落實更加到位,從而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三、實踐性作業(yè)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碑敶鐣男畔⒒?、開放性、實踐性、多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融合等特點,又使語文教育中的實踐性作業(yè)布置成為必然,因此,作業(yè)設計還應注意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取得第一手資料,新課程的作業(yè)設計應關注學生的生活領域,讓課堂知識和書本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去,讓作業(yè)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貼近學生生活領域,要體現實踐探究,用到實踐中去。如教學專題《文學部落》,利用星期天、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把平時的所看的經典名著、歷史故事等進行歸類整理、分析,從那些用詞簡練、生動活潑的語言中汲取營養(yǎng),而對那些夸大其詞,故弄玄虛的語言和故事予以批判,并且結合之前和學生談及的魯迅的《二十四孝圖》來培養(yǎng)學生生的辯證思維。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而生活又是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因此語文作業(yè)必須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驗、個體差異,通過設計作業(yè),讓學生自覺地走進自然,走進社會,通過觀察、參觀、訪問、調查等形式體驗生活,豐富情感,陶冶情操。
四、探究性作業(yè)
新課程理念更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自身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成為個性健全發(fā)展的人。作為語文老師,都能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而語文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缺乏閱讀的興趣,這時如果設計一些探究性作業(yè),或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如學習了《老王》,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在老王死了之后,體會“我”的心理感受,寫一段“我”的心理描寫。學習了《最苦與最樂》后,還可以展開辯論會,讓學生自己展開討論學習和生活中的苦與樂。在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為他們指明探究的方向,并提供研究的時間、空間與方法,把學生的眼光引向知識的海洋,啟迪了思維,激發(fā)了想象。同時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自身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更是促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初步養(yǎng)成,真正成為個性健全發(fā)展的人。
五、差異性作業(yè)
人們常說:“十指伸出有長短?!备螞r是五十多個學生呢?每個人的家庭教育、接受能力、學習基礎都是不同的。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币虼宋医o學生們分層布置作業(yè),幫助提高他們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例如課后抄寫生字詞這項作業(yè),我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選擇地任意寫幾遍,要求只要會默寫就可以了。學生為了達到少寫的目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而為了達到會寫的目的,學生會自覺采取更巧妙的方法,從而提高了獨立識字的能力。自主作業(yè)是讓學生變換角度,使他們從被動變?yōu)橹鲃樱箤W生作業(yè)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再如教學《小石潭記》時,我根據我班實際情況,必做題是:背誦課文及重點詞句的注釋和翻譯。選做題是:①在背誦的基礎上,適當想象,用現代漢語將文章擴寫成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現代散文。②課外和酈道元的《三峽》做比較閱讀,探究各自的筆法、情趣、心緒等方面的異同。中等以下的同學完成必做題就行,中等以上的同學除完成必做題以外任選其一。這樣分層作業(yè),有難有易,既讓后進生、學困生能“吃得了”,又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照顧到了各個層面的學生,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自主性,不但使學生易于接受,而且也使他們認識到作業(yè)對他們的作用,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優(yōu)化語文作業(yè)設計,轉變過去那種機械、枯燥、重復的作業(yè)形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有利于提高學生完成語文作業(yè)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作業(yè)的樂趣;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語文作業(yè)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形成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外作業(yè)觀亟須轉變,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為依據,利用語文學科特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后作業(yè),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yè)觀,使課后作業(yè)成為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