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瑜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事件不斷發(fā)生,嚴重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充分發(fā)揮司法審判的懲罰、規(guī)范和預防功能,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刑法修正案(十一)也新增了“高空拋物罪”,全國各地法院在審理高空拋物刑事案件中,往往以“高空拋物罪”定罪量刑。
插圖/小宜
高空作業(yè)的小軍正在小區(qū)某幢樓21 層外墻實施拆卸空調外機罩作業(yè),聽到屋內的邵某不滿:“為什么要拆我的百葉窗?”“什么時候發(fā)的通知?”對這一連串的怒問,小軍并沒有理會。邵某愈發(fā)怒氣騰騰:“未經我的同意,誰都不準拆除我的百葉窗!”說罷,從通道北面窗戶向正在外墻面施工的小軍投擲一張木凳,木凳撞擊到窗戶角后從21樓掉落至1樓地面綠化帶處。見小軍并未被嚇退,邵某又抄起一把掃帚。這時,邵某的家屬前來勸阻,兩人搶奪掃帚時,掃帚從21樓不慎掉落。法院以高空拋物罪判處被告人邵某有期徒刑7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3000 元。
仔細分析案情,邵某明知21樓的外墻有人正在作業(yè),故意實施拋擲木凳行為,有可能砸中墻外正在作業(yè)的人員,并且邵某所拋擲的木凳物品具有擊落高空作業(yè)人員致墜地死亡的危險。雖然沒有造成樓外墻面施工人員傷亡結果,但該行為具有致人死亡的具體危險。
《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要求人民法院準確認定高空拋物犯罪,對于高空拋物行為,應當根據行為人的動機、拋物場所、拋擲物的情況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全面考量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準確判斷行為性質,正確適用罪名,準確裁量刑罰。根據意見規(guī)定,實施高空拋物行為,輕者可能承擔侵權民事賠償責任;重者可能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根據刑法理論,只要故意實施具有致人死亡的具體危險行為,就可以認定為殺人行為。如果行為人認識到了這種具體危險,卻仍然實施這種行為,即便沒有致人死亡,也符合故意殺人罪未遂的成立條件。
可見,將類似案例中邵某的高空拋物行為以“高空拋物罪”定罪量刑似有不妥,如將其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未遂),不僅能夠做到罪刑相適應,也能充分體現意見要求的“準確認定高空拋物犯罪”精神,從而達到依法制裁違法、犯罪的法律效果與維護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效果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