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禹嘉
當“疫情”來臨時,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居家隔離期間,“吃菜難”成了家家戶戶的大問題。幸虧有社區(qū)發(fā)放的“蔬菜包”,價格便宜,貨源安全,于是,天天在業(yè)主群里搶菜,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
我和爸爸也不例外,加入了搶菜大軍。那一天,社區(qū)又發(fā)了蔬菜包接龍,一眨眼的工夫,名單就拉起了一大串,都排到五十多號啦!我催著爸爸趕緊報名,還好位置比較靠前,估計今天能夠搶到蔬菜包。
在等領菜通知的空隙,群里一位16樓的叔叔說,打開他家的冰箱門,只剩下土豆和燈了,如果這次搶不到菜,家里就真的“彈盡糧絕”了。我暗自慶幸,爸爸真是眼疾手快,否則吐槽的就是我家了。
我正興奮地暢想蔬菜包里有什么菜時,網(wǎng)格長發(fā)來群消息,說配送量不足,每棟樓只能分到三個蔬菜包。爸爸苦著臉對我說:“三箱菜分給全樓120戶,恐怕每家都分不到一把芹菜的量。”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網(wǎng)格長在群里接著說道:“數(shù)量實在太少,請報名接龍的前三名下樓取菜。”消息一出,微信群突然一片寂靜……
唉!今天沒有搶到蔬菜包,我和爸爸只好張羅午飯吃土豆片了。這時,微信群蹦出一條信息:大家好,我是605的業(yè)主,我提議,鄰居們能否把家里的蔬菜分點出來,給獨居老人和有嬰幼兒的家庭。
“滴滴……滴滴……滴滴滴”,一條條信息不斷地冒出來:
我家沒有老人和小孩,可以不要蔬菜包;我家還有點白菜和洋蔥,可以堅持兩天;我家都是成年人,吃啥都能挺過這幾天;樓下鄰居剛給了我六個土豆,蔬菜包就送給更需要的人吧……微信群一下子又熱鬧了,贊同的信息不斷刷屏?!巴?!”爸爸毫不猶豫地跟著回復,1105個“同意”瞬間霸屏,頗為壯觀。
最終,今天的三箱蔬菜被合在一起,重新分成七份,每個“特殊”家庭領到一份。沒有爭搶和吵鬧,沒有異議和指責,大家齊心協(xié)力,做成了一件好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但可以為“抗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病毒無情,人有情,讓我們攜起手,互幫互助,共渡難關。
(指導教師:李春梅)
喝彩:眾志成城,齊心“抗疫”不只是口號,也是抗擊“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在“齊心協(xié)力”面前,沒有什么困難過不去。小作者用最真實的事例為我們展現(xiàn)了普通人的不普通之處,也是這種“齊心協(xié)力”讓社會變得更加溫暖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