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年軍
本文有兩條線索:“我”參加研學活動是明線,“我”在研學活動前后和過程中的心理起伏是暗線。
明線寫事件,暗線寫人物的情感,二者相互交織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突出文章主旨,并使作者的情感表達更臻完整。
這里主要就本文的暗線稍做分析。文章開篇,作者說“只覺得有什么東西在我的眼前晃啊晃”,是什么東西呢?此處埋下伏筆,按下不表。準備出發(fā)時,“我”想起那誘人的公主裙,情緒低落,文勢產生跌宕。接著,“我”興高采烈到了稻田,一陣風吹來,又想起公主裙,情緒再低落,文勢又跌宕。后來,割稻子使“我”興奮,“來時的某種不情愿被這種愉悅感打跑了”,情緒高漲,文勢再跌宕。再后來,“沁人心脾的稻香充塞了我心靈的空間”,田間的收獲因為情感的注入而升華,“我”進入了詩意的境界。及至寫日記時,“我”把公主裙放在旁邊,幻想“那上面紅色的花朵綻開了笑靨”,此處虛寫和開篇虛寫遙相呼應,韻律和節(jié)奏同現(xiàn)。
明線和暗線交織,刻畫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并凸顯文章的藝術特色:心理起伏、文勢跌宕,多層次的情感表達豐富了文章內涵。
如果抽去這些情感起伏變化的描寫,僅保留研學的過程講述,那么故事的可讀性、藝術性將會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