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潔
導讀:繪本是以圖為主、文為輔,能展現(xiàn)學齡前幼兒視角下的審美圖景的讀物,并通過與生活經驗的連接與幼兒進行互動,透過造型生動、色彩優(yōu)美、構圖多元的故事情節(jié),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在幼兒童年時光里,引導其讀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書,看有價值和意義的書。在幼兒讀圖的過程中,引領幼兒尋找隱藏線索,體驗繪本的別樣樂趣。
一、背景
教育部在2001年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地把對幼兒早期閱讀的要求納入了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要求“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各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該文件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則去爭取家長的理解,以及鼓勵家長主動參與,并且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二、家園共育橋梁建設
雙減政策下,幼兒園需創(chuàng)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環(huán)節(jié),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圖畫書,“防止小學化教育”,反對以機械的方式進行強化練習,落實《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導意見,提倡有意義的親子共育活動開展。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突出表現(xiàn)出小學化傾向嚴重,過早填鴨式教學,只重視眼前的智力發(fā)展,卻忽略了幼兒“學做人”“學合作”“學交往”“學生活”的能力,但未來社會正是要避免幼兒片面地發(fā)展,在幼兒身心健康、道德品質等因素上下功夫,家園協(xié)作,培養(yǎng)雙商兼?zhèn)涞挠變?。繪本正是這其中跨線的橋梁,書海世界包羅萬象,繪本更是包容性極強的親子共育的優(yōu)選,除了有針對不同幼兒年齡的繪本故事外,更能兼容不同性格的幼兒。在身心健康上的培養(yǎng)及引導對比過去“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更有趣味性,浸潤的方式不突兀,也不再盲目。
三、從家長的困惑中找到教育契機
現(xiàn)在家長的年齡特征鮮明,文化底蘊也較高,開放的教育理念下,都希望盡量對幼兒好一些,讓他們在童年時盡量快樂,因為長大后他們會遇到很多挫折與歷練。往往是童年的這些歡聲笑語才有力量可以治愈成年人路上的磕磕絆絆。希望幼兒在遇到挫折時想到父母的愛,內心就會充滿力量,從而提升克服困難的勇氣。但家長們面對來自社會基層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陪伴不到位時,往往只有金錢能到位?;蛟S,我們會選擇給幼兒買他喜歡的玩具;或許,會給幼兒買不少喜歡的零食;在幼兒步入叛逆期的時候,或許“以理服人”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內心深處那些“獲取關注”的需求,這常常就是現(xiàn)在忙碌奔波的家長最棘手的問題,他們需要更自然、更用心的愛的表達。
四、繪本案例分析
(一)繪本剖析
1.《逃家小兔》是出生在紐約的瑪格麗特·懷慈·布朗寫的一本帶有濃厚親情色彩的故事。她從來沒有結過婚,她也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卻對幼兒的心理和情緒有著很深刻的認識。她擅長用精簡的、游戲性的文字來陳述,不僅能打動幼兒的內心,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美國《學校圖書館》雜志將它評為“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書”。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對話卻能直擊讀者內心深處的母子情感。故事人物角色鮮明,兔媽媽溫和可親,兔寶寶略帶叛逆,在兩者的對話中,卻能隱現(xiàn)出母親與生俱來的保護欲和機智豁達的教育觀。一大一小兩只兔子讓畫面倍感溫馨。
2.每個年幼的幼兒都幻想過用“離家”的方式,考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想聽聽爸爸媽媽的表達,看看他們的反應。故事里的小兔子的經歷就像一場游戲一樣,故事里兔媽媽用一次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欲擒故縱的方法給足了小兔子安全感。正是這樣促進式的關懷讓小兔子最后依然回到了媽媽的懷抱。故事封面的對話設計與故事最后夜色下樹洞兔子窩里相視喂食的畫面前后呼應,示意著不論怎樣的寶貝都是媽媽的最愛,不論如何叛逆的寶貝都會在最后意識到媽媽的關懷。
3.故事先采用簡潔的黑白鋼筆畫,緊隨其后的是濃烈色彩的想象畫面,畫面銜接引人入勝。小兔子想要飛走,媽媽就變成了一顆“兔子”外形的大樹,給了它“家”的同時,還能讓幼兒找到“家”。小兔子想變成河里的小魚,媽媽則變成了捕魚人,穿著黑黑的長靴,拋出魚竿,鮮紅的胡蘿卜“魚餌”和整幅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你逃,我便追,不強迫,不打擊幼兒的好奇心,在隱形的保護中,讓它感受外面的世界。母愛在一次次的追逐中被幼兒感受,故事把小讀者的想象力拓展到一個無限空間。
(二)教學準備
1.談話延伸:幼兒談到關于“媽媽”的話題時總是興趣盎然,有的說“我的媽媽很愛我”,有的說“我不聽話的時候媽媽總是兇我”,有的說“媽媽說,我批評你才是愛你”……幼兒對愛的感受總是直觀的,然而在他們的眼中,能看懂父母的愛嗎?《逃家小兔》是極具情感色彩的繪本,在“如果你……我就……”“媽媽”“追”等一系列詞句的渲染中,母愛的“形狀”被一層一層逐一描繪,透過愛的“捉迷藏”方式顯現(xiàn)。
2.信息搜集: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搜索《逃家小兔》的信息背景、作者簡介等,通過家園談話活動了解家長口中的真實生活案例,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幼兒的性格特點。
3.因材施教:教師在幼兒談話活動中,生成關于愛的表達分享討論會,傾聽幼兒的想法。在家長會談話活動中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二者合一,挖掘班級幼兒最喜歡的繪本類型,以投票形式確定情感類繪本,開展一次“愛的表達”主題活動。
4.課后延伸:愛的表達大調查;我不喜歡這樣被愛;藝術活動:表情大禮包;健康活動:情緒怪獸;創(chuàng)造性游戲區(qū)域:愛心屋/親子共育。
(三)教學設計
1.設計意圖
(1)讓幼兒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感受不同的愛的表達方式,從而進一步升華親情。
(2)在生活中懂得感激身邊關心自己的人,并用行動去表達。
2.教學目標
(1)提升幼兒接受愛和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愛的能力。
(2)學會觀察畫面,理解故事中角色之間的對應關系,體會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
(3)能選擇具體畫面,結合想象,表達畫面的大致內容。
3.教學過程
(1)引入
封面上,風吹過田野,兩只小兔子在草叢里望著對方,這是兔媽媽和兔寶寶,它們在干什么呢?扉頁作者介紹,一只思考的小兔子引出了下面的故事。想象小兔子都在思考什么呢?
(2)精讀故事
小兔子想要逃離媽媽的束縛,產生了想要感受外面世界的欲望,從而開啟了“探索之旅”,書中以“如果……我就……”這樣重復式語句為導火線,通過兩頁黑白、一頁彩色的呈現(xiàn)方式與幼兒互動,引導幼兒思考小兔子做了些什么來逃離自己的媽媽。幼兒在故事情節(jié)線中抓住核心,看到兔媽媽的造型,就能說出小兔子想要變化的模樣。但無論它怎么變化、去了哪里,都能看到它的媽媽總是默默守護著它,幼兒說“那是因為兔媽媽愛它,所以走到哪里都不會離開”。
這只是最粗淺的畫面閱讀,在逐一翻閱的閱讀時,輕聲的語調、溫和的情緒,將幼兒代入了與媽媽在一起的溫馨畫面中。幼兒不僅發(fā)現(xiàn)了小兔子的逃離線索,還看到了繪本中兩頁黑白、一頁彩色的表現(xiàn)手法,黑白圖案描繪的都是小兔子單獨的畫面,表現(xiàn)它想要離開的場景;彩色畫面中描畫的都是兔媽媽默默守護的畫面。
(3)細節(jié)觀察
一遍全景式繪本閱讀后,幼兒已經在畫面中找到了非常重要的細節(jié)線索,例如:小兔子變成小魚、媽媽用胡蘿卜“釣魚”。他們很激動地用語言闡述自己想到的個中緣由,于是我們開始從頭觀察。他們說,扉頁的小兔子在思考自己想要“逃跑”,這種倒推的邏輯思考方式讓我感到很驚訝。
幼兒開始逐頁觀察,體驗故事中的角色,思考媽媽愛的表現(xiàn)方式。
小兔子跳進了魚池,觀察到墻上掛著的工具,幼兒搶著說它的媽媽要去捉它了。二合一的彩色畫面中,媽媽帶上齊全的工具,用小兔子最愛的胡蘿卜垂釣,幼兒發(fā)現(xiàn)旁邊倒下的樹,大聲說:“快點快點,要把它沖走了!”
小兔子爬上高山,想要變成石頭,媽媽帶齊裝備出發(fā),老師引導式提問:“爬山還需要這么多工具嗎?”幼兒說:“山太高了,很危險,上面還有裂縫。”
小兔子到了花園,想要變成小花,媽媽拿著灑水壺,幼兒說:“因為它的媽媽要給它澆水,它這朵花才能長大呀!”
小兔子想要變成小鳥飛走,媽媽變成了一棵綠色的兔子型大樹,張開手臂?!斑@棵樹真奇怪,怎么長成了兔媽媽的形狀?”幼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這樣,小兔子才能看到它,才知道那是媽媽的那棵樹啊。”
小兔子想要變成小船,在海上越飄越遠,媽媽變成了一只大兔子造型的風,把小兔子船吹得遠遠的?!鞍研⊥米哟档媚敲纯旄蓡??”幼兒聰慧地應答:“海浪來啦,要是不快一些,就會被海浪淹沒的?!?/p>
小兔子想去好玩的馬戲團體驗各種刺激的游戲,兔媽媽要去半空中走鋼索,在半空中遇見它?!霸诘厣喜灰部梢越幼∷鼏幔磕敲锤哌€拿把雨傘干什么,多危險啊!摔下來可不得了!”幼兒熱情高漲地說:“不會的,兔媽媽那個雨傘可以當降落傘,我媽媽給我看過?!?/p>
小兔子受不了媽媽一直都能追上它,決定跑回家,兔媽媽站在家門口等它,張開雙臂迎接它。
故事最后,濃烈的色彩渲染出溫馨的家庭氛圍,火爐紅紅的火苗將溫暖的“家”映襯得恰到好處。舒適的搖椅上,兔媽媽穿著居家服,抱著小兔子,相視地看著對方。最后小兔子說:“那我就呆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黑白的畫面和正文的第一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一頁的小兔子在干什么呢?“在跑,跑得很快?!爆F(xiàn)在呢?“它趴著在休息?!蓖脣寢屛菇o小兔子一根紅蘿卜,結束了整個故事?!靶⊥米舆€想走嗎?”“不想了!”“你怎么知道?”“它抱著媽媽,證明它很愛它的媽媽,它的媽媽也很愛它?!薄靶⊥米拥教幣?,它的媽媽為什么沒有生氣?”“因為它的媽媽愛它啊,它們和好了,小兔子就不生氣了?!?/p>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閱讀繪本故事時,關注重點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小班幼兒看到這樣的故事時是被小兔子的形象吸引,他們喜歡有小動物元素的書本,熱衷于可以操作的書本。他們可以看到故事中小兔子的變化,直觀地觀察媽媽做了什么,并能通過故事結尾,知道小兔子和媽媽又溫馨地生活在一起;此次中班幼兒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還加上了看細節(jié),他們能發(fā)現(xiàn)書里連續(xù)的幾幅畫面是一種類型的表現(xiàn)手法,但他們無法用適合的詞語進行表達。不過在適時的引導下,他們能清楚地表達故事里的細節(jié)線索,從而增加教育契機,讓其更深層次地體驗故事里想呈現(xiàn)的“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從而感知到愛不一定是用語言表達的,有可能從某些行為中透露出。爸爸媽媽的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可以理解身邊的親人有時候也有負面情緒,他們和我們表達不開心方式可能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選擇理解、包容和關心對方。
(四)分析
《逃家小兔》本質上就是一個關于愛的“捉迷藏”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家長和幼兒的愛意在流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兔子對外界的好奇、想要擺脫媽媽束縛的心情,都證明了幼兒自我意識的蓬勃發(fā)展。這是親子關系在經歷獨立和依賴的沖突期,也是父母在培養(yǎng)幼兒成長的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高度焦慮的父母或許會在這個階段產生困惑,無法將自身從長輩的角色中抽離出來。如果父母始終無法做到“放手”,那么幼兒在獨立的過程中就容易體驗到挫敗感,從而導致分離的困難;從幼兒的角度來看,在這種不斷逃走又被找到的過程中,會體驗到對父母的“控制感”,這會讓幼兒感到特別興奮和快樂,因為不再只是被教育的對象,他們會意識到親子關系存在著平等溝通的可能性。在重復的過程中,情感的穩(wěn)定性一旦建立,幼兒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就不再逃走了。
五、結語
《逃家小兔》這本繪本情節(jié)簡單、情感樸素、畫面凝練、語言質樸,以最簡練的敘事方式、最干凈的圖像語言、最樸實的藝術手法直抵親子關系的本質,因而經久不衰,成為家庭繪本的典范,讓萬千讀者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需要用心“繪”智,才能讓愛留住時光??茖W的教育理念、理性的教學思維、良性的師生互動、有效的親子交流、趣味的游戲設計、生動的知識科普……這些都是屬于教育的智慧,是老師和家長的必修課,我們要與幼兒一同成長。
做一個智慧父母,需要考究愛的表達方式,讓幼兒直觀感受到不論發(fā)生什么,父母都是堅強的后盾,永遠愛著他,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尊重幼兒獨有的性格特點,允許他可以“做自己”,培養(yǎng)幼兒的價值感;適當認可幼兒對的地方,合理化建議,將決定權留給幼兒,尊重幼兒,培養(yǎng)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能力;相信幼兒可以處理好自己的事,盡最大的能力去輔助和陪伴,提升幼兒的自信心;正確看待幼兒不夠好的地方,無條件地接納與表達愛意才能真正在無形中給予幼兒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