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未成年人侵權責任研究

      2022-04-29 00:44:03張艷玲陶雨華
      社會科學進展 2022年2期
      關鍵詞:校園欺凌

      張艷玲 陶雨華

      摘 要|本文明確了校園欺凌行為法律概念,合理劃分了未成年欺凌人和監(jiān)護人責任,確定學校教育監(jiān)管責任內(nèi)容,適用多種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以期合理地解決校園欺凌行為侵權責任的問題。

      關鍵詞|校園欺凌;未成年責任;監(jiān)護人責任;教育監(jiān)管責任

      1??? 校園欺凌行為的現(xiàn)狀

      1.1 校園欺凌現(xiàn)象日益普遍化、嚴重化

      校園欺凌又叫校園欺負、校園霸凌(來源于英文“Bullying”的音譯),是廣泛存在于中小學校園的現(xiàn)象。珠海區(qū)“青年地帶”項目 2014 年對廣州 1447名初一學生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 45.2% 的初一學生表示曾經(jīng)受到同學語言上的惡意侵犯,有 29.6% 的被調(diào)查者表示在過去 30 天內(nèi)遭遇過同學故意拳打腳踢或者推撞。2019 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學校暴力和欺凌:全球現(xiàn)狀和趨勢, 驅動因素和后果》報告顯示,全球校園 1/3 的青少年遭到欺凌。受欺凌人社會經(jīng)驗不足、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常常在遭遇欺凌時,膽小怕事、不知所措;并且大多數(shù)人不會主動或及時將情況告訴學?;蚋改?,這使得大多 數(shù)的欺凌行為被隱藏,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有效制止,進而引發(fā)更為惡劣的校園暴 力事件。潛在性、持久性,手段多樣性等特點,使得校園欺凌問題難以有效治理。

      1.2 網(wǎng)絡欺凌成為新的表現(xiàn)方式

      隨著網(wǎng)絡用戶低齡化趨勢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通過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在網(wǎng)絡平臺上進行交流。因此,校園欺凌行為也開始以網(wǎng)絡化的方式實施,并通過網(wǎng)絡平臺迅速傳播。網(wǎng)絡的匿名性是法律規(guī)制的難題,盡管現(xiàn)今提倡實行“網(wǎng)絡實名制”,但是網(wǎng)絡涉及范圍之廣,傳播的速度驚人,完全控制傳播態(tài)勢幾乎不可能。欺凌人通過發(fā)布欺凌行為的視頻炫耀自己的“戰(zhàn)績” 或者在相關的網(wǎng)絡平臺上對被欺凌人進行攻擊、侮辱和謾罵。這會助長欺凌行為人扭曲的虛榮心理,也會侵犯到被欺凌者的名譽和隱私,從而造成其心理抑郁和社交恐懼,甚至引發(fā)被欺凌人自殺的嚴重后果。

      2??? 我國校園欺凌行為侵權責任立法考察

      2.1 校園欺凌行為概念有爭議

      2021 年 6 月 1 日剛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校園欺凌給出了比較明確的定義:學生欺凌,是指發(fā)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除此之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國務院發(fā)布的多項意見和通知,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典型案例中也多次適用相關術語。但是,不同部門使用的校園欺凌概念的范圍其實有所區(qū)別。如果不明確分析其概念內(nèi)涵,往往會導致學校和父母在法律層面難以識別哪些行為屬于校園欺凌,有時把校園欺凌錯誤地認識為學生之間的玩笑打鬧或者屬于校園暴力。到底什么是校園欺凌行為?它與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開玩笑或惡作劇,以及已經(jīng)上升為打架斗毆的校園暴力有什么區(qū)別?

      2.2 欺凌侵權行為責任分配存在爭議

      按照我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 1188 條的規(guī)定,無民事能力行為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侵權責任由監(jiān)護人承擔。這表明侵權責任法采用了未成年人不具有侵權責任能力的否定主義。有學者提出應該改為責任能力肯定主義, 因為這樣更有利于對未成年人起到教導指引和抑制侵權的作用。本文同意此觀點。如果不在法律上肯定未成年欺凌人的侵權責任能力,可能造成對未成年加害人的過度保護。因為未成年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相當?shù)恼J識能力,欺凌行為也是在其充分的“惡意”支配下進行的。尤其是中學學生,其學習的知識和接觸到的社會實踐也能讓他們懂得實施該行為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如果以沒有足夠的識別能力的為由讓其逃避責任,他們很難自律己行,敬畏法律。

      侵權責任編第 1188 條第二款規(guī)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財產(chǎn)的,應當先從本人的財產(chǎn)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jiān)護人賠償。有學者認為不僅是“識別能力”,財產(chǎn)能力也應當是責任能力的基礎,這一款可以推定出我國立法上將財產(chǎn)作為判斷未成年侵權責任能力的唯一標準。本文看來,實際上這和第一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由監(jiān)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的規(guī)定相矛盾。其中有兩點值得思考。第一,將財產(chǎn)作為未成年人責任承擔能力的標準違背了侵權責任編中以過錯為中心的歸責原則。財產(chǎn)能力只是承擔損害賠償侵權責任需要考量的因素,而責任能力是主體資格, 將兩者混淆就會得出“沒有財產(chǎn)就沒有侵權責任”的謬論。第二,正是因為侵權責任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未成年人和監(jiān)護人責任分配,而實踐中未成年人一般沒有財產(chǎn),為了司法操作便捷,就會直接采取未成年人侵權責任一律由監(jiān)護人承擔的規(guī)則。因此校園欺凌事件的解決結果往往是欺凌行為人的監(jiān)護人進行損害賠償。這很難真正抑制實施欺凌行為的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保護被欺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3 責任承擔方式單一且難以落實

      《民法典》第 179 條規(guī)定了 11 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校園欺凌行為可能造成受害人精神損害、身體損傷、人格受損,財產(chǎn)損失,因此可能涉及損害賠償、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返還財產(chǎn)等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在民事司法實踐中,損害賠償是最為常見的責任承擔方式。而校園欺凌侵權行為涉及的其他責任承擔方式卻很難實行到位。損害賠償?shù)呢熑纬袚绞綍Ρ黄哿枞说纳眢w或者財產(chǎn)上的物質(zhì)彌補有一定作用,但是卻很難彌補其心理和精神損害。而欺凌行為實施者更不會主動去履行其他責任承擔方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執(zhí)行沒有保障,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是損害賠償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很難起到教育的意義,難以實現(xiàn)法律的教育價值目標。

      3??? 校園欺凌行為侵權責任的立法建議

      3.1 明確校園欺凌法律概念的界定

      美國反校園欺凌法制治理中,各個州政府均在法案的一開始就對校園欺凌行為進行了詳細的法律界定,使其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范圍。澳大利亞政府制定的《澳大利亞首都地區(qū)公立中小學反欺凌、反騷擾和反暴力法案》要求各地區(qū)的中小學校制定的反校園欺凌制度和規(guī)則的內(nèi)容也必須包括“明確校園欺凌定義以及校園欺凌最常見的幾種表現(xiàn)形式”。這是美、澳兩國反校園欺凌立法規(guī)范和制度能夠卓有成效的前提和基礎。結合我國社會近況和現(xiàn)有法律制度,筆者認為,應當在法律中對“校園欺凌行為”明確定義:未成年學生之間單次或者多次故意或者惡意以語言、肢體、網(wǎng)絡或者其他方式傷害、欺負其他學生, 造成其身體或者精神傷害、財產(chǎn)損失的行為。

      這個定義中有幾項需要注意:首先校園欺凌行為的主體是未成年學生,其 應當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 8 ~ 18 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行為能力民法對其持否定態(tài)度。因為其身心發(fā)展都不健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不具備實 施欺凌行為的主觀惡意,因此應將其排除在校園欺凌的主體之外。按照我國?? 6 歲入學年齡來看,8 歲兒童是 3 年級學生。和剛入學的兒童不同,他們已經(jīng)熟悉學校的一些基本規(guī)范,學習了一些基本道德知識,對欺凌行為有基本的是非判斷, 因此他們可以納入校園欺凌的主體范圍。而已滿 18 歲的學生,即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已經(jīng)可以自己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直接適用侵權責任編中的有關規(guī)定,因此也將其排除在外。校園欺凌行為的主體,包括小學高年級學生、初中 生和高中生,他們的生活中心地大多在校園,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同學。他們的 身體和心理尚處于不完全發(fā)展階段,需要特別保護和引導。其次,欺凌者必須 有一定的“優(yōu)勢”,他們相較于受欺凌者來說,或是身體體格更強大,或是拉 幫結派致使人數(shù)眾多,造成勢強他弱的局面,給受欺凌一方予以物理上或心理 上的震懾,使之不敢反抗,或者反抗無果。這樣雙方中才會出現(xiàn)“相對弱者”, 才需要法律的特別保護。如果雙方力量對比相近或相同,就不存在身體力量或 精神上的弱者,無須特別保護。再次,校園欺凌可以是一個欺凌者多次欺凌不 同人,也可以是受欺凌者多次被不同人欺凌。即從欺凌者的角度和受欺凌者的 角度都可以認定為校園欺凌行為,這樣擴大了校園欺凌行為的范圍,可以加強 學校和家長的重視。關于欺凌的方式,不僅包括身體直接攻擊和語言的侮辱、 詆毀,還包括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不實謠言,亦或者大肆公開個人隱私,謾罵等。最后, 欺凌的結果造成了被欺凌人身體、精神或者財產(chǎn)的損害。

      校園欺凌、校園暴力與同學之間的玩笑不同。校園暴力多為突發(fā)性的肢體 沖突事件,易于發(fā)現(xiàn)和及時制止;校園欺凌具有長期性、隱蔽性和反復性的特征, 不易發(fā)現(xiàn)和即時停止;而學生之間的玩笑本身不具有傷害性,并且可以由被玩 笑人即時停止,因此會在可控限度以內(nèi)發(fā)生。

      3.2 確定未成年學生、監(jiān)護人和學校的責任分配

      校園欺凌行為的侵權責任承擔問題,是欺凌行為人、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以及學校的三方責任分配問題。關于未成年人和監(jiān)護人的責任分配問題上,我國立法上采取了監(jiān)護人承擔未成年侵權行為的全部責任,即替代責任。有學者贊成此觀點,因此其在討論校園欺凌行為侵權責任時不再討論未成年人的責任, 而直接討論監(jiān)護人的責任形態(tài)。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校園欺凌行為的特殊性, 行為人與受害人都是未成年人,對一方過度保護,必然會造成對另一方的損害。因此,如何進行合理的責任劃分,需要重新考量。

      3.2.1??? 確定未成年欺凌人的過錯責任歸責原則

      不承認未成年人的過錯侵權責任能力偏離了侵權責任法過錯責任的基本價值追求。德國法學家耶林認為,使人負擔損害賠償?shù)?,不是因為有損害,而是因為有過錯。過錯是侵權行為人應當受到法律非難的一種主觀上的狀態(tài)。法律主張行為人具有相應識別能力,本可以避免損害,卻因為主觀故意或者過失沒有避開甚至促成損害結果發(fā)生,所以應當受到法律的懲罰。認識識別能力也是我國侵權責任法中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8 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已經(jīng)進入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應當具有了一定的識別能力。校園欺凌行為,行為主體和對象都是未成年學生,他們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具有相應的識別能力。主動實施欺凌的行為人,不會沒有認識到自己行為會造成他人身體傷害,心理傷害和名譽受損。恰恰相反,欺凌行為人具有積極追求侵權結果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廣東海豐女中學生遭脫衣毆打事件,欺凌行為人必定能夠認識到毆打、脫衣服并錄下視頻是對同學的一種傷害和侮辱。因此對有識別能力、主觀惡性強的部分未成年人,法律應該讓其承擔自己責任。

      關于沒有經(jīng)濟能力就沒有責任能力的觀點也是不成立的。侵權責任能力和 經(jīng)濟承擔能力一個是法律問題,一個是事實問題。侵權責任的成立依賴于是否 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只要未成年人因過錯給他人造成損害,就構成侵權 責任。再者,即便否認未成年欺凌人的過錯侵權責任能力,也不能完全解決損 害賠償問題。如果由監(jiān)護人承擔完全的替代責任,那么就不能追究未成年人的 侵權責任。因為未成年人不具有責任能力,其責任后果自然應當由監(jiān)護人全部 承擔。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分為財產(chǎn)責任方式和非財產(chǎn)責任方式。否認未成年人 責任能力,意味著監(jiān)護人既要賠償受害人全部的損失,也要承擔賠禮道歉等責任。賠禮道歉等侵權責任承擔形式具有專屬性,不能由非加害人履行,否則就流于 形式,與法律設定的本意相違背。因此,只有承認未成年欺凌人的過錯侵權責 任能力,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3.2.2??? 明確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的責任性質(zhì)與形式

      前文所述,未成年欺凌人具有過錯侵權責任能力,其本人應當對被欺凌人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考慮到財產(chǎn)責任,未成年人現(xiàn)實生活中一般沒有相應的財產(chǎn)可以支付或者全部支付損害賠償,故為了合理保護未成年被欺凌人的利益, 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的設定具有重要意義。

      學界對于監(jiān)護人責任的歸責原則有三種觀點:其一,過錯責任歸責原則。該觀點認為,推定監(jiān)護人對被監(jiān)護人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傷害在教育管理方面有過失,如果監(jiān)護人證明自己已盡監(jiān)護職責,就可以免除其民事賠償責任。其二,無過錯責任原則。持無過錯責任原則的觀點認為,無論監(jiān)護人是否盡到了監(jiān)護義務,都要對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侵權責任法上都被視為無民事責任能力人,其所實施的侵權行為產(chǎn)生的賠償義務都由其監(jiān)護人來履行。其三,混合歸責原則。有學者認為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了多種歸責原則,比如把過錯推定原則與公平責任原則相結合,在責任承擔上先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如監(jiān)護人盡到監(jiān)護義務的,則依據(jù)公平責任原則分別承擔損失。也有人認為我國侵權責任法中采用了有減責事由的無過錯歸責原則,有學者稱作“折衷的替代責任”:一方面,被監(jiān)護人因侵權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監(jiān)護人就有承擔責任的義務。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如果盡到了對被監(jiān)護人的管理教育義務,可以減輕責任,但不能因此主張免除責任。在校園欺凌中,監(jiān)護人以哪種歸責原則承擔責任更合理的問題,筆者贊成

      父母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其他監(jiān)護人承擔過錯推定責任。父母將孩子帶到世 界,理應負責到底。而且,父母是孩子的法定受益人,表現(xiàn)為物質(zhì)或精神的受益, 故應當承擔與此相適應的義務。當未成年人行為構成侵權時,父母存在對孩子 監(jiān)管教育上的過錯,自然應該承擔侵權責任。如果父母自證已經(jīng)盡到了監(jiān)護義 務或當事人難以證明其過錯,又無其他責任人可以承擔責任時,父母仍然應當 承擔責任。父母承擔侵權責任時,承擔的可能是過錯責任,也可能是無過錯責任。因此在法律上將父母的責任規(guī)定為無過錯責任更合適。正是由于父母與子女之 間存在上述的具有其他監(jiān)護人難以相比的特別關系,其他監(jiān)護人的責任和父母 的責任在性質(zhì)上應當有所區(qū)別。大陸法系立法上的通行做法是將其他監(jiān)護人的 責任認定為過錯推定責任非一般過錯責任,這樣才能更有效合理地保護受害人 的合法權益,我國也應當采取此種立法選擇。

      因此,在校園欺凌侵權行為中,被欺凌方可能讓實施欺凌方承擔財產(chǎn)責任和非財產(chǎn)責任。如果欺凌行為人的財產(chǎn)不足以賠償損失或者沒有財產(chǎn)的,可以讓其監(jiān)護人承擔責任。這樣的安排合理解決了校園欺凌行為侵權責任未成年人和監(jiān)護人責任承擔問題。

      3.2.3??? 明確學校的“相應的補充責任”和教育監(jiān)管義務內(nèi)容

      (1)??? 侵權責任編第 1120 條規(guī)定了學校在校外第三人侵權的情況下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跋鄳摹敝赋袚呢熑闻c過錯大小相適應。學校在沒有盡到教育管理義務范圍內(nèi)承擔責任,是學校自身的責任,不享有追償權?!把a充責任”指補充他人賠償能力的不足,代他人負責,自然享有追償權。這樣的說法本身前后矛盾。學界對此存在全額補充說和有限補充說的爭論。全額補充說認為,如果不能確定具體的直接責任人或找不到直接責任人,學校需要就被欺凌人所遭受的全部人身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在直接責任人只能承擔一部分損害賠償?shù)那闆r下,學校需要就直接責任人無法清償?shù)膿p害賠償部分承擔責任。有限補充說認為,學校補充責任產(chǎn)生的原因是其自身在校園欺凌行為發(fā)生時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制止,對欺凌損害結果的產(chǎn)生存在過錯。其責任范圍同樣應當與其自身在履行職責時的過錯程度相適應。本文贊成有限補充說。學校承擔責任是因為其存在教育管理上的過錯。在侵權責任人不能賠償受害人損害范圍內(nèi),學校承擔與過錯相適應的責任,屬于自己責任,因而不享有追償權。另外如果侵權行為人沒有賠償能力,受害人的損害不能被“填平”,因此也有學者建議增設學校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具有一定的參考應用意義。

      (2)??? 法律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具體的義務內(nèi)容,而侵權責任

      編第 1199 條、第 1201 條規(guī)定學校承擔的教育管理職責實在籠統(tǒng),常常成為學校推脫責任的理由。美國的校園欺凌立法規(guī)定,學校對學生除了有教育管理職責,還負擔有設置校園欺凌強制報告制度、引進專家小組處理和培訓等義務。如果學校沒有履行這些義務并造成了嚴重后果,則會被追究相應的責任。日本的《校園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案》第 15 條規(guī)定了學校對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義務,

      第 17 條規(guī)定了學校應當定期調(diào)查校園欺凌義務,設置“商談機制”的義務等。這些對校園欺凌行為的專門立法,強調(diào)了學校在校園欺凌行為治理中的特別義務,我國的侵權責任立法可以有所借鑒。

      筆者認為,針對校園欺凌行為的普遍性,我國立法上也應當規(guī)定一些具有反欺凌特色的義務作為學校職責的一部分。法律應當明確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義務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教育監(jiān)管與警示的義務、緊急應對與保護救助的義務、救濟與精神慰藉的義務。第一,教育監(jiān)管與警示義務應當是學校的基本義務。在校園欺凌行為高發(fā)生率的今天,學校除了日常的教學和紀律監(jiān)管,還應當將防治校園欺凌行為納入日常工作范圍。第二,緊急應對與保護的義務是學校職責的應有之義。對于他人舉報或受害者尋求幫助的校園欺凌行為,應當在第一時間告知雙方父母,并且根據(jù)學校的有關規(guī)定和程序進行處理。還應當完善校園警務制度,整合資源,進行事前督查,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和有效解決,并進行事后備案和積極的法制教育。第三,救濟與精神慰藉的義務也應當被納入學校義務范圍。對于學校確有過錯造成損害的校園欺凌行為,學校要積極承擔責任, 并且監(jiān)督欺凌方侵權責任的履行。另外,對于被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及時回歸校園生活。

      3.3 同時適用除損害賠償外的其他侵權責任方式

      傳統(tǒng)的校園欺凌侵權行為可能給被欺凌方造成身體損傷,精神傷害或財產(chǎn)損失的后果。關于責任承擔的方式,實踐中為了保護未成年欺凌行為人的合法權益,多采用損害賠償?shù)姆绞?,責任承擔方式單一。筆者認為,應當將損害賠償和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以及恢復名譽等擔責方式一并適用。除了賠償損害要求有財產(chǎn)外,其余的方式在欺凌行為人都具備履行能力的情況下,親自履行則更能發(fā)揮救濟被害人的作用。當然未成年人適用這些方式時,考慮到對其特殊保護,應當與成年人適用這些責任承擔方式的范圍、程度等有所區(qū)別。

      關于網(wǎng)絡欺凌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尤其是非財產(chǎn)性質(zhì)的責任方式,筆者認為, 應當由實施網(wǎng)絡欺凌行為的未成年人在侵權平臺上進行。在網(wǎng)絡平臺上實施欺 凌行為或者傳播欺凌視頻會對被欺凌人的身心健康和個人信息保護產(chǎn)生極為嚴 重的損害后果。應當首先在侵權平臺上進行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禮道歉的 擔責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對欺凌人起到積極的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彌補被欺凌 人的精神和名譽損害,保護其利益。

      參考文獻

      [1]方益權,毛毅堅,謝麗珍.校園侵權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翁光明.關于中小學校園欺凌的調(diào)研報告[J].基礎教育參考,2016(13): 4.

      [3]馬嬌.澳大利亞青少年校園欺凌現(xiàn)象及防治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4]孟凡壯,俞偉.我國校園欺凌法律規(guī)制體系的建構[J].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7(20):5.

      Research on Tort Liability of Campus Bullying

      Zhang Yanling??? Tao Yuhu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Abstract: This paper defines the legal concept of school bullyings behavior, reasonably divide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juvenile bullies and guardians, determines the contents of school education supervis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applies various tort liability bearing methods, with a view to reasonab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chool bullyings tort liability.

      Key words: School bullying; Minor responsibility; Guardian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supervision responsibility

      猜你喜歡
      校園欺凌
      青少年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心理成因及應對策略
      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應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從社會建構論視角看“校園欺凌”
      法律規(guī)制校園欺凌的若干思考
      法制與社會(2017年1期)2017-01-20 21:03:51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科教導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52:28
      高中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與對策建議
      青年時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24:11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南方周末(2016-08-11)2016-08-11 18:39:29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專項治理“校園欺凌”
      今日教育(2016年6期)2016-07-18 16:10:17
      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分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39期)2016-06-12 16:18:32
      勃利县| 那曲县| 靖西县| 吴忠市| 屯昌县| 夏津县| 江永县| 美姑县| 德化县| 安岳县| 台州市| 沿河| 海南省| 淮南市| 从化市| 南宫市| 松桃| 辛集市| 绵阳市| 乌恰县| 佛山市| 盐津县| 泗阳县| 阿城市| 噶尔县| 青龙| 诏安县| 南漳县| 昌图县| 伊宁市| 东源县| 拜城县| 衡东县| 彩票| 富川| 荆门市| 绥德县| 洱源县| 巫溪县| 鄯善县|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