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在一篇小說的開頭,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從來不會追究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的歷史?!逼鋵?,要追究也很難,這樣的地方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得過于緊密,它的性格融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面,它對于我們太過真實了,因此,所有的理論性質(zhì)的概念就都顯得虛無了。我真的難以描述我所居住的城市——上海,所有的印象都和雜蕪的個人生活摻和在一起,就這樣,它就幾乎是帶有了隱私的意味。
不過,在十多年前,我還意識不到這些,或者說,還沒有碰過壁。在當(dāng)時的“尋根”熱潮的鼓動下,我雄心勃勃地也企圖要尋找上海的根。我的那些尋根朋友們騎著自行車沿黃河而下,聽年逾古稀的老人講述村莊的歷史和傳說。更有的是學(xué)習(xí)考古的專業(yè),得先天之便利,首先進入了發(fā)源的地域。與他們相比,我的尋根,就顯得不夠宏偉。第一,是所溯根源的淺近,當(dāng)這城市初具雛形的時候,已到了近代,它沒有一點“古”意,而是非常的現(xiàn)世;二,我的尋找缺乏浪漫氣息,我只是坐在圖書館里閱讀資料,因為它的短暫,還不及留下遺跡,即便有遺跡,也即刻淹沒在新的建設(shè)之中。
可我沒有方法。我從一位雜攬掌故、索引、地方志、圖書館學(xué)的老先生那里開來一張書單。打開每一本書,都覺得不是我要的東西,而我要的東西,則又變得迷茫起來。但我還是硬著頭皮看著,并且抄寫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建筑、古跡、民情民風(fēng)和逸聞??蛇@些東西沒有使我了解這城市,反而將我與它隔遠了。閱讀“志”,也使我如墜云霧之中,不知如何才能與上海這城市聯(lián)系起來。我的困惑甚至感染周圍的人,他們也對我生出困惑來。有一位老者見我在勤勤懇懇地抄寫上海俚語,就問我是不是在研究上海的方言。他問的都要比我知道的明白得多,我只能羞愧地搖搖頭。
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卻是如此的綿密,甚至是糾纏的,它滲透了我們的感官。感性接納了大量的散漫的細節(jié),使人無法下手去整理、組織、歸納,得出結(jié)論,這就是生活得太近的障礙。聽?wèi){外鄉(xiāng)人評論上海,也覺得不對,卻不知不對在哪里。它對于我們實在是太具體了。
在那種住宅的區(qū)域,又不是交通干道,所以連車輛都是少的。靜謐中,有一輛無軌電車駛過,在街角轉(zhuǎn)彎。在這樣的靜謐的、窄細的、蜿蜒的、林蔭布道的馬路上,卻設(shè)有兩路無軌電車。它們均是從西到東,貫穿了這個城市的街面。它們將走過許多形形色色的街區(qū),領(lǐng)略各路風(fēng)光。這時候,它們在這個安謐的街角轉(zhuǎn)了彎,駛上一條更為窄細的馬路,簡直是人跡罕至的。梧桐樹葉間閃著陽光,掩隱著一扇扇黑鐵門,門上有著鏤花,可見里面整齊的房屋。鐵門和鐵門之間的墻,是奶黃色,砂粒面,吃了光,顏色就變厚了。電車好像進人了私人的領(lǐng)地,進到隱秘的生活里面。電流的嗡嗡聲,還有轉(zhuǎn)彎時的“?!钡囊宦?,帶來了些外面世界的活躍。但由于這里的隱秘的緣故,這些聲音就好像包了一層膜似的,是隔世的。電車轉(zhuǎn)過彎,穿過那條更加離世的小街,再轉(zhuǎn)個彎,就駛上了前面的寬平的大馬路,速度也略微加進了。那“叮?!钡穆曧?,也更明快了。這樣的靜,卻決不是寂靜,而是帶著午休的性質(zhì),做著些淺夢,半睡半醒中聽見電車“叮”的一聲。這還是入神或者說走神的時分,思緒漫無邊際地游走。所以這條街就像是罩了一個白日夢,帶著朦朧的笑意和花影。再過些時,學(xué)校就傳出了眼保健操的音樂。這音樂在忙碌的上午并不顯,到了下午就不同了。它本來是有些突兀的,但午后的靜謐卻是氤氳的質(zhì)地,它將突兀的事物的邊緣洇染與柔和了,所以事情就有了鋪墊,一旦來臨,反有著水到渠成的效果。音樂就這樣起來了,行云流水的旋律之中,間著清脆的喊操的女聲,她的聲音不是將午酣驚醒,而是有些迷茫和惘然。這城市由于居住的密度,因此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傳到學(xué)校的眼保健操的樂聲。它們在同一時刻響起,就像歐洲城市上空的鐘聲。大約是高音喇叭的緣故,眼保健操的樂聲總是來自高處,有一種俯瞰的姿態(tài),在屋頂上流連,飄揚。午后,在此,便悄然結(jié)束。相反,夜晚卻不是那樣靜謐的。它也靜,但靜里卻帶著沉重。那些夜歸的腳步聲,嚓嚓嚓的,攜裹著一股肅殺之氣,還有敲門聲,也是氣咻咻的。還有一種是忘了帶鑰匙,于是在窗下一迭聲地叫門。倒是那些下雷暴雨的天,淋漓一些,急驟的雨點帶來了喧嘩,人們相反感到輕松,看著窗外的閃電,發(fā)出夸張的驚叫。閃電好像擊穿了樓房的層層屏障,所有的玻璃窗都在一剎那間,嘩啦啦地打開了,城市變得通體透明,夜晚便空廓起來。還有在很深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傳來的一聲汽笛,也不知是車還是船在起程。這也讓人感到城市的遼闊,竟有著那樣遙遠的地方,有一些暇思在暗夜下滋生出來。
(選自《王安憶短篇作品》,有刪改)
技法提煉
1.生發(fā)聯(lián)想,拓展思路
作文時,我們可以進行聯(lián)想,多側(cè)面、多層面地圍繞中心進行思維的發(fā)散,來拓展我們的思路,調(diào)動一切相關(guān)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快捷篩選素材。這樣作文的思路就會漸入佳境,想到的東西也會漸趨獨特和深刻。如這篇文章中,王安憶由生活聯(lián)系到歷史、文獻等,再對大量的生活積累進行深入思考,使得自己對上海形成獨有的認識。
2.細心篩選,精心提煉
經(jīng)過一番生發(fā)聯(lián)想之后,我們有了很多可寫的東西,但又不能把所有的內(nèi)容都寫入文中,就必須對其進行篩選和提煉,選出精彩之點。偏離題目的材料,剔除;敘述冗長的材料,割愛;容易與他人“撞車”的材料,舍棄。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要經(jīng)過深度思考來挖掘所選材料的內(nèi)涵,提升它們的價值。如這篇文章中,王安憶為讀者體現(xiàn)了自己的篩選過程,最后提煉出來的內(nèi)容,讓人信服。5A4DE0FE-4BD9-4E1A-BB3F-C0EB0726B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