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陽 石卓功
(1西南林業(yè)大學西南地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云南昆明 650224;2西南林業(yè)大學林學院,云南昆明 650224)
蘋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深受人們喜愛,蘋果的花、果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盆栽蘋果不僅能夠觀花觀果,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果實還具有食用價值,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1]。蘋果二次開花是指蘋果樹在春季正常開花結果后,又在當年秋季因為打破休眠而再次開花的現(xiàn)象。二次開花不僅能夠增加盆栽蘋果的觀賞期,而且還能使蘋果的掛果期延長至翌年1月左右,能夠提高盆栽蘋果的觀賞價值,促進蘋果盆栽產業(yè)的發(fā)展。
芽休眠是蘋果等落葉果樹生長發(fā)育必須經歷的一種生理過程。蘋果一般在7月進入條件休眠階段,9月上旬進入自發(fā)休眠前期,處于休眠階段的蘋果在滿足其最低需冷量后能夠打破休眠,使蘋果再次萌芽開花[2]。如果需冷量不足,則植物無法打破休眠,表現(xiàn)為萌芽晚、花量稀少或不成花。植物外源破眠劑可以有效打破植物休眠,代替一定的需冷量,目前已有的植物外源破眠劑有赤霉素、石灰氮、硝酸銨、單氰胺等[3]。其中:石灰氮藥害較大,施用后易造成殘留,導致果實品質下降;赤霉素和硝酸銨對蘋果樹的破眠效果不如單氰胺好,且單氰胺破眠后的萌芽率高,萌芽整齊度較好,不影響果實糖分、有機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及果實色澤等果實品質。因此,生產上一般常用單氰胺作為蘋果破眠劑。
單氰胺是一種植物外源破眠劑,能夠彌補低溫不足,有效打破植物休眠,并促進植物萌芽。單氰胺對蘋果、桃、獼猴桃、藍莓[4]、葡萄[5]、甜櫻桃[6]、棗[7]等都有打破休眠的效果,還能夠有效增加植物的萌芽數量,平均氣溫越高的地區(qū)效果越明顯。目前,關于單氰胺打破蘋果等果樹休眠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施用濃度方面,而關于單氰胺處理對不同品種蘋果的應用效果是否有明顯差異的研究較少。本文研究了噴施單氰胺對不同品種盆栽蘋果二次開花的影響,同時探索了在脫葉處理與噴施單氰胺處理之間間隔一段緩苗期對蘋果萌芽和二次開花的影響,以期篩選出脫葉后施用單氰胺的最佳間隔時間以及最適宜應用單氰胺的蘋果品種。
試驗地選在昆明市西南林業(yè)大學校內苗圃,海拔1 940m,年平均溫度14℃,年降水量約1 000mm。
試驗選用嘎啦、富士、紅色之愛、皮諾娃、神砂等5個蘋果品種的五年生嫁接盆栽樹,矮化砧木為M26,露地生長,統(tǒng)一栽培管理措施。
1.3.1 單氰胺處理對不同品種二次開花的影響。選取嘎啦、富士、紅色之愛、皮諾娃、神砂等5個品種盆栽蘋果各4盆進行全株人工脫葉處理,次日噴施3%單氰胺溶液。田間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1株。
1.3.2 脫葉與單氰胺處理間隔時間對蘋果二次開花的影響。選取9盆皮諾娃盆栽蘋果,分為3組,并對其進行全株脫葉處理。第1組于脫葉次日噴施3%單氰胺溶液,第二組于脫葉10 d后噴施3%單氰胺溶液,第3組噴施清水作對照。田間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1株。
1.4.1 物候期調查。噴施單氰胺后,觀察各品種盆栽蘋果的生長情況,記錄各個品種的萌芽期和開花期。其中,盛花期為植株25%~75%的花蕾開放天數;群體花期為初花期到末花期的天數。
1.4.2 萌芽率統(tǒng)計。統(tǒng)計所有單氰胺處理后的樣株芽總數,萌芽整齊后統(tǒng)計芽萌發(fā)的數量。萌芽率計算公式如下:
萌芽率(%)=芽萌發(fā)數量/芽總數×100
1.4.3 成花率統(tǒng)計。統(tǒng)計所有單氰胺處理后的樣株芽萌發(fā)總數,花期后統(tǒng)計花序數量。成花率計算公式如下:
成花率(%)=花序數量/萌發(fā)芽總數×100
萌芽率、成花率等數據使用SPSS21.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蘋果品種單氰胺處理后萌芽和二次開花的時間存在明顯差異。神砂萌芽和開花的時間最早,脫葉處理后至萌芽相隔時間只有13 d,至開花相隔時間為24 d,明顯早于其他品種。其次為皮諾娃,處理后至萌芽相隔時間為20 d,至開花相隔時間為32 d,與嘎啦差異較小,明顯早于富士和紅色之愛。嘎啦處理后至萌芽相隔時間為23 d,至開花相隔時間為39 d,明顯早于富士和紅色之愛。富士處理后至萌芽相隔時間為28 d,至開花相隔時間為57 d,明顯早于紅色之愛。紅色之愛萌發(fā)時間在所有供試品種中最晚,脫葉處理后至萌芽相隔長達40 d,明顯晚于其他品種,且紅色之愛沒有出現(xiàn)二次開花,是供試品種中唯一沒有二次開花的品種,全樹僅有個別的芽萌發(fā)。
表1 單氰胺處理對不同蘋果品種二次開花物候期的影響
由表2可知,脫葉與單氰胺處理不同間隔時間對蘋果品種皮諾娃二次開花的萌發(fā)與開花時間有明顯的影響。脫葉1 d后噴施單氰胺處理的萌發(fā)和開花時間最早,脫葉至萌芽相隔時間只有16 d,至開花相隔時間22 d。脫葉10 d后噴施單氰胺處理,脫葉至萌芽相隔時間為23 d,至開花相隔時間為33 d,晚于脫葉1 d后噴施單氰胺處理,早于清水對照組。噴清水對照脫葉至萌芽和開花的間隔時間最長,分別為 28、37 d。
表2 脫葉與單氰胺處理間隔時間對皮諾娃二次開花的影響
脫葉1 d之后噴施單氰胺處理的平均萌芽率為87.3%,平均成花率為55.8%。脫葉10 d后噴施單氰胺處理的平均萌芽率為83.0%,平均成花率為50.9%??梢钥闯?,噴施單氰胺的2個處理在萌芽數、萌芽率、花序數和成花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噴清水對照平均萌芽率僅為52.6%,平均萌芽數僅為26.3個,顯著低于2個噴施單氰胺的處理,花序數和成花率也顯著低于2個噴施單氰胺的處理。
全璨璨[8]通過牡丹露地二次開花脫葉與GA3處理不同間隔時間的試驗,得出脫葉與GA3處理間隔20 d的成花率顯著優(yōu)于間隔5 d的成花率,延長脫葉與GA3處理間隔時間,增加一段時間的緩苗期,能夠促進牡丹花芽分化,從而提高成花率[8]。但是在本次試驗中,延長脫葉與單氰胺處理的間隔時間并未提高皮諾娃二次開花的成花率。這可能是由于蘋果花芽分化周期較長,從開始分化到完成雌蕊原基分化一般約需要5個月,而牡丹從苞片原基開始出現(xiàn)至完成雌蕊原基分化一般只需要3個多月,將脫葉與單氰胺處理間隔時間延長10 d對蘋果花芽分化的促進作用有限,因而未能提高成花率。本次試驗僅初步探究了延長脫葉與單氰胺處理間隔時間對皮諾娃一個蘋果品種二次開花的影響,對其他蘋果品種二次開花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
小森貞男對露地栽培的雪球海棠進行了全摘葉試驗,結果表明,8—11月對雪球海棠開花誘導,授粉后成功結果。張桂池[9]對福建梨二次開花的研究結果表明,整株脫葉是成功調控福建梨二次開花的關鍵措施。上述研究表明,脫葉處理是促進二次開花的重要措施之一。辛明志等[10]研究表明:高海拔和高緯度地區(qū)溫差大、光照強、濕度小,更有利于蘋果成花;同時還發(fā)現(xiàn),嘎啦的花芽分化時期比富士開始晚、結束早,整個分化時期比富士更集中。這可能是富士成花難的原因之一,也是本次試驗中富士單氰胺處理后萌芽和二次開花時間較晚的重要原因。Guitton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蘋果品種的開花結果習性有所不同,打破休眠需要的最低需冷量也不相同。紅色之愛經過單氰胺處理后萌芽時間長達40 d且沒有二次開花,可能是其需冷量較高,試驗中噴施單氰胺代替的需冷量沒有滿足其最低需冷量。本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單氰胺處理后,神砂的萌芽和二次開花時間最早,單氰胺處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皮諾娃和嘎啦;富士的萌芽和二次開花時間僅早于紅色之愛,單氰胺處理的效果較差;紅色之愛的萌芽和二次開花時間最晚,單氰胺處理的效果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