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教育從“心”開始,就是讓教育充滿愛心。當我們用飽含愛心的筆去書寫“教育”二字的時候,教育就會充滿溫暖。當教師用自己飽含深情的愛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就能給學生帶來許多有益的改變。
2019年9月,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工作。眾所周知,低年級的孩子有個特點——特別愛告狀。不管是課上、課下,孩子們只要有一點點矛盾就告到老師處。這其中,小艾同學的“被告次數(shù)最多”,如小艾愛打人,小艾愛給人起外號,小艾不講禮貌……
那段時間我在課間觀察并記錄同學們對小艾的告狀次數(shù),課間十分鐘就達七人次。緊接著又收到家長的微信,說小艾在上課時用手去摸或打同桌。
我意識到小艾同學與人交往方面的問題,隨即聯(lián)系家長告知孩子與同桌所發(fā)生的事情,并要求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學會與同學相處。
小艾是個特別的孩子,兩周歲時比同齡孩子說話遲,起初家長沒有重視,后來在小艾三周歲時仍說話很少,甚至不怎么開口說話,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最后帶孩子到醫(yī)院檢查,被診斷是“語言溝通障礙”。簡單來講,就是她的身心及智力發(fā)育很正常,但她不善表達,不善與人溝通。
聽了小艾媽媽的這番話,我期待家長遇到問題能夠和我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我在微信中告知她媽媽,班里孩子經常告小艾狀,稱小艾喜歡打人,我猜想是因孩子的語言障礙,是不是她到新的環(huán)境中看見別人在玩也想參與,但是她不會用語言表達,只能用肢體動作來表達。小艾媽媽聽了我的想法很贊同。
問題是班集體中孩子們年齡尚小,他們是理解不了的。我告知小艾家長,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傳送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思想、意見或事實的交換。家校交流后,家長表明態(tài)度一定配合老師,我給小艾制定了三步教育計劃。
第一步:游戲訓練法
游戲是孩子的好伙伴,兒童與同伴在一起游戲能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每周的班會中,我讓孩子們用演一演、說一說的方式來感受應該怎樣和他人交往。
一次班會課,我邀請小艾一起“演一演”。她做自己的事情,我負責模仿她。小艾正在跳繩,我模仿她的行事風格,默不作聲地拽住她的繩子,不說話,只是瞪著眼睛看她。
接著我回到老師的身份,引導同學們說一說我的動作代表什么?我想干什么?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我順勢請“當事人”小艾發(fā)言,她吞吞吐吐地說我拉她的繩子時嚇了她一跳,我想玩時應該跟她說一聲,這樣不禮貌。
我內心非常欣慰,借這個教育契機向孩子們講解了正確的交流方式。
此后,小艾似乎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慢慢學會了怎樣和同學相處。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也非常重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比绻麤]有有效的家校聯(lián)系,教育將難以持續(xù)。
第一步計劃實施的成功,讓我深感幸福。通過在網上查找資料,我了解了語言障礙會使孩子情緒緊張,導致孩子語言障礙加重,矯治孩子語言障礙的最佳方法是培養(yǎng)孩子正確、大膽、流利地與別人進行溝通。
第二步:利用環(huán)境法
校園是教育大環(huán)境,我要充分利用這一環(huán)境對小艾進行輔導。課上適時適度地請小艾來回答問題,鼓勵引導她抓住發(fā)言的時機,引導她與其他小朋友互動。
語言訓練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一年級是小艾學習語言文字的關鍵時期,低年級的孩子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我在班級稱贊小艾嗓音甜美,給她安排領讀員職務,每天帶領同學們誦讀古詩。我和她的媽媽交流了選小艾作為領讀員的目的,要求家長在家?guī)Ш⒆犹崆袄首x古詩,鼓勵孩子做好領讀員工作。
我也聯(lián)系各科老師了解這個孩子的課堂表現(xiàn)。通過記錄可以看到小艾全面的表現(xiàn),對調整自己的計劃有很好的幫助,同時建議家長帶領小艾到校外學習“主持”,以此強化語言訓練,提高小艾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內外的結合主要是做到多方面的相互協(xié)調、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第三步計劃:心理療法
這一療法單獨使用效果并不明顯,主要是家校結合,幫助孩子克服自尊心不足等障礙。父母和教師要對小艾進行鼓勵,幫助她樹立信心,一旦水平有所提高,就給以正強化。課間活動時,我?guī)е屯瑢W們一起活動,小艾漸漸地向我敞開心扉。我走進她的情感世界,慢慢地了解到她的興趣愛好。同時,我讓小艾的媽媽經常為班級做些事情,以此來培養(yǎng)小艾的集體榮譽感。一學期下來,小艾能出色地完成領讀員的工作,能在課堂上高高地舉手發(fā)言,能在課間與同學友好相處……
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需要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教育學生,但不論什么方法,都離不開一切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從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出發(fā),低起點、慢速度,循序漸進,隨時根據(jù)孩子的接受情況進行調整,這是我們走向成功之路的秘訣。讓我們在愛、期待、鼓勵的教育世界里,把愛撒向每個孩子,心懷真愛,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