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曉
[摘要] 特殊教育作為一種慢的教育藝術,不僅要關注隨班就讀學生習得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關心他們的情感,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他們雖與普通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和不同,但也同樣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诖?,本文以聽障兒童小先為個案,探尋聽障兒童的轉化之道,詳細闡述以班級、課堂為陣地,制定出相應的教育措施,有目的、分階段地進行教育,幫助他盡快融入集體中,和同伴愉快地玩耍、愉快地交流,記錄他的點滴變化,讓他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快樂幸福地成長。
[關鍵詞] 聽障兒童 ;心理教育;因材施教;多元評價
小先是這樣一位特殊的孩子——聽障兒童,如何利用班級陣地,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教學,讓他能學有所成,是班主任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經(jīng)過6年的觀察、教育、分析,在精心呵護下,小先這株弱不禁風的幼芽,終于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
一、個案審視,浮云已然遮望眼
筆者從2016年開始關注特殊教育,那時剛接手一年級,作為新手教師,心情本來就有些忐忑不安,加上小先家長告知小先是個特殊孩子,希望筆者對他多關注、多包容,當時我就懵了:該怎樣對待這類特殊孩子呢?6年來,筆者一直以小先為個案進行研究,探尋特殊學生的轉化之道,如今已頗有成效。
二、緣由深尋,柳暗花明又一村
剛開始,筆者與家長進行了溝通,發(fā)現(xiàn)小先身上存在的問題是有因可循的。
客觀原因:由于聽力缺陷,小先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都有所欠缺。2歲時檢測出聽力殘疾,出于愧疚,父母在生活上對他寵愛有加,但在聽、說、讀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上,與他人交往能力的訓練上,與同齡人協(xié)作能力的引導上,沒有給予適當?shù)囊龑?,致使他的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相對落后。
主觀原因:初入小學,環(huán)境的突變,加上三年級重新分班,一張張陌生的面孔出現(xiàn)在小先面前,使小先產(chǎn)生了自卑感和恐懼感。在家里,他是全家關注、精心呵護的寶貝,但在學校里,身邊的同伴并沒有像家人般關心他。在他眼里,身邊的同伴是一群言行另類的伙伴,這讓小先產(chǎn)生了強烈的恐懼和自卑的心理。
三、多措并舉,守得云開見月明
小先的聽力、語言表達及理解能力不如他人,往往會被套上“特殊”的枷鎖。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給他卸掉“特殊”這個枷鎖,勇敢地做自己。仔細留心日常學習,關注生活點滴,抓住德育細節(jié),悉心呵護其特殊的心靈。
1.依托心理疏導,給予關愛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嘗試走近他的內(nèi)心,依托心理疏導,逐步消除其距離感與恐懼感,把陽光般的關愛撒向他,讓他感受到老師、同伴的關愛,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習得技能,充實生活。
(1)營造溫暖、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
老師的諄諄引導、同學們的悉心關愛能夠幫助他融入班集體,感受到大家庭帶來的溫暖氛圍,增強自信,強化同伴意識。因此,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尤為重要。
班級是個大家庭,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在班級里學習、參加集體活動。筆者借助集體的力量幫助小先埋下信心的種子。開展班隊課時,請小先走到同學們中間,讓他接受大家的夸獎。當他抬頭向我流露出求助的目光時,我微笑著點頭招手示意他勇敢上前,跟他說:“沒關系?!蓖瑢W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他的長處:值日很積極、閱讀時間認真看課外書、運動能力強等。筆者抓住良好契機,號召同學們學習小先身上“身殘志堅”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家校攜手共育成長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庭對孩子所寄予的厚望期許,所期待的行為表現(xiàn)與學校并不完全一致,唯有家校攜手共育,效果方能事半功倍。
筆者首先加強與小先家長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與家長達成共識:唯有家校共育,耐心引導,才能讓他健康成長。與家長多次交流后,筆者為他量身制定了一份“精施教化,共育成長”的輔導計劃。小先狀態(tài)不佳時,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尋找原因,并用勵志故事鼓勵他,多表揚他的優(yōu)點,幫助他重拾信心。教師、家?;ヂ?lián)、共育的溫馨港灣便是愉悅溫情的“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合力,幫助小先早日走出自卑的陰影,和同齡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3)展示技能特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或感興趣的領域,特殊孩子也是如此,他們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會特別入迷。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小先最喜歡做手工。他在創(chuàng)作手工作品時,會安靜下來。完成作品以后,他會仔細地琢磨、欣賞自己的作品。他的手工作品盡管不是最好的,但框架、布局、細節(jié)都值得贊許。每次觀看他的手工作品時,筆者都會鼓勵他:“你創(chuàng)作的手工作品真是精致!太心靈手巧啦!”他總是開心地笑著。因為筆者的贊賞,他對手工更是樂此不疲。筆者又適時推薦他參加市里的手工比賽,他竟然獲得了市二、三等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表揚。
2.重視“三適”教育,提升自信
對于特殊學生,怎樣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在他們能力范圍內(nèi)多傳授知識,增強其自信心是關鍵?!叭m”教育讓筆者豁然開朗,為增強小先的信心指明了方向。
(1)助學伙伴適合,幫扶手拉手
學習伙伴是幫助他走出封閉世界的一股強大力量。筆者在小先的學習伙伴中,找到學習能力較強、愿意幫助別人的學生,借他們的力量助力小先的成長。如小組討論時,在助學伙伴的帶領和幫扶下,小先會提高認知水平,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筆者為小先量身定制了助學伙伴手拉手——幫扶計劃(見表2),希望能讓他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對未來充滿信心。
(2)學習目標適當,鼓勵跳一跳
小先思維遲緩、記憶容量小、邏輯思維能力差、理解能力較差,這些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要做到量體裁衣。他的教學目標要低一些,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和簡單的技能,表述要清楚明白,易于接受。只要他達到目標,就及時鼓勵,調(diào)動學生夸獎他,當他看到老師和同伴對他的夸獎時,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課堂上就常常能看見他積極地舉手。
(3)作業(yè)難度適中,摘果嘗一嘗
給他布置的作業(yè)無論數(shù)量、難度、形式和其他孩子都要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他的作業(yè)數(shù)量要少一些,難度要降低,形式要簡單,易于理解。如朗讀課文時,一般挑出簡單、優(yōu)美的語句或者簡短的段落,但要求認真朗讀,可放慢速度,再慢慢提高要求。每次他認真完成后,都給予獎勵,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培養(yǎng)自
信心。
3.實施多元評價,贏得掌聲
教師要毫不吝嗇地找準教育細節(jié),抓住表揚契機,尤其是特殊學生,多支持、肯定他們,在贊許的目光中、鼓勵的言語中,讓他贏得掌聲,不斷改變,做最好的自己。
小先課堂上的每一次精彩表現(xiàn),每一次完整清楚的回答,每一次勇敢主動的舉手,都給予口頭表揚、掌聲鼓勵,對他豎起大拇指,對他微笑示意鼓勵。除了贊許的目光、鼓勵的言語,也可以適當給予物質(zhì)上的獎勵,如小紅花、五角星、表揚信、蓋印章、積分等,累積到相應的數(shù)量便可向老師兌換手工、魔方、拼圖、積木等物品,以積分換取物質(zhì)獎勵。
表揚和批評相輔相成。小先的某些行為也需要約束,一味地表揚起不到震懾作用,效果也不明顯,獎懲結合方能助其健康成長。
無微不至地關心、培育,靜待花開,終有一天,花自會開。對于小先這類特殊學生,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耐心和關心,才能幫助他們盡快融入集體生活,從此遠離“特殊”的枷鎖,感受無微不至的親情之愛。親情般的教育,澆灌那些慢開的芽兒,終有一日,他們會綻放成最絢爛的花朵。
[參考文獻]
[1]趙瑩.靜待花開的日子很美——小學特殊學生轉化之淺見[J]. 新一代:理論版,2021(04).
[2]余燦濤.江海不擇細流,溫潤可助其成——以“溫潤教育”思想對“特殊學生”轉化的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3).
[3]方璐璐.讓殘缺的花骨朵在陽光下綻放——班級管理中“特殊學生”的教育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