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質量檢測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半p減”目標下,教師可依據教育神經學理論,“寓教于樂”,采用多種形式,開發(fā)整合課程資源,分專項設計語文教學質量檢測題,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關鍵詞:質量檢測題;設計;整合資源
教學質量檢測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具有促進高效學習、考察評價、改進提升的作用?!半p減”目標下,大連市西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改變以往單一的設計方式,分專項設計語文教學質量檢測題,通過學業(yè)成果展示、整合優(yōu)秀影視作品和綜藝節(jié)目資源并與課程相結合等形式,讓質量檢測題更新穎,更豐富,更具挑戰(zhàn)性,在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雙減”目標下語文教學質量檢測題設計的理論依據
(一)教育神經學理論
教育神經學理論在總結大腦學習的原則時指出,大腦喜歡有趣的、充滿挑戰(zhàn)的事情。視覺是學習最常用的感官,但是大腦喜歡多感官的學習,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維度的刺激會調動大腦更多的神經連接,提高理解力、記憶力。依據教育神經學理論,在進行語文質量檢測題設計時,教師可采用符合兒童心智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手段,如引入藝術展演等。
(二)體驗式學習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教育家大衛(wèi)·庫伯提出“體驗式學習圈”理論,即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熱情,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表達與分享,布置任務讓學生在“體驗—反省—思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反饋與調整,在體驗中深化認知,通過經驗轉換形成知識。依據體驗式學習理論,在語文檢測題中,教師可讓學生在相似的情境中反復體驗,形成情景記憶和語言記憶,加深印象,強化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
(三)“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
“寓教于樂”教育理念由來已久。古羅馬詩人賀拉斯在《詩藝》中提出:“寓教于樂,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這雖是就詩歌和戲劇創(chuàng)作提出的原則,卻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鬃右蔡岢鲞^類似的觀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梢姡瑯穼W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情緒對人的行為有很強的控制力,學習是辛苦的,適當?shù)膲毫岣叽竽X的興奮度,但如果長期處在過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大腦的理性思考就會受限,導致學習停滯。設計使學生感到愉快的學習活動,如游戲或藝術活動等,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檢測題的設計中,教師將運動、游戲等因素融入其中,能減少學生的焦慮情緒,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學的知識上,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二、語文教學質量檢測題設計的實踐條件
(一)制訂管理目標,營造“五味”氛圍
“自管理、內生長、有始終、思共情、學創(chuàng)新”是學校的管理目標。在教學中,師生互相促進,不斷成長,營造出有“陽光味”“自然味”“人情味”“書香味”“學術味”的校園氛圍。師生在“五味”校園中,身心愉悅,不斷學習,改進教學,優(yōu)化課堂,提高質量。
(二)重構課程體系,注重學段銜接
學校將9個年級的學生分為起始學段(1~4年級)、鞏固學段(5~7年級)、提升學段(8~9年級)三個學段;建設了“三三三”階梯課程,即基礎課程、銜接課程、創(chuàng)意課程。九年一貫制的階梯課程體系,讓學生擁有心智逐漸走向成熟的機會。
(三)開展學科融合,積累命題經驗
學校將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進行心理健康主題設計或結合主題沙盤開展活動;將小學高年段語文口語交際與主題沙盤活動相結合;語文的項目化學習與科學、美術、信息技術等課程相融合。這些學科的實踐探索,為語文教學質量檢測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更多的參考模式。
(四)制訂學段目標,設計評價活動
在學?!叭彪A梯課程框架下,我們制訂了“愛玩會玩”“友善有愛”“自主自信”的學段培養(yǎng)目標,每個學段的實施重點分別為興趣習慣、專注合作、規(guī)劃管理。
學校按照成長型思維“相信每個人都有變好的力量”設計評價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歸因,激發(fā)潛能。學校鼓勵、支持教師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質量檢測方式。每一次檢測,學校領導都會開展研討,參與檢測過程,確保檢測題的設計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此舉能落實“雙減”政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保持探知未來世界的好奇心,有利于小升初的平穩(wěn)銜接過渡。
三、語文學科教學質量檢測題的分類設計
(一)對古詩文的檢測
1.舉辦階段性學業(yè)成果展示會
在全員準備階段,教師可將本冊書需要背誦的篇目制成表格,計劃好完成時間;學生自愿分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練習,學生可自主選擇表演形式。此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tǒng)的背誦默寫練習也充滿了活力。
2.開展沙盤游戲活動
沙盤游戲是目前被學校廣泛使用的心理治療技術,沙具是來訪者重要的表達媒介,教師可將其作為學習詩歌的學具,眾多微縮的人物形象、花鳥魚蟲、自然山水、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模型,能夠很好地呈現(xiàn)詩詞的意境。學生可根據詩歌內容創(chuàng)作沙盤畫,將文字圖像化,有助于主動思考、流暢表達。
教師可采用團體沙盤游戲體驗課的形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圍坐在沙箱四周。組長當場抽取詩歌題目,在規(guī)定時間內,組員分工合作,使用恰當?shù)纳尘哌M行合理想象,精心構思畫面,把詩歌中的意象呈現(xiàn)出來。學生先根據沙盤呈現(xiàn)的畫面猜詩名、說詩句、講依據;接著,由沙盤的制作者對畫面中呈現(xiàn)的詩句進行講解,可根據自己對重點詞語和詩句意思的理解向講解者提問。最后,學生綜合沙盤的制作、詩歌的講解和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情況,將自己寶貴的一票投給最欣賞的一組。古詩文與沙盤游戲相結合,實現(xiàn)了學生在“玩中學”的愿望,讓眼、耳、口、手、腦、心多感官連在一起,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專注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對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的檢測
很多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和綜藝節(jié)目被網友剪輯成小視頻,適合在課堂上播放。教師可依據影視作品的內容,選取與教材閱讀材料相關的小視頻播放,引導學生觀看時結合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還可在一部電視劇中選取相對完整的劇情,讓學生開展專題研討,同時拓展材料使用的范圍。例如,《大秦賦》第61、62集講述秦王嬴政派李斯等人到齊國稷下學宮推行秦篆之事。這兩集內容相對完整,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聯(lián)系密切。選取這樣的視頻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一是指導學生觀看視頻。教師簡要介紹歷史背景,提前布置觀看內容,可引導學生反復觀看、與同學討論、向家長請教或查閱資料。
二是設計以如下問題為導向的觀劇任務單。
1.簡要概述這兩集的主要內容。
2.秦王嬴政做此事的目的是什么?
3.作品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具體事例。
4.觀看過程中有什么疑惑?
5.你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
6.這兩集內容與教材有什么聯(lián)系?
三是開展專題討論。李斯稷下學宮推行秦篆,與天下學子展開雄辯時使用了很多修辭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此展開專題學習。
四是借助劇情,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拓展學習,設計如下問題單引領學生思考。
1.秦王嬴政派李斯等人做了一件什么事?
2.做這件事有什么意義?
3.李斯等人稷下論戰(zhàn)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4.李斯等人找到的解決方法是什么?他們是如何做的?
5.秦王嬴政做了哪些事助李斯一臂之力?
6.你能總結出哪些成功經驗?設想一下,如果某些經驗用到自己的學習上,會有什么效果?如果要實踐,請誰做見證人?
通過觀看影視劇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事,在行動中緩解焦慮,積累成功的經驗,增強自信心。如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的視頻內容,既能契合教材的語文知識點,又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些視頻涉及的內容范圍很廣,有國家大事,也有尋常百姓的小事,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生就能了解歷史。有時,教師也可選擇一些主持人在比賽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的視頻,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即便是有資格參加央視主持人大賽的人也會有失誤,將挫折教育蘊含其中,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見表1)。
(三)對寫作水平的檢測
教師可整合課程資源,將心理健康活動課與寫作水平檢測融為一體。團隊心理活動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那些具有競爭性、注重團隊合作的游戲很受學生歡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反思與表達,為構思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表2以“五禽戲意象調和”為例,具體說明了檢測內容。
有了體驗活動,就有了寫作素材,每個學生的經歷不同,內心情感就不一樣,選取寫作的點也各不相同。作文分享既是對學生作文水平的考核,更是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
“雙減”減掉了中小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提升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雙減”目標下的語文教學質量檢測題的設計力求讓每一名學生樂學不輟,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瑪麗亞·哈迪曼著.楊志,王培培等譯.腦科學與課堂: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奧維德,賀拉斯著.楊周翰譯.變形記詩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徐志剛.論語通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4]孫冬懷.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3).
[5]孫冬懷.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學校管理和育人工作研究[J].遼寧教育(下半月).2019(10).
[6]約翰·梅迪納著.楊光,馮立巖譯.讓大腦自由:釋放天賦的12條定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7]大衛(wèi)·蘇澤著.方彤等譯.教育與腦神經科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李晶)
作者簡介:王玉杰,大連市西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