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珠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疫情環(huán)境下,破壞了孩子的正常生活模式,給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還指出,幼兒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弱,心理發(fā)育與發(fā)展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對疫情一知半解的幼兒們,長期“宅”在家里,與父母們共同生活、體會了疫情下的隔離、消毒、限行、核酸檢測等的緊張氣氛,而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更加劇了孩子心里的緊張、煩燥情緒,是引發(fā)他們心理問題的主要壓力來源,因而也帶來了抑郁、焦慮、恐懼等的消極心態(tài)。
關鍵詞:疫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fā)育和技能發(fā)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tài)度的重要階段。在當前疫情環(huán)境下,我們需關注幼兒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降低幼兒的恐懼。
一、疫情環(huán)境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在疫情環(huán)境下,由于游戲活動和生活實踐都在逐漸的減少,甚至于只能局促在家里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或者游戲活動,生活模式、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環(huán)境被改變。比如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缺乏運動和娛樂活動單一,過度使用電子產(chǎn)品;活動空間受限,沒有同齡伙伴;電視反復播放疫情新聞,家人反復談論疫情話題等,都會引起幼兒心理出現(xiàn)一些情緒波動以及行為狀態(tài)的反常。
二、疫情環(huán)境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1)引導幼兒了解當下環(huán)境,消除幼兒內(nèi)心的不安恐懼
成人對待疫情的樣子都是被孩子看在眼里的,他們是切實的感受者,但很多時候成人只是向孩子宣傳防護措施,但沒有講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而很多孩子的恐懼是對于當下事情的不清楚不了解,對此教師在開展活動時要用孩子們能聽得懂語言或利用圖片,情景表演等方式向孩子們講述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向幼兒清楚地介紹“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是如何來的?”、“病毒的傳播途徑有什么?”以及“小朋友該如何保護自己”等,這樣孩子會更加理解現(xiàn)實的狀況,也能知道為什么不能隨便出去玩了,也會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防疫心態(tài)。例如,可以把病毒比喻成一個隱形的小怪物,它會偷偷的溜進人的身體里,如果不小心讓這個怪物跑到了身體里,只有專門的人可以打敗它,那就是醫(yī)生。而且,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還有堅持鍛煉,增強體質(zhì),才不輕易給病毒打敗。同時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可以讓孩子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他們眼中疫情后的生活有哪些變化,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只有了解、看懂了孩子,才能維護好孩子的童話世界,讓孩子知道病毒是壞蛋,我們要遠離他,保護好自己。
(2)用玩游戲的方式幫助幼兒釋放負面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我們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熱愛玩游戲,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參與到游戲中去,在這個充滿想象的世界里,孩子總是能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去融入這個世界,而在孩子情緒發(fā)生異常波動的時候,安慰哭泣的孩子,平復孩子的沮喪情緒,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都可以借助玩游戲來進行。在疫情期間,老師和家長可以以“打斗病毒”、“搭建醫(yī)院”、“治療戴口罩的病人”等為游戲主題,選擇一些玩偶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幫助他們理解現(xiàn)價段疫情發(fā)生的生活實事。例如,為玩具小熊戴一個口罩,準備一個壓舌板與棉簽,用來給小熊玩具做核酸檢測,用游戲的互動方式給孩子演繹做核酸檢測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又例如扮醫(yī)生的寶寶說:“小熊,病毒并不可怕,只要講衛(wèi)生、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玩耍.......” 最后,用一個積極的方式來結尾,病毒小怪物被大家趕跑了,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摘掉口罩了,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了。通過在這些游戲中,讓幼兒們體驗現(xiàn)實生活中因疫情帶給他們不愉快的人生體驗,以此發(fā)泄著他們對身邊疫情的焦慮、茫然等不愉快情緒,在重復性地主宰游戲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補償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被動和無助,獲得主動、愉悅的體驗。作為家長和教師,要關注、耐心并理解幼兒重復性的游戲行為,經(jīng)常陪孩子玩扮演角色的游戲,關注孩子在扮演“醫(yī)生”、“教師”“家長”等主動發(fā)起動作的角色,聽從孩子游戲中的安排,讓孩子體驗并滿足“我能”的自主感,獲得情緒上的補償,建立自信與自尊。
(3)有序、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而習慣的養(yǎng)成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居家防疫的階段,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因生活習慣的打亂而影響。所以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安排,規(guī)律的生活,良好的作息習慣,不僅能幫助幼兒盡量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還有利于調(diào)節(jié)幼兒在疫情下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和感受,幫助幼兒積極的面對疫情。
例如我園在防疫期間,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特點,為家長、幼兒選擇了各種親子活動——科學小實驗,鍛煉培養(yǎng)了孩子愛動腦愛動手的習慣;繪本閱讀,讓孩子隔離病毒不隔離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親子手工,既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培養(yǎng)了親子感情;體育活動,幫助幼兒養(yǎng)成愛運動的習慣,保持身心愉悅。
(4)尊重、理解、傾聽和接納幼兒感受
《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提供一個溫暖、輕松、支持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感受到大人給與的尊重、理解、關愛和接納,可以讓幼兒愉快地生活和學習,并形成安全感和對大人的信賴,有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幼兒是一個獨立個體,大人們需要尊重他們,用心感受他們,只有當幼兒的感受被大人所接受,幼兒才會集中精力去改變自己的情緒。
疫情環(huán)境下,幼兒不能像往常一樣出去玩,出門要戴口罩,可能會失望、憤怒或者大聲喊和哭泣。我們需要承認和接受他們的感受,比如簡單回應并說出他們的感受:“哦......”“嗯......”“這樣啊.......”“不能出去玩球了,你肯定感覺很失望”“口罩戴著既不舒服也不方便,所以你不想戴”“你見不到其他小朋友,感覺到很孤單吧”,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并身體力行,千萬不要嘴上說“我明白你的感受,你可以哭一會兒”,行為卻在說“這有什么可哭的”,一走了之。給予陪伴,孩子才能感到你是真的理解他,比如看著他的眼睛,輕撫他的背,也可以示范深呼吸,給他一個擁抱,這種溫柔而堅定的陪伴方式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疫情環(huán)境下對孩子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和家長們都應結合當前疫情環(huán)境下,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我們尊重、理解、關愛和接納的氛圍里健康成長,迎來“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文頤.守護童心:疫期學前兒童心理防護指導
[2]楊玉蘭.在幼兒心理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百科 論壇電子雜志,2019(5):58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