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文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以胃為重”。很多人胃不好,和飲食有很大關(guān)系。哪些飲食習慣最傷胃?又該如何來養(yǎng)胃?
【 習慣一 】不吃早飯
鄭州市骨科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李波表示,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如果不吃早餐,分泌的胃酸沒有食物來中和,就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另外,不吃早餐對膽囊的影響也很大,膽汁是不斷進行分泌的,而膽囊又是一個儲存膽汁的器官,如果不吃早餐,分泌的膽汁就排不出來,易形成膽結(jié)石。
【 習慣二 】無辣不歡
吃適量的辣椒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如果每頓都吃,會對食管和胃黏膜造成刺激。特別是本身胃腸道功能不好的或者有胃腸疾病的人,經(jīng)常吃辣可能會加重胃腸充血、水腫。
【 習慣三 】吃油膩食物
油膩食物會延長胃排空的時間。如果胃腸道功能不好,吃油膩的食物就不容易消化。
【 習慣四 】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的人,特點是飲食不規(guī)律、無節(jié)制。吃得過多,不僅會加重胃的負擔,還會影響胰、膽等消化器官的壓力,有時還可能導致急性胃擴張、胃穿孔等。
【 習慣五 】邊玩邊吃
有些人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玩手機。一般情況下,進食的時候,人體的大部分血液會進入消化系統(tǒng)里。如果吃飯時看電視和手機,那么,大量血液供應(yīng)到腦部,而供應(yīng)到胃腸道的血液相對就會減少,進而影響消化吸收。長期下去,易導致慢性胃病。
【 習慣六 】過度飲酒
過度飲酒會損傷胃黏膜,甚至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
【 習慣七 】吃剩飯
很多人為了避免浪費,經(jīng)常吃剩飯。如果從主食如面條、米飯的角度來說,剩飯在放置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個淀粉生化的過程,人對剩飯的消化能力就會降低,吃了不容易消化。時間一長,會影響到整個胃腸道功能,甚至引起胃病。
【 習慣八 】狼吞虎咽
食物進入胃內(nèi)需要經(jīng)過貯納、研磨、消化等一系列過程。狼吞虎咽會使食物在胃內(nèi)的停留時間延長,從而造成胃動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