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萌生樸素信仰的關鍵階段,也是厚植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時期。通過引導學生從傳統(tǒng)文化、自然環(huán)境、教育儀式和黨史教育等多元場景中汲取自信之力,萃取紅色基因,感知具有深刻內涵的精神力量,助力學生成就真實、自然的偉大信仰。
當前信仰教育存在內容不夠生動充實、缺乏與生活實踐有機融合等多元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樸素信仰的有效構建。汲取自信之力,是夯實學生信仰基礎,筑牢學生自然信仰的基本前提,也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行為理念的核心要義。信仰教育作為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活動,在推動基礎教育回歸育人本質,更好地開展育人實踐進程中,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造汲取自信之力的實踐體驗場景,促使學生獲得真情體驗,成就自然樸素信仰。
在全面育人理念指引下,通過以理想信念引導、自然信仰教育為核心,充分利用各類場景,合理滲透融入精神信仰、自信力量及道德情懷,深化信仰教育的人文內涵,全面拓寬了學生的信仰空間。汲取自信之力,成就自然信仰,將實現(xiàn)以下價值:其一,拓寬學生的德育成長空間。依托自信之力,開展信仰教育工作,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德育空間,還通過挖掘信仰教育的豐富優(yōu)勢,構建了全新的德育模式。其二,實現(xiàn)學生培養(yǎng)的多元目標。通過采用符合學生身心規(guī)律、成長習慣的教育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全面參與、真情體驗的體驗場景,使學生在觀行、悟情的自信體驗中,體驗多元學習場景蘊涵的自信之力,達成信仰萌生與精神激勵的育人目標。其三,引導學生建立真實自然的樸素信仰。通過以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為基礎,科學解析學生汲取自信之力與成就自然信仰之間的關聯(lián)性,充分把握信仰教育的多元價值,使學生感受自然信仰蘊涵的精神理念與道德指引。
成就自然信仰是一項持續(xù)性、系統(tǒng)化過程,為幫助學生成就自然信仰,需要找準信仰教育在基礎教學工作中的著力點,通過將汲取自信力量、育好樸素信仰與各類教育活動有機融合,推動信仰教育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首先,為培育學生形成樸實信仰,需要整合課堂教學、課外實踐與社會觀察等各類社會資源,推動信仰教育與自信力量有機統(tǒng)一,構建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信仰系統(tǒng),使學生在汲取自信之力的同時,形成勇敢剛毅、誠實守信的精神品格。其次,為促進學生形成自然信仰,需要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成長特征為基礎,針對不同學段特點,構建學生主導、符合規(guī)律的信仰教育體系,助力學生自發(fā)生成樸素信仰。最后,要尊重學生樸素信仰的生成過程,通過遵循從感性觀察到理性體驗,堅持從實踐到理解的基本原則,培養(yǎng)學生對信仰形成自然而然的理解與認識,真正形成有內涵、有靈魂的樸素信仰。
自信之力為學生追求自然信仰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動力,通過喚醒學生的真實情感,激勵學生探索真實信仰,喚醒學生對信仰的情感認識。信仰教育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充分把握信仰教育的自然發(fā)力點,引導學生從多元環(huán)節(jié)充分了解、體悟自信之力,切實感受自然信仰的啟迪力量,為全面創(chuàng)新基礎教育體系提供有力支持。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