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東宇,成波錦,譚苗青,夏永桉,龍騰輝,黃 威
隨著人們休閑理念和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于濱海旅游,并體驗休閑潛水等項目[1],但初次潛水者由于受水下高壓的影響,導致心理壓力大或者會感到呼吸困難,或者耳膜受到水的壓力產生疼痛,因此會產生一定的恐懼。這種過早興奮和過度興奮會使身體對微弱的刺激都會產生強烈的反應,由此產生了恐懼感[2]。不少研究者發(fā)現,恐懼與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及學校不良的教育等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當為甚,尤其是父母的溺愛、嚇唬、威脅等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心理疾患[3,4]。此外,性別、年齡、社會支持、焦慮、職業(yè)、居住地等主觀因素也與恐懼感有關[5]。但目前很少有研究對其進行測量?;诖?,本研究通過研制初學潛水者恐懼感量表,測量潛水者的恐懼感水平,為今后的潛水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以潛水初學者心理恐懼感特征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粵西地區(qū)潛水俱樂部的潛水學員?;浳鞯貐^(qū)是指廣東的西南部,包括了湛江、茂名、陽江三市?;浳鞯貐^(qū)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適合開展休閑潛水運動[6]。調查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見表1。
表1 潛水學員人口學變量頻率分析
2.2.1 問卷設計及變量測量問卷設計參考顧秀玲和甑中科恐懼自評量表、馬克斯恐懼強迫量表、奧爾巴尼驚恐和恐懼問卷[7,8]編寫而成。問卷除個人基本信息外,主要部分是對學員恐懼感的主觀體驗、軀體癥狀、回避行為及恐懼思維進行測量。問卷一共29個題項,刪除信度較差的2個題項,確定27個題項作為正式問卷題項。采用Likert 5級量表,1~5分別代表“從未”“偶爾”“有時”“經?!薄翱偸恰?。
2.2.2 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由于潛水運動在我國起步較晚,國內的潛泳學員仍是極少數,線下調查無疑是大海撈針,因此本研究通過線上專業(yè)問卷調查網站“問卷星”進行問卷發(fā)放,再把鏈接轉發(fā)至微信、微博、QQ等社交網絡平臺。正式問卷于2020年9月27日—10月15日進行發(fā)放,收回361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9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352份,有效率97.51%。
首先,對問卷題項進行檢驗,KMO值和Bartlett球形檢驗系數分別為0.841和7 671.320(見表4),顯著性水平P<0.000,說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最終提取了四個公因子,結果見表2;其次,對問卷的可靠性及一致性進行檢驗,主觀體現、軀體癥狀、回避行為、恐懼思維分量表(見表2)的Cronbach'sα 系數分別為 0.848、0.865、0.889、0.922,總量表(見表3)的Cronbach'sα值為0.906,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表2 因子分析結果
表3 可靠性統(tǒng)計
表4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3.2.1 模型擬合與假設檢驗本研究選擇CMIN/DF、RMSEA、GFI、CFI、IFI、TLI等適配指標全面檢驗模型擬合情況。根據原始模型的適配指數,因素載荷小于0.5的參數被刪除,然后重新進行了模型估計,得到修正后的最終模型(見圖1)。適配指數結果顯示:CMIN/DF=4.510,小于5;RMSEA=0.076,小于臨界值 0.08;GFI=0.904、CFI=0.912、IFI=0.903、TLI=0.917,上述適配指數均大于0.9。因而可以認為,本研究構建的模型適配度和簡約度均較好,理論模型與數據之間的擬合度較高。
圖1 假設模型標準化輸出結果
表5 驗證性因子分析
3.2.2 區(qū)別效度由圖1可知,回避行為與主觀體驗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相關性系數絕對值小于0.05;小于AVE的平方根,說明這兩個變量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且彼此之間又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說明量表數據的區(qū)分效度較理想。
表6 區(qū)別效度
3.2.3 各因子之間的相關性根據相關分析結果(見表7)可以看出,回避行為與主觀體現、恐懼思維與主觀體現均呈現負相關。其他維度變量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上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性,而且相關系數都大于0,且呈現正相關關系。
表7 各個維度的相關性分析
因素分析表明:初學者對公開水域潛水恐懼感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主觀體驗、軀體癥狀、回避行為、恐懼思維。相關分析顯示:主觀體驗與回避行為、恐懼思維呈負相關;軀體癥狀與主觀體驗、回避行為、恐懼思維均呈正相關。雖然該量表從4個維度全面衡量了初學者在公開水域中潛水的恐懼感并且量表整體簡潔凝練,但本研究對象人群較為特殊,且量表的總項數不充足。將來可以考慮補充其他維度或者補充條目數量進一步完善該量表,為未來的潛水運動課程設計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