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館是高等院校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對于推動高校的教學發(fā)展及研究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要不斷加強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對圖書館的服務方式進行變革,進一步提高讀者服務水平,為高校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本文將深入探討圖書館進行讀者服務建設的重要作用,綜合高校教育的實際狀況,在信息資源建設、環(huán)境空間以及服務工作這三個方向為學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提供思路,希望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讀者服務;工作模式;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4-108-03
【本文著錄格式】張小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工作[J].中國民族博覽,2022,02(04):108-110.
引言
現如今信息時代已經來臨并且迅速發(fā)展,而圖書館的主要工作內容仍然是進行信息資源建設以及為讀者提供服務。圖書館的基本任務就是充分結合所在高校的教學專業(yè)方向,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資料。同時,高校圖書館還要滿足所在高校的科研任務的需求,密切聯系高校的培養(yǎng)目標,充分發(fā)揮高校的教學特色,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根據高校的教學狀況對館藏發(fā)展進行合理規(guī)劃,調整館藏資源的比例,充分利用經費保障高校各個專業(yè)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F階段我國教育部門十分關注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狀況,并且對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提出了多項明確要求。目前仍然有部分高校并沒有達到高校教育發(fā)展的基本需求。所以,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盡可能滿足高校教學科研的需要,防止被時代發(fā)展所拋棄。
一、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圖書館匯集了高校的各種文獻信息供學生和教師參考,是高校進行知識傳播以及進行讀者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為培養(yǎng)社會所需人才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為高校的教師以及學生提供必要的服務,進一步推動高校的教育發(fā)展。實際上,開設圖書館的根本目的是供讀者進行閱讀,因此圖書館的核心工作必須緊緊圍繞讀者來展開,一旦脫離讀者,那么圖書館進行信息資源建設將失去意義,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
(一)學校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重要場所
對于教師來說,要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引導其積極學習專業(yè)技能。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不僅要認真聽取老師講授的課堂知識,還要在課下認真復習和總結。而圖書館就是一個可供學生進行思考和總結的重要地點,因此圖書館提高讀者服務水平,與學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之間有著密切關系。[1]
(二)高校圖書館要為科研教學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
隨著教育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高校也出現了擴招的趨勢,對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教師是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以及進行科研工作的關鍵組成部分。教師開展科研工作也和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密不可分,因此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科研工作能力?,F階段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也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不斷提升自身的自動化水平,及時更新現代化設施,充分學習讀者服務的理念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工作中,通常是讀者上門服務,但是這種工作模式已經存在一定的落后性,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圖書館要將服務模式向信息化網絡化轉變。
二、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開展現狀
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也要隨之加強讀者服務建設。為了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開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一)高校圖書館館藏方面
館藏是圖書館進行資源建設的核心,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不斷完善館藏結構,進一步豐富館藏資源的數量,提高館藏資源的質量,不斷加強讀者服務建設。通過對各地區(qū)的館藏資源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不同地區(qū)院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和圖書館所在高校的專業(yè)狀況以及重視程度有著密切關聯,同時也反映了高效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視程度以及進行科研工作的能力水平。[2]圖書館在采購館藏資源時,要充分結合高校開展科研工作的實際需求,不能只為追求數量而忽視館藏資源的質量,確保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高質量服務。
(二)高校圖書館服務觀念方面
理念往往是出現問題的潛在原因,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企業(yè)服務理念將會進一步影響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以及信息資源建設。部分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存在著服務理念缺失等狀況,難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遠遠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盲目的保存館藏資源,并沒有充分發(fā)揮館藏資源所應有的作用。同時,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還存在服務態(tài)度較差的問題,缺乏應有的職責意識,當讀者前往圖書館尋求服務時,往往保持一種冷淡的工作態(tài)度,并沒有切實解決讀者遇到的問題,滿足讀者的需要。優(yōu)秀的圖書館管理人員應將讀者的需求放在核心位置,而在服務質量較差的圖書館中,管理人員會忽視讀者的需求,盡可能避免和讀者進行交流,并沒有切實了解到讀者的真實需求并提供所需的服務,難以發(fā)揮館藏資源真正的作用,極大的限制了圖書館的發(fā)展。[3]究其原因,服務質量較差的圖書館通常缺乏完善的評估體系,并沒有對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使得部分專業(yè)能力不足,服務意識淡薄的人員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極大的破壞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三)高校圖書館設施方面
高校圖書館的設施主要由計算機和自動化設施構成,不同地區(qū)的院校在設施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隨著信息時代的進一步到來,圖書館的設施也會進行革新,然而部分高校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其圖書館設施的更新工作并沒有及時完成,其內部的設備存在著陳舊落后的狀況。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圖書館獲得的投入資金不足,高校的相關單位或個人并沒有正確認識到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圖書館也并沒有建立完善的讀者服務模式?,F如今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學生普遍都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網絡,互聯網技術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普及。而圖書館則處在設施交替的階段,因此要充分利用發(fā)達的信息技術推進讀者服務建設,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四)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層次方面
目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層次仍然存在不足,部分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手工借還這一階段,并且正在進行網絡設施的初步交替階段,難以提供特色化的服務。讀者在通過使用資源庫時,相關數據庫系統(tǒng)往往會出現檢索障礙或者速度緩慢等問題,不利于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相關搜索網頁的設計只注重于形式,并沒有真正提高讀者服務質量,讀者在尋找所需資源時通常會花費較多的時間。所以,高校的讀者服務建設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進行升級優(yōu)化。
三、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進一步加強信息資源建設
所有的圖書館都無法獲得世界上所有的圖書資源,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經費,購買最適合、最符合讀者需要的館藏資源,使得經費能夠最大化發(fā)揮其作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主要分為實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等。圖書館在進行資源建設時,要將讀者的需求放在核心地位,盡可能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對此本文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1)圖書館在購買信息資源時要首先確保高校自身讀者的需求。高校圖書館的基本任務就是滿足要進行科研工作的需要,圖書館要在滿足高校各個專業(yè)所需資源的同時,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學者提供必要的服務,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在購買資源時要充分考慮其中的各項因素。[4]
(2)在圖書館存在經費缺乏的狀況時,可以進行文獻傳遞的服務工作。圖書館是無法獲得所有的資源的,因此進行文獻傳遞是圖書館開展服務工作的必然要求。圖書館可以根據高校內讀者的需求,在更大的范圍內對該文獻進行搜索,盡可能滿足讀者的需求。
(3)圖書館在購買信息資源后,可以在展覽后進行流通的方式,使得讀者能夠最快速度獲取到最新資源的內容,這也是圖書館將讀者的需求放在核心地位這一宗旨的體現。
(4)圖書館在對文獻進行管理時,可以通過定位系統(tǒng)對數量龐大的書籍進行管理,極大的節(jié)省人力投入以及物理空間。同時,采用定位系統(tǒng)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尋找書籍的效率,現如今已經被部分高校所采用。
(二)對環(huán)境空間進行改造
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是讀者的滿意程度。因此,圖書館在進行環(huán)境空間再造時要遵循讀者至上的理念,重視讀者在圖書館的使用感受。圖書館要盡可能為讀者提供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并為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物理空間,確保圖書館能夠體現出相應的文化氣息。圖書館可以通過環(huán)境空間再造,創(chuàng)建體現個性化的特色以及文化符號。文化符號的體現并不是Logo的設計,而是要和其他類型的圖書館保持不同的特色,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5]比如,在對圖書館的空間進行設計時,可以使得圖書館保持著寧靜舒適的閱讀氛圍,并且為其設計個性化的符號。還可以設計理想樹等其他個性化的設施,體現自身的特色以及文化。對于部分沒有各自文化符號的圖書館,在個性化服務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可以通過下面兩個方式進行建設:
(1)圖書館要確保自身有著完善的環(huán)境設施,并且有著獨立的個性化空間。比如,可以在圖書館的各個角落安裝插座,便于讀者使用。還可以在人流量密集的區(qū)域安裝飲水設備,滿足讀者的需要。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館藏資源的問題建立閱讀區(qū)和自習區(qū)等多功能區(qū)域,盡可能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現如今,部分圖書館將其電子閱覽室變成讀者自由上網的空間,甚至還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留白,共給讀者按照自身的需求進行使用,提供多元化服務,并且許多讀者都對這樣的設計表示贊同,證明這一改造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可行性。
(2)圖書館還要具備一定的生態(tài)意識。在建筑模式上,圖書館不僅要實現全開放以及大空間,還要在圖書館的適當位置種植花草,或者通過張貼反映當地文化特色的字畫,提供個性化服務。甚至可以在圖書館內舉行講座等活動,進一步發(fā)揮圖書館傳播文化知識的功能。
(三)不斷創(chuàng)新讀者服務工作模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以及多種新型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tǒng)圖書館在借還服務等業(yè)務上都存在著下滑的趨勢,圖書館的服務內容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圖書館的資源儲存方式以及服務模式,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行升級優(yōu)化?,F如今,圖書館已經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自助借還,并且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物理空間提供多元化服務,這都是時代發(fā)展成果的體現。所以,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及時改變自身原有的思維,要切實思索讀者的需求,盡可能為讀者提供需要的服務。在此本文有以下兩方面的設想:
(1)圖書館要密切聯系高校各個學院的資料室,加強各自之間的交流,提高共享程度。圖書館要想進一步提高對于高校師生的服務質量,就要設立并組建自己的學科服務團隊,對接各個學院科研小組,針對性的提供定制的、特色的個性化服務,真正走進學院。
(2)高校的圖書館需要多次進行講座以及沙龍活動,盡可能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比如,高校的圖書館可以在定期的時間和地點上進行公益性質的講座活動,高校的師生可以自由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參加。在時間地點的選取上,應盡量選擇教師和學生空閑的時間舉行,確保全體師生都能夠有條件參與。講座的時間可以控制在兩個小時以下,避免占用過多的時間。講座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開展互動,引導聽眾積極參與,盡可能提高講座的效果。同時,高校的圖書館還可以和高校的各個學院展開深入合作,在講座的內容上充分融入各個學院的基本內容,推進高校教育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圖書館還可以將講座的內容分享到其他學院,引導感興趣的師生前來參與,提高高校內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推進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圖書館可以保持講座的常態(tài)化,并且定期舉辦深受讀者喜愛的活動。例如,將講座和其他類型的活動相融合,并鼓勵學院的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同時,在學生群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社團,對于圖書館開設的普通活動都有著較強的參與性,圖書館開展講座活動的同時可以邀請這些學生社團進行參與,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幫助學生積累各種經驗。圖書館講座活動的實現,也進一步推動了高校進行通識教育的工作。第二,圖書館在宣傳講座活動,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比如,張貼海報、將圖書館講座活動的基本內容在學校的官網或者QQ群上進行傳播、通過校園網或者學生社團的媒介進行宣傳等,都是宣傳講座活動的有效途徑,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可以根據高校的具體情況進行自由選擇。同時,這些資源的傳播可以進一步體現高校內濃郁的文化氛圍,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參與到圖書館的講座活動當中。第三,圖書館還可以舉辦各種節(jié)日,吸引讀者積極參與,通過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充實自身。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圖書館對于高等院校有著重要作用,高校的學生可以前往圖書館獲取到相關專業(yè)所需的資料,幫助其提高專業(yè)知識。而高校的教師和研究人員還可以借助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幫助自己進行科研教育工作。因此,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以及服務質量,是提高高校教學水平以及科研工作能力的關鍵?,F如今,仍然有部分高校在信息資源建設以及服務質量上存在著明顯不足,并沒有充分發(fā)揮館藏資源的作用。因此,這些高校圖書館要不斷加強信息資源建設,盡可能為讀者創(chuàng)造舒適安靜的空間,滿足讀者的各項需要,充分發(fā)揮高校圖書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梁小楓.再談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工作[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5):72-73.
[2]張奕.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9(24):210-211.
[3]黃夢瑤.基于用戶體驗的高校移動信息資源建設研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8(12):43-47.
[4]賀志玲.優(yōu)化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建設研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7(3):182-185.
[5]趙肖峰,孫向暉.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研究[J].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2016(6):57-59.
作者簡介:張小萍(1972-),女,山西太原,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利用、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