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雪蓮
摘要:新課程下,素質教育成為學生教育的核心。多方面學習名著經(jīng)典只是一種手段,我們的目的也不只是作為考試而用,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杰出的創(chuàng)造力,獨特的情感體驗,深刻的人生感悟,敢于擔當責任的氣概。我們有責任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有利于個人樹立正確的“三觀”,還可以修身養(yǎng)性,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闡述名著閱讀的意義和問題,分析初中語文課外名著閱讀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傾向于快餐文化,對于深奧意義的文學名著缺乏閱讀耐心,無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提高初中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教師有必要落實名著閱讀教學,探索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文學閱讀的習慣。通過制訂閱讀計劃,規(guī)劃閱讀課程,落實名著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走進文學名著的世界。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
縱觀我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教學效率提升較遲緩,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三個問題:第一,名著閱讀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看,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大部分教師在實施名著閱讀教學措施時都欠缺創(chuàng)新思維,致使名著閱讀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固化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名著閱讀積極性,難以保障名著閱讀的教學質量。第二,名著閱讀方法指導不到位。雖然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學基礎和閱讀理解能力,但是依舊尚未掌握科學的名著閱讀方法。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多數(shù)教師只是將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而沒有跟進指導相對應的方法,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無法科學、有效地完成自主閱讀意識的提升,進而影響學生基礎學習效果與綜合素質的和諧發(fā)展。第三,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缺乏探究性質。名著閱讀教學對探究具有較高要求,教師只有加強探究教學,才能強化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深化學生對名著內(nèi)涵的領悟和理解。但是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鮮少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探究活動,不但降低了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會給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帶來不利影響。
二、提高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制訂閱讀計劃,強化學生名著閱讀環(huán)節(jié)
初中生的學習任務繁重,通常難以空出時間閱讀名著。對于課本上提出名著閱讀的要求,學生也是敷衍了事,同時教師因名著閱讀指導難度大,認為其對考試沒有實際幫助,從而不愿意花費課堂時間來開展名著閱讀教學。這就造成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陷入“學”和“教”兩難的困境。若想改變困境,就需要教師重視名著閱讀教學,制訂名著閱讀教學計劃,按照名著作品的章節(jié)或頁數(shù)設計閱讀任務,每節(jié)課結束后布置一個任務,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并要求學生寫一篇閱讀筆記,改變學生對名著閱讀的看法。
例如,在閱讀《駱駝祥子》時,教師根據(jù)該作品的二十四章節(jié)設置二十四個問題,要求學生每天課后閱讀一章,根據(jù)問題閱讀作品,尋找答案,并制作每個章節(jié)的閱讀筆記?!恶橊勏樽印返谝徽鹿?jié)內(nèi)容概括駱駝祥子進城做車夫,并夢想要買一輛黃包車。對這一章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問題:“祥子花了多少錢買了黃包車?在買黃包車之后他是如何規(guī)劃自己生活的?”學生在課后仔細閱讀這一章節(jié),發(fā)現(xiàn)祥子是通過砍價花了九十六塊錢買了一輛黃包車,九十六塊錢是他的全部積蓄。買了黃包車之后馬上去拉客賺錢,賺了錢后吃一頓羊肉,然后想著再拉多少客人。這一章節(jié)生動描寫了祥子作為車夫對未來的期盼與憧憬,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跟著欣喜、動容。第二章節(jié)是敘述祥子拉車生活被中斷。教師可以設計問題:“祥子在拉兩個學生去清華的過程中心態(tài)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祥子起初是擔憂被抓去當壯丁,但聽到別的車夫一句贊美的話便同意冒險,最后被抓去當壯丁,失去自己的車,一下子跌入谷底。這大起大落的命運讓學生唏噓不已。通過制訂閱讀計劃,充分落實學生名著閱讀,可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名著,并有序推進名著閱讀教學活動。
(二)加強閱讀指導,豐富學生名著閱讀感受
制訂閱讀計劃后,教師要求學生明確自己要閱讀的名著書目,再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利用閱讀技巧“細讀”“精讀”名著。通過有效閱讀名著,可以深入了解名著中的情節(jié),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文化內(nèi)涵和中心思想,與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教師要根據(jù)實際,傳授閱讀技巧,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細嚼慢咽,學會提煉書中的精華,以此豐富其名著閱讀感受。名著閱讀技巧主要包括了解作品作者、抓住作品中的關鍵人物及事件、以個性化思維評價作品等三個方面。教師從這三個方面指導學生閱讀,以提升其名著閱讀能力,增強閱讀體驗感。
以《西游記》為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先了解《西游記》的作者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避免“盲人摸象”地閱讀。其次,引導學生從關鍵人物和事件中抓住線索?!段饔斡洝返膶O悟空大鬧天宮,教師讓學生細讀該章節(jié),并聯(lián)系整個作品,思考該事件是否能與后面的事件串聯(lián)起來。有的學生通過細讀后發(fā)現(xiàn)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事件引出豬八戒下凡、火焰山等事件發(fā)生的線索,也是該作品進一步展開故事的精華之筆。最后,學生在掌握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和人物后,評價這部作品,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章節(jié)中,唐僧多次誤解孫悟空,并將孫悟空趕回花果山。教師讓學生對兩個章節(jié)進行思考,并提出問題:“經(jīng)歷過一次誤解后,為什么唐僧依然不相信孫悟空?”有的學生認為唐僧思想固化,也有人認為唐僧對孫悟空的暴行無法茍同,一直不喜歡孫悟空,借此教訓孫悟空。教師對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的觀點給予積極肯定,鼓勵學生勇敢提出想法,同時也要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讓其帶著疑問去作品中尋找正確答案。
(三)重視文化元素滲透,在名著閱讀中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
文化理解與傳承不僅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教師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培育的重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涉及的作品非常多,包括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的經(jīng)典名著,每部作品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各不相同,這是教師提升學生文化理解與傳承素質的絕佳機會。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延展教學思路,深入挖掘經(jīng)典名著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重視向學生進行文化元素滲透,這樣一方面可以在名著閱讀中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另一方面也能錘煉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傳承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覺意識和自信態(tài)度,強化學生理解、借鑒不同國家、區(qū)域、民族文化的能力,從而彰顯名著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全面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制訂名著閱讀教學計劃,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名著;重視閱讀技巧指導,引導學生逐漸提升閱讀能力和效率;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增強其名著閱讀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梁軍.優(yōu)化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1(Z2):8.
[2]焦麗紅.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3):75.
[3]康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