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曼菲
一、教學目標
1.以歷史時間順序為線索,封建制度為共同點,串聯(lián)整個單元。
2.從歷史背景入手,探究小說中的人物和主旨。
二、重難點
1.了解歷史和小說中的社會環(huán)境。
2.探究社會環(huán)境與人物、主旨的關(guān)系。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教授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材分析
第六單元以“名著閱讀”為專題內(nèi)容。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傳》,該篇節(jié)選主要講述了晁蓋、吳用等好漢在楊志等人手上智取生辰綱的經(jīng)過,刻畫了楊志精明、粗暴和急功近利的性格特征,描寫了晁蓋等人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該節(jié)選通過描寫范進中舉前后所處的境遇,運用藝術(shù)夸張、諷刺手法,揭示了科舉制度對當時士人的毒害之深。
《三顧茅廬》選自《三國演義》,該節(jié)選將筆墨著重集中于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事情經(jīng)過,刻畫了劉備及諸葛亮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劉姥姥進大觀園》選自《紅樓夢》,該節(jié)選借助語言行為等描寫,細致展現(xiàn)了不同人物各具特色的“笑”,以“笑”襯“悲”,刻畫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四篇課文均是明清白話小說的節(jié)選,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藝術(shù)特色,梳理故事情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導入:環(huán)境作為小說的三要素之一,對我們探究小說的主旨有很大幫助。環(huán)境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今天,我們主要通過對社會環(huán)境的探討,來探究《三顧茅廬》《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四篇小說節(jié)選。
(一)時勢造英雄——《三顧茅廬》
1.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在中國歷史中,三國時期就是一個盛產(chǎn)英雄人物的年代。東漢末年,皇室權(quán)利衰微,各地烽煙俱起,有哪些同學了解《三國演義》中對背景的描述?
(介紹《三國演義》的背景知識)
2.三國初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quán)世代占據(jù)東吳,只有劉備暫時落后于二人,只有一個小小的新野。但后期卻能與孫曹二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有何原因呢?首先在于劉備自身,同學們找出《三顧茅廬》中關(guān)于劉備的描寫,探討一下劉備的人物性格特點。
(找出文中關(guān)于劉備的描寫,討論劉備的性格特點)
3.英雄惜英雄。劉備是一位禮賢下士、胸懷大義的英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正是這些特質(zhì)吸引了“全才”諸葛亮的全力輔佐。歷史中,關(guān)于諸葛亮的故事很多,他也是歷代人民心中聰明與智慧的化身,我們可以通過這篇課文初步了解諸葛亮的個人魅力。
(找出文中關(guān)于諸葛亮的描寫,討論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4.諸葛亮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這種智慧的化身,在后面的故事中極大增強了小說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但他身上依然能找到一絲封建思想的特征,大家能夠找出來嗎?
(指出劉備是漢室之胄)
小結(jié):三國中正是有了劉備、諸葛亮等鮮活的英雄人物,才構(gòu)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圖。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創(chuàng)時勢”。
(二)亂世出豪杰——《智取生辰綱》
時光將我們帶到宋朝。宋朝積貧積弱,昏君無能,玩物喪志;奸臣當?shù)溃廾辆?。各地農(nóng)民紛紛起義,但格局都比較小,知道一眾好漢匯聚梁山泊,自此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亂世英雄景象。在《水滸傳》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武藝高強,有的智謀過人,有的義氣云天。而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在綠林好漢叢生的亂世中,能排上名的幾位英雄。
1.首先出場的是“青面獸”楊志。他祖上本是小康之家,但因其父親遺失了花石綱,家道中落。最后,他也淪落到落草為寇的地步。他武藝高強,小心謹慎,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他“智”的體現(xiàn)。
(文中楊志“智”的方面)
2.楊志雖智,但依然步其父之后塵,因為他也存在弱點,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
(文中楊志的不足)
3.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七雄面前,楊志依然不敵,而犯下了遺失生辰綱的大罪。面對機警的楊志,晁蓋等人是如何“智取”的?(小組展開討論)
(梳理小說發(fā)展、高潮部分情節(jié))
小結(jié):在這一來一往的矛盾沖突中,構(gòu)成了《智取生辰綱》故事中的高潮。在聲勢浩大的農(nóng)民運動當中,更多的是階級的矛盾與對立,但依舊抵不過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毒害。其中,宋江就是典型代表,正是他的“忠君”思想,一心想招安,最終一場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運動走向失敗。
(三)盛世出“愚”“腐”——《范進中舉》《劉姥姥進大觀園》
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一直不斷發(fā)展完善,到了清朝盛世,已經(jīng)不斷暴露官場中的問題。以清朝時代為背景的《儒林外史》《紅樓夢》就不斷地揭露了其中的問題。
1.《范進中舉》
(1)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薄叭旰翱嘧x”“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薄笆旰翱嘧x日,今朝金榜題名時?!钡仍捳Z中,我們可以看到,做官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也是窮人、無權(quán)勢的人走上人生巔峰的不二途徑。然而,這條路并不好走,有的人走了大半輩子都沒能實現(xiàn),有的人年過花甲才實現(xiàn),例如范進。沒有實現(xiàn)人生巔峰的讀書人,就如螻蟻一般生存,大家可以從文中找一找在他沒有中舉前,生活中的困境窘境有哪些?
(找出中舉前的生活)
(2)這些便是他的鄰居岳父對待他的態(tài)度。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已深入人心,哪怕是平民百姓、胡屠戶也知道科舉制度帶來的極大好處,所以他們在范進中舉后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
(找出中舉后眾人態(tài)度的變化)
(3)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未中舉的范進的處境讓讀者可憐,但中舉的他更讓人覺得可悲,幾十載的寒窗,一朝中舉,卻致瘋癲,雖救了過來,但他的行為更讓人可憎。他滿口仁義道德,卻在初步踏入官場這個大染缸時,丑惡的嘴臉以初露苗頭。
(找出范進中舉后世故的一面)
小結(jié):在《儒林外史》這本書中,還有許多類似于范進一樣的人,地位低下時畏畏縮縮,不敢反抗,得勢時又禍害一方,官官相護。書中深層次地將科舉制度下的民生、官場的丑態(tài)顯露出來,發(fā)出對科舉制度無聲的控訴。
2.《劉姥姥進大觀園》
盛世之下,不僅出愚昧,在看似繁華的外表下,其實已經(jīng)從骨子里開始腐爛?!都t樓夢》這本書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便是托科舉制度的福,家族中有人在朝廷做官,入宮為妃,有權(quán)有勢有錢,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讓初次入府的林妹妹都看得心中一嘆,更何況是身于底層的劉姥姥。
(1)在這種奢靡之下,人心自然也會被蒙蔽起來。王熙鳳、王夫人幾然掌握著賈府內(nèi)宅的大權(quán),為討賈母開心,多次捉弄老實樸素的劉姥姥。請學生們找找文中有幾處捉弄,通過這些捉弄的方式,可以看出怎樣的人心。
(找出文中關(guān)于“笑”的情節(jié))
(2)相比于大家族中的心狠手辣,在這樣的世道中,底層人民也有一條自己的生存之道。請同學們找找文中劉姥姥的行為言語方式,說說劉姥姥有什么大智慧。
(找出關(guān)于描寫劉姥姥的內(nèi)容,并說說為什么她會這樣做)
小結(jié):在這樣的世道中,劉姥姥在夾縫中生存,大家族奢華鋪張,卻未看清危機中的到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法,貧富差距巨大,都歸功于盛世下穩(wěn)健運行的封建制度。最終,四大家族衰落了,成于封建,敗于封建,沒有居安思危,在封建制度下,四大家族最終走向滅亡。
(四)結(jié)語
通過古典小說的歷史背景,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共同點,就是封建制度。小說中的人物,他們有的充滿智慧,有的勇敢,有的貧窮,有的富貴,但是思想中都有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幾千年的文化一步步傳承下來,對人們的影響已深入骨髓,但歷史中我們也不缺像小說創(chuàng)作者一樣,有著先進思想曙光的人,他們借手中的筆給后世的我們展現(xiàn)了時代中的先驅(qū)者,有沖破封建思想的意識,正是經(jīng)過這一個個有意識的覺醒者,人類的思想才會不斷進步。
(五)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設計一:人物卡片
在本單元里選取兩個自己喜歡的人物,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制作人物卡片。
參照模板:
作業(yè)設計二:改寫故事
改寫,就是在忠于原作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通過改變文體、語體和敘述角度等,進行“再創(chuàng)作”,以服務于特定的需要。第六單元的白話小說有演繹歷史故事,有講述英雄傳奇,有描繪儒林世相,有展現(xiàn)封建大家族的生活,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社會背景——封建社會。假如小說里的人物生活在今天,那他們的故事又會有怎樣的不同呢?請發(fā)揮你想象的翅膀,挑選4個故事中的其中一則,進行不少于300字的故事改寫。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