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超 郭新斌
(太原工業(yè)學院體育系 山西太原 030008)
隨著孔子學院的發(fā)展,世界各國開始頻繁接觸中國文化,其中對武術的認識也從熒屏的視覺體驗,過渡到用身體感知,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武術的極大熱情。然而,孔院武術課程的現(xiàn)實效果不如人意,眾多武術研究者將其歸咎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與國際環(huán)境的不相適應?!巴鈦砦幕钡乃敛环?,使學生失去了對武術的興趣,推廣工作難以進階,這種失序狀態(tài)不利于孔院的發(fā)展,因此,必須盡快進行調整,構建適合當?shù)氐奈湫g課程。隨著研究與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對武術課程的思考與CDIO 理論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CDIO是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現(xiàn))、Operate(運作)4 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1],它代表著歐美幾十年來最新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目的是加強工程教育的質量和內涵,來更好地培養(yǎng)成功的工程師。其原理是:在考慮了利益相關者需求的基礎上,明確該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構建一系列能滿足這些需求和目標實現(xiàn)的一體化學習經驗,并在穩(wěn)健的評估和改進下,改善課程計劃、教與學的實踐場所和條件(見圖1)。
圖1 CDIO課程體系設計流程
汕頭大學最早將CDIO理論引入中國,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引起國內各領域研究者關注,紛紛將該理論引入各自學科。顧佩華等人指出CDIO 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與本土化應用于不同類型的高校教育[2]。2010年,劉文龍等人將CDIO理論運用在武術教學改革問題上。隨后,該理論開始被應用到眾多體育項目中,主要圍繞教學策略、模式、課程改革等方面展開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文化理解、技術掌握更加深入,學習興趣和黏度增強,課堂上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并在鍛煉中獲得身心愉悅[3],能夠全面培養(yǎng)學生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體育的運用和管理能力[4],教學效果明顯。這為孔院武術課程的設計奠定了基礎。
1984 年,美國經濟倫理學家弗里曼給“利益相關者”下了定義,即能夠影響企業(yè)目標的實現(xiàn)或被企業(yè)目標的實現(xiàn)所影響的個人或群體[5]。借助這一定義明確相關主體,以協(xié)調其利益并使企業(yè)更加優(yōu)化。而孔院武術課的建構是一個需要多主體協(xié)作的過程,符合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特征,因此,可以將其利益相關者界定為:能夠影響孔院武術課培養(yǎng)目標或被武術課目標實現(xiàn)所影響的個人或群體?;诖耍Y選出其利益相關者為:國家漢辦、武管中心等政府機構及孔院、專家、當?shù)貙W生等。
黨和政府提出的“走出去”的頂層戰(zhàn)略規(guī)劃,奠定了我國各個領域全方位向現(xiàn)代化邁進的基礎。文化領域也不斷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徑,并受到國家層面的積極推動。“文化強國”和“一帶一路”新時代構想的提出,也都為孔子學院這一“務實”項目的推進提供了動力。這是為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中國國家軟實力,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舉措。
在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的相關研究上,很多專家高度重視孔子學院這塊陣地。郭玉成等人[6]指出,當一種文化向外域傳播時,普遍是以技術性內容為基礎,它更為直觀,不比文化抽象,武術亦是如此。而孔院武術課目前還停留在技術傳播為主層面,且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首先是武術專業(yè)的志愿者大多為在校生,理論水平較低,關注的多是教學細節(jié)和淺層問題,而國內專家理論水平高,多是進行宏觀的理論探討,二者沒有得到很好的結合,從而造成宏觀理念與具體實踐之間的斷層[7]。其次,由漢語教師兼任的武術課并不能吸引學生長期學習[8]。學生懷著對武術的憧憬而來,又因失去興趣而退出武術課,試問武術技能教學尚不能有效完成,如何進行系統(tǒng)的武術文化傳播?
通過實地調查得知,肯尼亞的4所孔院和1個孔子課堂都沒有穩(wěn)定的武術課程,原因主要有三:學生課余時間少、師資不穩(wěn)定以及中方院長權限受到限制。但根本上說,由于孔院工作重心是提升學生漢語等級和來華學生數(shù)量,武術課不是正式課程,更多的是被當做招生宣傳的“工具”,來提升孔院在當?shù)氐闹取?/p>
調查了莫伊大學269 位學生的習武需求和動機。結果顯示,約占94%的學生對武術有著極大興趣,他們對“打練結合”的學習方式尤為關注,認為“在打斗中學習,一定會很有意思”,并表示希望在學習中,能夠多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拓展人脈、了解中國文化、獲得防身技能和增加就業(yè)機會是其主要動機。
近年來,“本土化”已成為中國文化推廣和漢語教學領域的共識: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求整齊劃一,但一定要適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9]。由于孔院的武術教師大多來自國內,他們的教學經驗來自國內,甚至出國前的培訓也是由國內專家進行,這就會出現(xiàn)因循守舊,沿襲國內教學模式,忽略“本土化”的重要性,從而使武術推廣目標難以達成。
“本土化”是文化推廣工作對以往經驗的總結和提升,有利于消解當?shù)貙χ腥A文化快速發(fā)展產生的“隔離和排斥”。路春雷等人[10]認為,孔子學院代表的中華文化,最理想的策略應當是融合,融合策略能幫助孔子學院保持自己的中華文化精髓,也能和其他群體進行日常交往,有助于孔子學院工作開展,并逐步被主流文化或其他族裔文化接受。而本土教師在與當?shù)氐慕涣髦懈哂H和力,應當成為文化融合策略的主要角色。
對于本土武術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通過對孔院武術課“利益相關者”需求的綜合分析,明確了本土武術教師應當是承擔著部分文化推廣任務,并具備較好“能打會練”技能水平的角色。基于此,嘗試對武術課培養(yǎng)目標進行擬定,即達到武術套路中級及以上水平,能夠準確表達和使用武術動作的用法,具備一定的漢語交流能力,能夠獨立查找武術相關資料,了解和認同中國文化,具備武術教學和闡釋中國武術文化的能力。
教學內容是武術教育整個系統(tǒng)中的關鍵與紐帶[11],它直接影響著課程質量和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圍繞武術技能、武術文化、教學實踐3 個核心展開思考,將武術課分級并細分目標,對不同階段學生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在形式、技術難度、趣味性、文化融入程度進行合理編排。如莫伊孔院的武術課是由技術課、活動課與理論課3種形式組成,并注重融入拳種文化和動作技法運用的思維培養(yǎng),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思維指導體悟,從習練中理解中國文化。
“做中學”是基于項目制教學展開的,是模擬真實環(huán)境的教學實踐過程,即把武術技術知識轉化具體運用武術的情境[12],使學生在“真實環(huán)境中”實踐所學,達到“學以致用”和“用以促學”。莫伊孔院經常舉辦各類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等相關主題的文化沙龍,及各類學術論壇等提供了大量模擬場景,有著得天獨厚的項目制教學環(huán)境。武術課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對應不同難度和內容制訂計劃,教師則全程跟蹤,并對計劃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記錄與評價。
CDIO 主張“學為中心”,一切圍繞“學生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是推進“學生學”的工具,評價結果是對上一階段學習情況的反饋,用以改善課程設計,從而建立“構思—設計—實現(xiàn)—運作”的教學閉環(huán)。為形成多元、明確的評價標準,該研究制訂了本土武術教師需具備的核心能力表格,并對應劃分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以監(jiān)測培養(yǎng)目標的完成情況。
基于CDIO理論的課程設計,是全面考慮了其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以培養(yǎng)本土武術教師為目標,以項目制教學為主,模擬或置身在真實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做中學”的教學方式,并采用工具化的考評體系,將課堂評價、階段考核、項目完成情況的考核等,作為信息反饋,一方面查補缺漏指導學生的“學”,另一方面用于改善整個教學過程,指導教師的“教”。通過“教”與“學”過程的不斷完善,能夠較好地實現(xiàn)培養(yǎng)本土武術教師的目標。但也有與孔院整體資源脫節(jié),造成課程效果未能充分體現(xiàn),如漢語表達能力。因肯尼亞武術技能水平認證工作開展、賽事舉辦的空白,學生認為他們的“功夫”無法被認可,造成其后期學習動力不足。期望更多同仁志士繼續(xù)推進,為孔院武術推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