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歷史教學作為文科教學的“半壁江山”,在教育改革高潮迭起的現(xiàn)在被許多學者所重視,本文根據(jù)對深度學習的理解,以深度學習的理念為依據(jù),用深度學習理論審視高中歷史教學。本文分兩大部分進行撰寫。
關(guān)鍵詞:深度學習;高中歷史;高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前言
就學習方法而言,深度學習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學習,與深度學習相對應的學習方法是淺層學習。深度學習需要提高學生認知、情感的高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與知識之間形成聯(lián)系,去挖掘知識的文化背景,從多個視角去鑒賞與理解內(nèi)容,從而在不斷充實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
一、深度學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問題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失深度學習理念
深度學習應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具有專業(yè)的歷史素養(yǎng),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對話,教師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建立溝通關(guān)系,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愿探索,這樣的課堂形式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
然而,目前看來許多歷史教師仍然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老師的講解貫穿始終,尤其針對在面臨期中考、期末考的學生,整堂課下來,學生幾乎沒有回答問題或者提問的時間,全程都是教師一人進行語言輸出。大部分教師認為“高中的學生以考試為主是合情合理的,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教師盡力都講不完全部的知識點,如果再給學生提問交流的時間,結(jié)果會是教師完不成教學目標,而學生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歷史教師注重講解,就難免出現(xiàn)壓縮課堂對話時間,只能通過重復性講解重點內(nèi)容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學生雖然可以因此加深對重點難點的記憶,但所學的知識沒有同已有的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也沒有計劃性,這樣是無法完成深度學習的。教師獨自掌控課堂,達到了應試教育的要求,但學生無法養(yǎng)成主動挖掘知識點的習慣,自然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另外,教師對學生是否嚴格并不能成為學生尊重教師的理由,教師只有具有專業(yè)的歷史素養(yǎng),在學生有困擾時及時解答,幫助學生從多角度提升對歷史理解的層次,這才是教學重點。教師要明確一點,歷史是為發(fā)展學生文化素養(yǎng),表達其思想。因此,更加需要深度學習中的溝通聯(lián)系,如果一味按照傳統(tǒng)方式教學,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二)學生缺乏對歷史興趣
學生學習的目的各不相同的:大部分學生是為了完成老師安排的教學任務,也存在學生僅僅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只有少數(shù)學生是因為興趣而學習歷史。這么看來,大多數(shù)學生的高中歷史是為了通過考試,本質(zhì)上缺乏對歷史內(nèi)容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對于鼓勵學生自愿構(gòu)建知識和促進知識運用非常重要,而興趣減弱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間接影響學生課堂上的表達,若學生缺乏學習動機,便會很難融入歷史課堂,更不要說提升歷史素養(yǎng),學習更多課外知識。
二、深度學習理論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建設對話課堂
建構(gòu)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不能獨立于情境而存在,因此學生應該通過交流在情境中學習。深度學習下的歷史基礎是以過去真實發(fā)生的事件為情境,教師需要將學生帶入情境中喚起學生了解歷史的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更多地與學生進行聯(lián)系,通過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僅學生能夠在溝通對話中獲取知識,教師也能從中有所收獲。在對話溝通時,教師要注意的是,學生雖已經(jīng)是高中生,但相比較仍缺乏教師那樣豐富的經(jīng)驗,會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情缺乏了解,這是正?,F(xiàn)象,不要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輕視學生的想法。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要給學生預留出表達自己的時間,不僅是師生之間的交流,生生之間也需要交流,通過這樣的對話模式,學生會自然展現(xiàn)出自己某些潛在的能力,而教師則需要捕捉這些潛力。
例如,在以“五四運動”為主題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近一年很火的電視劇《覺醒年代》,讓學生講講自己對五四青年的印象,并對學生提出問題,例如五四運動發(fā)生的背景是什么?五四運動主要影響是什么?五四文學中有沒有哪一個是你比較熟悉的?
教師在設置這些提問后,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然后通過提問來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學生之間不同的見解,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將不同的角度總結(jié)下來。站在學生的角度,教師可以從學生們回答最多的方面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并通過多媒體播放影視資源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將歷史內(nèi)容扎進學生的腦海中。
(二)培養(yǎng)學習動機,促成知識遷移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教師首先需要建立正確的教學策略。根據(jù)最近的發(fā)展理論,過高的目標和過低的目標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學生的學習計劃,并讓學生通過自助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他們的學習任務,以實現(xiàn)他們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予表揚和鼓勵,并正確地給予反饋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取成就感,激勵學生挖掘?qū)W習的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課外讀物來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yǎng),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學生以此提升了歷史素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在歷史考試答卷中就能夠回答地更加全面整體。
總結(jié)
深度學習是從國外引進的,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過程體驗、發(fā)展高階思維、構(gòu)建良好關(guān)系的學習理論。本文通過對深度學習中可能會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對的策略,雖然研究尚淺,但深度學習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王開東.深度歷史[M].廣西:漓江出版社,2015.
[5]鐘啟泉.課堂轉(zhuǎn)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