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雄
一次,我去朋友那辦事,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jīng)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fā)現(xiàn)冰箱里沒有西紅柿了。
我很吃驚: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后,她做飯時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他哪些菜怎么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的那些菜。慢慢地習慣了,兒子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朋友還告訴我,她兒子不僅能自己做飯,在媽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照顧媽媽。一次她有點頭疼,在沙發(fā)上躺著,兒子就給她倒了一杯水,并給她身上蓋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寫作業(yè)。
朋友說沒有別的訣竅,只要讓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學會做。至于孝順,她說你只要告訴孩子說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會照顧你。也就是說,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覺得可以為媽媽做一些事情,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責任心。
還有一位朋友的女兒,總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臟,刷洗起來很費勁。朋友就讓女兒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兒一邊洗一邊嘟囔說,沒想到鞋子這么難洗。后來,她女兒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鞋弄得很臟了。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wù),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父母們也不要往這個方面去想。讓孩子做家務(wù),是我們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yǎng),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讓孩子練習分類歸納,無論對生活還是對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品需要分類和歸納才能理清,學習知識也要分類和歸納才能融會貫通。這對生活、學習,乃至對將來的工作,都十分有益。
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wù),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步地進行示范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wù)。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074B24B2-0E55-4F4C-9BC2-7D3BDB20917A